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6年第四期  > 正文

赵国材:用国际法保疆卫土

日期:2016-07-01 14:41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姚同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赵国材(右)与本文作者

  与赵国材教授初次相识,是去年初在台北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半年后,他到访天津,我们再次见面便有老友重聚的感觉。赵教授祖籍天津,与我算是天津老乡。我们纯粹以文会友,可谓君子之交。对于他在岛内国际法学界崇高的地位,我心生仰慕;对于他以国际法理论保疆卫土的无畏精神,更是感佩有加。

  保疆卫土建言献策

  去年开春,我在台北参加“第二届光复钓鱼岛行动论坛”,与岛内学者一起,共同探讨两岸保钓的诸多议题。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与赵国材教授相识,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展开交流。

  我在论坛发表的论文《东北亚安全态势与钓鱼岛风云初探》,从东北亚安全态势对钓鱼岛的影响,俄日、韩日岛屿之争对钓鱼岛问题的启示,以及两岸合作“保钓”的可能性进行论述,受到与会学者的注意,也受到赵国材教授的肯定。

  在论坛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邀请政治大学外交学系赵国材等4位著名学者演讲,进一步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那天,赵国材教授迟到了,主持人说,赵教授是今天凌晨两点才到的台北机场,是匆匆赶来参会的。我不禁对赵教授的敬业精神甚为钦佩。

  赵国材是岛内最早关注钓鱼岛问题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初,马英九在岛内国际法年刊上发表了关于钓鱼岛领土争端的论文。同年,赵国材在同一杂志用英文发表了《中国东海:与钓鱼岛相关的边界问题》,提出了与马英九类似的观点,都关注岛屿的划界问题,并期望探索出一条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的路径。其中的观点后来一直为大陆及西方学者所重视,并多次被引用和讨论。

  赵国材表示:“在当前复杂情况下,两岸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领土主权可以‘各搞各的’,但必须协调一致,加强默契,尤其要警惕日本的分化策略,比如通过拟予台湾渔权,来骗取对钓鱼岛列屿的主权。”他提议,现阶段两岸在钓鱼岛问题上,一要加强联合维权行动,比如在渔汛期,两岸相关部门可采取分区分时的方法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为两岸渔民护航。二是加强共同对外宣示主权,可考虑颁布《钓鱼岛白皮书》。三是加强共同话语体系建设,把“南中国海”和“钓鱼岛列屿”作为两岸一致使用的正式称谓。四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相关教育,比如把钓鱼岛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史地教科书,组织两岸青少年赴南海、东海开展夏令营活动等。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在划定并公布领海基点基线、定期巡航、护渔等既有的手段之外,还可通过发行钓鱼岛邮票、出版标有钓鱼岛大比例的海图并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等,扩大国际影响。

  国际法研究独占鳌头

  赵国材在政大外交系和外交研究所毕业后,先后取得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事务与和平研究所硕士、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及硕士、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硕士、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学博士等学位。并获联合国海上维持和平训练文凭。现为政大外交学系专任教授,讲授国际公法、国际组织、国际法院成案、海洋法、国际法与外交、国际法与环境保护、战争法与中立法、国际私法等课程,一度担任外交学系主任。还先后在南非兰德斐文大学、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及美国乔治城大学担任国际法客座教授,任高考、外交官暨领事人员特考典试委员,参与制定领海及邻接区法、大陆礁层及专属经济区法等。在国际法研究领域可谓捷足先登,独占鳌头。

  近年来,多次应邀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讲学及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取得许多学术成果。他认为,不少人以为台湾学术优越,而大陆则思想禁锢、学术落后,事实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国际法研究所都专门培养国际法专才,且颁授博士学位,学术成果位列国际前沿。西方国家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里一般都有整套的《国际仲裁裁决报告书》《常设国际法院报告书》《国际法院报告书》《国际法院诉讼状书》《国际法报告书》,以及重要国家的国际法年报季刊等,这些资料在大陆一些名校法学院图书馆里也都比较齐全。

  笔者最近读到一部学术力著《从台湾看大陆》,是台湾四位学者鼎力合作的成果,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出发,对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事务进行评述,解读大陆发展现状及根源,其角度之新颖、观点之独到、见解之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赵国材撰写的第四章“外交政策篇”,从不同视角全面解读了大陆外交新理念,展现了大陆外交的大格局、大战略,以及大陆开放、从容、自信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文章指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全球性大国,大陆外交不仅具有地区影响力,也具有全球影响力。大陆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

  赵国材著述颇丰,《从台湾看大陆》只是笔者近期读到的一个篇章。在新书发布暨交流研讨会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总编辑张纯、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等发表讲话,均给予此书高度评价。赵国材也专程由台湾飞抵北京参加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两岸共同维护海洋权益

  赵国材在中国政法大学曾作题为“当前南海争端及其解决之道——台湾观点”的讲座,从岛屿主权争端、海洋资源争端、战略意义三方面对南海争端进行论述。他指出,目前南海岛礁主权声索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六方。对于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主要集中在确保自身的航道通行权方面。

  关于马英九登太平岛强调维护和平与南海主权,他表示,登太平岛主要是为应对菲律宾提出的仲裁案,菲律宾疑故意错置照片,把中洲礁的照片称为太平岛,加之台大有国际法教授说太平岛没淡水、不利人居等,所以马英九去太平岛喝水、喂鸡、吃瓜、看太阳能设施、视察电信设备,证明太平岛有水、有电、有医院、有庙、有邮局、有人居住,还出邮票,以事实证明太平岛不是岛礁而是岛屿。

