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刘扬
最近,台湾围绕 “五都”选举、“双英”辩论ECFA,闹得沸沸扬扬。
谋求连任党主席
蔡英文难有对手
4月6日,是台湾民进党主席选举参选登记开始之日。然而,此前被认为觊觎党主席之位的几位党内各世代大佬纷纷表示无意参战。民进党内人士评估,蔡英文顺利连任的几率颇高,有望成为继前主席黄信介之后第2位连任成功的民进党主席。
民进党天王风光不再
民进党自下台至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诸天王的凋零。当年,谢长廷、苏贞昌、吕秀莲、游锡堃被称为民进党内四大天王,加上陈水扁这个超级天王,可谓是民进党的一时之选。然而,世事沧桑,仅仅经过短短两年时间,曾经风光一时、雄踞一方的民进党各大天王们虽然一再挣扎,试图回到政治舞台的中央,但在无情的时势与政治流变中无可奈何地归于边缘和凋零。
因家族腐败和执政无能差一点把民进党葬送掉的超级天王陈水扁下台不久便身陷囹圄,成为阶下囚。经过近两年的羁押,陈水扁头上的光环、政治号召力早已是昨日黄花,挺扁分子也已是寥寥无几。现在陈水扁虽然还在狱中对民进党指手画脚,但因自顾不暇,早已没有民进党超级天王的威风了。自我感觉一直很好的吕秀莲卸任之后还想走过去的老路,企图通过办报纸再次独领风骚,但毕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吕秀莲经营的媒体已经成为包袱,而不是其重新出发的平台。前些日子,吕秀莲又搞什么“九六共识”游行宣传,结果只有区区数辆游览车、百十人捧场。这也许就是吕秀莲政治影响力的真实体现。游锡堃虽然没有多少能力,但在陈水扁时代几乎是个政治不倒翁。没有了陈水扁的扶持和提携,游锡堃在民进党内像一株浮萍,也是四大天王中最没有影响力的人。自知没有多少实力的游锡堃最早喊出了天王退位,世代交替。随着岛内“五都”选举的到来,游锡堃也企图奋力一搏,但留给他的机会并不多。
在民进党内,最有实力的老天王当属谢长廷和苏贞昌。虽然两年来谢长廷政治动作不断,为民进党候选人辅选,向马英九呛声,打官司告状,凡能够增加媒体曝光的事情几乎无不参与。但是,当年谢长廷有言在先,2008年“大选”失败将退出政坛。这也成为罩在谢长廷头上的一道政治魔咒。而民进党内很多人也不希望谢长廷出来争抢有限的资源。此次,在党内斗争的逼迫下,谢长廷不得不再次公开表示自己已经退出政坛,不参加年底的“五都”选举。
而今,苏贞昌是四大天王中唯一有实力、有气势、有机会的人,也被很多人寄予厚望。苏贞昌本是参选新北市的最强手,多次民调结果显示,国民党没人能超越苏贞昌。在理论上,如果让苏贞昌代表民进党参选新北市,国民党不论谁出来迎战,包括最看好与最有可能的“行政院副院长”朱立伦,也难敌苏贞昌。如果是这样的布局,民进党在“五都”选举中“保二争三抢四”可能性甚高,国民党很可能失去新北市。
然而志在2012年大选的苏贞昌,不是从民进党的利益与总体布局出发,而是一切从自己争取两年后台湾领导人大位出发,未经党的统一提名与协调,先下手为强,抢先宣布参选台北市长,结果搅乱了民进党的战略布局。在苏贞昌看来,如果参选新北市,胜选后很难在一年多时间内弃市长而参加大选,将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若意外在新北市选输,将遭受重挫,一时可能失去政治舞台。于是经过一番算计,苏贞昌与他的智囊们认为,参选台北市则是最佳的一步棋,可循谢长廷模式参加大选。其精算之处在于,苏参选台北市,不易在“蓝大绿小”与中产阶级占优势的台北市胜选,但可冲高士气,拿到较高的选票,循谢长廷模式参加2012年大选。若意外赢了台北市,预示苏拿下“首都”,成为党内没有能够挑战的绿营头号天王,也可争取下届大选。然而,苏贞昌的这一如意算盘,却未能获得党内的普遍肯定,还引起不少反弹。关键之一是苏贞昌违背了基本的选举规则与伦理,未经党内协调与初选,没有经过党的事前协商就宣布参选台北市,过于强势,而且打乱民进党的整体布局,让民进党“座二争三”困难增大,并给了国民党新的机会。
