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代末以来,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逐渐成为两岸关系的热门话题。但是,十多年来,这个议题至今仍缺乏实质性进展,目前基本处于止步不前状态。究其原因,不仅有岛内因素的制约,更有外部因素的干扰牵制,特别是美国从中作梗。美国对这个议题的态度是有变化的。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代,美国比较积极,其主要目的是制约大陆对台动武,防止“台独”引发战争,以避免引火烧身。马英九上台后,美国的态度转向“表面积极、实质消极”,前者是给大陆看的,摆出“支持两岸关系任何进展”的姿态,换取大陆在重要国际和地区议题上与美合作;后者是针对马英九当局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美国一直担心两岸关系走得过快、过近、“失控”(指失去美国的控制)。就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而言,美国政客们担心的是,一旦该机制建立起来,将对两岸政治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产生重大推进作用,或者说,将意味着两岸政治关系与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其所不乐见的。尤其美推行重返亚洲战略以来,竭力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利益相关国的关系,牵制中国发展。此时此刻,美轻易不会帮助中国卸下台湾这个内部的大包袱,不会放弃“以台制华”战略,不会坐失“维护台海安全”这一增兵亚太的借口。而问题的关键是,时下的台湾当局十分在乎美国立场,常常置对美关系于对大陆关系之上,对美几乎言听计从。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因素根在岛内。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同时郑重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这是基于两岸民众意愿、两岸关系现实及未来发展需要、台湾问题演变的历史经验教训所提出的。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有机组成部分,这一主张是严肃认真、切合实际的。在这里,排除外力干涉也适用于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近代以来,外力始终是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推进国家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反动力量和障碍所在。两岸问题本身,也是外力介入造成的。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导致1895年清政府被迫割台,两岸骨肉分离。日本对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群体和“皇民”意识民众,为“台独”提供了基本生存土壤。1949年起美国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使台湾问题延续至今63年悬而未决。期间,台湾问题每一次凸显、台海方向每一次动荡,几乎都有国际插手特别是美国背景;美国和日本长期为被两蒋驱逐的岛内“台独”分子提供庇护,保留“台独火种”。尽管这些人后来有时也不听美国的,肆意在两岸问题上兴风作浪,常使美国人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感,但是,美国没有也不会接受教训,因为扶植反对势力是其帝国主义本性使然。所以,对于外国势力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中国人民无论从历史经验、民族情感还是现实需要出发,都必须反对。
寄希望于外国势力包括美日的干涉,早晚会被出卖,不符合台湾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总是打着维护“民主”、“人权”和“台湾利益”的口号,实际意在谋取自身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台湾作为美国分化遏制中国的“马前卒”、和平演变中国的“民主墙”、军火利益集团的“钱袋子”、维持美国霸权脸面的“信用卡”,固然不会被美轻易放弃。但是,美国同样还要考虑“保台”、“呵台”、“纵独”的代价。面对两岸力量的加速倾斜,面对加速增长的“友华”、“联华”、“求华”战略性需求,美国在两岸问题上的战略处境日趋尴尬、左右为难。从眼前和战术上看,美国会采取“保台”政策,但从长远和战略上看,美国“弃台”是必然的。对美国而言,两岸关系维持现状、停滞不前最有利。但两岸关系一定要向前发展,这是两岸民众的愿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调整改变必然推动上层建筑的调整改变。所谓“现状”,包括两岸政治、军事关系的现状,不可能永远维持,两岸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的发展,势必对两岸更高层次关系的发展提出要求。中国人民在国家和平发展进程中也必然提出国家统一的要求。况且,两岸关系的现状是中国没有分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中国人民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统一的中国会是一个实现了伟大复兴的中国,在中国的和平发展路线图中,有解决台湾问题这一环,时间点应当是可预见的将来,台湾问题总不能无限期拖下去。看到这一大势,就不难判断美国对台政策大势。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弃台”的战略选择是必然性所致,“保台”则是偶然性的体现。面对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的新发展和新格局,这些年,美国政军学界有识之士的思想走在了前面,“弃台论”的再次出现,就是其慎重思考的结果。虽然从横向看这个声音还不大、影响还很有限,但从中美关系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势的纵向看,这个声音的出现,已经是很大的历史性事件,而且是正在进行时。可以预计,今后这种声音会愈来愈大,最终影响美国政府决策。无论今后台海形势如何发展、台湾问题以何种方式解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台湾问题解决之日,必是美国政府弃台之时。
