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6年第一期  > 正文

徐州会战及台儿庄大捷

日期:2016-01-01 09:18 来源:《黄埔》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我军伤亡10余万人,歼灭日军3.2万余人。取得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重创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勇气和信心,为组织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1938年3月10日至10月8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率部在鲁南地区与日军血战。在这次会战中,由黄埔军人指挥参战的部队主要集中在台儿庄地区和豫东战场,有40多位军、师级指挥官是黄埔军人。

  黄埔军人在台儿庄战役中指挥的部队主要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黄埔军校第1分校主任)、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黄埔教官)、第42军(军长冯安邦,黄埔高教班2期)、第52军(军长关麟徵,黄埔1期)、第85军(军长王仲廉,黄埔1期)、第60军(参谋长赵锦雯,黄埔官佐)、第92军(军长李仙洲兼第21师师长,黄埔1期)、第2师(师长郑洞国,黄埔1期)、第13军第4师(师长蔡剑鸣,黄埔3期)、第85军第4师(师长陈大庆,黄埔1期)、第25师(师长张耀明,黄埔1期)、第31师(师长池峰城,黄埔高教班1期)、第89师(师长张雪中,黄埔1期时用名张达,师参谋长吕公良,黄埔5期)、第93师(师长甘丽初,黄埔1期)、第104师(师长王文彦,黄埔1期)、第110师(师长张轸,黄埔军校第4期战术总教官)、第180师(师长刘振三,黄埔高教班2期)、第183师(副师长潘朔端,黄埔4期)、第73旅(旅长戴安澜,黄埔3期)、第89旅(旅长黄鼎新,黄埔3期)、第557团(副团长彭佐熙,黄埔2期)、第12旅(旅长石觉,黄埔3期)、第529团(团长罗芳珪,黄埔4期)、第185团(团长曾泽生,黄埔3期区队长)等。还有邓春华(黄埔1期)、吴瑶(又名吴伯华,黄埔1期)、王隆玑(黄埔3期)、吴超(黄埔3期)、张忠中(黄埔4期)、杜鼎(黄埔5期)等参加了此役。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因此役异常惨烈又称“血战台儿庄”,因作战地域又称“鲁南会战”,因我军取得了空前大胜利又称“台儿庄大捷”。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我军参战约29万人,日军参战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日军伤亡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此役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改变了国际视听。这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会战、平型关大捷等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我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周恩来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文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豫东战役是徐州会战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埔军人在此役中指挥的部队主要有:第17军团(军团长胡宗南兼第1军军长,黄埔1期)、第8军(军长黄杰,黄埔1期)、第27军(军长桂永清,黄埔1期)、第71军(军长宋希濂,黄埔1期)、第74军(军长俞济时兼第58师师长,黄埔1期)、第1师(师长李铁军,黄埔1期)、第36师(师长蒋伏生,黄埔1期、后继师长陈瑞河,黄埔2期)、第46师(师长李良荣,黄埔1期)、第51师(师长王耀武,黄埔3期)、第58师第174旅(旅长冯圣法,黄埔1期)、第78师(师长李文,黄埔1期)、第87师(师长沈发藻,黄埔2期)、第88师(师长龙慕韩,黄埔1期)、第95师(师长罗奇,黄埔1期)、第166师(师长郜子举,黄埔军事教官)等。

  黄埔军人在其他地区作战中指挥的部队还有:第2军(军长李延年兼第9师师长,黄埔1期)、第3师(师长李玉堂,黄埔1期)、第28师(师长董钊,黄埔1期)、第49师(师长周士冕,黄埔1期)、第61师(师长钟松,黄埔2期)、第117师(师长李守维,黄埔2期)等。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贯通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山东的韩复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1937年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2军矶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李宗仁屡屡严电韩复榘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复榘对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闻,一错再错。为此,韩复榘遭到蒋介石枪毙的处置,由孙桐萱代任其职。韩复榘的不战自退,非但使我军失去了黄河天险,更将济南、泰安等地拱手让敌,其后果之恶劣,实难形容。他也因此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高级将领。

  徐州在江苏西北部,黄河、淮河并微山湖、洪泽湖之间,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得了徐州,北可威胁济南,南可威胁南京,东可威胁连云港,西可直冲郑州。所以日军得南京后,便把作战重点转向津浦路,以夺占徐州为中心目标。

  从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军华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团从镇江、南京、芜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军第13师团主力攻占滁县、来安、明光、他河、藕塘,抵达池河东岸。日军第13师团另一部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日军第9师团一部攻占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县、全椒一线。

