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9-01 13:4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吴维华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吴维华
陈祖勳生于1918年7月13日,青田市人。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对侵略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爱国口号震撼中华大地,激励着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优秀儿女,走上抗日前线。值时,陈祖勳在福州高级中学就读。他怀着一腔报国之志,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十四期。当年莆田籍被录取的有:陈祖勳、周元芳、李金标、林绍郑、李捷高、林汝鸿等七人,离校时学校隆重地举行欢送会,校长亲临欢送致词: “但愿诸生守国土,报效祖国立功还”,语文老师即兴吟诗一首:“投笔从戎志气豪,雄心更比阵云高,且看敌血染红袍,留取开心记尔曹”,以壮行色,为同学赠别。
1938年冬季,由何应钦主持毕业典礼。陈祖勳成绩优异,在十四期学生中名列第五名,上台领奖。毕业后,被分配在西安第七分校工作。1939年秋,陈祖勳奉派回青田负责主持招收十八期学生。回校后,他任十八期入伍生上尉区队长。抗日战火在祖国大地上熊熊燃烧,抗战形势十分严峻。就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陈祖勳坐立不安,毅然请缨出征杀敌。1943年1月,调到陆军第九军新编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一营一连任上尉连长,同年10月升任四营少校副营长。第九军辖五十四师和新编二十四师共两个师,参加了中原会战。
1944年4月18日,侵华日军为打通平汉线,发动了中原会战。日军集10多万兵力发起进攻, 进犯豫中、豫西,中原告急, 4月19日第九军奉令赴豫增援参战。1944年5月1日,第九军部队接防登封及中岳庙一带,以五十四师三个团布防东南面,新编二十四师三个团守卫北面。5月2日日军调动第一一○师团林芳太郎部队及第六十二师团本乡义夫部队,以两个师团兵力围攻登封。先是上空飞机轰炸,后是地面坦克开路,掩护步兵冲锋,实施闪电式袭击战,妄图一举攻占登封。顿时,登封一带硝烟蔽日,炮火连天。这时, 陈祖勳深知,在战场上,两军对阵,勇者胜,是考验“懦夫”和“勇士”的试金石。他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为祖国献身,虽死犹荣。他亲临前沿阵地,在极其惨烈的血战中,勇敢沉着地指挥全营官兵,把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强将之下无弱兵”,全营指战员同仇敌忾,以不惜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一次次打退敌 人轮番的进攻。经过四昼夜的惨烈血战,日军虽攻占了登封,但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
“忠魂埋他乡,长歌慰英灵”。在中原会战中,第九军新编二十四师全体官兵浴血奋战,陈祖勳不幸牺牲,为国捐驱,时年二十七岁。真是“抗日未胜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青春壮歌,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怀念。愿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以告慰在天之灵的陈祖勳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