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人物之 孙中山
日期:2011-01-18 11:38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孙中山先生从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起,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全身心地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事业。次年,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目标。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又领导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接着他又把这十六字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形成了其完备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在孙中山先生组织领导和他的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孙中山先生承继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秀成分,汲取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他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在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后,他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了三民主义思想新的内涵。毛泽东同志曾称赞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新三民主义和统一战线政策是他“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非常明确地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他精心绘制出了全面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蓝图——《建国方略》和《实业计划》,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孙中山先生当年未能及身而成的宏伟计划,如今有的已变成现实,有的正在努力之中,有的则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经济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把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旧中国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在海峡两岸关系得到了历史性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的论述,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由于孙中山先生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使得他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本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