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衍琼
我小时侯在《封神演义》上,看到灵鹫山上的圆觉洞燃灯道人道法高深,代姜子牙掌符印,破了十绝阵,便萌生灵鹫缥缈何处的疑问?
因命运的安排,我自1958年竟有缘在灵鹫山上及附近从事农田基建、水电修建等工作多年,对它的神话传说、山形地貌等留下了难忘印象和眷恋之情。灵鹫山古名“灵山”,位于四川芦山、宝兴两县交界的宝兴河(古沫水)东岸,巍峨峻拔,气势磅礴,绵亘腾展,纵横捭阖。主峰灵鹫峰海拔 1568米,平坦开阔呈椭圆形。四周千峰涌螺,山下万水飘带;晴照金光闪,雪飘银蛇舞;盛夏清凉秋高爽,疑是人间世外天。据芦山县志:“汉司马相如镂灵山,宋建光相寺;明代更为灵鹫峰寺,清康熙51年,释照聪建灵山文星楼……经历代修缮,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伽蓝房等。至民国时,寺房达108 间,殿宇辉煌,为境内较完整之佛教圣地”。民间更有神话传说:有条被贬孽龙,从沫水潜上山来变巨蟒吃人,民间恐惧喊为蛇山。观音显灵斩蟒除害,人民感恩改蛇山叫灵山。后观音用佛光从佛图山引燃灯上灵峰修炼,招来莺王引百鸟来朝,瑞光满山。燃灯乃改灵山为灵鹫山,结合县志,其时间应是明代。而《封神演义》成书于明末,则小说中的灵鹫仙山,可能就是现实中的灵鹫山?!
1980年,我负责苗溪“土壤普查”测绘制图,双脚踩遍灵鹫山山水水。每当登临绝顶便豪情满怀,放眼驰骋,如画的江山,尽绘入我的土壤图中。能为祖国农业振兴规划蓝图,不负此生!惜往昔辉煌庙宇全化乌有,原庙下峰岩间形胜天生桥,明竹“密诗”一派嶙峋接地生,谁人不说是天成,仙凡隔世无来往,故设慈航渡众行。而今被填没无迹可寻,不胜感叹!
主峰西侧是削壁万仞的金波崖。芦山县志:“崖腰有大小三洞,曰圆觉洞。大洞深、宽各约10米,高约8米。内有十二圆觉及十供养塑像”。相传大洞供燃灯修炼,中洞卧室,小洞饲鹿。大洞有潭水,一线流云,滴嗒均匀,为诵经时的天然伴奏。1981年秋,我们一行跟着向导,在东西莫辨的密林中,极为艰难地来到冷飕阴森空荡荡的圆觉三洞,潭水更无踪迹,仅洞下溪水阴沉流过。该洞藏早被洗劫光,潭水水源因建茶园开山放炮被改道。这里植被全系再生林,原始乔木早已砍光伐尽。我钦佩当地山民,走陡岩险壁如履平地,用绳拉肩扛,将根根巨木运出造房。
主峰北面则是万丈深渊,底部系长、短二溪汇成的大窝头河,折经圆觉洞下流入宝兴河。渊内林木遮天蔽日,形成一道黑魍魍、雾潆潆望而生畏的天堑。两岸可呼应而不可及。当地山民为挣得现金,常以吊绳、抓钩等爬危岩险壁伐木采药。内有质韧纹细的黄杨木,用其雕琢成的象棋,不开裂变形,经久耐用,为芦山县对外馈赠之佳品。“土壤普查”时,受经费及时间限制,未能深入渊内窥其实貌。1992年“国土调查”时有新技术,用立体镜在航片图上,可窥视槽内宏观简况:该处地层系砾岩与页岩互间之板块。黑色砾岩坚硬不易风化,紫红色页岩松软极易风化,经几千万年的高度切割,造成两壁间深凹凸、七巧八怪的神奇景观!
