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5年第二期  > 正文

百岁老人的黄埔情、翰墨缘

日期:2015-03-01 09:47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丁莹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树森,字白墨,又名少亭、一苗。出生于1915年9月21日,天津人。

  李树森四岁时丧父,之后随母亲回到天津老家生活。因父亲六兄弟的子女中只有他一个男孩,所以备受祖父祖母和叔伯的宠爱。但是宠爱归宠爱,祖父对他的教育却非常严格。六岁开始,祖父就让他每天早上在庭院内的方砖台上练字,曾拜当时颇具盛名的书法家张伯年先生为师。小学四年级时,李树森的书画作品在学校的展览比赛上均获第一名。从那时起,他对书画的兴趣愈显浓厚。

  中学时期,李树森就读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与其妻张相兰、冼星海的妻子钱韵玲是同班同学。其中,张相兰和钱韵玲还是同寝室的室友,亲如姐妹,并一起参加过抗日宣传,两家的友谊一直延续到现在。2012年11月,冼星海夫妇的女儿冼妮娜还专程来富阳看望过李老。

  1937年,从上海艺专毕业后,充满爱国情怀的李树森毅然投笔从戎,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黄埔15期学员。毕业后,李树森加入了由陈诚组织的青年救国团,从事宣传专员工作。当时,蒋经国是青年救国团第2处处长,李树森则在青年救国团第2处当专员(工作地点上海)。抗战全面爆发时,李树森跟随部队西迁到武汉。之后,李树森被调到重庆的复兴分校中央训练团当科长。抗日战争结束后,李树森被分配到南京总统府,在蒋经国身边工作,更难得的是,李老还是蒋经国身边的四个记录员之一,而且是蒋经国特别器重的一位。

  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力邀李树森一同赴台。准备赴台那天,李树森抱着年幼的三儿子,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上海淞沪口准备上船。但奇怪的是,只要李树森一上船,怀中的儿子就啼哭不止,一下船哭声即止,来回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望着眼前这片曾经舍命保卫的热土,以及哭声早已沙哑的幼子,李树森最终没有登上去台湾的轮船。

  解放后,李树森改名李一苗,创办了杭州百花美工社,并任社长。上世纪七十年代,李树森与妻子张相兰随三儿子定居富阳。李树森从事书画创作研究70多年,著作颇丰,其多幅作品收录在多本书画辞典中。目前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浙江分会会员,富春江书画院常务理事等。2012年11月,李树森在富阳举办过“行墨染经纶,濡笔展乾坤”画展,展出其创作的60余幅人物、花鸟画作品,其中不乏以富春山水为主题的画作,集中展示了他的国画艺术创作成就。从李树森子女口中了解到,但凡有人来请李树森写字、画画,李老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且不求任何回报。退休后,李树森还为富阳义务培训了280余名青少年书画人才。

  李树森家住幸福路,晚年生活幸福美满。与年轻时辗转各地不同,如今的李老由于年岁大了,生活比较“宅”:每天上午在家里看看书,偶尔由家人陪着去附近的小花园坐坐,午睡两、三个小时后,有时会写写字。毛笔轻柔地蘸染蕴储水墨的砚台,笔尖适力地在宣纸上划过道道痕迹。悠然、激昂、轻快、雅致的情怀尽显尺寸之间,书写的正是李老坚韧的意志和沧桑的人生。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