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0年第五期  > 正文

忆与陈锐霆将军接触 并读《走过百年》有感

日期:2010-09-01 09:4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王兰萍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王兰萍
 
  2010年6月25日,105岁高龄的陈锐霆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隆重举行。告别大厅布置得庄严肃穆,一副内嵌陈老将军名字的挽联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国将军光辉百年堪称世间奇锐,华东炮神戎马一生威比天上雷霆”,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陈老传奇的一生和他对我军炮兵事业的杰出贡献。这是我与他的第三次见面,没想到竟是永别。看着陈老亲手送给我的《走过百年》一书,我与他接触的情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再现。

  第一次相见

  2008年12月15日,我第一次到黄埔老人陈锐霆将军家中看望,提前祝贺他老人家新年快乐。走进他家的会客室,印入我眼帘的是对面墙上那“祝贺陈锐霆将军103华诞”的画面。一种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陈老快步迎上来与我握手,只见他身材高大,腰板挺直,使我感到这是一种长期军旅生涯形成的军人气质,他与我握手的握力非常有劲,不愧一副军人的大手。交谈中他思维敏捷、声音洪亮。除了眼睛因白内障看不见外,俨然看不出他已103岁高龄。谈话间,陈老的儿子拿出了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前不久刚出版的《走过百年》一书。我看到书的封面上有陈老亲笔题写的“走过百年”四个钢劲有力的大字,听他的儿子介绍,封面是陈老自己设计的,内容是陈老自己审定的。我真想像不到老人在102岁的时候居然自己出了书。更令我感动和惊讶的是,陈老摸索着在那本赠我的书上,为我签了名,而且写出的字仍不失刚劲、美观。

  阅读陈老的百年人生

  带着对将军的崇敬,我认真拜读了《走过百年》一书。全书翔实地记述了陈老走过的102年的一生。文字朴实无华,很少修饰。字里行间,我读出了陈老为追求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解放事业所流出的鲜血、为我军炮兵部队组建壮大付出的心血;读出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忠诚。陈老的百年人生,穿越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百年人生中,陈老作出过三次重要抉择,并最终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8年陈锐霆从济南师范毕业后,有了一份当小学教师的稳定收入的工作,但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无人寰的“济南惨案”,还两次受到日军的炮击,险些丧命,他不顾自己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及全家的反对,毅然弃笔从戎,考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黄埔期序为七期)。在国民革命军中服役13年。这13年他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曾任炮兵中尉副队长、上尉区队长、炮兵连长、步兵团长。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中的菏泽保卫战、赣北会战中的麒麟峰战斗、宜昌会战中的枣阳县战斗等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地下党员王兴纲的建议下,陈锐霆考入了南京国民党炮兵学校第二期,代职学习了一年。这一年他系统学习了炮兵的理论和实际运用等专业知识,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听说了红军作战的情况,特别是对蒋介石“安内攘外”、忙于“剿共”、不许张学良组织抵抗的行为非常气愤,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36年12月,由王兴纲介绍,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陈锐霆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受组织委派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党的地下工作。

  1940年10月,蒋介石悍然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并调重兵进攻新四军的紧急关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二军一四二师四二五团团长的陈锐霆通过地下党组织经彭雪枫师长向党中央报告:要求率部起义,请求中央批准。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回电,同意起义。为陈团起义之事,彭雪枫师长几次致电党中央和军委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及新四军领导人刘少奇、陈毅,并从中帮助运筹帷幄。在该团指挥官中只有陈锐霆一个人是中共党员的条件下,把千把人的队伍拉到了共产党的军队中,脱离了国民党“剿共”的战场。但由于部分起义部队临阵哗变,陈锐霆在半夜被两把刺刀深深刺中,几个人回来查验,陈锐霆用双手沾上腹部的血,涂抹在脸上装死。查验的认为陈已死,但出门转身离开时,其中的一个人又回身补了一枪,枪弹擦衣而过,险些丧命。毛主席、朱总司令和王稼祥、叶剑英联名对陈锐霆率部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正当反共派不顾大敌当前,大举进攻我党我军的时候,你在党的同意下毅然起义。捷讯传来,全军称庆。不幸被反共分子递呈毒谋,至许多同志殉难,你身负重伤。这是我党我军的损失,也是全国人民的损失。特电向殉国同志深致哀悼,并致亲切的慰问。愿你擅自珍摄,早复健康,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

  从1928年考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炮兵中队开始,到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顾问岗位上离休为止,陈锐霆从事炮兵事业整整60年。

  这60年中,他先是在炮校学习炮兵专业,系统接受正规学习和训练。后来又担任炮兵队长、炮兵连长、炮兵营长;兼任过新四军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始终没有离开炮兵兵种。1975年后在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当了10年副部长,由使用大炮的人,转变成制造大炮的人。晚年他又回到军委炮兵,直到1988年离休。

  这60年中,他曾在我们党领导的、具有悠久历史、富有传奇色彩的汤山炮校(现南京炮兵学院)初创时任了五年的校长,这所学校在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名度很高,具有炮兵“教师爷”、“炮兵圣地”之说,后来成为华东特种兵的摇篮。

  这60年中,他曾奉陈毅、粟裕等首长命令,以鲁南大捷缴获的美国援助国民党军队的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为基础,筹建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

  这60年中,他曾作为军委炮兵党委分工负责创建我军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的责任首长,对这支部队组织上从无到有,装备上从引进到仿制,以及军委炮兵机关为适应管理职能的变化,在组织机构上进行的多次调整变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陈老的黄埔情缘

  在陈老的“百年活动纪要”中,他对自己22岁考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七期);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后被吸收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北京会员;1994年6月16日,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和在北京饭店举行的纪念活动;1997年91岁高龄时出席黄埔同学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喜迎香港回归——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3周年纪念座谈会”,以及黄埔军校同学会和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领导为其祝寿,接受黄埔宣传部门采访等均有详实的记录。字里行间,可见他对黄埔的一往情深。

  2009年11月9日,我再次到301医院为陈锐霆将军祝寿,祝贺他104岁生日。陈老这次因腿肿没能站起来接待我们,但他依然像我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精神矍铄。几句寒暄话后,很快他就与我谈起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话题,言谈中我感到他对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非常了解,对两岸的局势非常关注,对和平统一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一再感谢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对他的惦念,还一再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为两岸交流交往做更多的工作,只能给台湾同学的子女打打电话,通过电话做台湾同学后代的工作,为祖国统一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个104岁高龄的老人还在用他几乎是唯一能用的方式——电话,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我为他这种毕生实践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仍需努力”的行为和只要一息尚存,就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他的这种精神必将激励所有黄埔同学、亲友以及从事黄埔工作的同仁们,为实现陈锐霆将军未竟的事业——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努力。●

(作者为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