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09年第六期  > 正文

陈水扁一审重判 民进党何去何从

日期:2009-12-25 14:39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李立 刘俊燕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立  刘俊燕

 

  陈水扁世纪大案于9月11日一审宣判,陈水扁及其夫人吴淑珍均获无期徒刑,岛内人心大快。然而,面对判决结果,陈水扁困兽犹斗,决战二审,图谋二审无罪。尽管陈水扁“刑有余辜”,给台湾留下一个反面教材,但案件的一审,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判决,案件并没有结束,之后的审判仍存在变数。面对陈水扁的一审重判,民进党本可借此机会与陈水扁切割,但民进党却通过了“援扁”方案,再次与陈水扁捆绑在一起。人们不禁要问,民进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一审重判大快人心

  陈水扁涉及弊案数额庞大,罪行严重,对台湾社会造成极大伤害,被判无期徒刑,符合岛内的主流民意,可谓罪有应得,大快人心。在陈水扁与深绿势力遥相呼应,不断把自己塑造成遭到政治迫害的情况下,台湾司法机关排除政治干扰,对陈水扁夫妇予以重判,不仅对岛内的贪腐和官商勾结行为产生重要警示作用,而且对台湾走上以法治贪之路,维护司法正义,具有深远影响。台湾各大媒体纷纷发表社评文章,充分肯定一审判决结果。

  台湾《联合晚报》11日的文章《民进党应以今日为停损点》指出,扁案终于一审宣判,完成了司法审理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一审终结,社会对扁案的评断已不再是依蓝绿颜色或各人心证的结果,而有所客观根据了。

  台湾《苹果日报》文章说,扁家遭到重判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对法官的判决应该尊重。文章告诫民进党,千万不要把扁揽到自己身上而混淆是非,该切割就切割,要有大决大断的魄力。

  台湾《中华日报》文章指出,全案一审宣判,量刑可受公评,但绝非政治审判。只要对本案稍有了解,并注意过审判过程的人,都应当认为法官的量刑其实可称允当,社会对此一判决结果应当也有共识,让社会公义、司法正义获得伸张。

  的确,陈水扁从“台湾之子”沦为“台湾之耻”的经历令人感慨。一审宣判之后,陈水扁可能会上诉,因此,陈水扁与司法的角力将会进入新阶段。由于民进党声言高调介入,争取陈水扁不再被羁押,政治影响司法的程度,较一审时可能更加大。此案之发展和对台湾政局的牵动和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陈水扁已成为台湾的一个反面教材,不过,陈水扁这场斗法戏码尚未演完。更大的悲剧,在于陈水扁钻制度的空子,任内的政治手段和贪渎表现、“两颗子弹”赢得连任的肮脏手段、利用自己律师的学识来颠倒是非狡辩的作风,在社会上培养“只问蓝绿不问对错”的风气,以悲情仇恨令社会两极化,所造成的裂痕和祸害,并不是那么容易修正弥补。

陈水扁困兽犹斗

  9月11日宣判当天,陈水扁表现得情绪稳定,他一边洗衣服一边看电视里的判决结果。在表面的平静之下,却是暗潮涌动。

  就在宣判前夕,陈水扁自任名誉社长、心腹陈其迈任社长的网络杂志《蓬莱岛》首发。1986年,时任《蓬莱岛》杂志社长的陈水扁被国民党“立委”冯沪祥控诉诽谤,被判入狱8个月。此事轰动一时,陈水扁由此获得“台湾第一勇”的封号,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

  此次《蓬莱岛》复刊,陈水扁的用意,无非想唤起民众对他当年遭受“政治迫害”的回忆,也唤起“美丽岛世代”大佬们对他的支持。所以,复刊后《蓬莱岛》的首页即是陈水扁炮制的出刊词《我心自由》,避而不谈金钱丑闻,胡说什么自己所犯的罪是触犯了《反分裂国家法》,把铁证如山的贪腐弊案向“司法冤狱”上扯。他还称,自己当年因“蓬莱岛案”入狱未几,民进党就诞生;如今再度失去自由,困在牢房为《蓬莱岛》写专栏,“只能说是民主倒退的历史反讽”。

  面对一审重判,陈水扁早已预知结果,所以全力攻二审。因为台湾司法审判是三审定谳。一审、二审是法官依照调查事实及证据进行判决,但是三审则为法律审,亦即当事人认为二审判决有违背刑事诉讼法相关法令时,则可再提请上诉。不过,三审法官仅检视二审法官在审理过程中,针对法律部分是否有所违失,而非重新检视证据能力。因此,法界一般认为,二审判决结果更加重要,具有丰富法律学养的陈水扁,又怎么可能不把握二审?所以,二审是此案的关键一役,若能“逆转”,陈水扁才有翻身希望,否则等三审上了台湾“最高法院”,恐怕仍难改变重判的结果。因此,陈水扁团队正在全力促进二审翻案。代理律师郑文龙说,将尽快就判决内容与陈水扁讨论后上诉,强力建议以陈水扁的名义提出上诉。

