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第六次两会领导人会谈签署了“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这项协议的签署,不仅充分反映了两岸协商的公益价值和人文关怀,还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最近,“九二共识”的话题在台湾政坛又被提起,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两岸才有政治互信的前提和基础,两岸关系才能和平稳定发展,才能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取得了重大积极成果。民进党否定客观存在的“九二共识”不得人心,理应务实面对。
两岸两会举行第六次会谈
签署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六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将为两岸同胞的生命健康权益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为两岸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是两会协商开创的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新领域。原定商签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两会虽已达成阶段性共识,但由于涉及面广及复杂性,双方将继续协商。表明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成熟和务实。
陈江第六次会谈,两岸签署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每一次“陈江会”,两岸都非常关切。作为两岸授权的最高级别沟通渠道,“陈江会”屡屡见证“奇迹”。
2008年6月,两岸两会协商之门在关闭9年后复启,期待和民意终于冲破了政治藩篱,人们的欣喜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它开掘和沟通了一条两岸双方认可的渠道,制度化协商使两岸关心的议题出现有效的解决途径。果然,两岸空运、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些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盼了又盼的事情,在“陈江会”上瞬间成真。
第六次“陈江会”也在同样的期待中登场。会场重回第二次会谈举行的地点——台北圆山大饭店。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掌声和灯光,同样的握手。定格的画面几乎看不出分别,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已悄然前行。
2010年12月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谈。
双方商谈并确认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同意本着保障两岸民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促进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的宗旨,建立两岸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加强检疫防疫措施和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同意加强两岸医药品安全管理及研发合作,建立重大医药品安全事件协处机制;同意加强两岸中医药研究与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采取措施保障中药材品质安全;同意加强两岸重大意外事件所致伤病者的紧急救治合作。
双方讨论了两岸投保议题,确认了前一阶段业务沟通的成果。依据两会第五次会谈共识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双方就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逐步减少双方相互投资的限制、促进投资便利化等事项充分交换意见,取得一定进展。双方认为,应从保障两岸投资人利益出发,遵循通行惯例和作法,体现两岸特色,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有效保障和促进双方投资。双方将讨论投资和投资人定义、投资待遇、投资便利、征收、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代位、转移、投资争端解决及双方关注的其他事项和内容。双方表示,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就上述事项和内容进一步展开协商,以尽速达成协议。
陈云林指出,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会协商向社会、文化领域拓展;投保协议的阶段性成果,是两岸根据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的体现。这些成果丰富了两会协商的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双方肯定两会两年多来所签各项协议执行成效,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适时协调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召开会议,总结两会已签协议执行情况,以利协议发挥更好效果;积极协调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加紧调研与沟通,为2011年适当时候推出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做好准备;同意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近日进行沟通,对2011年春节两岸包机作出安排;同意尽快在两会框架下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海基会提出台方2011年将提高每日赴台大陆游客配额,海协会表示乐观其成并积极配合。
双方就后续协商议题规划交换了意见。同意将两岸投保协议列为第七次会谈协商议题。同意积极展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争端解决、经济合作等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议题的协商,任何一项取得成果,即可列入两会会谈议题。陈云林表示,2011年两会会谈应重在保持两岸制度化协商的稳定发展。建议两会进一步丰富谈判议题,照顾两岸同胞多方面需求,尽快启动两岸科技、文化、教育等议题的协商。
21日下午两点半,金红朗阔的台北圆山饭店12楼大厅内,在数十位两岸人士见证下,陈云林与江丙坤分别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文本上签字并交换文本。陈云林代表海协会向江丙坤赠送了青铜雕塑《好事连连》,以莲花寓意两会协商制度化,不断取得新成果。江丙坤向陈云林赠送的雕塑《齐心传唱和谐天籁》,由著名艺术家张世蓉以台东特有陶土雕塑,经高温1400度烧制而成,表现六位身着传统庆典华服的排湾女子,齐心颂唱着两岸和平、和谐之天籁美声。
