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0年第五期  > 正文

白衣天使的黄埔情

日期:2010-09-01 10:27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记黄埔二代、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教授赵瑞贞
 
扈焕霞
 
  赵瑞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自大学毕业一直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已近30年。虽然是专家教授,但她和蔼可亲。

真心敬仰黄埔

  赵瑞贞的父亲赵洪彬是黄埔二十三期同学,她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那张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威武、帅气的戎装黑白照片。她说那是父亲一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文革”时期,她不敢让别人一同欣赏,也不敢在同学面前炫耀,更不敢让别人知道她出生在一个黄埔家庭。

  由于历史原因,那时候父亲不愿意给她讲有关黄埔的事情,这就更增添了她对那张黑白照片的神秘感,她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因为她认为那是值得她炫耀的一张照片,因为它记载了历史,也记载了她对黄埔的早期认识和情感。

  赵瑞贞说,虽然父亲已经离去,但他给我留下了黄埔人的爱国精神,教会了我怎样“容天下可容之事”。

  赵瑞贞说,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黄埔二代、三代看到且同时感受着各级黄埔军校同学会,尤其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为传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正在积极、辛勤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黄埔后代,我们愿为黄埔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有需要,我们愿竭力相助。

 倾心为患者服务

  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对赵瑞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说:“作为黄埔二代的我,是祖国把我培养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患者把生命交给了我,我没有理由不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她总是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用质朴的感情去理解和帮助患者。作为一名医生,她从来没有休息日和下班的概念,只要患者需要,她会随时出现在患者面前。多年来,已经记不得有多少病人在她的精心治疗下转危为安,有多少病人经过治疗后与她成了朋友。

  六年前,一位76岁来自革命老区的抗日老英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持续了2个多月,在北京、邯郸等地辗转了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仍未见好转,来到省三院就诊时已经消瘦如柴、呼吸缓慢。接诊后,赵大夫花费了大约两小时翻阅了患者的病历以及大量检查资料,又认真分析了他发热的规律及其伴随症状,并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医学文献。经过赵大夫一个半月的精心治疗,老人渐渐痊愈,出院时老人的体重增加了10多斤,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与赵大夫道别,并让他的三个子女给赵大夫下跪,以表示感激之情,被她拦住!此后每当老人家来省会走亲戚时,他本人或其子女都要来医院看赵大夫,并多次真诚地邀请她到他们家乡旅游,被她一次次谢绝。

  还有一位每年都住院1-2次的82岁病友,与赵大夫已经相识约7年。该患者患有多种疾病:肺纤维化、慢性呼吸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老人每次来医院时都已病得很重,赵大夫向家属交待病情,家属总是说“赵医生,您怎么治疗我们都放心,我们听您的”。患者家属的信任让她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常为该患者的治疗、检查方案而失眠,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赵大夫精心、细致的治疗后,老人一次次地转危为安,现在他已能生活自理。有一次赵大夫无意从复查谈话时了解到,老人每次复查前都要洗澡换好干净衣服后再找赵大夫看病,这是老人发自内心对她的尊重和崇敬!为方便老人看病,赵大夫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老人,但老人从来不主动打电话,有一次老人来医院时已病得很重,赵大夫责备说:“为什么不早点给我打电话来医院”。患者说:“休息时间不愿意打扰您”。这就是赵大夫与病人间的情义,彼此间只有信任与尊重。

潜心钻研业务

  作为一名医生,赵瑞贞十分清楚专业知识和临床诊断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30年来,她边工作边钻研业务,在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和疑难病的诊断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胸片和CT等影像学技术处理诸多临床疑难疾病,诸如对韦格式肉芽肿、结节病、肺淋巴管瘤病、系统性小血管炎等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她还能娴熟地应用气管镜诊断呼吸疾病。4年前有一位21岁的邯郸农村小伙子在北京打工时得了肺病,发现肺内肿块样病变两个月,多家大医院诊断不明确,甚至疑诊为“肺癌”,使其家庭背上了精神和经济的沉重负担。小伙子后来找到赵大夫,赵大夫认真分析了患者的所有病历资料,经过充分准备,最后采取B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术诊断为肿块型肺结核——一种比较少见的肺结核病。这也是她们科第一次开展这项技术。确诊了病情,赵大夫很快就治好了小伙子的肺病。

  赵大夫不但在临床治疗上小有成就,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上也同样硕果累累。早在1989年,她就发表了《维支气管镜快速诊断可疑肺结核》的医学研究论文,属国内最早开展此方面研究的学者之一。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与编写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内科学》、全国乡村医生培训卫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临床流行病学》等医学专著4部,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和《中国肿瘤临床》等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了《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和脂质结合唾液酸对癌性胸水的诊断价值》等医学论文40余篇。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作为教授,她还担负着培养医务接班人的重担。为此,她经常带着数码照相机,看到典型的病症,在不侵犯患者个人隐私的情况下,随时将患者体征、胸片、胸部CT等医学资料拍下来,制作成教学幻灯片以便给学生讲课使用,同时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资料讲授课本内容,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提高了临床医学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此外,她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观。她认为:医德医风不是空话,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她常说“医德医风有多好,医疗水平就有多高”。她一方面将医德、医风内容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另一方面,她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作为黄埔后代,赵瑞贞还特别关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每逢省同学会的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她都尽量参加。对于如何继承父辈的黄埔精神,她认为,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无愧于历史使命,这就是对黄埔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