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1年第一期  > 正文

高处凌云别洞天

日期:2011-01-19 07:4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马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读高亚仑书法
 
马杰
 
  我与亚仑兄相识,是在著名佛像画家郑玉阗先生的画展上。他朴实、谦逊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时,亚仑兄为玉阗先生画展题诗。诗的内容不太记得了,但其行草的笔墨飞舞与灵动,今犹历历在目,记忆如新。然当时时间所限,未能深谈,暂留遗憾。

  实在见亚仑兄的字,是在数年前野三坡的好友水爷家里。水爷酷爱书画,尤喜结交书画家,热情至极。酒酣耳热后,拿出家中珍藏一一展于我前。对其间数张大字称,是发小好友、涞水名人高亚仑先生之作业。我观纸上字大如斗,苍劲浑厚,但个人气息不浓,是每日练习的作业,而不是完整的作品,遂向水爷求观完整作品。水爷道,亚仑先生于创作端正严肃,非满意者不与示人。我和他多年故交,尚未有他现阶段的作品,只存些多年前小作,今非昔比,不观也罢。之后,从水爷处得知,亚仑兄自幼喜爱书画,于书法一道尤为努力。虽乡间事务繁杂、日间农事劳累,仍笔耕不辍。并在诗词间亦用功非浅,数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这一点从其作业之功力即可看出)。功夫不负有心人,此二年兄有大悟,笔墨精进,已自成一格。闻言,遂盼与亚仑兄相识,促膝一叙。然机缘不巧,很久未能一见。

  后来,在北大张幼华教授处见亚仑兄与他人同出之画册,始得一见书法真颜。其行草笔墨酣畅淋漓,行云流水般自如潇洒,时奇险危绝,时一马平川坦荡开阔。所有作品,宽厚处用笔丰润不失筋骨,细长处无娇羞羸弱之态。尤以仿旧纸上所做,最具古意,令人精神一振。搜罗记忆中古人书法之印象,却未能找到有谁与亚仑兄相似(许是本人学识过浅)。观之良久,爱不释手,欲索拿而归,但张教授不肯割爱,悻悻然。

  玉阗先生画展时,得亚仑兄联系方式。因相见不便,遂与兄在网络间交换对书法之看法、心得,受益匪浅。之后有机会得见亚仑兄之草书,令我感叹不已。我于画事近三十年,亦喜作书。然未修正道得正果,对书法不能言懂。但数十年间也曾读众名家书法,虽未细研深究,于书法一道却也有我之心得。书法二千年至今,名家辈出,法度、规矩确立,指导后人所向。然后人多于法度、规矩间失之自我,不能有成,实非先贤所愿。今观亚仑兄之草书,于狂放间不失法度,在规矩中自如灵动、游刃有余,不为规矩所束缚。飞白纸上,并不失之于干枯;墨色淋漓,却不失之于柔弱。从第一字至末一字,虽数十甚或上百字皆一气呵成。无任何间断、造作之感,一切俱由心发,实在令人感佩。草书一道,于我太深,未能习之,不敢乱言。但草书之美不仅我能欣赏,世人亦能赏之。我观亚仑兄之草书,堪称美矣。美在真心真意对书法追求的赤诚;我观亚仑兄之草书,堪称妙矣。妙在疏密、枯润间的挥洒自如、浑然天成;我观亚仑兄之草书,堪称雅矣。雅在对传统精神领悟后的自我展现;我观亚仑兄之草书,堪称真矣。真在转折、顿挫中任意笔画的朴实浑厚,毫无俗媚之态。亚仑兄的书法与目前很多的所谓书家相比,实在天壤之别。在书坛一片造作的风气下,亚仑兄能由感而发、随心而动、一气贯之,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亚仑兄于书法道路上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咸。这是一个书家的必经之路。至于他临习过多少法帖,亦或谁的法帖,我以为都不重要。其方法、道路,亦不能做他人摹本。我常想,万物一理,殊途同归。惟其通过不同的道路追寻到自己之面貌,且是美的面貌才是重要的。我想亚仑兄已得之矣。我为亚仑兄喜,为之贺。

  承蒙亚仑兄抬见,要我对其作品品评一番。自感不够资格,惶恐之至。然兄挚诚,不得推辞,遂以一己陋见胡乱言之,既为品评,当无不言。依我愚见,亚仑兄当于一气呵成的枯润变化间注意掌握节奏;款识与正文间注意相互呼应。此二处我以为还有瑕疵(我是个吹毛求疵的人)。其余的,就非我之水平能看到的。仅言于此。

  亚伦兄已据一座山峰为己有,愿兄更上一座高峰。赋打油诗一首赠亚仑兄以贺:

  万险千难书法山,艰辛历尽乐其间。修得造化登峰时,高处凌云别洞天。●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