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言 李跃乾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国共两党连续举办了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年的论坛在湖湘举行,更是凸显了“文化”二字,推动了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7月11日至16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古城长沙举行。
湘江之滨,岳麓山下,千年学府的苍松翠柏,见证了两岸各界精英以文化薪传共谋两岸和平发展之道的一次盛会,见证了两岸加强文教交流合作的辉煌开篇。
论坛出现新特点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和时代脉搏,呼应两岸同胞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的迫切要求,汇集530多位两岸文化、教育、新闻、经贸界的代表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和智慧,擘画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新篇,为两岸协商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气氛和谐、成果显著。除了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首次以“推进和深入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集中研讨了文化和教育课题,而前四次都是“以经济议题为主”;二是代表性更为广泛。包括政党、文化界、新闻界、教育界、宗教界、经贸界和学生界,共500余人与会,其中包括最受外界关注、且是首次参加、来自民进党的许荣淑和范振宗两位重量级人物所率领的部分人士。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一个开放、包容和平等交流的论坛。大家的观点可能不太相同,但只要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愿意为两岸民众做些实事,就可以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讨论,真诚友善地沟通。三是国共两党对这次会议都特别重视,参加的高层领导人士众多,代表蓝营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都派了要员参加,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更亲率党务人员、政策会成员,以及该党的智库人员共30余人出席。大陆这边出席的领导人和学者也很多。
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是与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的结晶。“共同建议”充分肯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新形势下加强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提出了加强两岸文教交流的总体思路,为推动两岸文教交流迈上新台阶描绘了蓝图,也为今后两岸协商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打下了基础;提出了两岸文教交流的具体合作项目和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展现了两岸文化教育大交流的广阔前景。相信这些建议一定会得到两岸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将逐步转化为实际的政策措施。论坛期间,大陆有关主管部门还分别宣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教交流和进一步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的新举措。所有这些,都将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经贸与文化搭桥两岸
“经济”和“文化”,这是两岸关系中的两座“桥梁”。去年12月,胡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六条”,不仅强调了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当前形势下,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正像胡总书记在第二次“胡吴会”时所特别强调的那样,这“既有巨大需求和潜力,也显得更为重要”。
出席论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来自文教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认为,经贸与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大桥梁,缺一不可,现在该是搭起文化桥梁的时候了!
短短两天的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王邦雄、余秋雨、孙震、于丹等诸多文化名流相继登坛开讲,畅谈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再铸辉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的共同财富,是维系两岸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成为大家的共识。
余秋雨在题为“从文本传承到精神传承”的演讲中指出,文化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所有的中国人在文化上存在着共同约定,文化传承最值得关心,同时也是最重要和最难得的,是文本层面、技术层面背后精神价值层面的传承。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领域交流也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年多来,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充沛的动力。但相对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还显得滞后,两岸同胞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隔阂和误解。这种局面应当改变,需要两岸有识之士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如何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成为论坛期间两岸代表热议的话题。中共中央台办特邀嘉宾、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发言中表示,海峡两岸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我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他建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如果海峡两岸适时商讨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将有效地集中双方的资源、资金和智慧,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由感性交流向理性交流阶段跨越。”
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特邀嘉宾张誉腾也倡议:“积极商谈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定,提出共同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方向”。
与会大陆学者吴能远说,“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
文教交流前景光明
两岸知名文化人士在论坛上纵论中华文化及两岸文教交流,他们激荡出的思想火花,不仅使与会者受益良多,更预示着两岸文教交流的光明前景。
在以“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为议题的专题研讨中,两岸文化产业界知名专家献言献策,他们建议“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风格、气派和原创性的知名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办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推动成立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权责单位”……
吴伯雄主席在论坛上表示,我非常赞赏大陆知名人士成思危先生说的一句话,“经济能够帮助我们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们明天,教育才能保障我们后天”。
围绕“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与会代表集思广益,提出了“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并营造有利于两岸学术交流的环境”,“两岸互认学历有利于推动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向实质性阶段迈进”,“鼓励两岸学生互至对岸学习,并为此创造良好条件”等诸多共同建议。
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在论坛期间通过新华社公布的多项有关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新政策措施中,以“承认台湾高考成绩”这项新惠台举措最为引人注目。根据教育部最新的决定,“参加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且考试成绩达到台湾一流大学录取标准(顶标级)的台湾考生,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经学校面试达到录取标准即可入学。”
拓展两岸新闻交流也是论坛上的热门话题。目前,大陆媒体赴台驻点人数受限、时间受限、采访地域受限;两岸新闻媒体尚未开放常驻,无法展开较为全面的作业。尽快实现媒体常驻,深化彼此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把两岸新闻交流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是与会两岸新闻界代表们的共同愿望。
两岸亲情其乐融融
为了凸显湖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湖南卫视为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精心制作了“华彩聚三湘”的文艺晚会。吴伯雄主席,作为重要嘉宾观看了这场文艺晚会,并即兴上台,与“超级女声”张靓颖对唱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获得满堂喝彩,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吴伯雄还加码演出“安可曲”,再唱一首《希望》,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吴伯雄说“这是我参加的晚会中记忆最深的一次”。
12日论坛闭幕后的难忘夜晚,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岸青年学生联欢晚会,为本次论坛写下青春洋溢的注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是贯穿整个联欢晚会的灵魂,从晚会前段的小提琴独奏《台湾民谣》,到两岸学子一同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乐曲中起舞,再到集体吟诵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全场观众无不神情振奋。
而吴伯雄在闭幕式上的一席感性讲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此行曾专程到岳阳体会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胸襟是何等伟大。今天在座的与会人士都有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想,有理想才有胸襟。我们在两天的论坛中是坐而言,在论坛之后就是起而行。我们希望看到这次论坛的成果,一个一个在不久以后能够落实。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说,这次两岸各界人士齐聚长沙,共襄盛举。尽管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观点也各有千秋,但都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连接海峡两岸最牢固的心灵纽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责任。这种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汇集起来,势必形成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