苏贞昌以蔑视民进党中央权威的架势,宣布参选台北市长,无疑是苏贞昌的一次豪赌。如果年底赢了选举,苏贞昌尚有机会再进一步,甚至成为民进党的不二天王;如果输了,台北市长选举恐怕将成为苏贞昌的最后一战,代表民进党出战2012年和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成为苏贞昌的奢望。
蔡英文在党内地位日渐巩固
2008年,民进党在“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惨败下台、人心涣散之际,曾经在民进党内呼风唤雨的天王们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更没有各大天王同心协力,一同带领民进党走出困境。在各大天王的勾心斗角中,最终承担整合、领导民进党这一责任的是入党时间不长,在党内毫无派系背景的蔡英文。虽然,各大天王都虎视眈眈盯着蔡英文,等待机会东山再起,然而,随着蔡英文整合民进党的初步成功,曾经拥兵自重的各大天王等来的却是机会的流失和自我边缘化。
毫无疑问,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是当今台湾政坛的一个政治新星,也是民进党的新天王。如果蔡英文参选新北市或台北市,尤其是台北市,依蔡英文的形象、声望与能力,绝对有挑战现任市长郝龙斌的实力。然而,在蔡英文还未完成党内“五都”选举规划之时,苏贞昌抢先一步决定参选台北市长,可以说堵住了蔡英文参选台北市长之路,也让蔡英文哑巴吃黄连,有口难开。民进党内人士透露,苏贞昌此举打乱了党内原定蔡英文选台北市、苏贞昌选新北市、谢长廷选大台中市的布局。民进党内劝进蔡英文参选新北市的呼声日高、甚至要求她连任党主席后带职参选。可以说,苏贞昌给蔡英文抛了个“烫手山芋”。精明的苏贞昌“拉英攻双城”,侧面希望蔡英文参选新北市,表面是两人合作,拿下北部“两都”,实际上是要困住蔡英文。因为蔡英文一直在台北市生存与当政,竞选的优势在台北市,而不是新北市,苏的优势在新北市而不是台北市。同样精明的蔡英文,同样怀有志在2012年大选的抱负,对她来说,连任党主席没什么难度,但如果出战“五都”,结果难以控制。南台湾高雄和台南绿营自家人已经打得一塌糊涂,不可能再去参战;北部在苏贞昌宣布竞逐台北市后,可供选择的只有新北市和大台中了,这两个地方是传统蓝军地盘,更有胡志强和朱立伦两个强劲对手,取胜希望渺茫。而一旦选输,虽在意料之中却必然声势受损,对于有更大政治图谋的蔡英文来说得不偿失。所以,蔡英文早早宣布要谋求连任,“五都”选举只辅选不参选,继续掌控党中央大权,为2012年大选布局铺路。
蔡英文在短短两年里,将跌入政治低谷的民进党归拢在一起,逐渐甩开了陈水扁这个大包袱。自去年以来,在蔡英文的带领下,民进党接连获得数场选举的胜利,声势如日中天。今年以来,蔡英文经过精心计算,决定不参选“五都”,只选民进党主席,不仅是众望所归而且也避开了党内争斗与内耗,让蔡英文占据了最佳的位置。
从党务“菜鸟”到今天的绿营共主,蔡英文成功登顶民
进党这个江湖的“秘诀”可以用两句话概括:选举是指挥棒、选票是硬道理。想当初,蔡英文以一介书生、弱女子的形象在2008年5月接下民进党的烂摊子。其时正值民进党从“执政党”变回“在野党”、被陈水扁家族的贪腐巨案搞得灰头土脸之时,连党内几大巨头都对重振声威没有信心。然而,不到两年时间,这个在民进党内无派系无根基、迄今仍只能在演讲时插几句闽南话口号的“菜鸟”,却带领民进党在一系列地方选举中连续小胜,使民进党触底反弹、挽回颓势。在民进党这样一个选举型的政党里,舍此还有什么战绩更有说服力?