  李宗仁奉命率第五战区各部队守卫津浦路后,便把战区指挥部迁往徐州,以便利用徐州交通、通信网络,迅速调动指挥部队。第五战区辖下部队,初时拥9支军,计为第3、第24、第22、第11、第21、第27集团军及第3、第27军团、第51军,分以孙桐萱、韩德勤、邓锡侯、李品仙、廖磊、庞炳勋、张自忠、于学忠九人为军长,九支军合拥步骑工炮13个军,下辖29个整师并一个整旅,合约30万人。

  李宗仁由开封返徐州后,便召诸将商议战守。刘斐出计道:“敌分东、南、北三路而来,从外线合围徐州,每支军计约1个师。我军在内线防御,部队在数量上占优势,有以逸待劳、以众敌寡之利。致胜关键是取攻势防御,不使日军三支军合兵一处。可在徐州东、南、北远郊布置阵地,主动迎击各路敌军,力争各个击破。”

  李宗仁依计,令将大军分为5支。令李品仙以战区副司令长官资格,率所部第11集团军、廖磊第21集团军、于学忠第51军,三部合4个军11个师、10万人马,在徐州以南,沿津浦线节节设防,依次防守滁县、张八岭、明光、临淮关、蚌埠各城,以明光为重点,以淮河为最后抵抗线,不允日军南路第13师团与第9师团过淮河。是为第一支军;韩德勤率所部第24集团军,计辖2个军、4个师共4万人,沿大运河节节设防,据守扬州、天长、淮阴各城,阻敌沿大运河北进,掩护第一支军左侧翼,是为第二支军;庞炳勋率所部第3军团5个团,计1万人,据守临沂,挡敌东路板垣第5师,务必不使其渡沂河西进,是为第三支军;邓锡侯率所部第22集团军合2个军4个师,合4万人,进驻徐州以北津浦线,防守邹县、滕县,挡住日军北路矶谷第10师团,是为第4支军。其余各部队为总预备队,在归德、砀山、亳县一带待机。一旦时机成熟,即全线出击。各将领兵遂向战区秘密进发。

  日将荻州立兵与吉住良辅奉命率军沿津浦路北上,接应北线矶谷第10师团会攻徐州,便将所部2个师团分为左、右两路。右路是偏师,计约1旅万人,攻占扬州后,循大运河向邵伯、天长一线攻击前进;左路是主力,计约3旅步兵,辅以炮兵、骑兵、工兵,共4万人,循津浦路北进。

  1月末,日军左、右两路同时发动。左路主力循津浦路依次进攻滁县、来安、张八岭各城。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的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障碍,阻止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当正面北进日军向明光、池河镇一带进攻时,即为刘士毅所部第31军堵截。刘士毅因久经战阵,通晓兵略,见日军数万,循铁路进攻,来势迅猛。筹思一番,令派偏师一支,投敌来路,据险防守滁县、来安、张八岭各城。依情况或守一日,或守数日,迟滞日军进攻速度。却将主力在明光重点设防。

  1月23日,日军连得滁县、来安、张八岭各城后,锐气正盛。攻至明光城下,便架炮攻城。步骑万人,向两翼散开。刘士毅料敌在先,已在明光左、右倚湖、倚河布阵成功。见敌攻到,率将众应战。日军所恃者是炮火凶猛,每日天色未明,便架炮隔河狂轰对岸守军阵地。眼见对岸硝烟滚滚,沙石乱飞,方以步兵分乘橡皮舟、民船强行渡河、渡湖。

  日军炮击时,刘士毅令部众隐于阵内,躲避炮火。待日军步兵半渡之际,一齐爬上河沿射击壕内,远以机枪、步枪扫射,近用手榴弹投炸。若有敌兵上岸,便遣精兵反冲击,杀入敌阵,白刃格斗。如此一日数阵,恶战一周,打退日军无数次进攻。明光左右数十里战线,日夜炮声隆隆,烟火冲天。河中湖中,漂满日军尸体及残舟碎片。

  战至1月30日,因日军炮火凶猛,第31军也折兵三四成,官兵皆疲,阵地多被炸毁。李品仙令刘士毅率军西撤。明光遂失。日军得明光后,乘势北进。次日,又得淮河南岸临淮关与蚌埠二城,进至淮河南岸。日将荻州立兵与吉住良辅攻占明光与临淮关并蚌埠三城后,立马淮河边,见水势浩大,淮河铁桥又被守军撤退时炸毁,议道:“淮河是徐州南面最后一道屏障,若过了淮河,徐州指日可下。料守军守明光一周,折损五六千人,已伤元气,必难在淮河上下处处设防。若如此,淮河不难渡过。”