主峰东面及东南侧,山面辽阔,山势走缓。昔日千峰乔木、万岑修篁,所有上山之路,均掩映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仙境中。苗溪建茶园后山貌大变,海拔千米以上的酸性黄壤土,建成一坡坡、一梯梯的茶园。其中四平岗、雄鹰岑、茶王坪平坡坦荡,一望无际的茶海,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像一张张绿色大茸毯展铺在山坡上。每年采茶季节,茶芽怒放如碧海涌波。步履轻盈的少男少女,一群群、一队队穿梭于茶行之间,鸡啄米似的双手采摘于茶丛之内,在阳光照射的雾霭下,到处可见到采茶者繁忙的身影,漫山遍坡回荡着欢声笑语,使幽静的青山,焕发出无限的生气、动感和魅力。千米以下的碱性紫色土,垦为农业区和果园。800米山麓平坝区,为苗溪场部所在地。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湮没的灵鹫山寺,在改革开放中浴火重生。芦山县有关各方,在民间自发力量的基础上,为重建灵莺峰寺大兴土木。经多年不懈努力,新的灵鹫峰寺,终于在原废墟上落成。芦山县政府已将它和佛图山划为芦山县佛教圣地,旅游朝山,香火旺盛。
我已年逾82岁,行动艰难。但对灵鹫眷恋之情无时或忘,终在家人帮助下,圆了我重游之梦。从芦山县乘车直奔灵鹫。沿途都有我旧时留下数不清的足迹和说不完的故事。以前芦苗间空旷冷清,乡径泥泞,“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1958年我参与建成苗芦公路,但颠簸难行。经多次加宽改直,才有今日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农民自建的高房大屋坐落于公路两旁。瞬间进入苗溪场区,一些灵鹫古迹立即浮现脑际:西岗上的苗溪医院,是建于唐代静志寺的旧址,紧贴拐弯处的苗茶仓库,是昔日的姜公庙,今后可能无人知晓了。往日熙攘的场区,现已划为芦山县工业园区。往前公路旁,有个终年不干不溢叫“一碗水”的水幽,清甜爽口,往年我曾多次在此用手捧水解热止渴。车子攀升到1400米高度,进入顶峰前名胜马鞍山,明竹密诗“殿前天马拥云端,日出丹霞挂绣鞍,不是风鞭策不动,为留胜概古今观”。四处奇峰飘翠,烟霞耀彩,车入画屏中。
车行45分钟达公路终点,我们从此下车开始登山。好汉不提当年勇,五里山路对我是严峻挑战。好在路已扩宽填平,陡岩凿成梯步,老伴与司机在前,儿子亚宁紧跟身后,我乃放心攀登。沿途茶树虽多荒毁,但县林局播种的树苗,已大片成林,夹道松杉青翠诱人、山花吐艳、草木幽香,鸟鸣声声、涛声阵阵,仿佛又回到往昔青山幽幽之仙境中。俄顷,峻拔突兀的望乡台,拨开云雾现在身侧,像一尊威武山神,昂首直腰守卫着灵鹫寺庙。现其侧下路旁建有山寺红庙子。我们向寺内观音菩萨敬香。饮水进餐后继续攀登。我终于在气喘吁吁中登临绝顶,新建成的寺庙展现在面前。
此际艳阳虽高照顶空,但这里比芦山高约千米,气温低6摄氏度,寒气有点逼人,我们都加上衣服。我调整心态后开始观览:钟楼式山门雕梁画栋,光彩闪耀;脊顶双龙戏珠,门前石狮威武,气势雄伟。进山门沿水泥阶,步入宽敞光洁的第一殿,立姿观音手执净瓶,端庄慈祥。金童玉女分侍两旁。钟馨声悠,香烟缭绕,尽扫俗嚣之气。其后是燃灯佛殿,三尊大佛端坐中间,18罗汉分侍两翼。再后是释迦牟尼殿和以黄天老母为首的佛母殿,塑像甚多,神态各异。大殿之间均有较大的空庭院坝,两侧均有厢房,可供朝山者住宿。其中观音、燃灯两殿之间,系隆起不平的原生砾岩,表面似黑色龙皮。传说此乃灵鹫龙脉的龙首,龙尾则是芦山郊区佛图山,原八尺神龙就立此处。为保存古迹,周围砌有多角形雕花石栏,侧有桃树,山下桃花芳菲已尽,这儿却含苞待放,格外引人观赏。虽然今天是素日,但朝山人仍不少,有些虔诚者是步行上山的。
我畅观之后意境飘然,临别时作打油诗一首:
灵鹫梦绕由来久, 故地重游更自兴。
闲聊未敢忘忧国, 山寺谈古更怀今。●
(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本文作者系黄埔二十一期同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