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0年第六期  > 正文

两袖清风 一身正气

日期:2010-11-01 08:11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李维东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维东

 

  李学坤自幼聪明好学,1939年,高中还没有毕业,16岁的他就考上了当时青年人梦寐以求的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后,他分配在孙立人部的税警一总团司令部,任上尉参谋。1945年,他被送入参谋学校深造。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民革佳木斯市委员会主委、政协佳木斯市委员会副主席、民革黑龙江省委员会常委、省人大常委、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佳木斯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三人小组”中的年轻代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内战的枪声此起彼伏的氛围中,产生了一座架设在历史空间上的浮桥——“最高军事调停组织”,这个机构由三方面组成,国民党一方的最高代表是张治中,共产党一方的最高代表是周恩来,还有一方是美国最高代表马歇尔。

  1946年1月,李学坤被选派为国民党方代表之一,随蔡文治中将、邓为仁少将由重庆飞到北平组建军事调停处执行部,当时他任少校参谋。1946年1月底,他随邓为仁少将到汉口,组建汉口三人小组(即第九小组)。他在三人小组工作这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先后同中国共产党的几位重要人物李先念、王震、薛子正有了交往。让李学坤最难忘的几件事是:

  1946年3月中旬,最高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到汉口视察,李学坤自始至终陪同,在互相交谈中,周副主席发现国民党方面这个年轻的代表,既有民族气节,更富于正义感。通过中共代表薛子正的引见,周恩来召见了李学坤,当时在座的有李先念、王震等人。召见时周副主席亲切地和他握手,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国共和平谈判是家事,当代表的一定要心诚,心诚则灵嘛!”这一情景对李学坤触动很大,他清楚,国民党接受和平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一个调兵遣将,布置军事的时间,以便全面发动内战。周副主席的话,意味深长地切中了这个要害。作为国民党一方代表,对此能不有所触动吗?当时李学坤就表态:“我个人决不做历史的罪人。”

  1946年4月,李学坤和中共代表王震、薛子正同机到上海视察,下榻浦石路华憨大厦(那时是美国海军军官俱乐部)。在餐厅用餐时,美军官对中共代表穿着朴素表现出轻视的神态,王震将军对此非常气愤,对同桌的李学坤说上海是殖民地。有一天,王震、薛子正和李学坤一起乘吉普车到外滩,车子由李学坤驾驶。半道上遇见美军宪兵巡逻的吉普车迎头闯来,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管什么单位的车,都得给美军宪兵车让路。此时,没料到李学坤紧握方向盘,怒视着横冲直闯的美军宪兵车,根本没有让路的意思,车子直驶而过。美军宪兵对此,既惊讶又生气,哇哇乱叫,李学坤一概不予理睬,车开得既稳又快。王震将军开心地说:“李代表,你很有民族气节!”李学坤庄严地说:“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1946年5月,李学坤按照和谈协定,护送新四军第五师伤病员200多名,由宣化店去邯郸刘邓大军总部医院。在孝感车站乘车北上时,国民党军方派重兵押送,中共首席代表薜子正提出严重抗议,作为国民党一方代表的李学坤严正指出:“五师的伤病员,是抗日的功臣不是罪犯,不许押送!”国民党军方无奈,只好作罢,结果伤病员在李学坤的护送下安全到达目的地,当时由黄镇将军代表刘伯承、邓小平接收伤病员,再三对李学坤表示感谢,并说:“在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情况下,你能仗义执言,主张公道,十分难得!”

  1946年6月,中原军区李先念将军揭露国民党当局假谈判真“剿”共的阴谋,全军从中原大突围。8月,汉口三人小组结束工作,李学坤回北平军调总部,后随邓为仁少将调长春军调分部。

  李学坤在三个人小组工作的14个月中,接触了不少的革命前辈,这对他的世界观和一生的命运转折影响很大,直到他1948年10月在长春起义。

举旗起义,参加革命

  在三人小组那段时间,他多次进入解放区目睹军民鱼水之情,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也接触不少,他们那种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军事调停”的失败、中国内战的硝烟是国民党一手造成的,这一点李学坤非常清楚,因为他亲身参与了这场假和谈、真内战的始末,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愿:“我李某决不向同胞兄弟放一枪。”

  长春起义,实现了他的诺言。跟着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是他久埋心里的宿愿。

  部队改编后,他随部队进关。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喜庆中,他和家人团聚。1949年7月武汉解放。经组织批准,他高兴地携家带口回到离别几十年的原籍湖北黄安县,参加地方建设,先后在县文教科做工作,后来在水利委员会主管水泥管厂的工作。

  1956年,在“肃反”运动中,李学坤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处理。1980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和干部待遇后,李学坤到黑龙江一国营友谊农场当上了生产连队的连长。以后,他从生产队调到分场机关,又从分场机关调到总场,年年被农场评为劳动模范。1985年,农场恢复县制后,李学坤的最高职务是友谊县政协驻会副主席,级别是县团级,对于五十年代末强加给他的错误处理,李学坤始终毫无怨恨心理,平反纠正后,也不提任何政治上经济上的个人要求,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党,在长期执政期间,不可能一贯正确,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中国共产党能纠正20年前的错误决定,给那么多错判、错划的人平反,这是任何一个政党也比不了的,这正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纠正错误的政党,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政党。我虽然被错误处理过,也受了一些不该有的打击和磨难,但同国家的损失比起来只是九牛一毛”。

清正廉洁,秉公议政

  1986年秋,通过省农场总局的推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增补李学坤为政协佳木斯市委员会副主席,同年,他还被选为佳木斯市民革主委。由于参政议政的需要,他先后被选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省民革常委、政协黑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委。

  政治地位的提高没有改变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品格。从1986年开始,论级别他已经是地市级干部,住房、乘车、出差在待遇上有明文规定,但李学坤把这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物质待遇看得非常淡薄。他说:“步行走路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节约费用,至于住房坐车也要量力而行,我们的国家还没有摆脱贫困,作为国家干部,如果只追求个人安乐,势必远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刚调到佳木斯时,市委按规定给他安排了一套四室一厅的住房,因为房子稍旧一些,市里决定加以装修,李学坤坚决推辞。按规定,地市级干部上下班都有小车接送,但李学坤从来不坐小车,就是每年十多次到哈尔滨开会,他也从来不让后勤部门安排车到火车站接送。

  在参政议政方面,李学坤决不含糊,在审议省、市级政府每一项将要出台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时,他非常审慎,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凡是对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有利的,他率先予以肯定,支持党和政府的主张。凡是欠妥的,他都能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疑义和见解。对于群众呼声高、影响大的一些问题,他更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给有关部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他身上,能看到一个进步的民主党派人士和共产党长期合作的那种拳拳赤诚。就这样,他连续三届当选为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市民革主委,还当选为七届的省人大常委、1993年的省政协常委。在他长期的参政议政中,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提案,被各级政府采纳的也不少。

  李学坤的海外关系多,对于从国外来信询问国内情况的亲友,李学坤都能详细地介绍国内的情况,做他们的工作。

  如今,李学坤已到耄耋之年,身体不太好,但他仍担任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继续为黄埔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着自己的晚年。 ●

  (黑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