蔡英文打好了自己的小算盘,坚决不去趟“五都”选举这塘浑水。苏贞昌的不按理出牌,对她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五都”只拿下南部二都,尽可以把责任都推给苏贞昌,谁叫他打乱了党的布局。如果苏贞昌胜选,“五都”拿下“三都”,民进党赢了“五都”选举一役,作为党主席的蔡英文自然是功劳很大,而苏贞昌要弃职参选2012有现实困难,很可能被困在台北市,蔡英文迈向2012之路将少了党内一个最强劲的对手。
“双英”辩论ECFA
蓝绿各打政治盘算
日前,国民党和民进党就举办党主席辩论ECFA一事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在4月25日举办由马英九和蔡英文关于ECFA议题的大辩论,并由台湾公视负责相关规划和节目制作,总辩论时间长达140分钟。不言而喻,蓝绿两党合推“双英”辩论ECFA,其背后各有重要的政治算计。
蓝营的盘算
在目前情势下,国民党方面推动ECFA辩论主要原因是民进党对ECFA不断污名化,加剧了台湾传统产业及弱势群体对ECFA的疑虑,在社会上引起争议,从而使马当局推动ECFA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而ECFA如果无法尽早签署,将严重影响到马当局振兴台湾经济的战略计划,进而影响到马英九连任及国民党执政。国民党及马团队认为通过“双英会”辩论ECFA,将有助于台湾社会和民众广泛关注ECFA议题,也使台湾民众更加直接了解ECFA内涵,有助于马当局在全台范围内就ECFA议题顺利开展宣导工作,不断凝聚台湾社会和民众在两岸签署ECFA议题上达成广泛的共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并有效消除民进党在ECFA议题上的负面宣传与歪曲事实的负面引导。因此,辩论会让马当局在推进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重塑“负责任执政党”形象方面取得一个不错的收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举办“双英”辩论ECFA的活动,对于执政的国民党而言,确实有必要及正面的意义。
但“双英”辩论ECFA对蓝营也有一些潜在的隐患。即马英九在与蔡英九的辩论中,如果无法有效反击蔡英文,不能对民进党反ECFA论述的要害进行致命一击,国民党将很难在此议题上占据上风。同时,毕竟目前ECFA还未最终签署,ECFA的内容也不完全清晰,马英九能否在辩论中切实有效说服台湾民众接受ECFA,从而消除部分民众对ECFA的一些顾虑目前还值得观察。
绿营的盘算
民进党在ECFA议题上一开始就充满一党一己的政治考虑。从长远看,两岸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对此,民进党、蔡英文并非不了解。事实上,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也有类似主张。民进党反对ECFA的一个重要理由是ECFA会冲击到台湾传统产业及弱势群体。这一担忧固然客观存在,但事实上并非民进党讲的这么严重,而且可以通过两岸协商最大限度地避免。民进党对ECFA污名化攻击无非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激发传统产业和弱势群体对马当局的不满,自己则以这些产业及群体代言人的面目来赢得支持;二是以反对ECFA为议题凝聚绿营支持者的战斗士气;而从根本上来说,则是民进党不愿意马当局在振兴台湾经济上有更大作为,因为这有利于国民党巩固执政。
