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五期  > 正文

黄埔后代赴阳明山祭父记

日期:2009-09-09 08:01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沪埔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沪埔

 

  今年4月25日,这是一个让黄埔亲属高宁人老先生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终于到了台北阳明山,拜谒了久别的父亲的亡灵。与此同时,他也深切地感受到台湾同胞的浓浓情意。

  高宁人先生是一位中学高级教师,今年已80岁高龄,曾任上海市金山区人大代表,他的父亲高良佐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股股长,国民党中央党史编委会处长。60年前,高良佐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其后便逐渐和家里失去了联系。直到1981年初,高良佐在台湾的一位朋友辗转从美国来沪探亲,特地来高宁人家探望,高宁人这才知道,家人日夜思念多年的父亲,已经在台湾病逝。高良佐去台湾后,一直在孔孟学会任秘书。1966年,因患脑溢血病逝于台北荣总医院。后事由孔孟学会同仁帮忙料理,亡灵便如许多无亲人子女奉养的原大陆军政人员一样,孤独地保存在阳明山灵骨塔。闻此,高宁人的母亲悲痛不已。从此,全家人便一直企盼着赴台祭拜父亲的亡灵。

  2008年5月以后,台海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中断了10年之久的海协、海基两会终于重启谈判,不久以后,大陆民众终于可以去台湾旅游了。今年的4月中旬,高宁人先生和老伴报名参加了上海锦江旅游团赴台八日游,趁此机会,他们向旅游部门提出了到台北时要去阳明山灵骨塔祭拜先父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准。

  4月19日,高宁人随团飞抵台湾,领队苏导游即向前来接团的左、陈两位台湾导游提出了高宁人要去祭拜先父的愿望。两位台湾导游热情地对高宁人说:“祭拜一事我们会妥善安排的,此行最后二天才到达台北,请您先安心地尽兴欣赏台湾岛美丽的风光”。刚踏上台湾土地,就听到台湾同胞这一番真挚亲切的话语,令高宁人和老伴感动不已。

  4月24日,旅游团从花莲到达台北市区后,左导游就向阳明山灵骨塔管理处落实了祭拜的具体时间。他的细心和周到,高宁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

  4月25日下午1点,陈导游陪同高宁人夫妇前往阳明山灵骨塔。灵骨塔墓园工作人员颜嘉莉女士热情接待了高宁人一行。高出示了寄存证和相关文件,但忘记了携带“父子关系证明”。当高宁人忐忑不安地作了一些解释后,颜女士欣然理解,马上为他办理了祭拜手续。在办手续的时候,颜女士若有所思地问高宁人:“去年清明节是否写信委托代祭?”高宁人说有呀。颜女士兴奋地说:“就是我代祭拜的呀,当时我就想,要是明年清明你们能亲自来祭拜,该多么好呀!今年你们果然就来了,真是太好了。”这位和蔼的中年女士顿时就像孩子般兴奋,并激动地和高宁人的老伴拥抱,高宁人又一次被感动了,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连声说:“太感谢了,你们太好了,你就是我们的亲人。”随后颜女士跟高宁人夫妇俩一起,以亲人的身份祭拜。

   按台湾的风俗,先是向土地老爷敬香祭拜、祈祷。接着,颜女士带高宁人夫妇步人灵骨塔二层,在奉安父亲灵骨的箱盒前叩拜后,颜女士打开箱盒的锁,高宁人上前双手捧出父亲的灵骨。这是一樽制作精致的微型桔黄色的棺椁,上盖四周边上雕刻朵朵莲花的花瓢,前面端正的刻有“江苏松江高良佐先生字梦弼之灵骨”。高宁人立即将它紧紧地贴在胸前,久久舍不得放下。高宁人和老伴捧着父亲的灵骨,配上全家的相片和父亲生前的著作(近几年在大陆再版的《孙中山先生传》、《西北随轺记》以及高宁人和老伴编选出版的《高良佐文选》)一起合了影,以告慰父亲。整个祭拜过程,陈导游拍摄了80多张相片,并连夜彩扩出来,在高宁人离开台湾前交给了他。

  首次阳明山祭拜虽然短暂,但却圆了高宁人先生及家人多年的心愿。高宁人感慨地说:“托两岸三通的福,托两岸和平的福,我们一家终于能团聚了”。●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