  当时令征集民船、橡皮舟百艘,秘密藏于芦苇丛中。是夜风起,乌云漫天,遮住星月。日军精兵千人,一齐登舟偷渡,由临淮关向北岸奔袭。待到岸边,岸上忽弹密如雨,射向日军偷袭部队。橡皮舟皆被打穿漏气,日军纷纷落水,淹死无数。民船上未落水者,亦死伤过半。残军或乘破船,或抱碎板泅渡,落荒退回南岸。原来,明光失守后,李品仙见临淮关与蚌埠二城背水,守之不易,令主动放弃。又料日军抵淮河南岸后,因不战而得南岸二城,必乘势偷渡。便调于学忠率所部第51军沿淮河北岸布防,阻敌偷袭。是夜布阵已毕,日军果来偷袭,被于学忠率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先折一阵。

  日将荻州立兵与吉住良辅见偷袭未成,反折兵败阵,大怒,传令后军速进,将3个旅4万人一齐开到淮河南岸,沿河数十里摆开。先派飞机飞往北岸轰炸,又调集野战炮隔河狂轰。见对岸烟尘滚滚,方令数万人马一齐登舟强渡。渡未半,迎面又有枪弹炮弹射来,密如爆豆。船队不得过,只得中途折返。连攻数日,皆是如此。

  至2月初,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2月8日,日军向小蚌埠第51军阵地进攻,被中国守军歼灭 500 余人。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中国守军未能阻止敌军渡河。中国第五战区急调第27集团军之第59军及第21集团军第7军增援。2月10日,我军于学忠之第51军所属第114师在王庄阵地同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几经血战阵地失守,我军伤亡2000余人。2月13日,张自忠率第59军抵达淮河流域,在瓦疃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接替第51军战斗。于此同时,廖磊率第 21 集团军到达合肥、舒城、八斗岭、下塘集之线。我军以第51、59 军在淮河北岸节节抵抗;以韦云淞之第48军固守炉桥、洛河一线;刘士毅之第31军和周祖晃之第7军对日军侧背进行袭击。2月11日,第31军围攻上窑,守军冲入圩内与敌肉搏,敌300余人向考城逃窜,日军被歼100余人。

  1938年2月16日,周祖晃之第7军由张桥镇、老人仓一线向池河、定远日军展开侧击,并一度攻入桑家涧,日军不得不抽调淮河地区主力6000余人增援考城、上窑、他河、定远。

  当日军回援淮南之时,张自忠之第59军乘机向火神庙、新桥日军反攻,敌退向曹老集。第59军分向苏集、湖口子、曹老集、王庄之线推进,将日军驱逐至淝河南岸,并朝淮河北岸推进。日军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长、盱眙、临淮关、蚌埠、怀远、30里铺之线与淮河北岸我军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淮河流域的阻击战中也起了配合作用。在南京沦陷前不久,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就派李世农到安徽,组建中共皖中工委,动员和组织皖中各县人民抗战。1938年春,中共无为县委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开始在淮南铁路两侧进行游击活动。1938年初,中共中央从延安将张如屏、曹云露等派回寿县,成立中央安徽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积极配合淮河沿岸李宗仁的部队,阻击日军北犯。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曾遵照中央军委指示,进入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周恩来曾指示新四军配合李品仙集团军,牵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新四军积极配合淮河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次淮河血战,虽然没有把北犯日军全部歼灭,却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粉碎了日军预定的“南北夹击”的战略,迫使日军改取“南守北攻”战略,从北面取道山东,进攻滕县、峄县,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从而为我军在台儿庄歼灭日军造成了良好的战机。李宗仁在指挥徐州以南阻击北进之敌的同时,又积极阻截华北日军南下。

  为确保徐州安全,1938年2月6日,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击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命令邓锡侯(后由孙震代理)第22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日军,另一部控制在临城、韩庄之间;命令庞炳勋第3军团于临沂附近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夺取蒙阴、泗水,然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间威胁日军,并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兵力与海军陆战队共同防守。孙桐萱部第22师于1938年2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济宁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队伤亡极大,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与此同时,第12军81师也直取汶上,于12日晚由开河镇渡运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汶上城内,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终因人少势弱,损失严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运河西岸。

