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年后宝岛重游(之一)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我随抗战部队六十二军到台湾接收日军投降,亲历台湾回归祖国,在台驻留了近一年后返回大陆。台湾有我们十七期十七总队(习惯称“双十七”)的许多同学,他们退役后大都居住在台北市。自恢复联系后,他们多次邀我去台湾做客,我亦期盼着有机会重游宝岛,与同学们叙旧。去年3月,我终于圆梦重返宝岛。
2010年3月31日午间,来自大陆、台湾、美国三地的11位“双十七”同学和眷属、二代聚集在台北市的一粤菜酒家。酒宴是“双十七”同学会的会长徐学长作东安排的。家住美国三藩市的蓝学长,得知我到台,兴致勃勃地偕夫人越洋飞来参加聚会。同学们久别重逢,互相端详着对方的音容笑貌,都感叹改变太大了。军校同窗时彼此不过是二十左右的小伙子,而今都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不免感慨一番(在座的十一人,年龄最小的87,最大的91),大家为难得的聚会和两岸和平发展的美好前景频频举怀,畅叙离情。
徐会长热心为同学服务,他编印的“双十七”同学录,曾帮助我同不少在台同学恢复了联系,他每次返祖国大陆探亲总要与在穗同学见面,请大家餐聚谈心。为安排好这次聚会,他忙个不停,还动员了他女儿立瑶帮忙,挚情感人。
我与严学长、蓝学长及一位因病住在桃园市医院未能参加餐聚的何学长,四人在校时最友好,互助互勉情同手足。3月30日晚,我们一起驱车前往桃园中坜医院探望卧病的何学长,时隔6年之后,四个老朋友又开心地聚在一起了。握别时,病榻上的何学长,还期待着四人在广州再见呢!
与我步科同队的庞雄学长,是台北市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的创会理事长。餐聚后的当晚,庞学长伉俪还邀约严学长伉俪和我父女到一所餐室继续畅叙,并送给我两本他夫妻合著的书《人生不留白、潇洒走一回》和一本由祖国大陆“中国老兵之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老兵》杂志,我才知道他夫妻两人同是上述协会的荣誉会长呢。
70年未见,不仅是同队更是同班的申学长,握着手对我说:“还记得吗?你、我还有何某黄某四人在班里个头最高,站在排头,我是托机枪的机枪手。”他的话使我一下回到军校时的峥嵘岁月。由新竹偕夫人赶来赴会的孔学长是我步、炮两科的同学,我们在桂林分校和贵州都匀炮校度过三年的同窗岁月。前年他曾邀我去台看他,我未能应邀。席上我对他说,来台相见迟了一年,不过仍然是3月呢,大家都笑了。
一别60多年的余学长,炮校毕业后我们一起分配到广东抗日前线六十二军服役,在粤、湘、桂抗击日寇时,我们是同壕战友,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一同随部队去越南和台湾接收日军投降。这次又得会面,彼此不胜欣喜。他和夫人深情地将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我。今年91岁高龄的章学长依然身体硬朗,同学们夸他是同学中的游泳高手,曾横渡宽阔的日月潭。这使我想起了在桂林分校时,举行过一次游泳比赛。我问章学长那一次游泳比赛有否参加?他笑答参加了,成绩还不错呢。
现仍任台北南山中学董事长的孙学长,是台北南山中学的老校长。餐会上,他诚恳地期盼我再来时定要去南山中学看看。在校时不同队,因而从未见过面的胡学长,是位退役中将,当他获悉有“双十七”同学从祖国大陆来台,不顾年迈,欣然前来相聚,悠悠黄埔情,令人感动。
“度尽劫波兄弟在”,“亲爱精诚”的校训精神充盈餐会。忆往谈今,时光苦短,临别依依,一再互道珍重。同学们盼我在开放自由行时再来台相叙,我亦衷心感谢同学们的盛情款待,欢迎大家随时来广州走走看看,我将竭诚迎候。(未完持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