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五期  > 正文

新中国13次国庆大阅兵

日期:2009-09-09 08: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陈宇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陈宇

 

  从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记录下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与共和国成长的足迹。从这一页页的阅兵史篇章中,可以读出人民军队半个多世纪的军威,可以读出伟大祖国的强盛,号脉到共和国的国力、军心、民魂。

一、国庆阅兵的理由和时机条件

  阅兵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战略,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怒自威”、“不战而胜”的国家安全战略。所取得的效果,是其他诸如国家外交、军事谈判甚至是战争所不能达到的。

  阅兵,是借机展示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次好机会。特别是在判断世界大战近期打不起来的和平时期,可以把“镇宅之宝”的家底也亮出来,甚至可以展示一些正在预制的武器装备,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方案,不怕泄密,目的就是让敌人看后害怕,让“小毛贼”不敢乱动,对那些反华敌对势力是一个震慑。

  阅兵,原本是军队中一项常见的队列活动,是队列的最高形式,是对队列训练养成的检阅,可以促进队列训练水平的提高,并为养成提供良好的条件。自1964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各个修订版本都对阅兵作了明确规定。最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1997年)第八章“阅兵”分别就阅兵权限、阅兵形式、阅兵程序作了规定。规定阅兵通常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及团以上部队军政主要首长或者被上述人员授权的其他领导和首长实施,由一人检阅。阅兵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通常进行两项,根据需要,也可以只进行一项。

  阅兵还是一项特殊的军事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展现部队精神风貌和军事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军人自豪感,鼓舞士气,在规范队列生活中激励广大官兵自觉训练、自觉养成良好的军容风纪。

  阅兵,是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合力向上的好时机。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盛大阅兵式的意义超出了军队的范畴。在历史进程的关键点上,全民都需要加油、鼓劲、提气,国庆阅兵则是很好的一个途径。阅兵作为国家行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向国民和全世界明确传达自信信息,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彰显国威。许多国家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都曾进行大阅兵,以此迅速提升全民国防意识水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必胜信心。从新中国历次阅兵看,它所调动的全民激情和信心,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和推动是相当大的。

  部队阅兵是日常军事科目,但与国庆相结合,则需要理由和恰当时机,两者同时兼备。一般来说,逢国庆“大庆”是最合适而恰当的理由。总的看,决策是否阅兵要坚持两点:其一,只要国内条件成熟,时机合适,特别是“十年大庆”,能阅就得阅。其二,阅兵需要良好的内外社会环境、稳定的政局等时机,还有国家财力充实等条件。若时机不对,条件不够,虽然国家和民众有阅兵的需求,也不能付诸实施。在新中国历史上,即曾有过连续3个“大庆”之年没有举行庆典和阅兵的历史。自1959年国庆“大庆”之后,1969年、1979年、1989年,中国连续3个“大庆”之年都没有举行庆典。

  阅兵还受气候的重大影响和制约,一切都还要以安全为首要条件。如1955年国庆阅兵,因为天空浓云密布,飞机延迟起飞,与群众游行队伍同时受阅。1956年国庆阅兵,因为大雨,拟受阅的飞机全部没有起飞,这年的国庆阅兵也就只有地面方队,而无空中梯队。

二、历次国庆阅兵亮点

  庆典阅兵的含义相当丰富,在中国首先被当成喜事,时常翻新出许多花样。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国庆阅兵,共同点是展现了军威、国威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受阅总人数和大型装备的数量都力求保持历史上国庆阅兵的最高记录,装备种类更加齐全,其中一些装备是列入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后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具有当时世界同类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站在历史高度点评各次阅兵,互相比较中可见各有春秋,有一些独特别致的地方,让人每提起这些历史镜头画面,就能联想到是出自哪一次阅兵,而且这个亮点是独一无二的。

  1949年:受阅部队的阅兵训练不足一个月。开国大典。朱德检阅部队。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受阅。受阅飞机中有4架携弹飞行,防备空袭。由于飞机数量不够,第一梯队9架战斗机绕飞第二圈成第四梯队。

  1950年:公安部队首次受阅。1900匹白色骏马以6路纵队通过。朱德要求就朝鲜战争、台海局势做好战斗准备。

  1951年: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军事学院方队首次成为徒步方队第一方队。伞兵部队、探照灯部队、民兵方队、喷气式飞机首次受阅。告别了以往螺旋桨飞机受阅的历史。

    1952年:仪仗兵首次参加国庆阅兵。160辆摩托车组成的三轮摩托化步兵方阵,来自全国各民族的民兵组成的方队,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1953年:火箭炮兵方队、黄色战马方队首次出现,各种口径的大炮引人注目。35幅领袖画像分组5个方队的群体方阵,创历次国庆阅兵典礼之最。

    1954年:彭德怀检阅部队。雷达探照灯首次亮相。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受阅。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空军飞机因浓云延迟起飞,与群众游行队伍同时受阅。

  1956年:雨中阅兵,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1957年:中国制造的伊尔-28式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首次受阅。

