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2年第五期  > 正文

社会关爱黄埔同学—— 北京在行动

日期:2012-09-01 07:26 来源:《黄埔》 作者:张建军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北京市黄埔同学会、朝阳区、街道、社区的干部看望22期黄埔同学安茂棣

  光阴荏苒,昔日的黄埔同学,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怎样让黄埔同学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非常现实地摆在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下简称:市同学会)面前。2008年底,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过走访调研和深入学习思考,提出了“黄埔工作进社区”的设想。经过三年多来的积极推进,设想已经变成现实。市同学会将健在的黄埔老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一对一地与社区(村)结成对子,使每一位黄埔老人都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和照顾。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以下简称:街道、社区)在服务照顾好黄埔老人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黄埔军校同学会和社会各界,特别是黄埔老人的肯定和赞誉。

  一、北京市围绕“9064”养老服务目标模式,全面实施“九养”政策,使北京市黄埔老人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照顾成为可能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惠及老年群体的体制机制建设放在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位置来抓,经过近年来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围绕“9064”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九养”政策和老年人优待办法,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9064”养老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托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具体办法有: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制度立体保障城乡老年人;大民政、社会化,“九养”政策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普惠制,优待办法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

  实践证明,北京市围绕“9064”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九养”政策和敬老优待政策,使老年人“出行更省钱,就医更方便,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首都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这一切,同样也惠及了北京市每一位黄埔老人。 

  二、市同学会积极推进黄埔工作进社区的有益实践,使北京市黄埔老人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照顾形成机制

  近年来,黄埔老人在享受到政府各种养老政策和敬老爱老优待政策保障照顾的同时,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加贴切的服务和细微的照顾。市同学会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要实现黄埔工作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创新空间,探索新时期服务照顾黄埔老人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寻服务照顾黄埔老人可持续发展之路。黄埔老人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黄埔前辈是值得敬重的老人,他们是一段中国历史的见证人,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中国前进的足迹,同时也看到我们肩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2008年底,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围绕市同学会的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他们认识到,随着黄埔老人年龄的增长,以区县联络组为主体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工作的需要。要实现黄埔工作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创新空间,探寻服务照顾黄埔老人可持续发展之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北京市社区建设成果让市同学会看到了借助社会力量服务照顾黄埔老人的契机。由此,他们提出了黄埔工作进社区的设想。推动黄埔工作进社区,是服务照顾黄埔老人的需要,也是机关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创新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即依托区县主管部门,推进黄埔工作进入街道和社区,建立新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循着这个思路创新黄埔工作,突破了过去的工作模式,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新天地。

  (二)构建联络体系,转变管理方式,服务黄埔老人形成保障新机制。提出黄埔工作进社区设想后,市同学会集中机关人力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与区县主管部门、黄埔联络组长联系,详细核对当时在册的黄埔老人情况,向可以联系上的黄埔老人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二是对黄埔老人进行大范围走访,与本人核实信息;三是根据回收的问卷调查表和走访了解的信息再次核准。经过三上三下的沟通核实,形成了《北京市黄埔同学登记表》和《北京市黄埔同学居住地登记表》,建立了电子台账,基本摸清了全市黄埔老人的底数,为黄埔工作进社区夯实了基础。

  为使黄埔工作进社区设想顺利变为现实,市同学会启动了黄埔工作进社区工程。为此,他们逐一上门拜访属地住有黄埔老人的区县主管部门,积极与区县主管部门领导沟通黄埔工作进社区的想法,得到了区县主管部门领导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市黄埔同学会随即将全市所有健在的黄埔老人名单按属地交给区县主管部门。

  区县主管部门按照市黄埔同学会的要求,确定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组织联络体系,将黄埔老人按属地安排到街道,最后由社区党组织落实到人。并将联系、服务照顾黄埔老人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名单报送市同学会。与此同时,街道、社区也相应建立了信息上传下达工作机制。市同学会积极协助区县主管部门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工作管理方式上,市同学会一直在寻找突破管理瓶颈的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他们打开了思路,找到了以黄埔工作进社区为载体这样一个切入点。近年来,由于黄埔同学年事已高,生活自理和参加活动都成了具体困难,需要及时到位的体贴服务。市同学会提出了黄埔工作从联络组管理逐步过渡到属地管理的指导意见,全市各有关区县积极响应。

  2010年4月,黄埔工作进社区工作网络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在全市形成,黄埔老人与社区全部结成了对子,实现了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共涉及226个社区,288名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为黄埔老人服务。服务黄埔老人工作在组织上全部得到落实。做到了黄埔老人和工作人员底数清、信息畅,工作进度有显示。

