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0年第五期  > 正文

一位台湾老兵的心声

日期:2010-09-01 10:3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王振林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访台有感之二
王振林
 
  4月21日上午,我们一行游览了东港渔市场和垦丁公园。中午,我们在垦丁公园内一海鲜馆就餐。

  饭馆坐落在临近海滩的公路边,是一个能容纳十多桌人就餐的一层平房门店。因中午吃饭时间已过,我们去时店里已无人用餐,所以饭菜上得很快。

  吃饭时,只见有一个矮胖的老头跑前跑后地为我们服务,他满脸堆笑地为我们一会倒茶水,一会为我们送酱油醋、辣椒等。送上东西后,他就站在我们旁边主动跟我们聊天。

  他问我:“你老家是啥地方?”我说:“我们是北京的。”这时,他笑眯眯地问我:“你是北京的,你知道什么叫鸡子吗?”我说:“鸡子就是鸡蛋。”他说“对了,过去老北京人管鸡蛋不叫鸡蛋,而叫鸡子。”他又以神秘的表情问我:“你知道上鞋不使锥子是怎么回事吗?”我说:“知道,这是歇后语,上鞋不使锥子——针(真)好!”他拍掌大笑,笑得是那么爽朗,那么开心!

  我见他对北京地区方言如此熟悉,就顺口问道:“您老家是北京吗?”他答道:“不是,我老家是江苏,当兵时曾驻守在北京。对老北京方言和习俗比较熟悉。”我又问道:“您今年多大年岁了?”他举手做出八字造型,顺口说道:“八十整。”我说“那您身体很好,显得很年轻呀!”他说“大心缝,乐天派,无忧无虑就年轻。”

  我又问:“您凭啥谋生?这店是您的吗?”他说:“这店是我老伴开的。我现已退休,靠退休金生活,每月退休金合人民币一万多元。”通过深入聊天,我得知这老人叫杨斯义,是自大陆来台的老兵,来台后与本地姑娘结婚成家了。这店是老伴苏丽华开的,他闲着没事,在店里做个助手。今天老人见来了大陆同胞,显得格外高兴和热情。

  我又问:“您老家还有亲人吗?经常回大陆探亲吗?”他告诉我,近支的亲人已经没有了。但他每年都要回大陆几次,不是去探亲,而是去大陆旅游观光。他去过大陆很多地方的著名景区。一谈起大陆,老人特别兴奋,滔滔不绝地称赞起来。他说:“大陆不仅地方大,景区多,风光美;这几年发展也快,经济实力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真气派;看到国庆60周年胡主席阅兵的场面,真气派,好带劲!”

  我听他说看到了大陆阅兵式的场面,就问道:“你们是怎么看到的?”他说:“我们这里能直接收看到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没有限制。”老人又接着说:“大陆这些年发展很快,钱好挣,台湾商人都愿意到大陆投资挣钱,听说已有一百多万台湾商人和各界人士长期生活在大陆,大陆发展了,我们也跟着发展了。台湾地方太小,没有发展空间了。”

  听着老人热情称赞的话语,看着老人喜形于色的神情,你感受不到两岸政治的隔阂,感受到的却是普通台湾民众对大陆大好河山的向往;是对大陆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的羡慕;是对两岸共同发展的企盼。

  这位老兵的心声,大概也代表一部分台湾民众的心声吧!●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