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2年第六期  > 正文

开创新局 合作双赢

日期:2012-11-01 09:2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李立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与《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至此,“两会”4年来共签署了18项协议。

  针对日益升级的钓鱼岛问题,9月12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表示,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9月19日,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隆重开幕。这是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协商、海峡论坛之后的第四个两岸交流重要的平台。

  投保协议签署  

  两岸制度化协商再进一步

  8月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在台北商谈并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两项重要协议。这两项协议的签署,为促进和保护两岸双向投资提供制度性保障;也将满足双方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两岸贸易提供通关便利、对通关货物实施有效监管的需求。以此开端,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渐“骨肉丰满”。 

  “投保协议”的看点之一是保护,协议对逐步减少投资限制、解决投资争端等作了具体规定。无论是正文还是附件,都考虑两岸的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就协议中人身自由与安全保护的规定,两岸“两会”达成具体措施的共识,两岸双方将依据各自规定,对另一方投资者及相关人员,自限制人身自由时起24小时内通知。 

  “投保协议”的另一看点是强调了双向,条款体现了相互促进投资的原则,这对扭转两岸经济往来单向、失衡的现状有重要意义。台商在大陆投资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而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额才3亿美元,台湾对陆资的限制远大于对外资的限制,对投资项目、比例、董事会人数等都有苛刻规定,影响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推进。近日,有台湾官员表态,“来台的陆资也应得到公平对等的保障”,预期这样的话语氛围再加上“投保协议”的效应,陆资赴台将得以健康发展。 

  “投保协议”的谈判过程耗时不短,大陆表示“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台湾称“各让一步,各取所需”,令人读到了两岸处理棘手难题时的坚持与灵活,也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的服务贸易、货品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协商更有信心。

  “投保协议”的签署,无疑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两岸经贸制度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促进两岸经贸投资,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提升两岸民众福祉具有莫大助益。同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也具有指标性意义。 

  其一,《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体现了“两岸特色”,对于保障两岸投资人权益及促进两岸双向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两岸投保协议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岛内台商赴大陆的直接投资、台商经由第三地赴大陆的间接投资,而且扩展至投资人的人身自由与安全;二是两岸投保协议提供了政府对政府(G2G)、投资人对政府(P2G)、投资人对投资人(P2P)纠纷和争端的制度化、多元化解决机制和途径。如投资人对政府的纠纷(P2G),可采取行政、司法、协商、协处、调解等多种途径,投资人对投资人(P2P)纠纷部分除一般性的协商、调解、仲裁、司法诉讼等解决方式外,还可以选择透过两岸仲裁机构至两岸以外“第三地”进行“仲裁”。三是两岸投保协议也对两岸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包括保障双方投资的公正公平待遇、以及提供透明、便捷的投资环境,促进相互投资等方面。 

  两岸投保协议的签署,一方面使得两岸双向投资中产生的纠纷和争端解决有法可循;一方面也将极大改善两岸相互投资环境,为两岸产业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对两岸经济深化合作提出紧迫要求,而两岸和平发展利好局面及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当局“黄金十年”目标的互动对接,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深化发展空间。其中重要的着力点在于两岸产业深化合作,包括推进两岸企业合作研发、品牌共建、市场通路共享等依托产业链的绵密合作,需要两岸经贸法制环境的对接,即所谓打造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化通道。而两岸投保协议从投资保护、促进投资环境透明化、公平化角度为此做出了贡献,对于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推进两岸产业深化合作意义重大。  

  其二,作为两岸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的重大成果,《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两会”协商卓有成效,两岸经贸制度化稳步推进,不断向纵深发展。

  两岸洽签投保协议是在第五次陈江会时提出,拟在第六次陈江会达成的议题,但由于两岸投保协议牵涉的内容庞杂,涉及的制度设计要求系统性、严谨性,两岸在双方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坚持等方面一时难以达成共识,使得其签署一延再延。但在此进程中,两岸协商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求实务实的精神,不断稳步向前推进。如今,经过多轮磋商,作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重要内容之一的两岸投保协议终获签署,表明两岸经贸协商进入“深水区”之后,每一项协议的洽签都需要艰苦的努力,接下来的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商也会很艰辛。但只要两岸秉持合作双赢的信念和积极、善意的沟通,两岸经贸的制度化协商终会顺应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断取得新成果。 

  其三,《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的签署,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的推进具有指标性意义。 

  自2008年5月马英九当局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朝向和平发展的轨道迈进,两岸“两会”已历八次协商,共签署包括两岸投保协议在内的18项协议,推动两岸经贸制度化协商不断向纵深发展。两岸“两会”协商的卓有成效离不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的保障。两岸投保协议能够在经历两年艰难协商历程后成功签署,体现了两岸对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促进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倾力作为和乐观期待。仅就第八次陈江会在台北举行,一贯“逢中必反”的民进党放弃抵抗而言,就足以说明两岸交流深得民心,两岸“两会”制度化、常态化协商深合民意。