  通过这项工作的推进,形成了“市会指导、区县主管部门领导,街道、社区有关部门参与,黄埔联络组、主管部门干部和社区干部具体实施”的黄埔工作保障新机制。

  (三)强化队伍建设,检验新机制落实情况。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切实提高区县及街道和社区干部的思想认识,市同学会首先组织了区县、街道和社区等不同层次的主管部门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班。著名老年问题专家和市同学会秘书长亲自担任主讲。专家的培训内容包括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与老人打交道的方法;秘书长的讲课内容包括从黄埔军校的历史到黄埔同学会历史,从黄埔工作进社区的重要意义到社区黄埔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做黄埔老人工作的方式方法到与黄埔老人打交道应注意的问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他们及时召开区县主管领导的座谈交流会,组织区县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到广州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和黄埔同学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历史,交流工作方法。其次,专门在《北京黄埔》上开辟“走进社区”专栏,为大家工作交流提供园地。同时将《北京黄埔》赠送给每位做黄埔工作的领导和干部,这些内容的普及,让社区干部心里有了底。

  为使工作不流于形式,检查黄埔工作新机制落实情况。市同学会秘书长带领机关干部实施全覆盖实地走访慰问,走访过程中邀请区县、街道、社区具体负责干部一起走访。通过走访每个黄埔老人家庭,感受这些干部与老人及其家人的熟悉程度,检验工作的落实情况。三年多来,市会对涉及全市16个区县、30个街道,5个镇,233个社区,5个养老院,2个村,一个校主管部门的所有黄埔老人家庭进行了走访。350人次区县、街道、社区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陪同走访。通过实施全覆盖走访慰问,我们高兴地看到,黄埔工作进社区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区县、街道、社区干部责任意识强,服务黄埔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有热情、有办法,而且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可以概括为组织周密,形式多样,双向互动,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三、区县、街道、社区认真落实周到服务,使北京市黄埔同学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照顾成为现实

  为黄埔工作在社区得到落实,区县、街道、社区党委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特点是全市涉及到的所有区县、街道、社区三级都有主管领导、具体干部负责黄埔工作,责任到人;都将黄埔工作纳入了本级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街道、社区都是书记、主任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都将黄埔老人纳入每年新年春节领导干部慰问党外人士的大名单;都将黄埔工作进社区作为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新任务,并纳入基层党建评分体系。他们发文件、下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将黄埔工作进社区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一)想尽一切办法,服务照顾好黄埔同学。各区县在服务照顾黄埔同学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东城区运用社区工作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联系机制。在网格内开展黄埔老人工作,并依托网格对黄埔老人实施网格内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实现了网格化的联系黄埔老人的长效服务机制。西城区实现了服务黄埔老人和档案材料的动态管理。海淀区在社会主义学院的主体班中加入了黄埔工作的内容,增强对干部的培训力度。通州等区县都实现了“温馨五送”制度化。即节日送问候,生日送祝福,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丧事送慰问,用真情为黄埔老人办实事办好事,等等。

  据2010年5月统计,仅仅一年多时间,区县和街道主要领导就有89人次走访慰问黄埔老人达241人次。

  (二)象亲人一样,服务照顾好黄埔同学。街道、社区干部对黄埔同学倾注亲情,服务照顾不辞辛劳,做到了腿勤、嘴勤、手勤。对黄埔老人实施全天候服务,真正做到了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政府和各界的关怀温暖送到每个黄埔老人的心里和家中。

  如,东城区东大街社区与张治中的女儿、曾任黄埔军校四期英语教官的黄埔老人张素我手拉手结亲人。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与老人聊天,为其量血压,联系理发师上门服务。在张老生病住院的一个多月里,社区干部每天晚上替换保姆进行照顾,直至老人去世。大屯街道为年近九旬的张德洛老人从清华池请来了高级修脚工,定期给他修脚,考虑到老人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专门在老人家里的卫生间安装了扶把手,为老人申请了老年小帮手,派专人给他办理了第二代残疾证手续,每逢节假日,更是问寒问暖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赖坚是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老人因病住院治疗期间,街道领导经常前往探视,出院后,街道书记又特别叮嘱要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羊坊店街道、会城门社区积极为老人申请设立特别家庭病床,联系羊坊店医院为老人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护理服务并为老人做全面健康检查,直到老人2011年去世。

  黄埔老人曾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让他们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相信,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北京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将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将更加健全,黄埔同学必将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服务和照顾。●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