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灏
一
1927年8月下旬的一天傍晚。
夕阳西沉,上海黄浦江上暮色苍茫。
“呜——”一艘由广州驶来的上海招商局的“鸿远号”客轮,拉响汽笛,缓缓驶向外滩的大达码头。
客轮靠稳码头后,在下船的客流中,只见一位四十开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国字脸型的广东富商,和一名手提皮箱的贴身随从,从容不迫地走下船来。
当这两人刚通过检票口时,突然有守候在此的十几名便衣匪徒一拥而上,将两人摁到在地,匪徒们收缴了两人身上的手枪后,便将他俩连推带搡地强行绑架到早已停在旁边的一辆小汽车内,然后又用手枪顶住他俩的脑袋,强行蒙上他俩的眼睛,反绑他俩的双手。一切竟然来得如此突然,而又如此明目张胆。
此刻,尽管码头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但负责维持码头上秩序和安全的军警们对眼前发生的一幕却只当没看见。显然,这正表明他们与这伙匪徒之间存有默契。
不多一会,便有一辆小汽车鸣着喇叭开道,匪徒们旋即驾车驶离码头,七弯八拐,驶出大上海,扬长而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最终将他俩带到县城郊区一座山下荒废的古寺中分开关押。
在古寺中,绑匪对广东富商狮子大开口,勒索20万元大洋,并恶狠狠地扬言:如不付巨款,两天内就撕票。
面对这伙穷凶极恶的绑匪,这位富商倒很是镇定坦然,说话态度从容而沉着。他自称姓梁,广州商人,因为这次只是到上海旅行和收账的,故而身边未曾多带现金。不过,这位梁先生表示可以签发一张2万元的支票,用他个人名义向上海外滩的英国汇丰银行提取。
绑匪们拿到这张现金支票后,高兴之余,先将信将疑地计议了一阵,因为2万元大洋,在当时还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巨款,而这张支票是真是假,能否兑现,他们谁也说不准。最后决定还是先派人连夜去上海试一试。结果,第二天汇丰银行还真如数支付了这笔巨款。绑匪见状,不由大喜,以为这下子绑住一个“财神爷”。于是,对“梁先生”态度立刻变得客气了许多,他们不但为他松了捆绑,还打来一盆温水,让他洗了个澡。
不过,绑匪们还是持枪严密地监视着他,虽然可以让他在寺内走动,但却不准他走出寺门,也不准他与被关在另一处的随从见面,但也向他表示不会杀了随从。
二
这位自称广州富商“梁先生”是什么人?他为何而去上海?这伙绑匪又为何将他关押在此地?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这位广州富商“梁先生”不是别人,而是国民政府内大名鼎鼎的李济深。
李济深,字任潮,广西苍梧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5年任广州革命政府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政府广州军政分会主席等要职。
1927年夏,中华大地乌云密布,腥风血雨。政坛上更是群魔乱舞,兴风作浪。
当时,北方有奉系军阀的北京政府,南方又有蒋介石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中原还有汪精卫的国民党武汉政府。这些政府均自称合法,故而三足鼎立,各自为政,称霸一方,互相争雄。蒋介石因在北伐战争中处处排斥异己,引起诸方不满,这时迫于宁汉合流的趋势,特别是“桂系”力量的蓬勃兴起和国民党内高层权利争夺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好决定暂告下野,玩起“以退为进”的政治赌博。
8月13日,蒋介石携卫队并在白崇禧、杨虎等高级将领陪同下,由南京抵达上海。次日,蒋介石便在上海发表了“辞职宣言”,随即又与陈果夫、张群、刘文岛等一批亲信幕僚回到他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南京国民政府于8月15日决定,召开军政要员联席会议,共商军政大计。
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的李济深出于彻底倒蒋的目的,秘密地与另一位粤籍重要将领张发奎约定,同去上海会商军政事务。
此时,尽管蒋介石虽已宣告下野,然而江苏、浙江两省和上海地区仍是他长期经营的势力范围所在,江、浙两省的财阀支持他,上海滩以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为首的流氓帮会也都支持他,特别是当时正在担任淞沪警备司令的他那位拜把兄弟杨虎,更是全力支持他。
面临如此形势,李济深自然不敢大意。为了避免惊动蒋介石那一方面,他决定采取秘密行动,行前对外不事声张,将自己扮作一名广东富商。身边只带了一名扮作随从的贴身卫士和一只皮箱。
在一般人看来,李济深此行确实有些冒险,但他自己却胸有成竹,认为他行程从未向外透露过半点风声,相当秘密,定会安然无事。
然而,令李济深始料未及的是,他俩一到上海,刚踏上码头,竟然会被一伙歹徒盯上,并遭到了绑架。
三
“我这是被歹徒绑架到了哪里?关押在何处?”显然是李济深首先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行伍出身的李济深,熟读兵书,深通地理。他虽然一到上海被绑架,塞进汽车后又强行被蒙上眼睛,不知去向。但从汽车出上海后颠簸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中,李济深很快便得出结论:上海东面大海,北临长江,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中并未登舟过渡,那就表明汽车只有向南或向西方向行驶。依据行程时间计算,如系向南方向,可能是浙江嘉兴,若是往西方向,则可能是江苏无锡。
次日夜间,虽然月明星稀,暑热渐消,但李济深此刻却坐卧不宁,难以入眠。他首先要弄清楚此为何地,再考虑如何才能逃脱险境。
夜深人静,月色如洗,李济深借去茅厕解手之机,跨过古寺山门,抬头一看,只见山门上有一块匾额,在月光映照下呈现“惠山寺”几个字。李济深顿时醒悟:这是在江苏无锡!
惠山寺,位于无锡惠山脚下秀嶂街,始建于南北朝。由于惠山寺坐落于名胜之地,声誉早已随着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而满遍天下。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以至帝王将相,在途经京杭大运河时,都要在惠山寺逗留。清乾隆六下江南,就曾六次亲临惠山,在秦园和竹炉山房休息,写了不少诗词,题了不少匾额,还特地为“惠山寺”题额。
李济深正在月光树影下徘徊深思,考虑如何能够逃离虎口。突然,他看到古寺门口一个颇为熟悉的身影在持枪监视他的绑匪中一闪,不觉猛然一怔:他怎么会?……(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