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两岸包机的台前幕后
2003年1月26日上午8点52分,执行台商春节包机首航任务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两个小时后又运载返乡过年的台商及其眷属再经香港飞回台北。
历经波折的台商春节包机终于成行。此次包机尽管与真正意义上的两岸直航还有距离,但毕竟是50多年来台湾航班首次飞越大陆,极具历史意义。
首次台商春节包机
台商春节包机返乡是在两岸直接“三通”尚未实现、两岸无法进行空中直航的情况下,台湾各界人士积极推动,祖国大陆考虑到广大台商的切身利益、从方便台商往来海峡两岸出发,作为个案处理、特事特办而促成的。
2002年10月27日,台湾“立法委员”、中国台商协会理事长蒋孝严提出在2003年春节期间采取“直航包机”的方式方便在大陆投资的台商返乡过年。此一建议获得岛内各界的广泛响应,得到台湾100多位“立委”的联署支持。
蒋孝严表示,在大陆的台商都有尽快实现“三通”的迫切要求,但直接“三通”目前障碍重重,“包机直航”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为台商服务的一个好办法。
据统计, 每年春节约有30万台商自大陆返台。上海台商必须先从上海飞到香港或澳门,再转机回台湾,但港、澳到台北的机位只有14万个,约一半台商因订不到机位无法返乡过年。包机直航不但能解决机位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上海直飞台湾,会比现在从港、澳转机节省3个多小时。
祖国大陆立即做出积极回应。10月30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李维一表示,我们愿采取积极措施,让台商以各种便捷的方式返乡。我们主张本着平等、互利原则,使大陆航空公司的飞机能参与包机运输。11月17日,中国民航总局港台办主任浦照洲强调,祖国大陆有关包机一事的基本立场是“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大陆也希望台湾方面接受并积极考虑大陆航空公司的申请。
11月22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表示,在大陆台商及其家属希望在春节期间包机直航,返乡过年,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也是一件完全可以办到的事情。他再次强调,我们的希望和合理要求是双向直航。11月26日,祖国大陆将《民用航空运输不定期飞行申请程序》正式交由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转交台湾各航空公司。
然而,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却遭到了台湾当局的拒绝。12月4日,台湾当局通过“大陆台商春节返乡专案”规定,只允许台湾民航业者申请在春节期间以包机方式运载大陆台商回乡过年;包机的出发航点限于台北桃园机场或高雄机场,抵达机场只能是上海浦东机场或虹桥机场;包机来回都需在香港、澳门中途降落;乘客只能是大陆台商及眷属。至此,“包机直航”一事被台湾当局改成了单向的“包机曲航”,有违台商包机案提出的初衷,不符合大陆的诚意,也给春节期间本已十分繁忙的航空市场带来协调上的困难。
但是,从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着想,大陆方面还是以积极态度促成此事。12月18日,浦照洲表示,针对此次包机申请,尽管台湾方面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但考虑包机涉及台商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原有一系列民航法规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特别的修改简化,使之更易于操作,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002年12月23日至2003年1月初,台湾远东、华航、华信、立荣、长荣、复兴6家航空公司分别向祖国大陆民航总局申请执行在2003年春节期间飞行台北、高雄至上海浦东机场的客运包机任务。时间从1月26日开始至2月10日止,共计16架次。民航总局已分别于2003年1月3日至1月7日全部批准上述包机申请。至此,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终于成行。
2003年1月26日,历史会记住这一天:凌晨3时55分,担负“台商春节包机”历史性飞行任务的台湾最大航空公司“中华航空公司”CI585客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经绕道香港,5个小时之后,这架波音747-400班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成为自1949年后首架依正常途径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班机。接载243名返乡过年的台商及眷属后,班机于上午11时自上海起飞,再经停香港后在下午3时41分返抵台北。与往常台商返乡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可以乘坐台湾的民航客机,一机到底,虽然飞机仍然要经由香港、澳门转停,但台商不用下机,也不用在港澳办手续,这样将可节省大约1个半小时的路途时间。虽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但毕竟是接近直航的一小步,它仍然带给台湾民众些许希望,也因此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跨越56年的两岸飞行
2003年底,当春节包机又一次提上议事日程时,大陆民航部门根据通航惯例和公平原则提出了两岸航空业者“对飞、不经停第三地”的方案,台湾有关部门却仍然坚持必须经停第三地,并将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恢复商谈作为对飞的前提。但由于台湾当局领导人否认“九二共识”,两会协商无法恢复,2004年春节包机未能成行。
2005年1月2日,国台办发言人宣布:为满足广大台商返乡过年或接家人来祖国大陆团聚的愿望,我们愿意本着为台湾同胞做实实在在事情的精神,努力促成2005年春节包机的实现,并提出“共同参与、直接对飞、双向载客、多点飞行”的原则。为了避免两岸政治分歧干扰协商,大陆方面提出由民间业者就春节包机有关技术性、业务性安排直接沟通,达成共识,做出安排,各自执行。
在内外各种压力下,台湾当局接受了两岸民航业者的协商结果,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得以成行。
