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1年第五期  > 正文

贺惠邦:毛体书法流派首倡者、领军人物

日期:2011-09-01 07:3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徐九武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与欧阳中石、沈鹏并列为书坛三位艺术大师的贺惠邦先生是我书法界中的挚友。其追求书法艺术之执着,研究书法艺术功力之深厚,特别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都让人倍感钦慕和敬佩!他是当之无愧的毛体书法流派的倡建者、领军人物。

  毛体书法的突出特点是:气势宏伟、舒展流畅、雅俗共赏,既有高超的艺术性,又有广泛的群众性。在贺惠邦与同仁们的积极倡导、推动下,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书写毛体的人数达到数十万,并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佼佼者。多年来,贺惠邦为倡导和弘扬毛体书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早提出“毛体书法”概念

  贺惠邦从上世纪60年代初,即从1963年3月5日报刊上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就开始研习毛体,并在全国最早提出了“毛体书法”这一概念。当时,有人问他“你在写什么体”时,他说:“写毛体,就是毛主席创造的字体”。从此,“毛体书法”这四个字,便成了他挂在嘴边的话语。他不但自已写“毛体”,而且还收徒教授毛体书法。有一次,他发现有一个叫王同山的学生在棉袄靠袖口处有一个小洞,经询问,得知是用手指在袖口内描摹笔法磨的。他预感此子可教,便收王同山为徒。在向其讲授传统行书、草书之外,还向其传授了毛体书法的技艺。王同山毕业后,在天各一方的岁月里,师徒之间的毛体书法交流从未间断过。现在,王同山已是吉林省书法协会鉴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大草书法家,但他仍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育之恩。

  最早成立毛体书法组织

  1996年3月,贺惠邦与同仁们在毛泽东的亲属邵华、毛新宇等人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毛体书法组织——山东省潍坊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从此,一个在中国有影响的新的书法流派拉开了诞生的序幕。贺惠邦与同仁们一起自觉而积极地倡导毛体书法,每年在毛泽东诞辰时,都要举办全国性毛体书法大展。贺惠邦还不断在北京、西藏、香港、青岛、宁波、宁夏、青海等全国各地以及日本举办毛体书法展,逐步扩大毛体书法影响,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毛体书法的队伍中来。他们认为,弘扬毛体,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顺民心,合民意。诸多国内外政要、名人名家和文博机构争相收藏毛体书法作品。

  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这些年来,贺惠邦不仅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毛体书展,还多次举办中美学者、中日书法家、中新(新加坡)学者等跨国性“毛体书法研讨会”,并通过发行书法邮票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他经过辛勤笔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书法之“最”:是在国外最早举办毛体书法展的毛体书法家,是历史上最早把《论语》写成书法长卷赠西藏的书法家,是新世纪以来最早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书法邮票的书法家。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他为祝福和支持北京奥运会,用毛体写了一幅2008米奥运书法长卷,在奥运史上尚无前例。

  最近,为了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贺惠邦整理并用毛体书法书写了毛泽东一生创作的全部诗词楹联,共计200首,在全国尚属首例。●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执行会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

  贺惠邦书法艺术简介

  贺惠邦,中国毛体书法流派首倡者、毛体书法艺术传人、国礼书法艺术大师。山东莱阳人,196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毛体书法联谊会执行会长、毛体书法艺术研究创作中心主任、炎黄书画院院长、世界书法大学(菲律宾)名誉董事长、世界艺术大学荣誉校长。已从事毛体书法研究创作近半个世纪,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气势宏伟、舒展流畅、雍容大度、雅俗共赏。贺惠邦因此入选中国书画艺术新流派代表人物。其书法作品作为国务礼品,被国家领导人赠送国外党政要员,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礼书画家》评审委员会评为“国礼书画家”,被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书画大师”,被外交部前外交官联谊会和世界知识出版社评审确认为“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已正式出版各种专著12部,曾多次被授予“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邮票总公司先后三次为其发行书法邮票,其事迹入编《中国书画领军人物》、《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获得者的故事》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曾多次报道其事迹。最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艺术新流派代表人物》和《艺术大师三人行》等书,贺惠邦作为毛体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入选,并成为与欧阳中石、沈鹏齐名的书坛三位艺术大师。

  (晓音整理)●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