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7年第一期  > 正文

黄埔精神与祖国统一

日期:2017-01-01 11:14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作者:戚嘉林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来自台湾,在探讨今天的主题时,先介绍一下台湾社会及台湾军人不知道的黄埔历史。

  黄埔建军:前苏联的大力援助,国民党将这段史实从历史抹去

  辛亥革命是湖北新军于武昌发动兵变成功,导致许多省份纷纷起义,终而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说,中华民国不是孙中山先生率军东征西讨,经由武力征战而建立的。孙中山先生未拥有统治如此庞大国家所必需的武装力量与政治实力,因此孙中山决意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1924年,在一群苏联军事顾问的协助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了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即黄埔军校,校长为蒋介石。当时苏联顾问阵容强大,前后曾达300人之多,其中包括炮兵、工程兵、步兵、装甲兵、空军、无线电通讯、军械保养等各种军事专家。同年10月8日,苏联巨型巡洋舰驶抵广州湾,该舰满载援助黄埔军校的首批武器,包括8000枝俄式长枪、每枝枪配备500发子弹,另有其他武器。1925与1926年,仍续有大批苏联军火,运抵黄埔军校。

  但是这段历史遭抹去,台湾台北市中华路和贵阳街交会处有个“国军历史博物馆”,其中黄埔军校建校史部分,就完全抹煞了上述前苏联的援助。因此,台湾岛内连对黄埔军校的建军历史都不真实,当然其表述的黄埔精神就会与当初建军时的精神有落差。

  昔日黄埔国军为统一中国而战,今日黄埔国军不知为何为谁而战

  随着时间的逝去,无可讳言,岛内因与大陆分离及其选举文化,“中华民国”和“台湾”势将与日俱进一体化的政治现实,“台独”势力甚至欲藉此形塑“新台湾意识”。因此,“辛亥革命”“中华民国”“黄埔建军”的1911-1949间的历史,是链接两岸共同历史记忆与国族认同的珍贵政治资产,其中,黄埔国军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所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军事学校,以统一中国、振兴中华为目标,故与昔日湘军、淮军、新军不同,它是一所具有思想武装的新式军校,且在军事科技上引进当时更先进的苏联装备。黄埔军校所培育的国军将校先后完成北伐、抗日,但于国共内战败北后,转往台湾。

  黄埔精神的核心是统一中国

  回望孙中山革命与黄埔国军,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那就是传承黄埔精神。黄埔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完成中国统一,其具体的体现,就是孙中山手书的“黄埔军官学校训词”,也就是台湾现行“中华民国”的“国歌”,其终极目标就是“以建民国,以进大同”;也就是政治上建设统一国家的民国,经济上追求我国自古迄今的人类最高道德目标——大同世界。所以,孙中山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国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能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最后,为和平统一救国大计,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926年3月12日病逝北京。

  孙中山两手准备统一中国的坚定决心

  孙中山一面强烈主张和平统一,一面积极筹划建军。事实上,1923年初,孙中山重回广州,设立大本营,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发布《和平统一宣言》,将当时国内势力划分为四派,“一曰直系,二曰奉系,三曰皖系,四曰西南护法诸省”。如果四派能够互相提携,互相了解,开诚布公,“则统一之实不难立见”。他还提出“和平统一”设想,希望自己可以在四派势力中居间协调各方利害,“在统一未成以前,四派暂时划疆自守,各不相侵,内部之事,各不干涉,先守和平之约,以企统一之成”。

  但孙中山自革命初起之时就十分推崇“武力”,认定“武力”是推翻清政府、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因此,孙中山一面企求和平统一,一面也加速建立黄埔军校,训练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追求国家统一。因此,孙中山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的政治诉求,也是黄埔军校建校的精神。