台媒体热议第六次“陈江会”,陈云林说“投保协议”延迟签署属正常现象
第六次陈江会谈取得的成果,台湾各大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对两会协商的模式提出更多期待。
《联合报》报道,根据协议,不管是台湾人民赴大陆旅游,或大陆人民来台,一旦发生重大意外,双方都会协助安排收治医院,迅速提供伤者名册、病情等相关信息。如果伤病患者需急送,费用可望比国际救援公司少一半。
《经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协议签署的数量不是评价会谈的关键,而应从协议落实后是否“对人民有利”去评判。像这次签署的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对维护人民健康、保护消费者权益,及协助台湾医药生技产业发展等,都有重大意义。
《工商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此次会谈堪称是面临转型期的重要里程碑。文章说,此次会谈除了延续与深化两岸得来不易的和平交流经贸合作互动模式之外,也点出今后的交流协商,即使未必会一路顺风,但只要符合互惠、对等的原则,双方逐级而上,在累积互信的基础上,面对问题展现智慧共同化解,例行性的两会互访模式,今后关注的焦点不必在意签署了多少项协议,而是双方能否大局化着眼,行稳致远,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福祉。
应该说,第六次两会领导人会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就“协商制度”而言,两会经过五次协商,双方已经建立制度化的协商模式,并且累积了互信基础,对于解决两岸交流所衍生的问题有极大帮助。二是就“协商议题”而言,两会协商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目前协商议题从经济逐渐走向社会,特别是这次签署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就是保障两岸人民健康的议题,可见两岸协商是以民为主,为提升人民的健康福祉而努力。三是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而言,由于两岸人民往来愈来愈密切,所以两岸共同防治传染病有其必要性,所以该协议处理两岸传染病防治、医药品安全管理及研发、中药材安全管理及中医药研究、紧急救治等方面的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对于保障民众的健康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双方生技产业的合作有莫大的帮助。
第六次“陈江会”原定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与《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两项,但会前多日磋商,双方对投资保障的歧见始终无法取得共识,只有搁置下来,留待第七次“陈江会”再讨论。
对于为什么在此次会谈中没有签署两岸投资保障协议,陈云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岸投保协议延迟签署属正常现象。他指出,由于投保协议涉及面过广,时间过于仓促,所以没能在第六次会谈中解决该协议。
在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代,两岸经济协议的商签将过渡到由原则层面到具体操作层面,由简入繁,协商过程更复杂。有舆论从投资保障协议难产、经合会延后宣布、ECFA后续三项协议不安排时程等情况判断,两岸关系已进入“深水区”。之所以会有“深水区”的存在,是因为双方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循序渐进向前发展。当分歧较小、均较急迫的议题协商解决之后,自然面临较为棘手的问题。所以,从这一点而言,第六次“陈江会”是两会会谈的又一新起点,是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开始。两岸对这次没有签署投资保障协议的宽容和理性对待,也表明两岸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彼此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
“九二共识”客观存在
民进党应务实面对
“九二共识”即“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前提,民进党不承认其存在,不仅暴露其意识形态的僵化,更证明民进党不会改变“台独”立场。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进展,是海峡两岸双方都坚持“九二共识”的结果,这一点已被近20年来两岸关系的历史所证明。这说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民进党却昧于事实,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一时台湾朝野闹得沸沸扬扬。 那么,“九二共识”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又是什么呢?这还得从源头说起。
1992年10月27日至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进行工作性商谈。商谈中,海协会代表提出五种有关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案,海基会代表也先后拿出八种表述方案(五种书面表述方案、三种口头表述方案)与海协会代表进行讨论。其中第八种(口头)表述方案是:“在海峡两岸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基会代表称此案为台方的底案,并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
香港商谈结束后,11月1日,海基会代表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有关事务性商谈中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建议在彼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各自以口头方式说明立场”。海协会研究了海基会的第八个表述方案,认为这个方案表明了海基会谋求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虽然海基会提出“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但没有具体论述台湾方面的看法,而海协会历来主张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鉴于海基会表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海协会可以考虑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提出希望海基会能够确认这是台湾方面的正式意见。