  1958年:“首都民兵师”首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1959年:林彪检阅部队。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受阅部队新式武器装备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1984年:邓小平检阅部队。战略导弹首次公开亮相。战略导弹方队、武装警察方队和女兵方队首次受阅。

  1999年:江泽民检阅部队。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方队第一次汇入受阅大军中。女兵方队领队为“姐妹花”。

三、共和国武装力量受阅方队简析

  历次国庆阅兵,全面展示了中国武装力量的风采,体现了现代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受阅方队的阵容可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武装力量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现役军人方队来自全国各地,优中选优;步兵方队多来自北京军区;民兵预备役和男、女民兵一般从北京城区选拔。陆、海、空三军方阵是历次国庆阅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仪仗兵、军事院校、步兵、骑兵、炮兵、坦克、战车、水兵、空降兵等常规军兵种和院校外,几十年来作为新军种加入国庆阅兵的主要有公安军、防空军、第二炮兵、武装警察等部队组成的方队,作为新兵种加入国庆阅兵的有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等部队组成的方队。其中,公安军、防空军、骑兵等已经撤编,退出国庆阅兵平台,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历史记忆。60年来,参加国庆阅兵的方(梯)队共有30多种,以下对较为典型的一些方队作一介绍。

  院校方队

  重视院校教育,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从红军时期起,就开始创办军校,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迎来了院校建设的繁荣时期。70年代末,全军院校116所,其中指挥院校40所,政治院校5所,技术院校54所,飞行院校17所。1985年12月,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从此,国防大学代替了军事学院在多年国庆阅兵中作为第一方队的位置。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管理知识、能够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和组织指挥现代战争的军事人才群体逐步形成。历次

国庆阅兵院校方队,成了最能直接反映军队院校建设的大展台。

  女兵方队

  古今中外,军队向来是男子汉的天下,但是古今中外的军队中又都少不了女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之初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就有女兵,红军时期有妇女独立团的正式编制,她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和平年代,女兵活跃于全军各个军兵种,有着辉煌的成就。因此在国庆阅兵中也理应设立单独的女兵方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次阅兵时,曾有女兵特别向中央提出过建议,但由于时机不成熟,这个建议一直未被采纳。

  1958年国庆阅兵,在“首都民兵师”方队里,出现了肩挎冲锋枪的青年女民兵方队,这是新中国阅兵史上的伟大创举。女民兵也是兵,单独列队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地位得到了真实的提高,也与当时浓厚的“战争气氛”和国家战备导向有着重大关系。有了女民兵方队的出现,后来国庆阅兵出现女兵方队也就顺理成章了。1984年首都国庆阅兵,女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国家阅兵的方阵中,在当时即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1999年国庆阅兵,女兵方队仍是阅兵式上的新闻点和亮点。

  步兵方队

  步兵,是人民军队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时就有的一个最早的兵种。这个兵种,在战争年代对建立新中国、壮大人民军队的牺牲最大,贡献也最大,许多新的军兵种都是从步兵建制中分出去的。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员额高达550万之众,其中90%以上是步兵。特定的历史年代,特定的武器装备,特定的作战手段决定了“大陆军”式的部队编成。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家当”:36名官兵组成的海军方队,17架飞机组成的空军梯队,其余数以万计的官兵都属于陆军方队。

  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化战争从骡马化向机械化再向信息化的转变,历次国庆阅兵的步兵徒步方队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民兵方队

  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法宝。从历次国庆阅兵中,都能看到民兵的矫健身影,有时在整个阅兵式上还比较突出。国庆阅兵中民兵方队规模的消涨,直接显现着党和国家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是国家战争准备的“晴雨表”。

  自1951年民兵方队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后,1952年国庆阅兵中来自全国各民族民兵组成的方队成为本年度的最亮点。到1958年国庆阅兵,分列式上的基干民兵方队由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据地的民兵战斗英雄组成,特别是由工人、农民、干部、学生7个师组成的“首都民兵师”分成21个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把全民皆兵的气氛渲染得更浓。此刻,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外宾自豪地介绍说,首都民兵已经发展到50个民兵师200多万人,在广场上受阅的民兵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1959年国庆阅兵式上,仍出现了“首都民兵师”的强大阵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作出“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的战争形势判断,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中虽然也有民兵方队,但其规模已经仅是共和国武装力量体制象征意义上的男女民兵两个方队。1999年国庆阅兵中的男女民兵方队规模也是如此。

  坦克方队

  坦克作为现代战争的“活动堡垒”,兼备进攻和防御为一体,成为军队作战的利器。这一重型武器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走向战场后,近百年来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硝烟烽火中,目前还没有其他的武器装备能代替它。在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中每次都有坦克,并且在阅兵方队中占有较大比重。从统计数字可见,受阅坦克数量最多的是1957年,最少的是1953年。1949年开国大典时,受阅的坦克部队驾驶的是缴获的日本造、美国造等“万国牌”坦克;直到1959年国庆阅兵,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1999年国庆阅兵,中国制造的“九九”式主战坦克首次亮相。