2005年1月29日8时许,国航CA1087号班机由北京起飞前往台北。它不仅宣告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正式启动,更是56年来首架飞往台湾的祖国大陆民航客机。而在近一个半小时之后,由广州起飞的南航CZ3097号班机先行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成为56年来首架飞抵宝岛的大陆民航客机。
送别首航航班,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在首都机场激动地说:“终于盼来跨越56年时空的这一天。”台商春节包机的倡议者蒋孝严说:“两岸交流挡不住,包机已过万重山。”在抵达台北机场后,厦航机长宋成仁说:“作为一名中国飞行员,能驾机运送台湾同胞飞到祖国宝岛,圆了我一生的飞行梦!”
激动的话语,无尽的感慨,加上喧天的锣鼓、腾跃的舞狮、热烈的握手,这样的画面将永远铭刻在两岸中国人
对2005年春节的集体记忆中。
尽管2005年包机的促成略嫌仓促,但仍受到台商及眷属的“热捧”,载客数和上座率均大幅超越2003年首次春节包机。据民航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从1月29日至2月20日,两岸共有12家航空公司、48个往返班次,运送台胞旅客达10773人次。而在2003年,台商春节包机只有台湾方面的航空公司单飞、16个往返班次,客运量只有2478人次。
“但愿包机能变成一种常态。”这是搭乘包机的台胞们在旅途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包机圆满落幕时,尽快实现两岸空中直航,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
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实现了双向对飞、不停港澳等突破,人们会由此对两岸直航产生更迫切的期盼,因为既然春节包机可以成行,为什么两岸直航就不能?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指出,两岸可以中转交通,却不能直飞,这是极其荒谬的景象。如今,两岸交流愈演愈盛,清晰地映衬出台湾当局反直航、反“三通”政策的无力与无能。
在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首航的当天,一位大陆网友在互联网上写下这样的诗句:“知是前路仍坎坷,却信东风终唤回。”这表达了大陆同胞对实现两岸直航的热烈企盼和坚定信心。
在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的最后一天,搭乘最后一个航班的北京台商说:“台胞希望的不仅是春节包机,还希望实现清明、中秋、端午、周末包机,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两岸‘三通’。”
两岸包机常态化
经过2003年、2005年两次台商春节包机后,两岸包机不断往前推进,终于实现了包机节日化。2008年更是实现了两岸包机周末化、常态化。
2008年6月12日,中断了9年之久的两岸两会商谈正式启动。6月13日上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两项协议,并于7月正式生效。两岸实现周末包机,标志着两岸空中直航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两岸实现正常化的通航奠定了良好基础。
时过半年,11月3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赴台。两会在台北举行领导人会谈。
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终于完成历史上首次台北会谈并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等四项协议。根据这四项协议,两岸将开通空中双向直达航路,使客运包机常态化并开通货运直航包机,两岸将相互开放主要港口进行海运直航,还将实现直接通邮,标志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三通”已基本实现。
2009年4月26日,南京紫金山庄会议中心紫金厅。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两岸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以及共同打击犯罪和司法互助3个协议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直接“三通”。
江丙坤“破冰之旅”
2005年3月28日-4月1日,由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一行34人,赴大陆进行参访交流。参访团访问了广州、南京和北京三地,拜谒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陵、孙中山衣冠冢,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在京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国务委员唐家璇分别会见了参访团全体成员。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的代表与参访团一行就加强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举行了会谈,在两岸同胞关心的12项议题方面广泛交换了看法,取得初步成果。
为连战“和平之旅”铺路
江丙坤率中国国民党参访团访问大陆,实现“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破冰之旅”。此举是国民党以“孙中山精神”重新凝聚国民党、振兴国民党的重要举措,是国民党对其在两岸关系中角色地位的战略性调整,是以“两岸经贸”为平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从而延续国民党在台湾的生命力,再造国民党东山再起的机会。
2005年是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是广州黄花岗起义94周年,是国民党创建人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国民党可以通过这次隆重的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缅怀活动,让国民党重新回味孙中山创建国民党的丰功伟绩,了解孙中山先生追求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思想,对于今日国民党的团结、振作士气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2004年以来,岛内极端“台独”分裂势力兴风作浪,篡改历史,要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列入所谓的“中国史”(外国史),于是孙中山就成了“外国人”,这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不敬与污辱,而且也在直指国民党是外来党,以否定中国国民党的正当性。这对尊孙中山为总理与精神旗帜的国民党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国民党代表团通过祭奠黄花岗烈士墓与拜谒孙中山陵等活动,表明要高举孙中山国家统一的旗帜,以孙中山精神与遗志来凝聚和振兴国民党。