  1938年2月17日,日军第2军指示第10师团击退汶上、济宁附近我军于运河以西;第5师团以一个支队向沂水方向前进,配合第10师团作战。第10师团组成长濑支队,于17日开始对济宁方面我军反击,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军阵地。25日,日军突破杏花村阵地,26日越过运河占领嘉祥。守军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线。但李宗仁在这一线布置大量兵力,不断侧击北段南下之敌,使敌军在这一带徘徊不能南进,暂时稳定了战局。第5师团组成片野支队,于23日占领潍县,接着该支队编入坂本支队继续南进,并于3月5日占领汤头。

  日军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于3月上旬通过华北方面军向大本营申请“追剿眼前之敌, 绝不是深入南进作战,为警备后方希望增加兵力”。得到日本大本营批准后,于3月8日向第10师团作了传达。1938年3月13日,日第2军正式命令第10师团消灭大运河以北之我军,第5师团以一部占领临沂后进入峄县附近配合第10师团作战。其企图是,在达到以上目的后,大致在滕县、沂州一线,为以后作战做好准备。滕县和临沂均为鲁南要地,是日军由山东北部进到运河沿线必经之地,津浦铁路线上的韩庄和临枣支线上的台儿庄紧临运河北岸。日军欲进占运河以北地区,必须首先攻占滕县和临沂,而后进占韩庄至台儿庄一线。板垣、矶谷两师团,是日军精锐之师,此次进攻,来势相当凶猛,大有一举围歼我军之势。日军以五六万兵力,在日军华北方面第2军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一路为板垣第5师团,沿胶济路西进,进逼临沂;一路为矶谷的第10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日军第2军按计划实施的进攻,直接导致了滕县及临沂战斗,从而展开了鲁南地区的台儿庄战役。

  我军战略方针是:

  一、临城、峄县、韩庄间之敌约步兵3个联队、骑兵1个联队、炮兵1个联队、坦克车五六十辆,自14日以来在界河、滕县、南沙河及临枣各地与我第22集团军作战。现分部南进,已达韩庄及峄县附近,其主力似尚在临城。

  二、战区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在运河之线取攻势防御态势,以主力由峄县东南方及东北方山地侧击南下之敌,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

  这是日军濑谷支队占领滕县、临城后进占韩庄和峄县附近时,第五战区所发的作战命令中有关作战目的和计划的主要内容。这里明确决定作战目的是“收复鲁中广大地域,计划采取一部”以“攻势防御”主力“侧击南下之敌”,将敌人消灭在“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按照以上作战目的与计划,战区命令汤恩伯第20军团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东北方山地,击破峄县之敌,向临城、沙沟 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一部集结于台儿庄北方地区,准备协助对峄县及其西北地区之主力作战。命令孙连仲第2集团军以一部在侯新闸以西运河南岸防御,待机渡河北进,主力控制于贾汪附近及荆山、茅村镇间。张自忠第59军在费县集结整顿后,乘虚向滕县南北地区与由南阳镇附近河之第3集团军部队呼应,截击南下或北退之敌,对泗水方面自行警戒。孙桐萱第3集团军应超越济宁南北地区,再向兖州、邹县间及界河、官桥间与张自忠第59军及临城以南之攻击部队呼应,袭击敌之侧背,并阻止敌增援或截敌归路。命令庞炳勋第3军团迅速扫荡汤头附近之敌,以一部向莒县方面追击,主力集结于汤头附近布防,对沂水、蒙阴方面自行警戒。

  日将板垣占青岛后,奉命率军策应矶谷第10师团会攻徐州,打通津浦路,便将所部第5师团分作前锋后队两支军。前锋军是所部辖下第21旅团,辅以师属骑兵团、炮兵团,合编为坂本支队,步骑工炮计约1.5万人,以第21旅团旅长坂本顺少将为支队长,先沿胶济铁路西进一程,至潍县折转向南,沿潍县通台儿庄的公路,经高密、诸城、莒县,再沿沂河而下,进迫临沂,侧击津浦线,呼应矶谷第10师团。自率后队跟进。

  坂本顺得令,依计而行。率军一路急进,势如破竹。1月23日,坂本攻占高密;2月4日,再占诸城;2月20日,进至莒县。威逼临沂。临沂在沂河中游西岸,西距枣庄180里,西南距台儿庄也约180里三城,皆是鲁南重镇,呈三角状配置,中间隔抱犊崮,高有千余米,地势险峻。