  炮兵方队

  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炮兵,一直都是受阅地面车辆方队的主力。从受阅方队和火炮(含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数量看,几十年来的变化不大,历次参阅的各种牵引火炮数量约在120门左右。从统计数字看,最少的年份是1950年有88门,最多的年份是1953年、1959年均有144门,其余年份均在111~126门之间。有重大变化的是火炮的技术含量,主要表现在口径增大、射程增远、精度增高、牵引力由骡马牵引发展为车辆(汽车、拖拉机、履带式牵引车、轮式专用牵引车)牵引等方面,并有单管、双管、多管之分。自行火炮(最初称“自行推动炮”)从1950年参加国庆阅兵后,历次阅兵都有其身影,是受阅武器装备中仅次于坦克(参加1949年开国大典)的“元老级先辈”,至今仍活跃在阅兵方队中。

  导弹方队

  导弹,原理上是火炮的延伸,特点在于一个“导”字。这种装有弹头、动力装置并能制导的高速飞行武器,依靠控制系统的制导能使弹头准确击中目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一种先进武器。1957年12月,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初建时期,归人民解放军炮兵领导。1960年11月,我国仿制成功苏联P-2近程导弹。1964年6月,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这支新建部队已经初具规模。6月,中央决定正式成立战略导弹部队,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称第二炮兵。1971年,第二炮兵开始装备中程导弹核武器。这一时期,陆军、海军、空军各种型号的常规导弹也有着重大发展。

  人民解放军自有了导弹部队后,一直处在高度保密状态。中国的导弹家族最早公开亮相,是在1984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导弹共有189枚,型号主要有地空导弹、舰舰导弹、岸舰导弹、岸防导弹、潜地导弹、战略导弹等。受阅的导弹方队有:反坦克导弹方队,海军导弹方队,空军导弹方队,二炮战略导弹方队。其中战略导弹是首次公开展示,战略导弹方队是首次受阅。1999年国庆阅兵,受阅的导弹型号主要有: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舰对舰导弹、地空导弹、地地导弹等。受阅方队有:反坦克导弹方队,野战防空导弹方队,海军舰对空导弹方队,海军舰对舰导弹方队,空军中高空地空导弹方队,中远程地空导弹方队,二炮常规地地导弹方队、中程地地核导弹方队、远程地地核导弹方队。

  导弹方队是现代阅兵中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产生的效能非常大,在阅兵式上的观赏性和影响力也是别的武器装备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当代世界各国的阅兵,导弹都是武器装备受阅的重点。

  空中梯队

  空军方阵,在国庆阅兵中分为地面方队和空中梯队两部分。地面方队主要有空军院校、空降兵(伞兵)、飞行员等组成。空中梯队由各种战斗机、轰炸机、教练机、运输机、空中加油机等组成,不同的机种单独编队或混合编队组成不同的梯队,从北京近郊机场起飞,通过天安门上空受阅,广场上的垂直坐标一般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航线路标。

  从历次国庆阅兵看,受阅飞机数量最少的是1949年17架,最多的是1959年155架。1999年国庆阅兵中受阅飞机132架,空中加油机首次受阅。

  空中受阅飞机的亮点,是每次阅兵策划中的难点。要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有限的空间里搞出点花样来,展示空军的丰采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从以往空军梯队的受阅情况看,多是以不同的编队(如楔形、箭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菱形、九机编队、大小飞机编队等)、低空飞行、机尾拉彩烟等形式,增强天安门广场上观众的视觉美感和震撼力。北京市高楼林立,国庆时的天安门广场周围人山人海,对受阅飞机的安全要求也就非常严格,“宁愿不做,也不冒险”是阅兵空中梯队策划的基本信条。

四、先进武器装备的大展台

  现有在编武器装备的受阅,是阅兵式上的重要科目,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每逢国庆阅兵,总有备受关注的新型战机、主战坦克、战略导弹等新式武器装备首次出现在阅兵场,以集中展示军事现代化的成果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历数共和国每次的国庆阅兵,多有“首次出现”的重要武器装备受阅,成为阅兵式上的亮点。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中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万国牌”,受阅飞机是螺旋桨式。1951年国庆阅兵,改为喷气式飞机首次受阅。1953年国庆阅兵,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是苏联制造“卡秋莎”火箭炮。1954年国庆阅兵,雷达探照灯初次在公开场所亮相。1956年国庆阅兵,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国产85毫米加农炮、122毫米榴弹炮首次受阅。1957年国庆阅兵,国产伊尔-28式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85毫米高射炮、152毫米榴弹炮首次受阅。1959年国庆阅兵,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都由我国自行制造。1984年国庆阅兵,国产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130毫米30管自行火箭炮、火箭布雷车、战略导弹等首次受阅。1999年国庆阅兵,大部分为中国制造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

  从总体上看,历年国庆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呈现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少的趋势。因此,每逢国庆阅兵,拿什么武器装备出来,是国庆阅兵领导小组颇费心思的重要策划内容。●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