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3年第二期  > 正文

台儿庄战役中的中方指挥官

日期:2013-03-01 08:16 来源:《黄埔》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宗仁

  (1891-1969),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战役中国军总指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奉孙中山之命与黄绍宏、白崇禧合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署”,任督办。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孙连仲

  (1893-1990),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字仿鲁,河北雄县人,保定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成为冯玉祥的部下后,因为头脑机灵,作战勇敢,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之后不断升迁,为冯部中的虎将——“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冯玉祥集团瓦解,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孙任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二十六路军又改建为第二集团军,孙仍任总司令。1938年3月,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调往第五战区增援,负责防守台儿庄。经过激烈血战后,终阻敌于台儿庄,获得对日作战的首场战役胜利。日本投降后,孙连仲在北平故宫太和殿接受日军投降。1949年3月孙连仲赴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1990年在台北病逝。 


李品仙

  (1890-1987),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兵团总司令。别字鹤龄,广西苍梧人,保定军校毕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6年随唐生智参加护法战争和湘直战争,从排长升到旅长。1926年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八军第三师师长,第八军军长兼武汉卫戍总司令,参加北伐战争。抗战中出任十一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兵团总司令。后任第十战区司令兼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曾主持徐州、蚌埠地区日军受降仪式。1949年11月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同年12月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及“国策顾问”。1987年3月23日在台北病逝。 


汤恩伯

  (1898-1954)第二十军团军团长。原名汤克勤,浙江金华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黄埔系骨干将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翌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42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1944年4月在豫中会战中所部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1949年国军败退台湾后任战略顾问。1953年任蒋介石政府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但数月后被免职,后经友人协助,迁居东京。 


张自忠

  (1891-1940),第五战区第五十九军军长。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被誉为“抗战军人之魂”。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枣宜会战中英勇殉国,为盟军在二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田镇南

  (1888-1974),第五战区第三十军军长。字柱峰,号位午,项城市王明口田老家村人。 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38年,任陆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军军长。奉命开赴台儿庄前线,正面迎击板垣和矶谷两师团的一部。  


池峰城

  (1903-1955),第五战区第三十一师师长。河北景县人。又名凤臣,字镇峨。1920年加入北洋军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抗战期间,分别担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第六战区江防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等职,曾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会战。解放战争中,任国民党军保定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傅作义是中国著名的“ 善守将军”,毕其一生,他的成名是“ 守涿州之役”,以少胜多,以弱制强,成就了他在旧中国军界的功名。抗战时,长城之役还是以守著名。傅作义颇以此自负,对国军中众多名将,他曾不屑一顾,可是,傅作义却佩服抗日名将池峰城。他看过台儿庄一役的战例报告后,曾这样称赞池峰城:池将军是中国战史上一神人也。  


关麟征

  (1905-1980),第五战区第五十二军军长。原名志道,字雨东。陕西省户县人,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在黄埔系中以“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著称。1938年8月与倭寇第九师团遭遇瑞昌苦战,东京广播称:皇军遭遇最为强劲之敌寇。关麟征素有“关铁拳”之称,与孙连仲之“孙钢头”一时齐名。1939年,军功赫赫的关麟征坐升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为黄埔学生中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第一人,时年34岁。  


王铭章

  (1893-1938),第五战区第一二二师师长。字之钟,四川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秉性刚毅、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序幕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