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崔国辉
陈水扁家族弊案三审定谳,陈水扁夫妇都分别被判处徒刑,台湾民众终于等来了初步结果。台湾“五都”选举落下帷幕,国、民两党对选举结果各自解读。很显然,“五都”选举虽是地方性选举,但对岛内政局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并关系到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陈水扁罪有应得被判入狱 遥控民进党恐难有效
短短一周,陈水扁家族弊案接连判决,陈水扁及其拥护者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般的挣扎。2010年11月5日,“二次金改案”一审无罪,引爆社会哗然。11月11日,台湾“最高法院”就龙潭购地案、前101大楼董事长陈敏薰人事案三审定谳,陈水扁、吴淑珍夫妇分别被判刑11年和8年,并发监执行。扰攘台湾社会两年多的扁家弊案,终于有了第一波的结果。至于“公务机要费案”、“南港展览馆案”等弊案,台湾“最高法院”将二审撤销,发回“高院”更审,看来,陈水扁要将牢底坐穿。
陈水扁贪污“无罪”引民怨
陈水扁的“二次金改案”,承办法官周占春的无罪判决一出,舆论哗然,不满的民众甚至向法院丢鸡蛋抗议。毕竟,陈水扁家族的贪腐事劣迹斑斑,“公务机要费”等四案的一、二审皆判了重刑。周占春的判决理由令很多人不解,难怪民意翻腾不已。
审判长周占春、受命法官林柏泓及陪席法官何俏美组成的合议庭认为,综合“宪法”、“大法官解释”及岛内法政学者论述,台湾“宪法”对于“总统职权”是采列举规定,“行政院长”的职权采概括规定,而“总统”职务不包括金融合并案,换言之,因为二次金改不归“总统”管(当然更不归“总统”夫人管),所以“总统”没有权力决定金改结果,既然如此,收了钱的“总统”夫人要“总统”打电话给相关主管(李庸三)、或者传话给金融业者(蔡万才)等行为,就与“总统”职权行使无关,因此没有职务上的收贿罪,所以送钱的没事,收钱的也没事。
扁家四大弊案最高法院宣判结果,形同反驳了台北地院周占春合议庭在二次金改弊案所持“总统职权”、“总统职务上行为”的见解,总算将法院的是非判断标准,拉回至正确法理及多数民众法律感情认同的正轨。
台湾高院的三审判决,认定陈水扁、吴淑珍夫妇有罪理由简单明了,根据“贪污治罪条例”,对于职务上之行为收受贿赂罪,只须收受金钱或财物,与其职务有相当之对价关系,即已成立,且包括假借馈赠等各种名义之变相给付在内。至于是否有对价关系,则要从职务行为的内容、交付者与收受者之关系、贿赂之种类、价额、赠与的时间等客观情形加以审酌,“不可仅以交付的财物名义为佣金或馈赠,就认为与职务无关,而无对价关系。”
高院进一步指出,所以“职务上之行为”,是指公务员在其职务范围内应为、或得为之行为而言,只要该行为与其职务具有关联性,“实质上为该职务影响力所及者,即属相当。”
从“台湾之子”到阶下囚
已经在台北看守所羁押734天之久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12月2日下午被囚车送往位于桃园县龟山的台北监狱。
狱方表示,陈水扁已无卸任领导人礼遇条例保障,他将与一般服刑人的入监程序相同:必须接受全身脱衣检查,以确定有没有携带违禁物品;原先的“西装头”将不保,只能留3厘米长的短平头,换穿铁灰色囚服;入狱后其收容人编号为1020,将与另一名犯人同住一间舍房。
据了解,台北监狱犯人超收严重,甚至白天工作的厂房晚上都成了通铺房舍。有鉴于此,陈水扁想要独享单人监房恐怕不容易。为避免意外或增添事端,台北监狱将他安排在专管特殊人犯的“和一舍”,并挑选一名非暴力型、背景单纯的犯人,与陈水扁同住。未来服刑期间,“陈水扁”3字将被编号1020代替。陈水扁与牢友之间,则以“同学”互称。
刚进监狱的陈水扁的改造待遇等级只有四级,因此不能收听广播、看电视,一周只有一次跟亲人会面机会。不过岛内有媒体帮他出主意,尽量争取处遇三级以上的舍友,就有机会蹭舍友的电视看。
陈水扁入狱后,其妻吴淑珍也将由高雄地检署发监执行。陈水扁办公室爆料:“夫人曾说,她活了60年,这一生已经够本了,她的生命由她自己决定,任何人都没办法帮她决定。”此话一出,岛内尤其是绿营舆论大哗。有民进党“立委”立刻呼吁吴淑珍千万要冷静,不要有轻生的念头。
邱毅对此不客气地评论说,吴淑珍至今还在打“悲情牌”,希望免除她坐牢的命运。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吴淑珍贪污洗钱的时候很勇敢,为何一要坐监就变得如此懦弱?没有人可以例外,难道吴淑珍能够豁免吗?