  看来,陈水扁贪腐弊案依然充满变量。一是“释宪”未出炉,陈水扁仍掌秘密武器;二是陈水扁弊案一审法官蔡守训重判扁珍,但二审法官是否认同该裁定还是未知数;三是陈水扁被关进台北看守所后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干扰庭审,若提出上诉,他在二审中会耍什么招数,对庭审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持续关注;四是岛内舆论一直关注,陈水扁若遭重判,是否可获特赦;五是陈水扁家密账的金额有多少仍成谜,而且至今没有一笔巨款汇回台湾。

  果然,陈水扁在一审判决宣布后很快就提出上诉。依照台湾现行司法制度,当陈水扁提请上诉之后,依照法院分案规则,原一审法官蔡守训基于法院保护诉讼当事人权益的回避原则,原本就要回避,蔡守训从此自扁案脱身,也让陈水扁及绿营人士原本以抨击蔡守训作为为扁辩护的战线形同溃堤。陈水扁原本透过炮打法官蔡守训诉求司法不公及政治迫害的策略,势必要再做调整,另辟战场。

  扁案将从一审到二审甚至三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二审会不会维持原判?是岛内比较关注的。回顾岛内司法判决案例,是有一审被判重罪,二审判无罪的先例的。加上扁案的复杂性,以及基于陈水扁善于操纵司法的考量,应该说,二审的结果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不过,虽然相关细节可能存在变数,但是二审裁定陈水扁重罪应该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

  陈水扁自知罪责难逃,所以他的策略是“放弃一审,决战二审”,因此,在以后漫长的司法审理过程中,陈水扁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来影响审判,这在意料之中。

  陈水扁会使出何般招数,也是岛内比较关注的,因为这些招数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审判中的变数。其一,或许会在“司法正当性”上做文章,一旦二审裁定“违宪”,即一审审理过程及判决无效,扁案须重审;其二,有没有机会特赦?可能也是陈水扁考虑的。马英九一直没有在特赦问题上明确表示,所以在扁以及蓝营看来这里面就有空间。所以说,接下来的攻防战还将不断上演。

  果然,9月23日,陈水扁语出惊人,说要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告诉,其理由是:按照“旧金山和约”,美国“对台湾有占领权”,因此,美国政府必须启动“美国军事法庭”,审判他是否贪污。陈水扁此话一出,引起了台湾蓝绿人士的批评与痛斥,

蓝营人士认为陈水扁的说法“是让台湾蒙羞”,绿营人士认为这是“非正常人讲的话”。美国国务院官员对此事表示,没有回应。

  在百案齐爆的不利因素下,陈水扁出怪招,扬言控告美国政府,以引发国际关注他被长期羁押的事实,但“告洋状”也无法掩饰扁家“无所不贪”的犯行,陈水扁用政治动作转移司法焦点,最终闹成贻笑国际的丑闻。

  抢在扁案移审“高院”审理庭之前,陈水扁“告洋状”的动作正盘算着如何一箭双雕。对外,陈水扁打算引进国际势力对马政府施压,如果美国法庭受理告诉,他就能光明正大地诉求要到美国出庭,“引外力”解除司法羁押;对内,陈水扁不断诉求台湾“主权”,进一步号召“独派”加大“挺扁”力道。

  扁式花招一穷二白,大家都知道这终究只是政治幌子,说穿了,陈水扁的目的就是希望解除羁押、重获自由。不过,这是陈水扁作困兽之斗罢了。

  9月24日,台湾“高等法院”裁定续押陈水扁。在听完裁定后,陈水扁瘫软在椅子上,恍惚失神,头抬向天花板,久久不语。陈水扁不走、不签(拒签笔录)、不下车,最终由“高院”派出救护车将陈水扁还押台北看守所。

  有分析说,二审仍为事实审,以陈水扁已经无可信任的人格及侦审期间的作为,仍有串证、灭证之虞,而他争取赴美国军事法庭作证,也不啻显露了有逃亡之虞。再者,他既声请“具保停押”,又放话称缴不出巨额保金,法院若订出保金却被陈水扁用为抗争的题材,法官将自取其辱。因此,陈水扁被台湾“高院”裁定继续羁押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陈水扁走到这天这一地步,不仅因犯后态度极端恶劣而在司法上难有获得宽恕的余地,他的政治诉求也是离经叛道,可谓用尽心机却适得其反,今后陈水扁的戏将越来越难演。

民进党何去何从

  陈水扁案宣判当天,绿营操控数百名“挺扁”民众到法院外示威,听到陈水扁被判无期徒刑后,便将手中的旗杆和水瓶不分青红皂白丢向摄影机镜头,有人声嘶力竭,哭到昏厥。部分死忠的深绿分子甚至在网上对合议庭3位法官发出“追杀令”,台北警方大为紧张,随即派出6名配备手枪及冲锋枪的特勤人员陪3人上下班,并在其住处设明岗暗哨警戒巡逻。