  两岸投保协议经过两年多番协商后终修得正果,对两岸工商界来说是一大利多消息。它有助于保障两岸经商者的合法权益,并建立了制度化和多元化的投资纠纷解决机制,为两岸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而有利于深化两岸经贸合作。

  两岸投保协议的成功签署,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的推进来看,也具有积极的指标意义,表明两岸经贸及其他社会文化等多元领域的深化合作符合两岸和平发展的潮流,两岸协商议题虽将更加复杂和艰辛,但前景可期。

  两岸携手  共同捍卫钓鱼岛

  国台办9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自日本9月10日“国有化”钓鱼岛,并以此为筹码妄图把我钓鱼岛窃为己有以来,两岸均推出强力反制措施,大陆发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派出多艘海监船巡航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中断或推迟与日方官方来往,气象预报包括钓鱼岛等,而台湾也派出军舰驶进钓鱼岛海域,并把这一海域可能爆发冲突列入“固安作战计划”。两岸领导人都坚决表态,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绝不退让半步。

  钓鱼岛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岛。千年前的隋朝官书就有对钓鱼岛的记载,自14世纪以来,钓鱼岛就荫庇于中国历代朝廷军事影响之下,并确立了中国行政管辖权。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乙书即提到钓鱼岛,前不久舆论关注的《浮生六记》古书,被视为中国拥有钓鱼岛的又一铁证。

  日本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之时窃占钓鱼岛,两岸人民曾携手奋战,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二战胜利后的《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依据,都充分明确了钓鱼岛的归属。日本今日之对钓鱼岛的觊觎,一定程度上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两岸对峙的情况下促成。

  历史教训一再说明,兄弟和则家兴,兄弟心齐则不受外侮。两岸对钓鱼岛并无争议,两岸人民都期待大陆和台湾均不能示弱于日本的玩火,两岸都期待共同开发和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岛。如台湾成功大学王庆瑜教授所言,从民族主义、从凝聚华人或中国人捍卫主权的意志来说,大陆对台湾的领导者是有期待的。同样,台湾人民也对大陆领导者怀有期待。毕竟,今天之两岸,早不是当年受尽列强欺凌之两岸,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拥有更强大的自信心和创造历史的能力。面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受到外来侵犯之时,两岸应抛开私利,携手对外,所有中华儿女都会支持和喝彩两岸共同维护民族利益之义举。

  两岸企业携手走向国际

  9月19日,两岸政界领袖以及逾500位知名企业家和经济专家齐聚“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规模创历年之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了开幕式,不仅体现了大陆对这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大大提升了紫金山峰会的层级。目前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作为两岸交往平台、“两会”商谈作为授权协商平台以及海峡论坛作为民间交流平台。在两岸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形势下,需要构建一个覆盖两岸经济界、联接两岸企业家的大型平台与机制,紫金山峰会足可胜任这一重要角色。 

  2008年首届紫金山峰会诞生伊始,只是一个由民间发起的企业家论坛,但由于论坛紧贴世界经济步伐和形势,为两岸企业出谋划策、解难释疑,备受两岸企业界的欢迎和肯定。2008年两岸关系破冰回暖,紫金山峰会即以“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前景展望”为主题,为停滞已久的两岸经贸交流谋划蓝图。2010年当各国在寻找经济复苏的良方时,紫金山峰会亦探讨两岸合作共赢之道。2011年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早收清单实施元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代两岸经贸合作新布局”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紫金山峰会的焦点。 

  今年紫金山峰会的主题是“世界经济调整中的两岸企业合作——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两岸共同市场”。当下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全球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两岸企业更应携手合作。目前两岸经贸交流环境也为两岸企业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逐步消除两岸关税壁垒,降低了两岸产品的成本,有助于提高竞争力,随着后续货品贸易协商的展开,将来两岸会有更多的产品享受关税优惠;8月初“两会”签署了投资保障协议,不仅为两岸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商环境,也有助于促进双方企业相互投资;8月底两岸又签署了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日后两岸经贸来往可由自家货币结算。 

  两岸企业合作也是各自主观需求使然。当前两岸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努力实现由代工模式走向创立品牌。正如一些台商所说,那种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两岸是该抱团出发了。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会上提出4大建言,呼吁尽速完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续协议协商、促进“十二五规划”与“黄金十年”对接、扩大陆资来台,以及两岸互设产业合作专责机构。这些建议展现了连战对两岸经贸事务的透彻理解,也道出了现阶段两岸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实业合作”作为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4大讨论重点之一受到关注,显示“实业合作”将成为未来两岸积极推动的重要合作方向,对两岸实体经济的发展与两岸实体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内外经济环境形势的变化与困难,推进两岸实体经济或实业合作,需要海峡两岸及两岸企业家积极应对,把握机遇。 

  第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与大陆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国策,为两岸实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第二,大陆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与合作前景的地区,尤其是大陆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经济资源与发展潜力,为台商与两岸实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三,大陆特殊政策支持与两岸经济协议的双重保障,为两岸实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第四,两岸经济发展与资源差异,为两岸实业合作的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两岸实业合作令人期待。●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