  李宗仁闻报日军板垣第5师团前锋坂本支队万余人出青岛后,沿台潍公路西进。数周之间,连占高密、诸城,猛攻莒县,临沂告急。急召来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令统军固守临沂,阻坂本支队西进。庞炳勋受命后,率兵兼程进发。时值2月,天寒地冻,冰雪漫野。将士疾进一日一夜,早到临沂。正要扎营,听得东、北两方面皆有炮声传来。派人打探,报说东面是莒县城关,距临沂90里,有山东地方游击武装刘震东部,仍在莒县与日军相持;北面是垛庄,有一支敌军沿蒙阴公路南侵,也遇地方游击武装阻击。庞炳勋沉思一回,告诸将道:“日军炮火凶猛。照以往经验,任何阵地,守过三五日,或十来日,阵地必被日军火力摧毁,再难坚持。若要久守临沂,须多设前进阵地。在临沂以北、以东远地点阻止,尽量推迟日军迫近临沂的时间。”便令朱家麟率第115旅向莒县进发,李振清率补充团向垛庄进发。自率余部据守城北、城东汤头葛沟一线阵地,依托沂河并岸上七八个村庄布阵。

  第115旅旅长朱家麟自告奋勇救莒县,将一旅兵分为左右两路。每路各拥步兵一团,附山炮两门,备足干粮弹药,黄昏用饭,天黑启程,踏冰雪疾进一夜,到2月26日拂晓,进至莒县城外。见城外北、南、东三面皆有篝火,城内一片死寂。派人打探,告说日军已三面围城,凡有篝火处皆是日军野战阵地,只西门未被围死。城内守军是第五战区第一游击司令刘震东所部,苦战数日,大部战死。余部仍据四门死守待援。百姓早撤离一空。朱家麟得报,令右路乘天色未明由西门偷入城内设伏,自率左路在城外待机,策应城内部队。

  天刚亮,日军再攻莒县。日将坂本以为城内守军恶战数日,弹尽援绝,莒县可一鼓而下。重炮火力急袭过后,率军分三路强攻。步骑兵进至城边,迎面机枪步枪齐射,手榴弹齐扔乱炸,皆疾如暴风骤雨。又有山炮炮弹从城内飞来,在阵内开花。日军立时人仰马翻,折损无数。前锋纷纷遗弃器械弹药,从城边狼狈回撤。

  恶战数日,莒县城墙四垣皆被日军炮火炸毁,一支日军从城东北角废墟中钻入城内,向西南街区推进。右路守将邵恩三身上带伤数处,亲率精兵与日军肉搏,逐巷逐屋争夺。正相持不下,忽内城外烟尘滚滚,枪炮声震天动地,却是朱家麟得报城防被突破,日军前锋冲入城内,急率左路猛攻西门,接应城内部队,却被日军缠住。无计可施,令邵恩三率城内守军西撤。朱家麟亲率左路策应,内外夹攻,突破日军包围线,接出城内部队。

  坂本得莒县后,又率军追来。朱家麟派一部断后,大队沿沐河两岸,且战且走,退至沂河东岸。清点损失,折去五六百人。

  黄埔军校毕业生刘宗均回忆:

  1938年2月中旬,由青岛登陆之日军板垣师团,旋即从胶济铁路向南侵犯,企图与沿津浦铁路南进之矶谷师团东西呼应,会师台儿庄。

  此时,我军在鲁南地区,尚未完成防御部署。由于情况紧急,我所在的海军第三舰队陆战支队,刚由青岛撤出,进驻沂蒙山区,便接受了在莒县、沂水一带阻敌南下之作战任务,勇挫敌锋,浴血苦战,开创了鲁南抗日的先河。

  2月18日凌晨,敌板垣师团坂本支队2000余人,在伪军刘桂堂(山东著名惯匪)部的配合下自诸城南进犯。在莒县北之招贤集遭我陆战队第一大队迎头痛击,敌受创后撤,我军乘胜追杀,毙敌百余人。我固守招贤集之第一中队在吕宗祥中队长指挥下,士气高昂,准备再战。吕中队长并向全体官兵宣布:“守土有责,寸土不让;擅自弃守阵地者,决以‘连坐法’惩处。”是日午夜时分,诸城敌军果然向我招贤阵地偷袭,我方预有准备,敌我短兵相接,反复搏杀。吕中队长率传令班斩敌首级十多具,悬于树上,鼓舞士气。我军愈战愈勇。黎明,敌丢尸三汽车,弃大炮、马车、械弹甚多,纷纷溃逃。我军亦伤亡官兵40余人。

