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2年第六期  > 正文

我是二十三期黄埔生

日期:2012-11-01 08:58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黄忠汉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进校

  正值平津战役拉开序幕,由青年军二○二师推荐的包括我在内的78名“优秀生”,从苏州赶赴南京报考黄埔二十三期,经过三天考试,我和同学们终于“金榜题名”。尔后,由一位黄埔十四期的中校参谋杨镜如带领我们乘船西行。为了便于管理,杨领队将我们编成二个区队六个小队,指令我和现任安徽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解铸分担一、二区队长。船抵武汉,由于长江上的大小客轮都已成为部队调用物资、运输伤员的一线工具,时经杨领队半个月的日夜奔走,我们方才搭上一艘运伤员的客轮。

  由武汉至宜昌,为时三天,我们都是饥肠辘辘。因为船上每天的两顿饭,都是还没到位就被伤员们蜂拥争抢。我们这些不争不抢的黄埔生结果只能是吃些残余剩羹,但谁也没有抱怨。到了宜昌,我们换船继续西进,景象为之焕然一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江景尽收眼底。后经万县抵达重庆,最后乘坐军车到了蓉城成都,这才迈进了黄埔校门。

  受训

  我们是1949年元旦蒋介石宣布隐退后的次月3日正式进入学校的。一进大操场,首先看见的是检阅台后蒋介石十米高的铜像,铜像后面拱形大门上书有“陆军军官学校”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校园里,地势开阔、平坦。北校场、西校场、南校场都是习武修文之处,也是三国刘备居住过的皇城,皇城侧边的武担山砖塔上设有炮兵观察所,以防止地方势力的侵蚀、并吞。操场上,我们席地坐在草坪上。不一会,三总队少将总队长萧平波莅临,我们起立听罢总队长的几句勉励,立即乘车离开校部开往20公里之外的训练基地。

  为期三个月的入伍生训练相当艰苦。军风军纪,有法有章,首先是服从,强调绝对服从。凡节假日外出看戏,听学生们宣传、演讲乃至吸烟、谈恋爱都属违纪范畴。早跑步晚自习是训练的惯例,每天的跌、打、滚、爬、起立、卧倒让你不得歇息,更让人紧张而又担心的是夜晚全副武装的紧急集合,令人防不胜防。有时,我们躲在蚊帐内,衣不解带等待半夜军号口哨,反倒夜夜平安,可一旦大意松懈,号声、哨声就紧锣密鼓,搞得你惊惶失措人仰马翻,各班各队笑话百出,挨批挨训人人有份,即使如此,同学们依然很开心。

  生活上,每天有一同学到伙房值班,任务是监察卫生。就餐时,六人围一石桌,早餐一般是稀饭馒头,正餐四菜一汤,一小木桶米饭,每星期改善一次生活。每天起床,被子要叠成豆腐块,要检查墙壁柜子是否有灰渍污垢,以养成讲卫生、讲整洁、讲仪表的好习气。每每假日,三三两两走上街市,都要仪表整齐。

  起义

  1949年11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于11月末和12月初两次来校为全校师生打气。我尚记得两次讲话时天公都不作美,我们挺立在操场上忍受着天寒地冻北风呼号。蒋的每次训词也未超过10分钟,大意是:学校西上,是为了实施收回拳头再打出拳头的战略战术。

  听完“训词”,学校着手准备西迁。我们三总队的毕业证书、纪念章、精装同学录都已发到个人,正当整装待发之时,校长张耀明、训导处长王锡钧眼看成都指日将破,乃丢下学校和学生保命飞台,一时之间,弄得学校群龙无首,教育长李永中担起了军校总指挥的重担。

  在李总指挥部署下,我们三总队820人由萧平波总队长率领,于12月6日沿川康公路经双流到新津,行军速度慢得惊人,每天行速不过40里,沿途总是休息不断。学校西迁就我们所知原本是到达西康或云南,过缅甸或越南飞往台湾。何以路上迟滞前进,事后才知李永中总指挥已与中共地下党有了联系。

  我们离开新津走向大邑。离城几里,遭遇二野狙击,我们立即匍匐在地。几声枪响后,传来“东门外集结”的命令。一听“集结”二字,知道失利,后来又听说二总队长李邦藩战火中遇难,我们大有末日来临之预感。集结后,我们经过大邑县城驻扎安仁镇——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六弟刘文彩的阵地。我们八中队住在刘文彩家中,不料,半夜枪声四起,我们急忙撤离。忙乱中,我们许多同学的同学录、毕业证……竟遗留在刘文彩家里,成了我终生的遗憾。直至下午,我们才抵达郫县城南,找到了安歇之地。

  12月24日,李永中总指挥召集各总队大队长以上干部及学生代表,讲述了当前形势:“北有刘邓大军紧紧追逼,西面罗广文、云南龙云易帜改旗,东面胡宗南三个团已被围困到山穷水尽,校长已乘飞机赴台,我们属下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不能为某个人去作牺牲品,总部打算通电起义,既合民意,也顺民心。”25日黄埔军校三个总队逾五千官生宣布起义,走向了新的征程。

  起义后,大家情绪都不稳定。26日午后,来了六个解放军同志,在萧总队长陪同下与我们见面谈心。其中那位年轻的赵林森还是个团长,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使我从心里上消除了一些阴影。不日,这六个解放军同志在我全体官生大会上宣布:经刘、邓批准学校命名为“二野军事学校”,原有编制不变。元旦后,学校移居新都,我们三总队八中队住在宝光寺。至此,我们安下心来,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悟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及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性质、理论,慢慢转变了思想。●


成都分校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