实际上,美国对台湾政治、经济、涉外事务、安全等方面利益的伤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在台湾的利益是它在整个中国利益的组成部分,每到重要关头,美国会在两岸之间进行轻重权衡、利益取舍,作出“损”、“伤”、“弃”、“保”选择。岛内一些人士,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1989年以来推动的反华新高潮所迷惑,笃定美国会永远奉行“以台制华”战略、把利益的天平永远倾向台湾。殊不知,西方世界的反华新高潮是冷战结束后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是搞垮中国,使苏东剧变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但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并没有达到目的,不但没有搞垮中国,反而使中国愈遏愈强,在经济上、外交上、战略上更加依赖中国。历史表明,每当他们对中国(大陆)有较大利益需求时,总是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抛弃台湾。“弃台论”不是新生事物,美国早有前科。1949年推出彻底“弃台”的“等待尘埃落定”政策、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美军失约(“共同防御条约”)而逃、1979年“断交”和“撤军”及“废约”、1982年承诺逐步停止对台军售的“八·一七”公报、1996年美军航母望风(解放军核潜艇出击)后撤200海里,一直到目前的“美牛”事件,美国在维护自身利益上从来都毫不含糊。殷鉴不远,台湾岛内人士对美国的行径不应选择性记忆。一个没有历史记性的群体,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若想历史的悲剧不重演,最好的方法是汲取历史的教训。拥抱美国和西方大腿,挟洋自重,搭载在人家的战车上对付大陆,是对台湾利益最大的伤害。
具体到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如果任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对台湾而言,一是损害两岸互信。没有互信,就没有和平发展;互信不足,和平发展将面临瓶颈效应。二是伤及两岸民众之间的情感认同。面对近代以来屡屡蹂躏中国的列强诸国,大陆民众不会谅解“与狼共舞”者,无论是当局还是民众。对美国、日本越有感情,对两岸人文关系伤害越大。三是置台湾当局左右为难境地。在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上,美国的利益与大陆有差距、与台湾同样有距离。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是十分危险的举动;跟着美国走将伤及自身,应当排除美国因素。四是迟滞甚至停止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进程。第三方利益加入,将使两岸有关协商谈判运作复杂化,相互矛盾的利益需求更将给达成相关协议设置更高的门槛。在美国没有改变对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消极政策之前,达成协议甚至可能成为不可能的事务。在美国阴影下的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即便勉强建立,也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因为双方难以相信对方会遵守承诺,何况第三方还会不时出面搅局。五是严重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军事这样敏感的问题上引入外国因素,只能恶化两岸关系,加深双方敌意,影响其他方面合作,于和平发展大局极为不利。
既然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两岸民众意愿、符合两岸双方利益,两岸应当共同排除外力干扰,大力向前推进。一是两岸达成排除外力的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一个民族,两岸的事是家事,两岸之间的共同利益归根结底大于与外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自家的事总是好商量。面对列强不可告人的战略考量,两岸没有理由不团结对外。二是低调推进相关进程。只做不说、多做少说、高做低说,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不求轰动效应,更不能先向外方“请示汇报”再谈判。三是大陆方面充分考虑台湾当局的处境。本着平等的原则推进相关行动,协商谈判解决问题,作出必要让步和承诺,使台湾方面相信没有美国撑腰也能放心;体谅对方困难,不要求过急、过高、过频,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四是台湾方面更新观念、转换思路。跳脱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美国为后盾与大陆周旋的思想窠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择依靠大陆,应对美国,造福两岸,这样的思路对台湾最有利。因此,客观认真地分析新旧两条思路的得失、前景,进而作出正确抉择,应当是摆在台湾当局面前的紧迫课题,也是摆在岛内主要政党面前的重要课题。做到这个境界,需要政治人物的战略远见和行动魄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之所以迭挫强敌和困境,不断发展和壮大,关键之一是思想路线对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成功实践的宝贵经验。在两岸问题上,台湾方面要登高望远。眼界决定境界,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两岸共同利益越多,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达成协议可能性越大,台湾的军事安全越有保障。其他问题亦然。坐井观天,小肚鸡肠,只见眼前,不见未来;只看自己,无视别人;只顾台湾自身,不考虑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漫天要价、斤斤计较、得寸进尺,总有一天,形势会向一些人想象的相反方向发展。四是从务实合作入手。不一定急于达成协议。两岸在维护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上实现了合作,共同协防南海、东海、钓鱼岛等,用战略合作达成军事互信,也许是排除外力干扰、解决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的可行之道。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这是笔者一贯秉承的观点。总之,两岸要团结起来,共谋和平、共谋发展、共谋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