媒体报道,陈水扁的囚车离开看守所驶往台北监狱时,在外守候的支持者仍然大喊“阿扁无罪”、“释放阿扁”等口号,他们还一度要接近、包围车辆,现场气氛紧绷。吕秀莲也站出来替昔日搭档抱不平,指责民进党“越来越无情无义,应该告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要到看守所关心陈水扁。”
“关心陈水扁”的价值何在?有分析认为,以陈水扁为“精神领袖”的绿营组织“一边一国连线”,在刚刚结束的岛内“五都”选举中,拿下34个都市议员席位,颇有民进党内新兴派系雏型。身陷囹圄而老谋深算的陈水扁,不可能放弃在党内发挥影响的企图心。善于操作权力的他,仍保留对选择与贪腐切割的蔡英文的牵制力量。何况,他手中还有杀手锏,尤其是未公布的政治献金民进党内受捐者名单。
陈水扁发监服刑,从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沦为阶下囚。台湾“中央社”的报道指出,回顾陈水扁从政过程,从充满光环的“永远第一名”,到成为台湾第一个被判入狱的卸任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其“入狱也是第一”。
陈水扁不甘寂寞狱中再下指导棋
人在狱中的陈水扁一手筹组禁卫军“扁连线”;另一手则掌控党内政治献金明细,“阿扁阴影”仍是民进党重返掌权道路上的最大路障。
“五都”决战,扛着民进党正绿军旗帜的苏贞昌、蔡英文都溃败在“北二都”战场,反倒是打着阿扁旗帜的“扁连线”竟异军突起,展现了“阿扁军团”的硬实力。阿扁想要借强化“铁卫队”以延续自己的影响力,并不难理解。但以“扁连线”的松散串连方式,又缺乏实质资源,能否仅以“挺扁”立场进一步凝聚出派系的雏形,甚至凌驾、取代“正义连线”成员,进而对党内决策产生影响力,恐怕并不容易。当社会各界逐渐遗忘阿扁之后,连“扁连线”的“媒体曝光”价值也不存在了,到时候“扩大版图”之说则更是缘木求鱼。
另外,陈水扁还手握对民进党政治献金的“大王牌”,打算挟“现金”以令诸侯,暂不公布政治献金明细,可形成另类的恐怖平衡。曾经在选举中得到阿扁“好处”的苏贞昌、谢长廷与陈菊,恐怕都要“剉咧等”。阿扁深知,民进党选后的局势愈混乱,他愈有空间在苏蔡的权力冲突中,极大化自己的政治利益。
“五都”选后,民进党正陷入“执政”路线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人选的集团乱斗,陈水扁点名2012“蔡上苏下”,苏贞昌应退居幕后,并要求民进党坚守“挺扁护台湾”路线。显而易见,陈水扁的“自我期许”,不只想影响“五都”市议员席次,更放眼“立委”与台湾地区领导人布局。
不过,陈水扁家族弊案爆发两年多以来,对民进党的冲击力道,与日俱减,陈水扁这次从台北看守所移监到台北监狱后,象征着后扁时代将逐渐消失,成为民进党过往的一段历史,只是留在支持者茶余饭后、甚至是不想再回忆起的话题。
台湾“五都”选举维持原盘 影响岛内政局未来发展
11月27日,台湾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五市市长选举落幕,中国国民党籍参选人郝龙斌、朱立伦、胡志强分别当选台北市市长、新北市市长、台中市市长,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陈菊分别当选台南市市长、高雄市市长,国民党维持了“北北中三都”的执政权,而民进党维持了“南二都”的执政权,台湾地方政治版图继续维持蓝三绿二格局不变。但这次选举结果将对岛内政局产生影响。
“五都”决战 国民党险胜
在血腥玷污民主的诡异气氛中,国民党在“五都”选举的惊涛骇浪中,保住三席并守住基本盘,不过总得票率却输给民进党5%,总得票数输给民进党40万票。在政党得票率方面:民进党的总得票率达49.87%,国民党44.54%。在人口数占全台近60%的五大都会中,民进党扫走几乎一半的选票,对国民党来说是个警讯。
应该说,这次“五都”选举结果没有什么大的意外。选前的民调显示,南部“二都”国、民两党的候选人差距悬殊,与选举结果相符;而北北中“三都”相差不大,台中市维持稳步领先,北“二都”则陷于胶着状态,双方都没有绝对把握。但选前最后一夜,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儿子连胜文遭枪击,让国民党造势活动充满悲情,也确实让国民党在北部两市催出基本盘。再加上投票当天,天气晴朗,选民愿意出来投票,总投票率高达71.71%,高投票率对国民党选举较为有利。只是台中市的胡志强赢得惊险,让人觉得有点意外。不过,选前台中市的民调差距在逐步拉近,选举结果还是在意料之中。
