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秦与廷
秦岭
家父秦与廷,自幼在江南水乡的书香门第过着优逸的生活。然世间风云,变幻莫测,七七事变爆发,救国图存之声高呼如雷。因国土沦丧,人心涣散,家父再也坐不住,怒发冲冠,急报国仇。毕业于开封二河中学的他毅然报考黄埔军校,在雄壮的的校歌声中步入了他的军旅生涯。
家父在军校受到了极其严格的正规训练。抗战时的黄埔军校教学从实战出发,“学、术、实战”三课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均有偷袭、攻坚的实战专案。当时在西安王曲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门口赫然写着“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入旁路”。在家父的一篇回忆录中记述着一次在校期末考试时,发生的一次真实的战斗,其惨烈的情景可略见一斑:“当时上白兵战一课时逢抗战高潮,同学授命夜袭摸营。由于敌方有所察觉,与日寇白兵肉搏在黄河之滨风陵渡。历时四分钟,我营尸横遍野。余连击倒六名日军,但也被刺中数刀。最后因颈部伤口血流不止,体力不支,失足黄河顺激流而下,被救之与陆军医院,死而复生。”
经过四年的严格培育, 家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以后参加过黄河风陵渡保卫战及太行山的数次抗日战事,与日寇展开过白刃战,立下赫赫战功。在他身上留有11处刺刀疤痕,都是这些战事的纪念。
1949年,家父已是笫一战区司令长官办公厅中校作战参谋,参与调动兵力的直接指挥。家父平时因工作关系与张治中联系甚密,在张的启发下,家父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深知国民党的腐败与大势已去的现实,加上我即将出生,他最后决定举兵起义。
在家父与人密谋起义细节时,不知怎么被军统特务知晓。其中一人被军统特务带走,不久就给活埋了。当时家父已随笫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溃退到成都,警卫团改称为“秦岭”部队,由家父领导。由于家父掌握高端机密,且部队里军统活动很频繁,又不受部队管辖,家父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12月12日,在汉中的汉台有国民党军队几个军的另散编制,正等待收编。家父毅然决然地打响了起义的枪声,与数万国民党官兵起义投诚,并为保卫成都做出积极的贡献。
1949年12月16日清晨,在成都,阵雨刚过,随着一声昂扬而执着的哭声,我终于降临人间。为纪念起义,父亲以当时起义部队的名字为我起名叫“秦岭”。
1964年,父亲在乘车出潼关涵洞时极目远望,不胜感慨,遂赋诗一首:“黄河三角洲,由来征战地。凄凄古战场,天灰鬼夜泣。白兵骇浪哮,血洗我战衣。日寇服降逝,老兵识故邑。”
新中国成立后,家父弃甲从医,进入西安秦岭医校学习医术。后经潜心钻研,不断摸索,创出独特的针灸疗法及无痛治痔疮法等,还出洋海外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创办首家中国医疗中心,成为享誉当地的名医。他于1981年加入民革,曾任无锡市政协委员。
岁月催人老,光阴不温情。1995年初春一个细雨霏霏的寒夜,家父因病离我们而去,享年76岁。虽然他离开我们已多年了,但在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又回忆起家父在1949年起义的壮举,感悟他那崇高的人生信念。家父一生追求真理,为民族解放和中华振兴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将激励我为国家的强盛、祖国的统一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