之前,民进党一直回避国民党方面主张的“双英”辩论 ECFA的要求,现在之所以突然改弦易辙,显然也有其政治意图。一是为年底“五都”选举造势。民进党希望通过此次辩论活动,进一步加剧部分民众对ECFA的疑虑,进一步激化社会的争议,也进一步激发绿营支持者的士气。二是由于ECFA事关台湾经济发展大事,民进党担心如果一味阻挠,可能会对其形象不利,特别是目前台湾的工商业阶层普遍要求推动两岸签署ECFA的情况下,如果民进党坚持站在这些工商业阶层的对立面,对于民进党未来重返执政之路相当不利。在这种情势下,民进党与其杯葛,还不如改变策略,通过辩论来攻击国民党方面的弱点,从而为自己反ECFA寻求一套理论与现实论据,增强民进党反ECFA的说服力。此外,与马英九直接交锋对垒,对蔡英文本身来说多少具有拉抬自己位阶的效应,这也是蔡英文转而接受辩论的原因之一。
然而,“双英”辩论ECFA对民进党也有挑战。如果民进党反对ECFA的那一套论述在公开辩论中被越来越多的民众看破手脚,势必强化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的负面形象,毕竟民进党反对ECFA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所以,民进党在幻想马当局在绿营“无理闹三分”面前“高挂免战牌”,让他们有足够多的借口随意操弄“亲中卖台”议题破局后,他们正在启动新的方案。一是将文宣的着力点从以往的攻击“两岸签署ECFA并非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马当局力促此事另有所图”的层面转移到“中共有并吞台湾的企图,ECFA一旦签署,台湾将受制于中共,主权会受到限缩”上,借此向民众表白民进党“在意台湾经济的发展、更在意‘台湾主权’”的“良苦用心”。二是弃守“全面反签”的立场,而转向面对“如何签”的讨论,将行动的诉求重点由“纯粹的反对”转向“负责任的监督”。要求马当局提供包括ECFA内容草案、“早期收获清单”和“ECFA决策参考的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以便他们能逐项逐条地进行“把关”,看看大陆有没有让利给台湾,马当局有没有“维护台湾利益”。以此告诉民众他们对ECFA的态度有多“理性”。三是制造新的谎言来修补已被戳穿的旧谎言。既然两岸关于ECFA的第二次正式协商所达成的多项共识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大陆不向台湾输出劳工、也不会扩大输出农产品,那个所谓的“大陆劳工大举来台‘侵门踏户’、严重打击台湾农业和劳工就业”的话题实在没法再炒作下去了,那就赶紧再制造一个新的谎言,就说“ECFA冲击321万白领”。骗到几个算几个。
这么多的花样如果还不能够让民进党“得偿所愿”,那么,他们一定还有更新的方案。别忘了,民进党所做的这一切,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绝对不能让ECFA成为马当局摆脱施政困境的助推力。
“双英”辩论ECFA一事,其本身说明ECFA议题在台湾已完全由一个经济议题演变为一个政治议题,成为当前蓝绿双方在岛内政治攻防中的一个焦点,成为蓝绿双方在年底“五都”选举中进行政治及社会动员的重要选战议题,甚至有人认为“双英”辩论已是2012年的前哨战。这是台湾政治生态的现实,也是台湾社会的无奈。
双雄辩论马英九占上风
4月25日,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进行了一场全台直播的电视辩论。岛内舆论评价,马英九在辩论中论点清晰,气势十足,占得了上风。而蔡英文多诡辩而少论据,表现得“外强中干”,马英九的质问,多次让蔡英文无言以对。会后,有一位一直反对ECFA的岛内名嘴说,马英九的表现出乎他意料地好。
马英九在辩论时强调,没有贸易就没有台湾。两岸签署ECFA有必要性,也有急迫性,将有利于壮大台湾。他质疑民进党不断恐吓人民,利用人民的不安全感,夸大签署ECFA的负面效应。他说,两岸签署ECFA对台湾有利。签署ECFA,等于打通台湾经济的命脉。台湾要告别失落的8年,开创黄金10年,让台湾经济再创高峰。
