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6年第三期  > 正文

妙手丹心

日期:2016-05-01 14:2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郑连营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后代、长春岳氏万全堂中医院院长岳天生关爱黄埔老人的故事

  长春岳氏万全堂中医院院长岳天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坚持常年免费为黄埔老人送医送药,在黄埔老人中口碑极好,社会各界也赞誉有加。怀着对黄埔前辈的崇敬、对岳天生院长的感佩心情,笔者与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郭士健相约,一同去走访岳天生院长和被他关爱、救治过的黄埔老人。路上,郭士健秘书长首先向我讲起了——

  岳天生院长的故事

  岳天生,1953年5月15日出生。在这个中医世家,蜚声海内外的岳氏系列胃药传至他这一辈已是第五代了。然而,童年、少年时期给他留下的是苦涩、辛酸、黯淡的记忆,唯一让他稍感安慰的是,在这样的家庭里,他最早知道了黄埔军校英烈们那些悲壮感人的故事,以及获得了学习中医药知识的机会。

  早在1958年,岳天生的父亲因曾在国民党南京国防部供职的经历,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母亲也受到牵连。从幼时起,他就跟随父母颠沛流离,在偏僻的乡村过着地道的农民生活。当时,他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父亲在结束白天繁重的劳动后,晚间睡觉前向他讲述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以及黄埔军校英烈英勇抗日、浴血山河的故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灵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他14岁时就被迫弃学归田,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以贴补家用。从那时起,他就暗暗萌志:将来一定要学好本领,像岳飞、黄埔军校里走出来的那些英雄人物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父亲岳国瑄,岳氏系列胃药第四代传人(详见本刊第一期报道)。

  在岳天生的心目中,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浑身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傲骨。在下放农村劳动的那段极其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坚持学习不辍,苦读了大量的中医经典书籍。虽然当时他不能行医看病,但乡亲们若有所求,他都毫不迟疑地予以医治。父亲的言行对岳天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14岁起,他白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背中医《汤头歌诀》《药性赋》《四百味》等,并且熟记于心,进而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并对每味中草药的特点、药性、对应病症等都能熟练掌握,这令老父欣喜不已。他还经常随父亲出诊,对父亲的望、闻、问、切,下药开方等医术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对中医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好中医学,做一个像父亲那样悬壶济世的人。

  1978年,父亲被落实政策,他也跟随父母回到了长春水利电力学校。他先是在校当水暖工,后又到一汽汽车队当修理工。虽然工作和中医药学不搭边,但这丝毫没有冲淡他对中医药学的酷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夙愿,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拼命自学,最终考上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通过在校4年的学习,他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阅读浏览了大量古今中医药学典籍,再加上常年积淀的祖传医学精髓,使他的中医药学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在校期间,他学习如饥似渴,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一部《脾胃论》,他精读了不下几十遍;一本《伤寒论》,他做的笔记不比原著字数少;《黄帝内经》《中药大辞典》几乎每天不离手;《频湖脉学》,他竟埋头精读了半年;《症治准绳》《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学典籍,在他的床头枕边常置不移。尤其是父亲让他熟读熟记的著名老中医施今墨撰著的《经验集》,他更是爱不释手。这本著名老中医坐堂看病的详细记录集,外行人根本看不下去,他却如获至宝,每天都像他父亲那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深得要领,为日后的临床打下深厚的基础。他深知,要想悬壶济世,就要有真本事。

  天道酬勤,岳天生的辛勤耕耘终于有了可喜的收获。在毕业实习中,他较深厚的医术造诣凸显了出来。每当他和导师出诊,导师就会让他给患者诊病。他耐心地望、闻、问、切后,就能准确地说出病症,然后对症下药。导师在旁暗自点头称许,患者也高度认可。由于各科成绩突出,临床实习表现优异,他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毕业时,省内外的一些中医院都来招聘他,但均被他婉言谢绝。他选择了回到父亲身边,在父亲开办的“岳国瑄肠胃病诊所”工作,一来能照料年事已高的父亲,二是能从父亲的行医过程中学到更多的家传中医精髓。