  20日,敌酋坂本亲率步兵一个半大队、山炮兵一个中队,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再次向我招贤阵地进攻。吕中队长身先士卒,往返冲杀,不幸连中三弹,倒在血泊中,还断续喊着:“杀敌报仇,不要管我……”当他的两个弟弟吕宗贤与吕宗鲁将他的尸体抬回莒县城时,军民无不痛哭失声。

  当一中队在招贤集拼搏时,一大队之另两个中队在杨家店子布下第二道防线。21日,敌猛攻我二道防线,敌机轮番轰炸,我军坚决抗击,毙敌300余人,我军亦大部伤亡。战至下午5点半,援军刘振东将军率领的第五战区第二路抗日游击队赶到莒县城,迅即布置城防,迎接庞炳勋第3军团主力增援。

  与陆战第一大队在莒县抗敌的同时,另一股敌人由益都南侵,遭我陆战第5大队在沂水县境之穆陵关一线迎头痛击。陆战第5大队系由青岛市清洁队、码头工人及青年学生等500人刚刚组建而成,在大队长陈宝骥率领下进驻沂水县境后,立即抓紧整训,在沂蒙山区北端要隘穆陵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陈宝骥大队长系东北人,与日寇周旋,曾多次负伤。他有胆有识,富于作战经验,言传身教,使该大队的战斗力迅速得到提高。

  敌人向我穆陵关阵地扑来,第5大队凭借雄关要隘,坚决阻击敌人,使敌寸步难进。战斗持续到第5天,敌机十余架次轮番轰炸我阵地,随而步兵千余向我关顶阵地冲来。陈宝骥大队长命令全体官兵:“敌人不到百米以内,不准开枪!”待敌进至阵地前沿时,陈大队长一声“打”,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打得敌人倒的倒,逃的逃。陈大队长振臂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并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山鸣谷应,声彻云霄,我军士气异常高昂。

  当晚,敌人再次发动攻击,首先用排炮轰击我军阵地,然后由步兵从三面向我夹击,我军奋力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我军虽数次发起反冲锋,但终因弹尽援绝,陈大队长牺牲,部队伤亡惨重,全大队只剩下百余人,众寡悬殊,不得不撤离了穆陵关一线。

  陆战支队以牺牲600余人的沉重代价,完成了在莒县、沂水迟滞敌人南进的任务,为临沂阻击战及台儿庄会战赢得了进行部署的时间。此后,陆战支队转移到沂蒙山区,经过休整,改编成山东省保安第2旅。再次转战敌后,屡建战功。一直坚持到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黄埔军校毕业生李亚东回忆: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前夕,我在第2集团军第27师特务连任上尉连长。

  一天夜里,总司令孙连仲电话通知我到总部。他问我:“你对这次会战有什么想法。”我回答:“日寇不消灭,军人天职未尽,我愿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战死沙场!”总司令说:“你的答卷100分,不愧是黄埔学生。”接着又说:“明天你在第27师挑选300名劈刺好、身体好的士兵,组成大刀队,由你任队长。任务是拔掉日军前彭楼这个据点。限明天准备好,等候命令。”“坚决服从命令!”我斩钉截铁地说。

  第二天夜12点,我接到袭击前彭楼的命令。我把挑选好的320名大刀手集合在一起,每人都带一把大刀,10颗手榴弹,一只20发快慢机,分成四个分队。第一分队担任主攻,消灭据点的敌人;二、三分队包围前彭楼;第四分队作为机动部队。任务分配好后,我简明地作了战前动员:“我们大刀队每一个弟兄,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是全师的精华。此次行动,全师、全军都在看着我们,我们一定要勇猛作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好,现在出发!”

  夜色很浓,天上没有一颗星星,黑暗笼罩着大地。大刀队以轻捷的步伐向前彭楼疾进。敌人有两个哨岗设在大树上,树上绷着门板。我们的突击手轻快地爬上敌人第一个哨岗,敌人的哨兵正在酣睡,还未弄清情况就被活活地掐死了。同一时间,另一名突击手爬上第二个哨岗,敌人哨兵惊慌得大叫一声,还来不及反抗,脑袋就被砍掉了半个。我带领第一分队,迅速冲进院内,由窗口投进十几颗手榴弹,同时大声喊“杀!”随着爆炸声、杀声冲进房内,发现敌军人睡在一头,枪放在一头。我们的士兵使用大刀,勇猛地向敌人砍杀,有少数敌人来不及反抗,便被结果了性命,我们的大刀充分发挥了威力。敌人措手不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被我们砍死打死的敌人有70多名。房子里血流满地,陈尸狼籍。活着的敌人,举起双手投降。计生俘敌人14名,我军无一伤亡。

