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1年第二期  > 正文

山水的视角

日期:2011-03-01 17:52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张志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志民
 
  当我丢开那一脑劳神的案牍来布置满纸氤氲的时候,我的同学阮士旺也在凝神屏息构筑他的理想世界。社会越来越五光十色,人人心中越来越五彩斑斓,在绚烂之极,都更热切寻找情感归属的港湾,这块情感休憩的停靠地在哪里呢?有的人在杯中,有的人在话间,有的人在案上,有的人在笔端,我和士旺学兄的情感所系则在画里。这不是画家眼中的自然之景,虽然也有某些似曾见过的影子,其中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营造的山水情境和心灵空间。我向往超凡脱俗的境界,便把画弄得一尘不染,有时竟纯净得无一丝人间烟火气息,不管可望可游可居可观的物理,不管如笑欲滴如妆如睡的物态,全是笔墨的架构和心绪的挥洒,不惜借助山水走向空灵和禅意。士旺则向往安然恬静田园景致,以山川渲染人文亲近感,画面上山水、牛羊、民居、舟桥等,各自优雅闲适地布设着,处处显露着人烟的生机,是可以颐养天年的世外桃源。

  实际上,我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沿着各自的路径在登攀同一座山——一座中国山水艺术的大山。我们有着共同的师承,又同在齐鲁孔孟之邦,共同承受着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濡养。他与梁楷为邻,我和展子虔同乡,个性中的山水情愫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态度的不同,而走向性格与美学追求的互补:比如,我找梁楷,他找展子虔;我在画中释放恣肆张扬,他在画中寄情含蓄内敛,我们都在与古人、与传统、与自然的交融中确立各自的山水视角。

  我们同处太行山之左,这里有数不清的山川供我们游历、借鉴、品读、书写,单是自然景物的描摹就够我们受用一生,更何况又执着于心灵的独自观照呢!

  我们共居黄渤海之右,艺术变革的历史轨迹向我们昭示着文化、艺术与美学的内在渊源,揭示着人生与探索的哲理,恰如那条历经沧桑岁月的黄河,在两岸风光的变幻中,一直扑向广阔的大海,寻找永不枯竭的归宿。

  让我们怀着相同的心境游山玩水,以迥异的仁智目光登山临水,在笔墨的艰难经营中显山露水,在精神的提纯冶炼中跋山涉水。

  上述文字以与老同学共勉。●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