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0年第二期  > 正文

台湾的陆军装甲兵学校

日期:2010-03-01 07:58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杨大昆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杨大昆

 

  台湾有海、陆、空三军军官学校。在陆军方面,《黄埔》杂志2002年第6期曾介绍过位于高雄凤山的陆军军官学校。此外,还有工兵学校、化学兵学校、炮兵导弹学校、陆军通信学校、装甲兵学校等。这些专业兵种学校都按凤山陆军官校的学制和期别,招收的学生都要送到凤山的陆军官校入伍生总队进行入伍训练,然后在各兵种学校实施专业训练。本文向读者介绍台湾的装甲兵学校历史沿革。   

  台湾装甲兵学校的前身是抗战期间的陆军机械化学校(简称机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机校从四川潼南迁到徐州,改称陆军装甲兵学校(以下简称装校)。1947年7月,蒋介石宣布不再兼任中央各军事学校校长,陆军官校由黄埔一期毕业的关麟征任校长。原机校教育长胡献群(黄埔六期,留学英国皇家军事学院)也于10月1日升为装校校长。

一、台中西屯装甲兵学校

  1948年9月,装校校长胡献群离职,由该校教育处长蔡庆华(黄埔六期,留学法国)接任校长。装校离开战云密布的徐州到上海,奉装甲兵司令部之命,将该校所属的自动车工程学院连同院长何绪赞、教授和在校第五期学生分出去,与兵工学院合并,何绪赞任兵工学院院长(后学院迁往台湾花莲,第五期学员在花莲毕业即战车工程系第十一期。该院最后迁桃园,改称中正理工学院)。装校此时没有学生,由校长蔡庆华率领教职员工,于1949年5月3日迁到台湾省台中县西屯,借住一所农业学校楼房。此时的西屯,只有这所农业学校楼房,四周都是农田,田中还有坟墓和草丛。校长蔡庆华率领职工搭建克难房(简易住房),把学校职工安顿下来。成立技工训练班,并代训原成都中央军校二十二期(黄埔二十二期的学生已于1949年2月前毕业)战车兵科未完成专业训练的学生,实习用的坦克是M5A1轻型战车。

  1950年7月下旬,装校首次在台招生。因中央军校在大陆已有二十三期学生,按此顺序,在台中招考陆军官校第二十四期装甲兵科学生。在西屯,有从大陆随校来的53人参加考试,录取37人(未被录取的改入台湾左营海军士校),连同在台北等地招收的140人,共计170多人,即送去高雄凤山陆军官校接受入伍训练。当时的凤山陆军官校尚无校长,就由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将军每隔三、五星期亲自来凤山督训。后来任命了陆军官校校长罗友伦,才进入正常训练。入伍期满回到台中西屯,又增加了十几个自空军官校因技术停飞而转过来的学生,陆军官校二十四期装甲兵科共计入学193人。

二、装甲兵司令当教授

  1950年,国民党装甲兵司令徐庭瑶和副司令蒋纬国将撤退到台湾的装甲部队整编,编为装甲旅(下属四个总队),蒋纬国和郭彦为正、副司令。此时原装甲兵中将司令徐庭瑶年近60,自请退役,被安排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他发挥余热,自愿到台中西屯装校来授课。他家住台北,每到上课时,由他的学生夏恒(黄埔十八期)开车,按时来到台中西屯。徐庭瑶不穿将军制服,穿着西服,戴着眼镜,一副大学教授模样。黄埔二十四期战车兵科学生193人,挤在一个大教室听课。徐庭瑶讲课声音宏亮,深入浅出,侃侃而谈。当时的学生黄信樵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徐庭瑶次子徐先涛也是黄埔二十四期装甲兵科的学生,据黄信樵在旁观察,徐庭瑶讲课时,徐先涛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听讲、作笔记。

三、清泉岗装甲兵学校

  1952年6月,蔡庆华和郭彦(黄埔六期)对调,郭彦任装校校长。因台中西屯附近水田多,不利于装甲车辆训练,将装校迁至台中大肚子山麓之清泉岗。此处四野广阔,是适于装甲兵训练之地。

