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31日
农历正月初八
星期六
1925年1月31日,黄埔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举行第一次东征誓师典礼。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商谈国是。军阀陈炯明便趁机作乱,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于11月15日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自任“救粤军总司令”,继而命其叛军兵分三路,准备进犯广州,推翻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12月2日,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召集留粤各军总司令讨论北伐、东江和闽局三个问题,一致议决由滇、桂、粤军担负肃清东江陈炯明部的任务。
1925年1月15日,广州革命政府发布《东征宣言》,决定组成以杨希闵为总司令的东征联军,兵分三路作战:以黄埔校军和许崇智的粤军之一部为右路,作为东征主力由平湖攻淡水、平山、海陆丰,直趋潮汕,此为洪兆麟防地;以刘震寰等桂军为中路,围攻惠州城,策应两翼前进;以杨希闵等滇军为左路,向河源、老隆、兴宁、五华攻林虎防地。黄埔军校校军担任东征先锋队,由军校教导团第一、二团,第二期学生的一个步兵总队、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队、一个辎重兵队及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共计3000余人组成。兼任粤军参谋长的蒋介石和军校党代表廖仲恺任校军指挥,周恩来任校军政治部主任,钱大钧任参谋处处长,何应钦、王柏龄担任教导第一、第二团团长。当苏联军事顾问加仑把东征的初步计划向孙中山作了汇报后,他立即表示赞同。
1925年1月31日,周恩来在东征誓师典礼上向全校师生进行政治动员,讲明此次东征的重大意义,号召大家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反动统治而英勇作战。1925年2月1日,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开始。2月2日,何应钦率领教导第一团乘船向沙角前进,接着直下虎门、东莞、石龙、平湖、龙岗,迫近淡水城。2月14日晚,教导团组织了200多名的奋勇队(敢死队),15日黄埔校军和粤军发动了总攻,经过激烈战斗,校军攻克了淡水城。
2月27日,东征军抵达海丰城——陈炯明的家乡,黄埔校军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拥护,接着挥师直下新田、黄塘、曲河、棉湖、揭阳,随即进驻潮州。3月中上旬,黄埔校军参加了棉湖战役,并以3000兵力战胜敌军林虎部两万劲旅。3月15日,东征军取得棉湖大捷。3月20日拂晓,东征联军各部对兴宁发起总攻,当天傍晚攻占兴宁。与此同时,东征联军的右路军又攻占了五华、梅县、蕉岭、大埔等县,洪兆麟残部逃往粤闽边境;林虎残部退入江西,潮(州)梅(县)地区全部为东征联军收复,困守在惠州孤城的陈军杨坤如部见援兵无望,出城向东征联军投降。东征联军左路滇军遂进入惠州。至此,第一次东征作战结束。(本刊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