“五都”选举结果显示,岛内蓝天绿地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应该说,国民党“保三”成功,赢得了面子;而民进党在南部大赢,中部小输,北部两市输得不惨,显示绿色势力正从南部往中部推进,特别是台中市,民进党的苏嘉全出乎意料,只输给国民党胡志强三万票,差距只有2%,可谓虽败犹荣;尤其是民进党在总得票率上超过了国民党,可以说,民进党更是赢得了里子。
所以,在选后的记者会上,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对总得票数落后表示“引为警惕”。而蔡英文则在选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在这场选举里,民进党并不是一无所获。“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
选风改善 值得肯定
这次选举风气较以往大有改善,选风干净,没有统“独”,没有族群对立,五都候选人均为一时俊秀。
这次的“五都”选举与以往来比,令旁观者印象之深的是选风干净。反贿选已经成为台湾社会文化核心价值的一部分,是台湾选民对候选人的基本道德评判标准。尽管买票风气难以扫除,但国民党中央没有撒钱,如果能趁这次选举脱胎换骨,不再靠撒钱动员,虽然痛在一时,却可奠定可长可久的基础。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努力维护党的格调,即便失败,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因为这是政党改革必经的阵痛。
其次,这次选战温和、理性。候选人一改过去互相攻击、抹黑的风气,黑函、“奥步”事件都比较零星,整体比较理性。“五都”后来选情白热化,但也没看到太多不理性,除了枪击事件成为一个遗憾之外,总体上各地选情还算温和。
再次,这次选举没有统“独”之争和族群对立。以往每逢选举,民进党就要大打两岸牌,抛出统“独”议题,挑起族群对立,撕裂台湾社会。由于“五都”选举是地方性选举,一旦引起统“独”之争,则会上升到蓝绿对决,这对民进党是不利的。所以,民进党的策略是不让这次选战演变成蓝绿对决,以免激起蓝营的危机意识,提高投票率,出现不利民进党的选情。
选举结果影响台湾政局发展
观察这次“五都”选举对台湾政局发展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判断:
一是延续北蓝南绿政治版图。备受瞩目的“五都”选举的结果是,执政的国民党辛苦地赢得“北北中三都”台北市、新北市与台中市,民进党则以大幅差距赢得“南二都”的台南与高雄,执政版图很清楚的区分为北蓝南绿的态势,岛内的地方政治版图没有变化。
国民党虽说保住了“三都”,却存在两大严重隐忧:一是北蓝南绿态势底定,国民党经营南部更为困难;二是“北北中三都”得票也不好看,蓝营主打经济牌,却没让人民实际感受获益。因此,如何消除隐忧,将直接影响马英九2012年能否连任。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蓝绿板块发生了位移。在南部,民进党由微弱领先变为大幅领先;在中部,由落后变为基本持平;在北部,台北没变,但新北则有所成长,这都显示了板块的移动。如果国民党在“经济成长、分配理想化”方面没有建树,板块移动会对国民党产生更大压力,直接冲击2012年大选。
二是台湾政坛世代交替开始。台湾“五都”选举结果,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却让人感到很意外,而每个城市参选人的胜负情况,亦令人感慨颇多。郝龙斌原来“惊险”、朱立伦“胶着”,结果却大胜;苏贞昌、蔡英文“开高走低”;“台中王”胡志强仅小赢苏嘉全;料想蓝军在“南二都”会败,不曾想到差距那么大。这些表象显示,政治没有永远的“天王”。 政治人物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也意味着台湾政坛的世代交替已经开始。