虽然马英九对两岸签署ECFA分析透彻,台湾知名学者与外商也都认为签ECFA利大于弊,但人们也要看到民进党的立场并没有因此改变,还是一味地夸大弊端,刻意提出悲观的预期。辩论后的记者会上,蔡英文继续指责马英九只会做文宣,ECFA策略是“险中求胜”,签署ECFA是“少数人匆促决定”。尽管如此,辩论会后,岛内舆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经过此轮辩论,两岸ECFA会是“签定了”。
“五都”选举扑朔迷离
台湾又进入一个重要的选举季,而且是一个对未来国、民两党发展影响颇为重要的选举。国、民两党均陷于“五都”人选布局的“精算”阶段,在党的利益、政客个人利益难以摆平的情况下,让这场选举充满变数。民进党从原先的一盘“好局”逐渐变为“僵局”,甚至成为“乱局”。国民党却抓不住机会,迟迟确定不了人选,战略不清,策略混乱。“五都”选举乱局充分体现了台湾选举政治下的种种弊端,参选者没有任何政见之辩,没有任何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规划与努力,只有政党、政客的利益算计,一切皆为选举与权利。
在中部中都台中市国民党占绝对优势与南部两都民进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蓝绿“五都”选举真正的决战在北部两都即台北市与新北市。
台北市两党参选人选基本定局,国民党的郝龙斌与民进党的苏贞昌将展开一场“强强对决”。郝、苏各有优势,郝龙斌的优势是争取连任,有现任的执政优势,加上台北市“蓝大绿小”的基本格局,郝的胜面较大。苏贞昌有丰富的执政与选举经验,是民进党内人气最旺的政治人物。最后鹿死谁手,郝、苏均没有必赢的把握,这就留下了一定的变数。
国民党推出朱立伦参选新北市,民进党至今无法确定合适的新北市候选人。若蔡英文参选,有与朱立伦一拼的机会,但蔡参选的可能性不大。其他有意参选的民进党人士包括游锡堃、陈景俊、尤清等,均不是朱立伦的对手,大大增强了国民党在新北市胜选的机会。
可以说,由于民进党内斗与政客私利,使国民党保住北部两都的机会增大,但还不能高枕无忧。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图谋在南台湾翻盘,这样的算盘很危险。国民党努力保住北部两都与中都就已算赢,谢天谢地了。若为了南部翻盘而致北部两都出现意外,则对国民党来说将是沉重打击,国民党不能不三思而后行。
目前,国、民两党“五都”选举的人事布局尚未完全定案,只有台北市较为明确,基本上是苏贞昌与郝龙斌的对决。台中市,国民党决定由胡志强出马,民进党尚未确定人选,但林佳龙出线机率高,胡、林竞争可以预期;新北市,朱立伦代表国民党参选机率高,民进党还没有最后确定人选;高雄市,民进党是秋、菊二选一,陈菊可能性最高,国民党尚无法定案;台南市,民进党多人竞争,势均力敌,谁出线,要看最后的民调结果;而国民党还没有明确的人选。尽管两党“五都”参选人还无法完全确定,但选举结果大势基本上是:南部高雄市与台南市,绿营拿下的可能性高;中部台中市则可能被国民党拿下;只有北部台北市与新北市的变数较大。总体形势是,绿营由原来的“保二(高雄市与台南市)争三(新北市)抢四(台北市)”变为“保二争三”(新北市胜选的机率已大大降低),蓝营是“保一(台中市)争三(台北市与新北市)”。国民党选举最好的结局是赢三都,较好是赢两都,最次赢一都;民进党最好是赢四都,较好是赢三都,最次是赢两都。由此观察,民进党选情好于国民党。
台湾的选举最难预测,不到最后一刻难分胜负,由于选举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经常会有意外结果的出现。意外结果的出现不仅是选举胜否的意外,还有得票率差距变化的意外。这次“五都”选举会不会有意外出现,有待观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