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3年第三期  > 正文

宋庆龄与黄埔军校

日期:2013-05-01 09:26 来源:《黄埔》 作者:史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纪念宋庆龄诞辰120周年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斗士,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革命伴侣,她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与共产党人共同创建的革命军校,它直接影响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写下了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的光辉篇章。宋庆龄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为创建黄埔军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倾力协助革命工作 参与酝酿创建军校构想 

  在孙中山创建军校的革命教育理念萌芽阶段,宋庆龄一直追随和守护着孙中山,协助先生捍卫共和的斗争,不懈探寻着中国革命的前途。

  宋庆龄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得力助手。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于1915年结为革命伴侣,从此将自己的生命同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她追随孙中山参与了其后革命活动中的所有重大行动,参与起草了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的电文、宣言,出色地担负起整理文件、处理函电等繁重的日常工作。她协助孙中山起草《第二次讨袁宣言》,一路跟随讨袁反段、护国护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孙中山著述《建国方略》时,宋庆龄担当资料员、抄稿员和翻译,给予了重要帮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宋庆龄加紧学习俄文和德文,与朱执信帮助孙中山起草了致列宁和苏维埃的电文,表达了孙中山“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的意愿。

  宋庆龄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全力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安全。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时,面对叛军进逼的危机时刻,宋庆龄坚持先送孙中山先生撤离,自己毅然留下牵制叛军,她的一句“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表现出全心全意献身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

  宋庆龄参与了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的重要会谈。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问了孙中山,提出了国民党改组和创办军官学校的重要建议。经过反复思考和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孙中山终于明白了俄国革命所以很快成功,是“因为有了革命军队做革命党的后援”;中国革命因“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便不能完全成功。”这为孙中山以后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积极促成国共合作 协助军校筹备工作

  黄埔军校的创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她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宋庆龄支持孙中山给国民党“输入新鲜血液”的正确主张,积极参与谋略,辅佐孙中山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创建了黄埔军校。

  宋庆龄协助开展重要联络工作。孙中山和共产国际代表及中国共产党代表举行的一系列会议,宋庆龄都积极参加,热情襄助。她参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多次重要会谈,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孙中山与越飞在多次会谈的基础上发表了联合宣言,确立了“联俄”政策,促进了“联共”政策的发展。

  宋庆龄坚决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内部对三大政策的质疑声很多,国民党右派以公开退党示威,真正拥护的只有宋庆龄和廖仲恺、朱执信等少数人。国民党内部很多老同志频频游说宋庆龄,希望她劝说孙中山放弃主张,但都遭到她坚决拒绝。在孙中山顾虑重重的时候,宋庆龄与他进行积极探讨,不断排除顾虑,坚定了孙中山先生制定三大政策的决心。

  宋庆龄协助完成国民党改组的准备工作,促成国共合作的最终达成。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门讨论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真诚帮助下,宋庆龄帮助孙中山很快完成了国民党改组的一切准备工作。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和加速了黄埔军校的筹建。

  三、亲临开学典礼 关心救护黄埔师生

  宋庆龄和孙中山先生一样,对黄埔军校寄予厚望,倾注了心血。先生逝世之后,宋庆龄秉承先生遗志,关心支持“爱国、革命”的黄埔师生,坚决捍卫新三民主义、执行三大政策。

  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和多次视察工作。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主持了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宋庆龄陪同孙中山登上主席台。孙中山的致辞中对军校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开办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要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军校成立后不久,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到军校视察第一期学生训练情况,鼓舞士气。在孙中山的正确领导和国共两党同志的团结合作下,学生军迅速成长,士气高涨,获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此时,身患重病的孙中山带着“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在北京逝世了。

  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三大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继承孙中山革命遗志的黄埔师生,以最短的时间平定东江,统一两广,出师北伐,创造了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鼎盛局面。宋庆龄在北伐中参与发起了北伐红十字会,组织前方救护队和后方医院,救护了许多英勇奋战的黄埔师生,成为巩固和发展北伐战争胜利成果的重要保证。

  一部黄埔军校史,也是坚持还是背离孙中山倡导的黄埔精神的历史。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毅然同国民党反动派决裂。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大地的危急关头,宋庆龄挺身而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支持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她耐心说服国民党上层人士联共抗日,主动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接触穿针引线。广大黄埔师生毅然奔赴战场,屡建战功,为国家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 

  四、秉承先生遗愿 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奋斗。”创立黄埔军校的初衷,便是建立革命的军队,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祖国统一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也是宋庆龄毕生的不懈追求。

  宋庆龄多次阐明维护国家主权立场,呼吁海内外同胞共同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55年,周恩来同志在万隆会议上阐明实现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宋庆龄率先表示赞同支持。1955年,她在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热情歌颂为国共合作、祖国统一献身的廖仲恺先生,特别以黄埔军校为例,阐明他通过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邓演达等的努力而使校内的政治和教育工作“获得很大成就”,在短短的时期内培养出许多革命战士。她认为:“单讲这一点,廖仲恺先生对革命的贡献就很大。”宋庆龄的这一讲话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1979年国庆前夕,她在《人民意志是不可战胜》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在举国欢庆祖国伟大节日的时刻,我不能不想念台湾的骨肉同胞。三十年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哪一个中国人不应感到身有责任呢?”她真诚呼吁:“我们殷切期望台湾同胞能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共同发展四个现代化的建国大业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她总是以肺腑之言号召和动员大家,润物无声地化解历史积怨,团结广大海内外同胞共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宋庆龄为黄埔军校创建作出的历史贡献,不仅载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册,也为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祖国统一增添了无穷动力。从黄埔军校迁往祖国宝岛台湾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祖国尚未统一,同学还需努力”已成为海内外黄埔校友一致的呼声。如今,党的十八大勾画了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宏伟蓝图。宋庆龄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光明前景。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继承和发扬宋庆龄的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必将以滔滔之势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洪流奔涌向前,并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