11月3日,海基会发布新闻稿并致函海协会,表示已征得台湾有关方面的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同日,海协会副秘书长就此事与海基会秘书长陈荣杰通电话时表示,这次两会工作性商谈,“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贵会建议采用贵我两会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我们经研究后,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口头表述的具体内容,另行协商”。11月l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指出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就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见附件),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重申了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态度,并提出海协会口头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含义。”海协会以附件的方式,将海基会在香港提出的第八个表述方案附在这封函中,作为双方彼此接受的共识内容。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未表示任何异议。海基会也从未否定海协会11月6日在函中附去的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提出的第八案。
此后,两会都认为经过协商达成了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形成的来龙去脉。
正因为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了“九二共识”,才有1993年4月两岸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签署《汪辜共同协议》等重要协议,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然而,由于李登辉后来逐渐背离“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否定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台独”分裂,两岸两会商谈不仅由此中断,两岸关系也多次陷入危机中。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由于民进党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大搞“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在这8年中始终处于紧张动荡的状态。
2008年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后,国民党当局重申坚持“九二共识”,为两岸关系的快速缓和与改善创造了条件。过去两年多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两会成功举行了六次会谈,签署了15项协议及两项声明,促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与不断深化,不仅为两岸带来了和平安定,也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可以说,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海峡两岸双方都坚持“九二共识”的结果。
否认“九二共识”暴露民进党“台独”立场
众所周知,先有“九二共识”,才会有后来的“汪辜会谈”。马英九去年12月23日接受《联合晚报》专访时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如果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未来不承认,两岸关系将陷于不确定状态;两岸要和平,也会有很大问号。
马英九呼吁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以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蔡的回应是:“要讲清楚有没有九二共识。” 随后,民进党高层指出,根本就不存在“九二共识”。
有没有“九二共识”,一直是台湾朝野两党的口水战主题。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承认有“九二共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不承认有“九二共识”。而随着最近民进党党内权争的开始,如何界定两岸关系架构,又成为该党党内权力角力的一环。谢长廷提出“宪法共识”,吕秀莲提出“九六共识”等等,都是想绕过“九二共识”这个概念,为“台独”争取活动的空间。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2010年1月13日在会见台商会长代表时指出,大陆对台采取的经济政策是有政治前提的,“如果有一天反‘台独’没了,‘ 九二共识’没有,可能一切都要重新考虑。”陈会长的这一谈话表明,大陆方面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不容否定。
对此,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呼应说: “九二共识”是两岸恢复协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过去两年半以来,两岸已举行6次会谈,签署15项协议。这些成就可谓百年难得一见,两岸必须要珍惜。
的确,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失去了这一前提和基础,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将无从谈起。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欢迎。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希望民进党能够真正认识到,搞“台独”没有出路,干扰和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不得人心。“九二共识”客观存在,民进党也应当务实面对。
可以预见,“九二共识”这个话题,将由台湾政争的口水层次,提升到两岸关系架构的战略层次。可以想像,这个话题可能会延续到2012年的岛内大选。只是,这样的争论会与过去有所不同,“九二共识”正在实体化,不再虚无飘渺,不再能以口水视之。
民进党或许可以回避“九二共识”字眼,但“九二共识”的核心,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无法回避的。无论民进党提出什么样的两岸关系政策表述,只要背离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九二共识”的实质否定,而民进党也就不可能打开与大陆方面交流对话的局面,也就不可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有让两岸同胞接受的作为。因此,民进党人与其在文字表述上纠缠不休、天人交战,还不如干脆了当地承认并接受“九二共识”,这或许对于民进党是真正的解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