  后彭楼敌军闻讯赶来,企图对我们进行包围,我大刀队奋起迎战,激战两小时,双方都有较大的伤亡。我大部队前来增援,与敌进行了一昼夜的拉锯战,才消灭了敌人,攻占了后彭楼。此次战斗,双方伤亡惨重,台儿庄战幕从此拉开。是役后,第27师的官兵们,唱着战歌,又投入了保卫台儿庄的战斗中。

  黄埔军校毕业生仵德厚回忆:

  1937年7月8日,我在广播中听到第29军在卢沟桥与日军激战的消息,官兵们摩拳擦掌,请求早日开赴前线与鬼子们拼。当时我任第30军176团3营营长。

  8月10日,全军奉命开赴河北抗日。8月下旬,在房山以北、杨尔峪东4057高地阻敌南下。在此激战前后十余日,敌人向我进击数十次,我官兵沉着应战,将敌人歼灭在阵地前。

  1938年3月下旬,我师奉命增援台儿庄。当时我仍任第176团3营营长。我们团归台儿庄守城部队第31师师长池峰城指挥,作为预备队待命。

  池师长命我部进城时,里面已经血战多日,双方拉锯式反复争夺,伤亡都很大。我挑了40人组成敢死队率先攻进城内。

  敌人都躲进两边房子,每进一个房子,就掏枪眼。我们一把就把枪夺过来,夺下敌人三八式步枪五六支。有时敌人隔墙投手榴弹,当掷过来的手榴弹未炸时,我奋不顾身地又掷回去,炸得敌人乱叫。

  血战数日终于把敌人驱出城去,我敢死队除负伤3人外全部壮烈为国捐躯。其他各连也损失惨重。我们在城东联系上了兄弟部队的一个营。他们打得也很惨。我们清理战场,构筑工事,在这个地方守了三四天时间。敌人炮火每天继续向城里轰炸。城里面整个成了一片焦土,飞沙走石,人都看不清,甚至随便在地上抓起来都是炮弹碎片。

  4月初,我军在敌人外围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日军指挥官发现情况不妙只能撤退。台儿庄大捷后,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视察部队时,对我们营说,“你们成绩很好,大家继续努力”。后来,我听说报上报道台儿庄时有我的名字,不过写的是“许德厚”,把“仵”错写成“许”了。

  黄埔军校毕业生池峰俊回忆: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后,又一次伟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我所在的部队——第2集团军第30军第31师担任了保卫台儿庄的战斗任务。当时,我任第184团3营机枪连连长。进入台儿庄后,即在北城墙内外构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1938年3月23日,由临沂方向南侵之敌,其先头部队已出现在台儿庄北面铁路东侧墩上村,向东沿刘家湖一线展开。其炮兵部队,已暴露在我防御阵地前,行将向我阵地大举进攻。

  我师以第184团一部和第186团大部,部署在主阵地——台儿庄北城墙内外,我连的重机枪,则在西北城角以东以南,构筑主阵地和预备阵地。师机动部队则隐蔽在西北郊的铁路西侧,由乜子彬旅长统一指挥。乜旅长命迫击炮排秘密越过铁路,进入隐蔽阵地,对准敌炮兵阵地,迅速发射了四五十发炮弹。只见敌阵地浓烟四起,日军混乱不堪。我守城部队见此情况,无不振奋鼓舞。

  为避免日军骑兵袭击,停止射击后,我追击炮排迅速返回铁路西侧原地待命。

  敌炮兵阵地经我军袭击后,不得不重新部署。两个小时后,开始向我台儿庄北门东西两侧城墙轰击,并用战车冲击开道,城墙多处坍塌,城内民房多处起火。此时,敌两个步兵大队,约三四千人,在其飞机、大炮、战车的掩护下,逐渐向我阵地接近。我军用迫击炮、机枪猛烈射击,阻敌前进。时至中午,敌部分步兵多次向我北门两侧发起冲锋,均被我猛烈炮火打退。我西北城角机枪阵地,对准向我阵地冲锋之敌,扫射猛打,应声而倒者,不计其数。但敌后续部队,在敌酋的指挥刀下,仍继续冲锋。我铁路西侧的机动部队也跨越铁路,分两路向敌右背冲杀。这时,枪炮声、喊杀声、炸弹声震天动地,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激烈的战斗场面,实难以笔墨写实。日军受我机动部队侧击后,不敢再向我城墙阵地迫近,激烈的战况暂时趋于稳定。我守城部队也遭到重大伤亡。我连一挺机枪被毁,牺牲一人,伤两人。后方很快送来一挺重机枪,我及时配备人员,进入西城墙预备阵地。