国民党作为台湾最大的在野党,拥有许多优秀的财经人才,有资本,有能力,有民意基础,有能力来推动两岸经贸的交流与合作。这次江丙坤的大陆“经贸之旅”,自然成为国民党主打的“优势牌”。同时,也是为连战后来的“和平之旅”铺路。
缅怀、经贸之旅
3月28日下午,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开始了大陆行的首站行程。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机场表示,参访团此行定位为“缅怀、经贸之旅”,希望为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尽一份心力。
“到广州第一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向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烈士致敬,我们对他们心中充满感念;同时,这也是一种饮水思源之情。”29日上午,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时,江丙坤动情地说。江丙坤一行34人,在100多名在粤台商的陪同下,站在这些当年为民国开基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英烈墓前,追忆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寄托对烈士的无限哀思。
29日下午,江丙坤一行抵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始了大陆行的第二站行程。
30 日上午,江丙坤一行来到南京中山陵拜谒。祭堂里显得格外静谧庄严,来自台湾的34名中国国民党党员,在孙中山的遗像前深沉地低首默哀。在中山陵大门前,江丙坤指出,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了救中国,救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生活,他用“博爱”两个字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而且将“天下为公”作为追求和平的目标。“天下为公”不仅反映在“民族、民权、民生”,不仅是希望中国和平统一, 同时要发展实业,让中国强盛起来。江丙坤说,今天,两岸之间很不幸, 因为过去国共之间的战争发生分离,但是两岸和平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以中山先生为师,来共创两岸双赢的局面。
30日下午, 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国际机场,开始其“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最后一站行程。
当晚,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宴请了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大陆参访团。随后,中共中央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民航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的同仁与中国国民党参访团就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促进两岸共同发展进行工作性会谈。在两岸货运包机直航、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推动两岸金融保险证券领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12项初步成果。
31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参访团来到位于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纪念堂,怀着最高的崇敬,深深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31日下午, 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江丙坤一行。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江丙坤一行。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对江丙坤副主席率中国国民党参访团来大陆访问表示欢迎,对广大台湾同胞、国民党等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致力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三通”表示赞赏,并向客人介绍了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 阐述了对当前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贾庆林说,江副主席受连战主席的指派,率贵党代表团到大陆访问,这开创了50多年来贵我两党党与党之间交流对话的先河,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你们一到北京,就和中台办一起就两岸同胞关心的经贸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在12个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以说参访团很好地完成了你们“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任务。
中国国民党参访团访问大陆开启了国共对话的先声,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历史将会证明,这不仅是一次“缅怀之旅”、“经贸之旅”, 更是一次对缓和和发展两岸关系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破冰之旅 ”、“成功之旅”。(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