  与此同时,民进党内“挺扁”声浪迅速高涨。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声明,称在一审过程中有许多违反程序正义的瑕疵与争议,难以令人信服,民进党支持陈水扁在二审及其后的审理程序上捍卫自己的权益。台南市长许添财甚至威胁,如果法官“敬酒不吃吃罚酒,民进党忍无可忍,不排除发动群众运动反击。”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民进党短期内仍然不会选择跟扁切割。原因自然是为了选票。陈水扁自弊案爆发以来,始终高举“台独”大旗,模糊焦点,不谈贪腐却谈政治迫害,称自己是为“台独献身”。这样的结果是,使得想要争取少数深绿民众的民进党不得不被陈水扁挟持。

    陈水扁能挟持民进党,还因为民进党内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假思维。这种假思维延续着这样的逻辑:先稳住深绿基本盘,再争取中间选民,民进党就有机会。有没有机会?显然不是陈水扁和民进党说了算。不过,如果民进党还继续被陈水扁绑架,继续沿用狭隘“台独”的思维,怕是难有机会。

  有媒体指出,民进党高层“挺扁”,其实是各怀鬼胎。比如许添财,此前还批判陈水扁“拿企业当提款机”,此次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不过是想借此取悦陈水扁老家台南的深绿民众,不难看出“选票”两个字。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在即,不可否认的是,陈水扁在南部县市还存在一定影响,那么为了得到选票的民进党人士自然要摆出“挺扁”的姿态。所以,连日来,许添财进行了一番征求意见的所谓请益之旅。不料,党内要角的反应却很微妙。许添财首先走访了民进党“四大天王”中的游锡堃。事后游锡堃面对媒体很低调,不愿对“援扁”发表任何意见,仅表示一切授权许市长发言,他不便说话。接下来,许添财原本预定要拜访谢长廷,结果临时生变,行程喊卡。谢长廷幕僚对外表示,“事先根本没约好”。而许添财到《玉山周报》总社拜会吕秀莲时,整个过程吕秀莲没公开露面,连两人在办公室外寒暄的礼貌都省了,让媒体记者没能拍到两人的见面照。至于苏贞昌,许添财连面都没见到。还有出任“挺扁”喉舌《蓬莱岛》社长的陈其迈,其“挺扁”的背后目的也是图谋高雄市长的宝座。

  9月16日,民进党酝酿多日的声援陈水扁方案终于出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表示,中常会已通过决议,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将力促大法官尽快“释宪”,对扁案一审是否有程序瑕疵作出解释。

  民进党此项决定与陈水扁相呼应,意在助扁翻案;民进党罔顾基本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观瞻,再次与扁捆绑在一起,背离岛内主流民意愈来愈远。

  蔡英文会后与媒体对话时强调,大法官会议迟迟不对扁案审理过程中突然换掉一审法官是否“违宪”做出解释,大法官应勇敢坚定面对扁案。蔡英文喊话“请大法官告诉我们还需要多少时间‘释宪’”。

  蔡英文说,陈水扁遭羁押,民进党认为“对人权伤害很大”,但她表示,直到25日陈水扁羁押期满之前,民进党不会采取走上街头抗争的方式。

  在扁案一审宣判之前,许添财曾在民进党中执会上大声疾呼,要求党中央发动群众到“总统府”前强力抗争,直到扁被释放。16日中常会后许添财又改口说,援扁不应该简化为要不要上街头问题,必须顾虑实际效果、社会观感、形象观瞻。

  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不敢再走上街头,应该是害怕社会舆论反弹,但促请“释宪”其实比上街走得更远。因为这无异于配合陈水扁的诉讼策略,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一审有效性。

  对民进党的援扁新动作,岛内舆论表示遗憾。

  有媒体评论,民进党内不少人对扁案其实已有相当共识,除游锡堃立场模糊之外,吕秀莲、谢长廷和苏贞昌都以不同方式表达批判态度。尤其是吕秀莲对扁案痛心疾首,公开呼吁陈水扁及家人再度郑重向社会道歉。民进党如果借此时机对扁案表达明确态度,就可以摆脱陈水扁的纠缠了。但是民进党中常会作出援扁决定,再次放走机会。

  岛内舆论也指出,如许添财之类的人,其实是嘴巴“挺扁”,实际上消费陈水扁,挂“挺扁”羊头,卖选举狗肉。陈水扁如此精明,岂有不知之理?但他却纵容这些人卖他的狗肉,如此自作孽,只会加速自我毁灭。

  毫无疑问,民进党是要与陈水扁绑在一起了,不可能与陈水扁切割了。民进党未来之路如何走,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