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4年第四期  > 正文

“两岸一中”促成“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发展两岸关系

日期:2014-07-01 14:33 来源: 作者:邰言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先有1992年的“九二共识”,才有后来的1993年的“汪辜会谈”,且看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两件大事——“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台前幕后。

  “两岸一中”促成“九二共识”

  海协会和海基会成立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进行两岸事务性商谈,而两岸“两会”商谈必须要以“一个中国”为基础。所以,海协会关于两岸要确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台湾同胞中引起反响,也使台湾当局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台湾当局内部出现了是否在事务性商谈中应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意见争论。从1992年4月起,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讨论,1992年8月1日,台“国统会”作出关于一个中国涵义的结论。该结论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的涵义有所不同”;“1949年以后,中国处于暂时分裂的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这份结论表明,台湾当局一方面鼓吹“两岸分裂分治”,谋求与祖国大陆“对等政治实体”的地位;另一方面不得不表示“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立场和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

  鉴于台湾当局已作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表态,8月27日,海协会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对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表明,在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9月,“两会”秘书长在厦门会面,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问题非正式交换意见。海协会代表向海基会代表表示,“台湾方面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结论,说明双方事务性商谈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有共识。但我们不同意台有关方面对一个中国内涵的解释,也不可能与海基会讨论关于一个中国的内涵”,建议海基会认真考虑直接引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

  1992年10月27日至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进行工作性商谈。商谈中,海协会代表提出五种有关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案,海基会代表也先后拿出八种表述方案(五种书面表述方案、三种口头表述方案)与海协会代表进行讨论。其中第八种(口头)表述方案是:“在海峡两岸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基会代表称此案为台方的底案,并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

  香港商谈结束后,11月1日,海基会代表发表书面声明表示,有关事务性商谈中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建议在彼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各自以口头方式说明立场”。海协会研究了海基会的第八个表述方案,认为这个方案表明了海基会谋求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虽然海基会提出“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但没有具体论述台湾方面的看法,而海协会历来主张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鉴于海基会表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海协会可以考虑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提出希望海基会能够确认这是台湾方面的正式意见。11月3日,海基会发布新闻稿并致函海协会,表示已征得台湾有关方面的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同日,海协会副秘书长就此事与海基会秘书长陈荣杰通电话时表示,这次“两会”工作性商谈,“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贵会建议采用贵我两会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我们经研究后,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口头表述的具体内容,另行协商”。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指出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就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见附件),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重申了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态度,并提出海协会口头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含义。”海协会以附件的方式,将海基会在香港提出的第八个表述方案附在这封函中,作为双方彼此接受的共识内容。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未表示任何异议。海基会也从未否定海协会11月16日在函中附去的海基会在香港商谈中提出的第八案。

  此后,“两会”都认为经过协商达成了共识。共识中,“两会”都表明了“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基会表示“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异的处理。显而易见,1992年“两会”达成的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这个共识的实质,就是双方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并在此前提下,暂时在事务性面谈中搁置了关于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争议。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的来龙去脉。

  “汪辜会谈”树立两岸关系里程碑

  海峡两岸“两会”成立之初,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便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会面。由于“两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奠定了政治基础,“两会”经过预备性磋商,终于达成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

  4月23日,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和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邱进益先后抵达新加坡。当天下午,唐、邱二人及“两会”的相关人员在海皇大厦26楼,展开第二阶段预备性磋商。双方确定了会谈的议程及行程,并就建立制度化联系与会谈方式及经济交流议题等,交换了意见。

  从24日到26日上午,会谈前的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4日上午,海协会咨询部副主任周宁与海基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祐等人,举行工作会商;下午,唐树备与邱进益再度就会务、共同文件之架构与内容以及文教、科技交流、遣返等问题,具体交换意见。25日全天及26日上午,海协会副秘书长孙亚夫与海基会副秘书长李庆平等人,举行工作会商,完成共同文件的初稿。至此,“汪辜会谈”的准备工作终于就绪。