  在父亲开办的诊所里,他通过父亲认识了不少黄埔老人。在父亲与他们的交往中,他深深地被黄埔老人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所感动。父亲多次叮嘱他:无数的黄埔军人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战场上为国捐躯,能活过来的都是国宝、民族英雄。你要视他们为父母,尽自己所能去关爱他们,真正践行和传承“亲爱精诚”的黄埔精神,从你们身上要体现“黄埔一家亲”的情谊。父亲为每一位就诊的黄埔老人免费诊治、送药,深得黄埔老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老父亲过世时,许多黄埔老人都让儿女搀扶着,或坐着轮椅来吊唁,让他和全家人非常感动。他决心尽自己及全家所能关爱照顾他们。从父亲去世那天起,岳天生就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继承关爱照顾黄埔老人这一传统,视为告慰父亲的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关爱黄埔老人,岳天生不断探索和挖掘中华中医药宝库,努力攻克一些老年病医学难题。他在和黄埔老人长期诊治接触中,注意到大部分黄埔老人由于年轻时长期处在战争的恶劣环境中,不同程度地患了各种疾病,再加上年事渐高,身体各部分机能衰退,大多出现以下病症:一是患习惯性便秘的较多;二是患脾胃肠疾病的较普遍;三是肾功能退化,患肾病、尿路感染堵塞的不少;四是患有风湿、腰腿疼痛、浮肿疾病的较多。虽然对此医学界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大多数疗效都比较慢,且难以根治。为解决这些既普遍又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他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在继承和发扬历代岳氏系列胃药的基础上,以自己扎实深厚的中医药功底、多年积累的丰富有效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补、泄、宣、通、润、缓、和、降”八个字的诊治方法。随后,我们在岳天生院长的陪同下,走访了多位黄埔老人,亲眼见证了他的诊治方法收到的奇效。

  梁维诚老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到了梁维诚老人的家。只见梁老穿戴整齐,神采奕奕,已等候多时。当岳院长将水果和药品送上时,梁老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致谢。落座后,梁老缓缓打开话匣,忆起峥嵘往昔。当说起晚年疾病缠身时,他眼含泪光看着岳院长,非常感激地说:“没有岳院长这么多年来的精心诊治和免费送药,我不知还要受多少痛苦,也许活不到今天。”

  梁维诚,1929年4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8年,在沈阳考入黄埔军校23期1总队工兵科。1949年末,在四川郫县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末,复员回长春。1952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56年毕业,分配到吉林省实验中学任教。1991年8月,在长春市八中退休。现任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长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晚年的梁老患有习惯性便秘,常常七八天才排便一次,从西医来讲,属功能性病变,治疗方法就是药物助泻。受便秘折磨,梁老常常夜不能寐,身体每况愈下,食欲减退,嗳气频作,腹痞闷胀,口干舌燥,声音嘶哑。初始,他以肠清茶、芦荟、三黄片等药物维持,但疗效不佳。实在不行了,他就用些急泻药物,虽解一时之困,但泻后像得了一场重病,体质更加虚弱,后来竟卧床不起。岳院长知悉病情后,主动登门,诊脉后认为梁老的病因是脾肾阴虚,导致胃功能失常,病变主要涉及肝、肠、肺、肾。诊断后,岳院长遂以自家祖传药剂及多年研制的方剂辨证施治。说来神奇,当天晚上服药后,第二天清晨,梁老便开始排气排便,服药一个疗程,身体痊愈。在此期间,岳院长经常到家复诊,每次见梁老躺着,就让其起身锻炼,讲“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并告诉梁老:药不是万能的,需各方面配合方能奏效,并教他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及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再三强调放松心情的重要性。经岳院长多方调治,折磨梁老多年的习惯性便秘顽疾彻底治愈。如今,梁老脸色白里透红,血压也降下来了,腿脚也有劲了。最不可思议的是现已87岁高龄的他,每天早晨都觉得阳气上升,感觉年轻了许多。

  事后岳院长总结说,对于这种老年性便秘,要综合施治。因老年人气血偏衰,机能减退,不宜用大量的苦寒药物强泻,那样欲速则不达,弄不好还会对身体造成新的伤害。先要补血补气,健脾强肾,清肝利胆,最后是和胃润肠。关键是用好一个“润”字。

