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一功
开国上将郭天民,是一位性格刚烈、具有传奇色彩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在军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朱德曾赞扬郭天民是一个“有功不居功的人”。
郭天民1905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小时候由宗族出资到县里读书,后又到武昌读中学。1925年回到家乡,一边教书,一边投身革命活动。1926年夏,郭天民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1927年3月,郭天民在黄埔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郭天民随黄埔军校的特务营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特务营随第四军教导团撤到广东花县。1929年春,郭天民被任命为第三纵队学兵大队(即教导队)副队长,加入湘赣根据地和朱毛红四军的战斗行列。
一生征战、战绩辉煌的
指挥员
1930年,郭天民担任红四军三纵八支队支队长。在率部反击敌军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子弹从左胸打入,穿出后又伤及左臂,他全然不顾伤痛,继续指挥战斗。1931春到1932年冬,他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
1934年7月,他奉命护送方志敏同志率领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返回途中打下福建军阀卢兴邦的兵工厂,缴获火药4000箱,食盐3万斤。这些物资在苏区奇缺,他和所在部队在敌情复杂、又无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把缴获的物资运回苏区,有力地支援了苏区反“围剿”斗争。
长征开始时,郭天民任红九军团参谋长。九军团和五军团担任全军长征的后卫,在掩护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和乌江天险后,九军团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一次在贵州织金县猫场宿营,由于部队过于疲劳,警戒麻痹,在凌晨4时遭到黔军突然袭击,敌人抢先占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布置火网,同时封锁市镇街口,前堵后截。当时情况十分紧急,郭天民临危不乱,召集部队,组织反击。同时派人保护军团领导撤到安全地带。自己则率领部队坚持战斗,直到打退全部进攻之敌,才随部队转移。郭天民等率部孤军作战两个多月,跋涉数千里,出色地完成牵制任务,被周恩来称之为“红军战略轻骑”。
1937年8月,郭天民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在牛道岭战役中,率部击毙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之后参加百团大战,攻占战略要津娘子关。
郭天民指挥作战灵活机动,坚决果断。1945年大反攻开始,他指挥部队连克怀安、涞源、崇礼、万全、尚义等县。 当年8月日寇投降,华北战略要地张家口已在我解放区包围控制下,但国民党军在黄河后套,依托平绥铁路,随时可抵张北。在此形势下,他指挥冀察北线部队,日夜兼程,于8月22日抢在国民党军前解放了张家口,缴获了日寇侵华期间储备的一大批战略物资。聂荣臻等领导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赞扬。
1946年,郭天民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是年秋,组织怀来保卫战,顶住大量敌人的进攻,坚持11昼夜,保障了主力在侧翼歼敌的胜利。
渡江战役后,陈赓、郭天民等率领第四兵团,以迅猛的动作,解放了赣东北广大地区。然后分兵三路,连续作战一个月,解放了南昌等数十座城市。1949年10月2日,陈赓、郭天民率领第四兵团和十五兵团、两广纵队,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破敌军粤湘赣防线,于10月14日解放了广州。12月30日,陈赓、郭天民指挥四兵团发起滇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残部近3万人。
1950年,陈赓调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后,时为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昆明警备司令员的郭天民,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他领导了改造卢汉起义部队、清匪反霸、支援进军西藏、部队正规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和斗争,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西南边陲呕心沥血。
郭天民虽然身为高级指挥员,但他养成了事必躬亲、自己动手的习惯。当参谋长时,他主张“要大管全区,小管马夫、炊事员”。有人说,一个高级指挥员没有必要这个样子。他说:“我是诸葛亮的命,凡责打五军棍以上的事都要过问。”在郭天民指挥的众多战斗、战役中,他总爱自己动手起草文电,打电话,而且常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在广西剿匪时,一支部队进入十万大山搜剿,两天没联系上,他硬是站在发报机旁陪伴电报员守了两天,直到部队的呼号出现,他才离开。
坚持真理不动摇的
革命者
郭天民一生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在历次重大原则斗争中坚持真理,旗帜鲜明。他就是在遭到诬陷、受到错误处理后,也没有怨言,仍然继续努力为党工作。
1930年,江西苏区内部搞肃反扩大化,许多同志遭到打击。他对这种错误做法公开表示反感。1931年至1934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央,江西苏区开展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有人把矛头指向毛泽东同志的一些正确主张。当时,郭天民任江西军区参谋长,他不怕残酷打击,站出来说,江西苏区的巩固和发展,红军在四次反“围剿”中的胜利,都证明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反对正确的东西。为此,他被指责为江西军区罗明路线的执行者,撤职调离,送到红军大学当学员。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央毛儿盖会议决定,他所在的红九军团,参加以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二纵队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把红四方面军看作他个人的武装,公然提出南下川康的退却逃跑路线,并另立中央。郭天民在会议上拍案而起,大声斥责:党中央不是北上了吗?我们党只有一个中央,全党只能服从一个中央!因之,他第二次被撤职,到红军大学任教育科长。在红军大学,他继续打听党中央的下落,再次触怒了张国焘,张国焘将他秘密逮捕并下令处决。朱德闻讯赶紧出面制止,对张国焘说:郭天民能打仗,名闻全军,你杀了他,将来不好交待吧!郭天民由此而未遭毒手。
1958年,解放军在“左”的错误影响下,开展反教条主义运动。郭天民也被扣上“走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和“教条主义者”的帽子,被诬陷为“反党宗派集团”成员,三番五次作检查,挨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仍然勤奋工作,丝毫没有动摇对党中央、毛主席的坚定信念。
人民军队中的教育家
郭天民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不仅以能打硬仗著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而且对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也有丰富的经验,因而深得刘伯承、陈毅、叶剑英三位元帅的器重。严于治军的郭天民被李先念称赞为“我军的教育家”。
1952年10月,郭天民进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应刘伯承院长的要求,郭天民兼任高级系主任,承担了学院的部分领导工作。1956年,郭天民兼任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部长,负责组织指导了全军陆军各兵种的训练工作。
1958年,郭天民受命兼任总参院校部部长。他一上任,就带着工作组到一些院校了解情况,搞调查研究。当时全国正处于大跃进的形势,地方院校纷纷搞教学改革。面对这种“热浪滚滚”的情况,郭天民主持召开了八个学院的教育长和训练部长汇报会议。郭天民提出:训练工作的跃进,不是靠一般干劲,主要应依靠教员对训练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深刻研究之后,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郭天民忠贞不屈、正直敢言,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1969年10月,在他抱病卧床时,竟然被限期赶出北京,以致病情迅速恶化。1970年5月26日,郭天民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