  4月25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

  4月26日下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

  4月27日开始的第一次正式会谈,当时汪先生和辜先生还互相不认识,所以在正式见面以前,辜、汪二老被先引到一间小会客室相见,双方寒暄几句。汪先生是个知识渊博、温文尔雅的人,他知道辜先生喜欢京剧,寒暄的时候他就先谈到京剧了,于是,两位老先生显得十分相熟。相谈十几分钟后,新加坡方面请双方下楼到四层会场。为了体现两岸的“平等”,新加坡特别安排双方分别乘坐两部电梯。

  台湾前“大陆委员会”主委苏起说起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对品德、涵养、修为如此契合的一对,他们是绝配”。

  4月27日上午10点,“汪辜会谈”准时在新加坡海皇大厦四楼会议厅举行。会谈一开始,汪道涵先生首先说:“我在此转达江泽民先生、李鹏先生向辜先生的问候,并请辜先生转达他们个人对李登辉先生、连战先生的问候。他们也向曾支持本次会谈的郝柏村先生问好。”

  辜振甫先生随即将汪道涵转达的问候,认真地、一一记在了本子上。

  接着,汪道涵会长详尽阐述了大陆方面对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张和建议。辜振甫董事长也按照书面发言作了陈述。

  唐树备回忆说:“那天会场上的热烈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因为二老已经在上面握过手,因此进入谈判会场,他们在谈判桌前落座,准备开始会谈。但记者们希望他们先握手照相。我马上向汪先生转达了记者的意思。汪先生高兴地站起来将手伸向对面的辜先生。当两位先生隔着长方形会议桌相视而笑,相互伸出手——终于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那种经过战乱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欢的场面,让我有一种‘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围在四周的记者们兴奋了,他们使劲地拍啊。两位老先生就面向不同的方向握了四次手。汪老还开玩笑地说‘我们当演员了’。自此,汪辜二老开创了两会商谈必先握手之风。”

  唐树备说:“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当天晚上的宴会。在新加坡董宫酒店,汪道涵伉俪宴请辜振甫伉俪。饭店巧妙地将两岸同胞之情嵌入九道菜名中,“两会”人员在一起出席宴会就是‘情同手足’,双方同是‘龙族一脉’,今夕是‘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合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并祝‘兄弟之谊’能‘三元及第’、‘前程似锦’。”

  “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海基会的朋友兴致勃勃地拿着这张写有‘汪道涵伉俪宴请辜振甫伉俪’字样的菜单,请双方代表团的成员签名,留作纪念。大家都在菜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记得大家在一起喝酒时,当年海基会的副秘书长,现在是凤凰电视台主持人的石齐平先生,因为酒量大,大家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十七瓶’;曾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的焦仁和,则获得同名字谐音的‘叫人喝’。”

  不过,“汪辜会谈”也并不总是这般喜气洋洋,而是一波三折。

  汪、辜二老第二天的活动是喝茶。他们两位老先生由他们的夫人陪同,到新加坡一个旅游地,自由地、无拘束地交换意见。由于唐树备与邱进益在台商投资问题上意见不一,后来,汪、辜二老和邱进益、邹哲开、唐树备又开了一个小会。主要是讨论海基会方面希望海协会同意签一个台商投资保护协议的问题。海协会当然赞成保护台商投资的正当权益。事实上,国务院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鼓励和保护台商投资的法规。但是,如果要由“两会”签相关协议,两岸双方都应当允许直接投资。而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当时来大陆投资的台商都是间接投资,他们是作为新加坡、美国、日本、香港等法人来大陆投资的。因此,唐树备要求台湾方面首先要开放直接投资,并且取消对台商投资的许多限制。但由于李登辉实际上并不希望台商来大陆投资,因此海基会不同意开放直接投资和取消各种限制。所以,双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陷入僵局。

  此时,汪辜会谈已接近尾声。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28日下午,两位会长开始“拐弯”。辜先生说,我们“两会”商谈已经开了个头,很多事情还需要再谈,这次就到此为止吧。汪先生也表示,可以再会、再议。二老的雍容大度,智慧果决,终于使会谈柳暗花明又一村!

