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0年第五期  > 正文

一张军校毕业的老照片

日期:2010-09-01 09:38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吴昌华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吴昌华
  一张老照片,一个甲子过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那种激动与感慨,让我老泪纵横。

  那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从成都黄埔军校二十二期毕业时,登在《同学录》上的一张毕业照,照片上“军校”、“学生”的圆形蓝底白字一左一右缝在衣领上,清晰可见。那年,我刚满17岁,稚气的脸上,不失少年英姿勃发的神韵。

  新中国成立那天,我在重庆。次日,由成都飞往台北的三架包机,满载200位二十二期毕业的同学,在白市驿机场加油小憩。我得悉有黄幸强(在校名黄立强)、林培植、白先义等同学,便提前驱车到机场等候送行。谁料,此后我们便天各一方,从此音信杳无。我的那本《同学录》,也早已丢失,不知去向。

  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海峡两岸同学开始往来。黄幸强于2004年应邀到南京参加华东地区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研讨会时,从香港同学张扩强处获悉我的情况,便打电话与我联系,畅述离别之苦。从此,我们互通信息,互道平安。我曾提出请他从《同学录》中代为翻拍我的照片邮来,既是怀旧,也是联络感情。2009年7月,我忽然接到四川遂宁黄埔同学刘广渊的一封挂号信,打开一看,原来是黄幸强给我寄来的一张老照片。我十分惊喜,这就是60年前,我在成都黄埔军校的毕业照。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一个甲子过去了,这张老照片经过沧桑岁月的洗磨,又跋涉千里,从台湾到四川,又从四川到山东,终于来到了我的身边。真是“一张老照片,凝聚黄埔情”。

  我凝视着这张老照片,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忆当年毕业分配时,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已在北京天安门上空迎风招展。我填志愿时也和黄幸强一样,想赴台湾。但我父亲吴起舞(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将我改派到国防部警卫团。其中原由我不知。我遵父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月,在成都随军校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父亲应刘伯承元帅之聘,赴南京军事学院执教,我则参加地方政府工作。父亲转业到济南后,我也来济南,结婚生子,一家老少三代同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也经历过风雨跌宕的岁月,但我坚信留在大陆,不去台湾是父亲为我选择的一条明智之路。我参加工作后, 干了43年,于1991年退休。我由一名行政干部改行学医,组织上送我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进修,直至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8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两次被中共陵县县委评为“模范党员”。

  退休后,大器“老”成。我笔耕不辍,先后撰著并出版了《黄埔风云》、《周恩来与黄埔军校》、《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世外桃源》及《吴昌华回忆录》等近300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其中《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于2008年荣获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泰山文艺奖——报告文学一等奖”。获此殊荣, 我感到十分欣慰。

  鸿雁传书,我与台湾黄幸强谈及昨日与今朝,当初我们在四川新都宝光寺上预备班,志在富民强国,不料时局骤变,各奔前程。60年后,殊途同归,握手言欢,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