  赵国材指出,南海是主要的国际航道,每年经过的货物总值达5万亿美元。南海海域深具战略意义,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保疆卫土,赵国材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使用“填礁建岛”“岛礁建设”或“填岩礁建岛屿”的方法,停止“围堰吹沙”“围堰吹田”“吹沙填田”“围堰造陆”“填海造陆”“围海造陆”“填海造地”或“人工造岛”等行为。

  二、不必急于将“岩礁”改称为“岛屿”,应持续沿用旧名赤瓜礁、美济礁、永暑礁、渚碧礁、华阳礁、南熏礁、东门礁,只需将相关法令适用于这些岛礁即可,尽可能避免横生枝节,徒增无必要的困扰。

  三、充分部署先进武力,有效反制入侵。依现行国际海洋法中关于无害通过的法律和规章须事先核可,外国船舶或航空器,不论是公船、公机或商船、私机,一律禁止进入或停泊,否则,一切后果悉由其自行负责。

  四、填礁建岛,建设三条飞机跑道与完善的码头设施,运用战机、防空飞弹与战舰等实质武力,在南海海域取得多重制空优势,以储备未来划设防空识别区的能量,但暂勿划设海南防空识别区,以免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招致其他困扰。

  五、美国坚持航行自由原则,但南沙岛礁并非主航道。中国面对美国以庞大舰队侵门踏户,应以空城计、避实击虚方式应对,最终美国将陷于西亚乱局石油生命线终结,却未能在南海贫瘠岛礁中讨到便宜。

  用国力军威打造大国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最瞩目的话题,莫过于“中国的崛起”。对于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振兴,赵国材从反思历史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上海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台海研究》杂志、上海交通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甲午战争反思暨两岸海洋合作”学术研讨会上,他的一席谈话——大国地位不是乞讨得来,而是由国力军威打造和国民用行动表现出来,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学界的讨论。

  赵国材指出,甲午战争是日本用战争和兼并手段,对外实行扩张。它以兼并朝鲜作为过渡中国东北的桥梁,再夺取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各岛,最后称霸东亚。日本战胜中国,在外交上收获巨大,使日本成为最早摆脱西方束缚的亚洲国家。

  他认为,当时东亚区域关系的主轴已悄然由“北京”转移至“东京”。日本有目的、有计划、有谋略地发动侵华战争,先打败中国,再战胜俄国,这两场胜利,都是以行动证明“东京”比“北京”更有实力成为新的东亚代理人。

  中国甲午战败,列强为争夺中国资源,强行租借沿海港湾,划分势力范围。当时美国虽有角逐亚洲的企图,但实力未逮,乃以开放中国门户为号召,使列强在华都可获得贸易、投资及采矿的均等机会,使得丧失先机的美国得以利益均沾。

  赵国材表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依靠自己、而是凭借外力支撑而长久存在的。大国也并不只是地大物博、人多势众,而必须以事实和行动表现出来:政府廉能洁净,文官不贪钱财,军人不怕死能打仗;国民身强体壮,民智开发,教育普及,重视文化教养;社会注重公德,国民爱国爱人,悲天悯人,素质高,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走出国门,举止文明,受人尊敬。

  畅谈海外名校求学经历

  赵国材教授不仅在国际法学领域建树卓著,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也颇为着力。他在海外名校求学的经历、历任多所海外大学客座教授的生涯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历,不仅是他自己的宝贵人生财富,也成为启发后人的教科书。他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为同学们作“那些年,我体验的名校生活”专题讲座,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人生思考,在校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国材从大学、大师、大学生、留学和建议五个方面娓娓道来。首先,他强调大学及大师的重要性,指出大学应拥有广阔的心胸接纳不同的意见,名师是大学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他以名人、学者在校期间的轶事为线索,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述海外求学的亲身感受,讲述各大名校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积淀,展现了名校的精神特色及强大吸引力。

  在讲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对比时,赵国材说,牛津人走起路来像拥有世界,而剑桥人走起路来不像拥有世界,但对谁拥有世界不屑一顾,这一差异表现出两校在学习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随后,他回到了“大学”问题,表示“优秀的学生比大师更重要”,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要有所作为,多读好书与经典名著,提高做事能力,加强独立研究,学习国际礼仪,结合自己的长处与兴趣,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收获有意义的人生。

  赵国材还讲道,英国著名学府是精英主义教育,大师级教授及著名学者云集,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政治羁绊及权力倾轧少,重视基础科目与研究方法,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方法,自行解决问题;学生勤奋好学,对课业认真专注,尊重知识权威,行为合乎矩度,自视甚高而有使命感。反观台湾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大学生素质江河日下,外语能力欠佳,心神松散,学习动机弱,无自动自发的求知欲,又缺乏独立研究的精神,必须迎头赶上才不致落伍。

  同学们还就关心的问题热烈提问,在回答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的差距这一问题时,赵国材指出,一是中国学生心胸不够开阔,看过的书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二是中国学生时间观念较差,交研究报告不准时;三是思维方式较单一,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最后,他送给学生自己的人生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以此勉励学生努力学习,走向世界。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