  28日上午,唐、邱二人继续在海皇大厦进行会商。下午3点,在进行汪辜第二次正式会谈前,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唐树备副会长,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邱进益副董事长先行协商30分钟,双方同意延会,并将签署仪式顺延至29日上午10点。在汪、辜率双方代表团进行15分钟会谈后,唐、邱二人继续讨论经济交流等问题。

  唐树备与邱进益分别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教交流等三大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根据预备性磋商确定的内容,逐项进行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海协会与海基会的联系与会谈制度问题;二是关于经济交流问题;三是关于两岸文教、科技交流问题;四是关于此次会谈共识文件的名称问题。

  在北京预备性磋商时,双方同意将“汪辜会谈”达成的共识写入共同文件,经双方确认后公开发表。但是,在名称问题上,大陆方面主张采用“共同新闻稿”的形式发表;台湾方面则主张用“备忘录”。在此次商谈中,大陆方面提出可以采用“会谈纪要”的形式,而台湾方面仍坚持用“备忘录”。对此,大陆方面明确指出:“备忘录”多用于国与国之间,在岛内一些人别有用心地歪曲此次会议性质的情况下,不要用“备忘录”的形式。经过汪会长、唐副会长、辜董事长、邱副董事长的小范围协商,提出还是用“协议”。最后,双方商定共同协议的名称为“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28日晚,经过充分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协议。

  4月29日上午,协议签署仪式在海皇大厦四楼举行。

  签字大厅里,一簇盛开的胡姬花摆在签字桌的正中,粉蕊紫瓣的花朵在墨绿色台面的映衬下透着典雅与雍容。台前还簇拥着五颜六色的丹仙花、九重葛等热带花卉,这些怒放的鲜花,使整个签字大厅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

  10:35,大陆海协会专员徐志勤和台湾海基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祐分别把四份灰色和四份黑色的文件放在签字台上。5分钟后,穿着白色套装的汪夫人和穿着真丝旗袍的辜夫人手挽手首先进场;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则紧随其后。连日来一直身着浅色服装的汪、辜二人,此时都换上了深色西服,显得庄重而有气派。

  10:50,汪道涵会长和辜振甫董事长在四份文本上先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唐树备说:“在签字时,台湾方面仍然要突出两岸的‘对等’。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右为尊。两位老人要签四个协议。因此,根据海基会方面的建议,在签了两个协议后,两位老人互换位置。站在他们后边的“两会”成员换不换位置呢?如果站在后面的一二十人也跟着换,现场就乱了。我跟邱先生商量后,双方就原地不动了。这就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画面:辜先生后面站着的是海协会的我,汪先生后面站着的是海基会的邱进益。有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个特殊而珍贵的镜头。”

  签字仪式结束后,汪道涵会长、辜振甫董事长以及双方人员高举香槟,相互道贺。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至此降下了帷幕。

  唐树备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了此次会谈以外的故事:“当时民进党派人到新加坡演了个闹剧。会谈的海皇大厦入口处前面有一个广场,当时民进党大概去了十来个人,一个个穿着T恤,外面套着西装,汪会长的车队到达大厦入口处时,他们突然一字排开,脱掉外套,露出了T恤背上写的字:‘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新加坡警方很快把他们驱离了。”

  “还有这么一个插曲。我们知道辜先生很喜欢京剧的,我们在帮汪先生打理送给辜先生的礼物时,选来选去就决定送文化部出的10套京剧录像带,它是挑选中国历来最好的京剧唱段,用当时原来人的声音,然后现在人演,这其中还包括梅兰芳先生的作品,非常精彩,极有收藏价值。不过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智取威虎山’,但是又删不了。我们研究来研究去,还是决定照原样把这一整套录像带都原封不动地送给辜先生。因为我们想:这是一种艺术作品,而并不是一种政治性的礼品。我们相信辜先生会理解我们,我们无意在他面前冒犯国民党,而只是希望他完整地欣赏中国大陆的京剧艺术。”

  此次会谈,引起了海峡两岸人士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全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会谈成果本身。

  “汪辜会谈”首次实现两岸“两会”最高负责人直接见面会商,也是两岸高层的一次正式会晤,它表明两岸接触对话的大门从此正式打开。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