  下午,日军战车10多辆,在其重炮掩护下,列阵向台儿庄城逼来,接近城墙数百米处,连续开炮向城墙射击。顿时烟雾尘土又起,敌步兵再向城墙坍塌处冲锋,战况十分激烈。此时我铁路装甲车,沿台枣铁路开来;我炮兵部队,猛向敌人施行制压,拦阻射击,发挥出了威力;我战防炮连也赶来助战,对准敌战车连续发炮,眼见四五辆战车中弹起火,其余则调头北窜。到黄昏,敌人未敢向我阵地纵深扩张。

  侵入城内之敌,已占据了城的东北部,并在北门东西两侧修筑坚固据点,不时向我阵地射击。

  入夜,战场上较白天显得寂静多了,但不时仍有枪声、炮声传来,敌我双方都特别警惕。

  经过一天的激战,我守城部队伤亡较重,团营干部伤亡过半,指挥结构丧失。师指挥所派来副师长康法如和上校代旅长王冠五,进入城内指挥作战,命令以第116团3营营长禹功魁率全营官兵进入城内加强第二线阵地,死守台儿庄。

  此时,北门、东北角已为敌人所占。但西北城角,仍在我营把守中。我连的一挺重机枪仍在西北城角的阵地上,不时射击敌人。敌我在东半部进行着残酷的街道拉锯战。

  拂晓前,我186团3营7连,占领城中心主要街道,构筑工事,加强左右联系,扫清射界,决心死守。

  24日,我军和敌人争夺的中心,仍然是东半城。拂晓前,东半城的枪声、杀声、炸弹声响成片。当晚通报战斗情况时,始知昨晚进城的第八连趁机攻敌阵地,与敌肉搏混战3小时,由于我军增援部队未及时赶到,8连10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

  3月26日,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集中了3个小队的兵力,向我西北城角阵地猛攻,激战三四个小时,我营据守在那里的官兵几乎全部牺牲,敌始占领我西北城内阵地射击,威胁我阵地左翼。

  入夜,第30师仵德厚营增援,师长命仵营长选拔身体强壮者,组成敢死队,由团附时尚彬率领,夜袭西北城角阵地,拔掉对我阵地有威胁的敌火力点,加强我左翼阵地的防御。仵营长入城后,最后选拔组成了57人参加的敢死队,他们斜背大刀片,腰间挂满了手榴弹,端上装刺刀的长枪,杀向敌人。他们个个具有一股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

  午夜,台儿庄西北城角,杀声震天,经过几番厮杀,夺回了我们失去的阵地,敌大部被歼灭。

  自从敌炮击台儿庄城以来,城内昼夜火光冲天,尸体遍野,运河水也被染红了。在对峙期间,我军经常派出小组,以攻为守,不断向敌袭击。有时敌我阵地,只有一墙之隔,互在墙上掏洞,作为射击孔或投弹孔。一次我军在墙上掏洞,刚刚掏通,敌却先投过一弹,我军机警的士兵毫不犹豫地抓起正冒烟的手榴弹从墙洞塞过去,一声爆炸,就再也听不到什么动静了。

  在战斗中,我第31师由北城墙外逐渐退入城内,我连在北城门以西构筑防御工事。一日,敌战车奔城墙开来,连续发炮,城墙有两三处已被轰塌成坡,敌一战车想顺坡而上,我和一个班长同时从两边跳上战车,揭开炮塔盖,丢进手榴弹就跳了下来,敌战车调头逃跑,只听两声闷响,就瘫在城根处了。

  我师奉命保卫台儿庄,全师官兵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师长池峰城在紧要关头,拆掉台儿庄运河上的浮桥,表示坚决与台儿庄共存亡。

  由于我军在台儿庄外围击溃了“日本铁军”矶谷、板垣两个师团主力,终于粉碎了敌攻占我台儿庄的迷梦。台儿庄的保卫战,我们胜利了!

  据统计,我第31师击毁敌战车38辆、重炮10余门、飞机1架、卡车90余辆、战马550余匹。

  台儿庄战役从3月23日开始,4月7日结束,歼敌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大部万余人,我军伤亡近两万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