在蓝绿两大阵营中,国民党在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元老基本上都已经退位,像朱立伦、郝龙斌等中生代接班态势亦已浮现,世代交替平顺,且速度比绿营快得多。反观民进党,一直没有从“天王迷思”中走出来,不论选什么,“四大天王”都要上场掺和一脚。如果不是蔡英文当上主席,她也不可能有机会拿到五都参选权。
三是国民党内部危机解除,马英九地位稳固。国民党自2008年重新执政以来,在一系列的选举中接连失利,极大引发了国民党内部对马英九的一些不满情绪。如果此次选举国民党在席次上输给民进党,则马英九将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这次“五都”选举,国民党守住了“北北中三都”,达到了预期的选举目标。这样的选举结果,既有利于维护马英九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威,也有利于马英九和金溥聪继续推动国民党的党务改革。因此,国民党内部危机解除,可能的分裂不复出现,马英九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到继续巩固,也保证了马英九在2012年仍能获得党内最大支持,参加大选。
四是蔡英文和苏贞昌将在“五都”选后展开内斗。“五都”选后紧接着就是台湾2012年的大选,民进党的2012年大选候选人,估计仍会在蔡英文与苏贞昌之间产生。民进党北“二都”败选,苏贞昌、蔡英文双双落马,两人的路却更宽广。苏贞昌在台北市得票落后郝龙斌近17万票,得票率为43.81%,与谢长廷在2006年的得票率相差不大。当初,苏贞昌打着个人的如意算盘,抢先宣布参选台北市,却落得惨败的下场,同时有望胜选的新北市也未能胜利,苏贞昌难辞其咎。但面临可能是政治生涯最后一战的2012年大选,苏贞昌能不拼吗?
世代更替是民进党必然的选择。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虽然在新北市高票落选,却为其巩固了在党内领导核心的政治地位。蔡英文虽败犹荣,初试啼声,声势一飞冲天,再加上拥有党主席的资源和新潮流系的支持,预期未来蔡英文和苏贞昌之间的大选候选人提名之战会是一场可期的龙虎斗。
不过,相较于4年前苏谢之争衍生的新系、反新系激烈斗争,苏蔡两人却同时与新潮流系交好,尤其两人在北“二都”一役中所展现的选举风范与态度,又让民进党内乐观期待会有一场“热而不闹”的君子之争,双方未必要走到拼得你死我活的初选之路。
五是2012年大选存在变数。国民党在“五都”战役中以三比二获胜,只能勉强算胜选。因为虽赢了席次,却输了得票数和得票率。此次选举涉及台湾60%的人口,倘若2012大选的时候,以这样的得票数来看,对国民党是非常不利的,这对国民党来说是重大警讯。
虽然选举结果仍然维持了北蓝南绿的执政版图,但是民进党不仅在南部的基层实力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中北部的政治力量也进一步扩张,在新北市、台中市,蓝绿结构已经接近。可见,民进党有足够的实力,有充分的自信,提出适当的候选人在2012年向马英九发起挑战。
另外,这次“五都”选战,马英九主打“经济牌”,搬出一大堆经济成长、失业率下降等亮眼数字,举出各个评比机构的乐观评估,但这些冰冷数字远远不如民众实际感受;马英九若无法在剩下一年的时间内让人民普遍感受到经济果实,选民是否愿意在2012年投下信心票?这次国民党胜选,带来的不是2012年胜选定心丸,反而凸显隐藏病因。
“五都”选举结束了,其产生的影响,投射到两岸关系上,可以预料在2012年大选之前,马政府的大陆政策恐将更为谨慎保守,但不会逆转。马英九本人在选后也表示,不会改变两岸政策和进度。台湾民众也支持缓和、发展、互利双赢的两岸关系。所以,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两岸关系将继续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向前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