  黄埔精神蕴育中华民族强军的中国梦

  事实上,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建立一支足以保障我们数亿人口民族生存的强大军队,一直是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愿望,从早期的湘军、淮军、新军,到当代的黄埔建军、红军组建,不断地在探索。例如湘军是新式军队,精选军官,注入三纲五伦的思想教育和军纪教育,引进热兵器,注重训练;淮军则大量引进较湘军配置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成立洋枪队;新军是袁世凯全力引进西方军制的近代中国陆军初始,士兵工资远高于八旗和淮军。民国后,中华大地先后出现两大武装力量,一是中国国民党于黄埔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是中国共产党组建的工农红军,与以往湘军、新军不同的是,国民革命军和工农红军都注入了强烈的救国救民、统一中国的革命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黄埔学生如陈赓大将、聂荣臻元帅,前者开办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者致力于两弹一星的国防科技,致力于中国人百年的强军梦。因此黄埔精神也是铸造中华民族百年强军梦的精神。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体中国人的胜利

  回首日本侵华,自1894年甲午年始,1937年卢沟桥事变则是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直至1945年战败,整整50年。在日本人侵华的50年中,是不分江苏人、湖南人、四川人或台湾人的,是不分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还是无党籍的,只要你是中国人,就是日寇屠杀征服蹂躏的对象。即使是被日本殖民长达45年之久日据末期的台湾也是一样。当时,日本殖民者称台湾人也是日本人,大肆宣传“日台一体”,但是,太平洋战争日军在马来西亚登陆作战时,我们被征召参与战斗的台湾同胞是军夫,在与日军一起参加登陆作战时,台湾军夫没有配发武器,而是在战场上两手空空帮日本士兵抬弹药的,这是多么残酷! 这就是亡国之民的悲哀。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半个世纪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也摧毁了中央威信,致使军阀割据,使我国长期陷于实质分裂状态。因此,在反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民意分散无力,但抗日战争改变了此一情况。日本残酷的侵略,激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唤起中国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战争,此时,无论是国军或红军都投入了这场民族保卫圣战。当时,是中国国民党执政,从而形成了以国军为主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国又组建中国远征军开辟了滇缅战场。无论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或滇缅战场,三个战场抗击日寇的浴血奋战,都是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

  在台湾,黄埔精神被“去中国化”的异化现象值得关注

  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是自甲午惨败后,我国军队第一次踏出国门,在海外与英美西方列强并肩抗击日帝法西斯,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中国远征军不但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国军”的骄傲,但岛内媒体却自我矮化成了“远征军”或“缅甸远征军”,“中国”两个字不见了。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理直气壮地称“中国远征军”。而且,中国远征军此一词汇语意本身,就反映了“国军”是中国军队的一部分。

  抗战期间,日人称他们自己的军队是日本军或皇军,在提及中方军队时,无论是国军的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或共军的平型关大捷,日本文书上都写成中国军。连在缅甸的日军于其作战地图上标示的中方军队,也是写中国军。换言之,在日本人的认知上,无论是中国远征军、川军、重庆军、国军、共军都是中国军。

  岛内电视谈话性节目,有退休空军军官在回忆青年时期在美受训,如何将共军战斗机视为假想敌的训练,讲得眉飞色舞,真是没有一丝中国情怀,更不用说祖国统一了。

  现在,岛内政党再次轮替,台湾已经进入由民进党完全执政的强化两岸分离时代,台湾当局致力于强化建军备战,潜舰“国”造、战机“国”造,其“以武拒统”立场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今天进行的“黄埔精神与祖国统一”研讨,尤具历史意义。我们可脑力激荡,探讨如何与时俱进地还原历史真相,如何深化黄埔精神,传承黄埔精神,弘扬黄埔追求祖国统一的初心,传承国军、共军都是中国军的历史本源。以此基础凝聚两岸都是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推动两岸政治对话,建立两岸军事互信,结束敌对情结,大陆不是敌人,大陆人和台湾人是骨肉同胞,传承我们台湾先贤“台湾复归祖国”的中国梦,戮力推动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