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五期  > 正文

台湾老兵游杰士的两岸情缘

日期:2009-09-09 07:57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詹声谷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詹声谷

 

  湘西洪江在明、清时期已是名闻天下的古商城。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陆军军械化学校由广西柳州西迁到洪江,校址建在沙湾乡寨头村,距离洪江市十余公里,校本部设在寨头村向氏宗祠,学员队、学生队、自动车工程学院、战车研究所、实习工厂、直属部队安置在寨头村附近,尚有制造工厂、大修工厂、电工厂等设施绵延十余公里直到洪江市。

  机校迁到洪江后,第三期(黄埔十七期)在各地招收的高中毕业生陆续到校。经过入伍前的劳动培训,于1940年11月12日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入伍,进行六个月的入伍训练,再分科为战车学生队和技术学生队分别接受专业教育。根据教育长徐庭瑶(字月祥)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协议,1943年在印度成立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美军称为美军驻印战车学校),首批有184人赴印,内有战三期学生90人,技三期学生9人。战三期学生游杰士也是首批赴印参加训练班人员之一。

  游杰士,湖南省桃源县株湖村游家桥人,1940年在湖南省立常德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陆军机械化学校。1943年赴印度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受训,结业后分配到战车第二营服务,并和战车第一营首先接收美制全部装备。战一营配合新二十二师去缅北攻击日军,战二营作为预备队。1944年3月3日,战一营在胡康河谷的瓦鲁班一举摧毁日军第十八师团指挥部,缴获日军第十八师团大印一个和注有重要补给物资的地图及战防炮36门。乘首战的胜利,战一营随新编二十二师继续作战,攻取了缅甸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和沿滇缅公路作战的远征军胜利会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游杰士在驻湖南芷江的新六军任中尉,负责新六军的空军工作以及与美军的联络任务。1949年11月26日乘民航队的飞机到台北。到台湾后曾任职陆军军官学校二十五期装甲兵科学生队队长、陆军总司令部中校联络官、装甲兵学校学员总队上校副总队长、装甲旅少将旅长、陆军总司令部兵工署中将署长、装甲兵训练指挥部中将指挥官兼校长、第六军团副司令,1982年9月退役。

  2005年9月,游杰士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的邀请参加会议。会后于9月8日在省台办翁梦巧副处长和怀化市台办李光龙副主任等陪同下,回到阔别62年的洪江市沙湾乡寨头村,寻访昔日就读过的“陆军机械化学校”故址,受到乡亲热情欢迎。为纪念62年前机校的这段历史和徐庭瑶教育长对机校的贡献,征得洪江市台办及地方人士同意,游杰士筹划兴建月祥纪念公园,建亭、立碑、筑路及泉井整治,个人捐助18000美元,工程在洪江市台办监督下完成,不但为寨头添一胜景,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增一处场所。

  洪江明清古商城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在寨头村的机校旧址新建的月祥公园一组建筑也成为洪江旅游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机械化部队的教育基地和创始人的功绩。●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