  岳院长说,类似梁老这类患习惯性便秘的老人很多,但经我医治的,基本上都已痊愈。我要继续研制此方剂,争取让更多的黄埔老人受益。

  张席珍老人的故事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梁老一家人,我们又来到黄埔老人张席珍的家。张老的老伴、84岁的刘长花老人在家门口非常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她一边接过岳院长带来的水果和药品,一边连声说:“每次来都带东西,多少年了我们却一点东西也没给你回报,真不好意思。”此时,张老也从沙发上站起来同我们打招呼,又让座又让茶,心情格外高兴。岳院长见老人脸色有些微红,身体有些不舒服,忙上前把脉,得知老人有点发烧,忙下楼取来自家祖传的特效退烧药,嘱咐其按时用药。随后,张老高兴地同我们畅谈起来。

  张席珍,1923年3月21日出生,河北省清宛县白城村人,现为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1940年11月,于兰州考入黄埔军校18期炮兵科。1943年10月毕业后,留校任20期1总队少尉教育班长。1944春,参加驻印缅远征军新1军新编38师,任师教导队少尉副区长(驻缅北孟拱)。8月,任新1军教导总队少尉区队长(驻密支那)。1945年5月,回国改任新38师炮兵营3连中尉排长。1946年,随部队来东北打内战时被俘,后自愿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历任教导大队区队长、连长,炮兵学校教员、助理员,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军训处参谋,吉林省军区教导大队副大队长等职。1981年3月离休。

  张老因在驻印缅远征军时,长期在热带雨林中训练和作战,那时就患上了腰腿寒湿症,晚年愈发严重。他长年两腿红肿,腰间疼痛,浑身奇痒,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胸闷,痛苦不堪。为治病,他全国大小医院去了几十家,用尽了各种医疗方法,但始终效果不佳。岳天生院长知道后,主动上门诊治,从舌脉象上确诊为风寒湿浸,寒热夹杂,阴虚湿盛。岳院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百病不愈调脾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他先是给张老服用岳氏系列胃药“健胃冲剂”用以活血化瘀,打通脾胃经脉。服用药后使其两腿红肿瘙痒渐轻,大便开始顺畅,接着又用“益气和胃冲剂”温补三焦,补气补血,行水化湿、清肝利胆,进一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辅以强筋壮骨。用中医的行话说,就是先通后补,既补又泻,补泄结合,辩证施治。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调治,张老的病情明显见轻,现大便正常,食欲增加,两腿红肿渐消,痒痛明显减轻,每天能坚持散步、写字。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有无病一身轻的感觉。

  讲到这儿,张老动情地说:“我得这个病已经几十年了,医院没少去,各种药没少吃,钱也没少花,但总不见好。而天生贤侄没让我花一分钱就把我的老病治好了,我能活到今天可以说是天生给我增的寿,真不知如何感谢他!”岳院长马上接过话茬儿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咱都是黄埔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郭士健秘书长也插话说:“黄埔一家亲嘛!”说完,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谈话间,岳院长又为张老的爱人刘长花老人诊脉。刘老说:“多年来岳家大侄子不仅给张老看病送药,也给我及全家(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等)看病拿药。天生真是仁心妙手,难得的好人啊!”

  临别时,张老提笔赋诗一首,以表达他的喜悦感激之情:

  黄埔生涯已成昨,

  常忆沙场百战多。

  无数英雄随风去,

  留取丹心映山河。

  吾虽老迈病染体,

  幸有天生摘病疴。

  岳氏胃药真神奇,

  洒向人间都是歌。

  王中民老人的故事

  告别张老一家,我们又驱车来到王中民老人的家。走到一幢6层楼的楼下,就听见王老在4楼一个打开的窗户内探出头来向我们打招呼,并打开楼门让我们进去,到了4楼,王老夫妇早已开门迎接我们。进入屋内后,王老端着装满各种水果的果盘让我们吃,还打开饮料让我们喝,热情得如同亲人。短暂寒暄后,王老首先向我们讲述了岳院长为他免费治病的过程。

  王中民,1928年2月18日生,现年89岁,原籍辽宁省台安县,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47年7月,考入陆军学校第三军官训练班15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守备总队1团迫击炮连任中尉排长。1948年因病退役。1948年11月,考入东北铁道学院管理系第4期学习,因抗美援朝提前于1950年6月毕业,分配到吉林省图们铁路口岸做主任调度,负责办理运往朝鲜的军用物资,直到1953年末朝鲜战场停战。后历任吉林铁路局监察,长春铁路分局管内开安车站货运主任,长春铁路分局客货运业务和财务监察、协调等职。1988年离休。