  1952年11月,在清泉岗装校,编成学员、学生6个队,高级班2个队,初级班3个队,共11个队,教学逐渐走入正规。1954年6月,装校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制,把学生队三年学制改为四年,重视英语的教学,毕业学生成绩好的可选送美国装甲兵训练中心去学习。

  军官训练的高级班仍按短训班举办,1956年初,蒋纬国派他的随从少校参谋张慕飞(黄埔十八期步科)进入装校高级班学习十个月,结业后被派到金门战车营任副营长,代营长,后任装甲骑兵团长,1969年以上校衔退役。2009年9月8日,87岁的张慕飞偕夫人来北京,参观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和该院坦克训练场,他说:“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比台中清泉岗装校的校园范围大”。

  1959年11月,装校仿照美国装甲兵中心,编成两个大队8个中队,教学内容也作了一些改进。学生实习用的坦克,先是美军二战期间在太平洋对日作战使用的M5A1轻型战车(此种坦克已退役),后增加了M24型轻战车。

  从1952年至1964年,装校在清泉岗期间,先后有以下人员担任校长:郭彦(黄埔六期)、曾荫槐(黄埔八期)、赵志华(黄埔十期)、王绶辉(黄埔十一期)、赵国昌(黄埔九期)。

四、湖口装甲兵学校

  由于清泉岗校舍比较简陋,邻近清泉岗机场,飞机起降频繁,噪音很大,影响教学,1964年9月,装甲兵学校迁到新竹湖口长安营区新建的楼房和平房,环境整洁,靠近装甲兵湖口训练基地,有利于教育训练。

  1969年12月6日,台湾陆军实施“嘉禾案”,精简部队,将装甲兵学校和装甲兵训练中心合编,成立“装甲兵训练指挥部和装甲兵学校”,简称“装训部”。装训部的主官兼校长(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指挥官兼校长)。从1969年12月16日开始,在装训部担任指挥官兼校长的有:张广勋(德国军校)、秦祖熙(黄埔十一期)、刘明湘(黄埔十三期)、蔡士清(黄埔十五期)、毛道恪(黄埔十四期)、岳天(黄埔十七期)、游杰士(黄埔十七期)。

  1977年,装校学制随陆军官校学制改革,从黄埔四十七期起,延长至四年零三个月,实施理工科大学教育,毕业学生除发给陆军官校装甲兵科毕业证书外,同时也授予理工科学士学位。学生实习的坦克除M24以外,增加了M41D轻型战车(美军1953年M41A1坦克的改进型,性能较好)。

  1994年,台湾实施“精实案”、把31所军事院校精简为24所,把陆军兵工、后勤、补给和运输4个军事院校合并为陆军后勤技术学校,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装甲兵学校则补充教育器材,实现电脑化、信息化。陆续采用“战车射击模拟器”和兵棋战术教学,并编制“训练模拟器整体规划”,以符合装备更新的要求。为了建立数字化信息共享系统,装校模拟从装甲旅-战车营-连-排直到每个战车,建立信息图象系统,以适应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为适应现代战争都采用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要求,装校建设了“合成战场”的模拟训练环境,可供三军各兵种进行合成训练。

  从1980年起至2009年的装校校长如下:余燕生(黄埔十八期)、李其贤(黄埔二十一期)、黄耀羽(黄埔二十四期)、罗文山(黄埔二十八期)、胡家骐(黄埔三十期)、杨德智(黄埔三十三期)、胡允武(黄埔三十三期)、霍守业(黄埔三十六期)、王福安(黄埔三十七期)、陈体端(黄埔四十期)、杨国强(黄埔四十一期)、朱善权(黄埔四十二期)、陈良浚(黄埔四十三期)、严德癸(黄埔四十四期)、吴有明(黄埔四十五期)、陈泉官(黄埔四十七期)。  

  值得注意的是,担任装甲兵学校的校长中,以下人员后来又担任在高雄凤山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秦祖熙、黄耀羽、胡家骐、杨德智、杨国强。●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