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日历
日期:2011-05-01 08:0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25年2月1日 农历正月初九 星期日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
1924年8月,广州“扣械事件”爆发后,为了战胜商团,廖仲恺和蒋介石根据孙中山的意旨,命令黄埔军校学生与各军取得联系,以团体为单位(即每个团体派代表两人参加)组织青年军人代表会。会址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孙中山北上后,青年军人代表会应形势需要加以改组。名称改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员由团体会员改为个人会员。为了贯彻国共合作的精神,规定凡是黄埔军校的学生都是青军会的当然会员。1925年1月25日,青年军人代表会推举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何畏能4人组成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筹备会。
1925年2月1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到会的会员包括黄埔军校、滇干校、粤武校、桂军校、甲车队、海军等学员,共约2000人。此外,参加大会的还有团体参加者——农民运动讲习所100余人,以及中国国民党、广州工人代表会、广州青年工社等团体代表和农工商学兵各界同志。大会上,廖仲恺、邹鲁等致词,蒋先云当选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该会只设有一名常务委员,为该会最高职务)。大会发表了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宣言,指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已成“兵匪军阀帝国主义共同捣乱之残局”,呼吁青年军人奋起救国自救,“警惕自己变成新军阀的工具。”会上,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代表还郑重宣布,本会会员将遵守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竭诚拥护革命政府,实现三民主义;二、誓不做后起的军阀;三、与农工商学妇女各界大联合,一致进攻帝国主义与军阀。会后,约有五千人参加了游行并散发传单庆祝。同日,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由临时执行委员会起草总章。2月8日,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总章,选举正式执行委员会。
1925年2月20日,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出版了半月期刊《中国军人》,六期后改为不定期出版,共出版九期。此外,该会还出版了《青年军人》、《兵友必读》等刊物。在扩大青军会的影响,团结教育革命军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军会成立后,在左派青年尤其是共产党人的推动下,本着既定目标积极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些矢志于革命的青年军人纷纷加入联合会,参会的单位也发展至湘军讲武堂,大本营卫士队,滇军干校教导团,飞机掩护队,粤军宪兵营,黄埔的广北、永丰、江国等兵舰等,到1925年8月,会员已达2万多人。一些青年军人经过青军会的教育和引导,迅速提高政治觉悟,加入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青军会队伍的迅速壮大及其政治影响的不断提高,引起右派势力的恐惧和不满。王柏龄、冷欣、贺衷寒等加紧筹划建立右派组织同左派组织相对抗。4月24日,孙中山主义研究会宣布成立(后改名为孙文主义学会)。从此,黄埔军校内左右两派的分化日益明显,矛盾冲突不断加剧。蒋介石对左派力量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壮大早怀疑忌,他对两派斗争表面上采取局外人姿态,暗中则支持孙文主义学会,压制左派的活动。
1926年2月2日 ,蒋介石召集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的职员开联席会议,达成四点协议,以此把青年军人联合会置于他的监督之下。4月7日 ,又下达“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宣布“自本令公布日起,除本校特别党部各级组织应由党部加意工作外,其余各种组织着即一律自行取消,此后并不得再有各种组织发生。”4月10日,青年军人联合会被迫宣布“自行解散”。(本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