  多年来,王老一直得到岳院长的照顾,特别是2015年9月,老人得了前列腺肥大症,住进长春铁路医院准备手术治疗。岳院长知道后,及时赶到医院,见老人正在用导管排尿,血压增高,高烧不退,十分痛苦。经岳院长脉诊,确定王老患的是前列腺增生肥大症而致尿路堵塞,造成肾积水和结石,按中医理论是湿热瘀阻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气虚下陷,脾肾气虚,肝气郁结,瘀血阻滞,热阻尿路,遂回院急配几服药剂送来让王老内服外敷。不日,尿路畅通,积水积石泻下,浮肿渐消,烧热皆退,血压正常。5日后,医院对其进行B超检查,发现病症皆无。主治大夫非常惊讶,问起原由。王老实情告知,大夫感佩不已,连呼:“神奇、神奇!”王老病愈出院后,至今未复发。老人逢人便讲岳院长医术高超,仁心慈厚,此事在当地也传为佳话。

  李家华老人的故事

  离开王老家,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李家华老人的家中。只见李老衣着整洁,笔挺的身姿仍显出威武的军人气质,炯炯有神的双眼透出喜悦与兴奋,他一边与我们握手,一边连声说:“欢迎,欢迎。”一家人又是敬烟又是敬茶,非常热情。互相问候后,李老就同我们攀谈起来,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对这位黄埔老人,特别是他同岳院长情同父子的深厚情谊有了深入的了解。

  李家华,1919年10月23出生,现年98岁,江苏扬州人,黄埔军校第七分校(西安)15期炮科毕业。1941年军校毕业后,为赶赴抗日前线,历尽千辛万苦,步行3个月从陕西回到江苏,先后任步兵排长,炮兵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参加过著名的浙赣战役。由于战斗中表现突出,机智勇敢灵活,为战役胜利做出突出贡献,被当时任25军52师的刘秉哲师长通报嘉奖,并一路由排长晋升到营长。1947年,因不满国民党腐败统治,请长假回家探亲,由此离开国民党军队。解放后考上了南京革命(军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担任治理淮河工作的事务员,后辞职。1953年,考入沈阳东北教育学院,毕业后到吉林省洮南县当了中学历史教师。“文革”初期,被送蛟河县劳动教养,因病返回洮南下放农村劳动。1978年退休。

  李老早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因生活条件艰苦而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怀着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从不喊苦叫疼,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抗战结束后,生活条件虽有改善,但胃病这个顽疾始终纠缠着他。解放后,虽然也经常寻医问药,但始终不见好转。严重的胃病折磨得他面黄肌瘦,整天捂着肚子佝偻着腰,特别是到了晚年,整天是一把把吃药,而饮食也只能喝点玉米面粥度日。

  2000年6月16日,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校庆大会的时候,岳院长在给黄埔老人免费例行检查身体时,发现李老胃病的情况非常严重,已由长期的慢性胃炎转化成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这种病症是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已被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但经岳氏五代人的不懈探索努力,特别是到了岳天生院长这一代,临床上已经突破了这一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接手治疗李老的病后,岳院长首先告诉李老对其免费治疗,让其放心,并凭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辩证分型、诊断、用药的“三位一体”诊疗观,对其施以健脾强胃、和中理气、开清化浊、生机杀虫、驱寒通络、补肾生阳的“六法合一”的治疗方法,以研制的岳氏健胃颗粒为主药,辅以“溃疡冲剂”、“益气和胃冲剂”等多种系列胃药,辩证施治,直达病灶。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医治,伴随李老几十年的顽疾——慢性转萎缩性胃炎被彻底扫除。李老食欲增强,身体日渐硬朗,体重一下子由原来的不足80斤猛增到120斤。提到现在的生活,李老满脸洋溢着幸福,他说:“晚年的我是托了国家的福,也托了岳大夫的福,是他费尽心思治好了我几十年的老胃病,解除了我的痛苦,而且没花一分钱,我无以致谢,就写一首诗送给他,权当是对他的微小回报吧!”说罢,李老用仅剩一根拇指的右手伏案写下了一首诗:

  九十八岁感怀

  致谢岳大夫

  年事渐高病魔缠,

  岳氏胃药保平安。

  亲爱精诚昭天地,

  黄埔精神世代传。

  喜逢盛世心欢畅,

  两岸统一期可盼。

  老夫喜作黄昏颂,

  争取活过一百年。

  简福春老人的故事

  简福春老人住在长春市人民大街与汇文路交汇处,听说我们要来,简老便早早地在马路边等候。一见面,老人便疾步向前,一把握住岳院长的手,激动之情溢在脸上,那种亲热真挚的场面让人感动不已。

  简福春,1929年3月17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47年初,考入沈阳陆军军官学校第3军官班步兵科。1948年5月毕业后,分到国民党新1军暂编53师辎重营1连1排任少尉排长。1948年10月1日,随该师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经整训改编后,被提升为解放军东北军区163师步兵连连长。1951年入朝作战,参加过攻打南韩水运岛战役。1953年,从部队复员到长春第一中学任教,后到长春师范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5年离休,现任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简老深情地回忆道:“我患胃病多年,饱受折磨,多方医治,终不见效。2004年6月,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聚会时,岳大夫给我们这些老人检查身体,给我诊脉后,他说我得的是萎缩性胃炎,诊断和我在别的医院做胃镜检查时的结果惊人的一致,当即给我拿了他家自己研制的‘岳氏胃药’,一次给我拿了四种药。我记得有‘健胃冲剂’、‘溃疡冲剂’、‘益气和胃冲剂’、‘补脾益肠散’,并嘱咐了服药的方法。当时给我拿的是两个疗程的药,我心想这么多药得多少钱啊!真不好意思白吃。我想给点钱,当即被他谢绝了。他说,我是黄埔军人后代,从我父亲开始,凡给黄埔老人看病用药就不要钱,这是我们岳家的传统。确实,我见他给每位黄埔同学看病拿药都不收钱,我也就满怀感激地收下了。”

  “说来也真神奇,服药一周后,我的病症就明显见轻。服用一个疗程后,胃的疼痛感消失,食欲增加,原来灰黑的脸色逐渐转为红润,身上也有劲了,特别是大便也不干燥而且顺畅了。这期间,岳大夫还忙里抽闲地到我家来过两次,询问我的病情,指导我服药的方法,还让我注意饮食,嘱咐我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忌食什么,有时我因家事生气,他还耐心开导我,使我心情舒畅。用药两个疗程后,我的病症基本消失,高兴得我不知说什么好了,就忙给岳大夫打电话报喜讯。岳大夫听说后一边替我高兴,一边又拿来不少药让我巩固治疗。又服用一个疗程后,我的老胃病就彻底好了,至今没犯过。去年,我得了脑血栓住院了,岳大夫不知怎么听说了,还买不少东西来医院看我,当时他看了我的病情后又替我诊了脉,回去后又给我配制了不少中药。我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医生说也就医治到这个程度了,我就出院回家,继续服用岳大夫送的药,一个月后我竟能下地了。现在你们看,手能写字,腿能走路,像个好人似的。也算我有福气,遇到了岳大夫这样的人。他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还免费为我们这些黄埔老人送药,真不知说啥好。”

  总结医治简老胃病的经验,岳院长概括为一个“通”字。他说,简老久病入血,脾失升运,胃失和降,中焦阻滞,脏腑元气严重不足,加以通和,方得康平。他随口说道:“人体血管是长江,一处不通一处伤,先虚后淤成病痛,气血通条方顺畅。”

  没有结束的故事

  近20年来,岳院长先后为省内外200多位黄埔老人义务免费送医送药,他的善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中央电视台《中华中医药栏目》曾对岳天生院长进行过专访,吉林日报的《东西南北》杂志、《健康报》等媒体都刊载过他的感人事迹。在《长春日报》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中,医院被评为“群众口碑最佳单位”,他本人被评为“群众口碑最佳个人”;医院先后获得“百姓满意医院”、“全国十佳胃病专科医院”、“中医名院”、“人民放心产品”、“质量服务双十佳医疗单位”,他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志愿者”称号。

  在2015年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年会上,他在参会的黄埔老人们一致推选下,当选为吉林省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会副会长。

  交谈中,岳院长还向笔者透露了他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身体、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到全国各地为黄埔老人进行义务巡诊,争取把岳氏胃药送到更远的地方,把健康快乐送给更多的黄埔老人。

  在这里,笔者衷心地祝愿岳院长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美好心愿,也衷心地祝福所有的黄埔老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岳天生与简福春老人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