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7年第二期  > 正文

航母小史

日期:2017-03-01 16:27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作者:寸丽香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航母”即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供飞机起落。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航母通常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舰岛,舰岛大多坐落于右舷。它一般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军舰为其提供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为舰载机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航空母舰通常按满载排水量的大小分为大、中、小型航空母舰;也可按动力装置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航母历史已逾百年,但数量有限,拥有的国家也屈指可数。因其威力巨大,依赖航母,可在远海进行军事角逐。中国已随着“辽宁舰”的下水步入航母国家行列。

  1910年11月14日,有人驾驶一架“柯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型巡洋舰起飞并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一个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首个航母飞行员,他便是美国人尤金·伊利。1912年5月2日,英国海军上尉格里高利驾驶一架“肖特”S.27双翼飞机从豪伊伯尼亚号战列舰上起飞,从而创造了飞机从航行中军舰上起飞的先例。

  一战前夕,水上飞机被用于海上侦察,备受各国海军青睐。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巡洋舰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飞机的船只。后英国海军征用3艘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并把它们全部改装成可以装载水上飞机的军舰,这种船只后来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它是航空母舰最早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是唯一拥有舰载水上飞机的参战方。英军提出水上侦察机要搭配保护的战斗机,不再使用没有飞行甲板、无法供战斗机起飞的水上飞机母舰,须重新设计另一种军舰,即航空母舰。

  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为其命名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以纪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竞技神”号。信心满满的英国海军由于拥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们将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然而,皇家海军忽视了一个正在日益崛起的对手,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后起之秀”——日本海军。日本海军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向先进的海军强国学习,善于跟踪海军建设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准就不惜血本大力建造。他们于1919年开始设计,1920年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纯种航空母舰——“凤翔”号。此前英国海军订购的“竞技神”号航母于1918年1月开始动工,但直至1923年7月才建成。日本海军“凤翔”号抢在1922年年底建成并服役。这是日本海军虽后发,却先制,抢在英军之前建成世界上首艘现代意义上的真正航母。

  美国首艘航空母舰“兰利”号于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该舰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运煤船,1917年,美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

  一战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2艘战列舰改建为标准排水量3.3万吨的航空母舰。当时,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正在建造6艘排水量为4.32万吨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潜在对手——日本海军对这一举动非常敏感。所以在条约签署时,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美国放弃这6艘战舰。经过反复讨价还价,美国被迫做出让步,暂停这几艘战舰的建造,但作为交换条件,日本也必须放弃其在建的两艘排水量4.1万吨的“天城”级战列舰。此次谈判导致两国第一代大型攻击航母的诞生——“赤城”级和“列克星敦”级。英国不甘寂寞,选择两艘大型巡洋舰“勇敢”号和“光荣”号作为被改装成航母的军舰。这时,美国“列克星敦”级的2艘航母(CV-2“列克星敦”号和CV-3“萨拉托加”号)、日本“天城”级“赤城”号和“加贺”级“加贺”号两艘航母,以及英国“勇敢”号、“光荣”号、“暴怒”号,并称世界7大航母。

  1930年,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原型”。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的“光辉级”航空母舰,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杰作。

  航空母舰在二战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时期的航母大多配有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改变着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双方的舰队必须在还不能肉眼观察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进行远距离战斗。这一变化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编队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并且击沉一艘、击伤三艘战列舰。此举使美国等海上强国意识到航母时代的来临。

  二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注重发展适合本国的航空母舰。战后的美国在一段时间里都在对二战期间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和中途岛级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的项目包括增加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瞄准镜的设计,提高了舰载重型喷气式飞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的喷气式飞机得以搭载到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并且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越来越大。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二战后第一级专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建造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美国在使用这一级航空母舰时仍然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建造下一级航空母舰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这就是“小鹰”级航空母舰,它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美国在建造“小鹰”级航母时,在1958年开工建造了“企业”号航空母舰(USS Enterprise CVN65)。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1961年服役,也可以被称之为“企业”级,该级航母只建造了一艘。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核动力燃料更换一次可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使航空母舰具备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消除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大型烟囱对飞行作业的影响。

  在看到核动力的优势后,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这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体积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其蓝本是根据“小鹰”级航母改建的。

  美国海军于2007年1月16日宣布,美国新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式命名为“杰拉德·福特”号(USS Gerald R. Ford, CVN 78),以纪念在2006年12月26日晚间去世的美国前总统杰拉德·福特。“福特”号在2007年起开始建造,以取代届时舰龄将超过50岁的“企业”号。这也是美国进入21世纪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

  “福特”号航空母舰于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1日在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隶属于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成功下水。此外,“福特”级航母的第二舰被命名为“肯尼迪”号,第三舰据说将被命名为“企业”号,接替2012年退役的“企业”号这一舰名。

  英国财力衰弱使皇家海军无力拥有大型航空母舰。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很像二战中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在1982年英阿福克兰群岛争端中,英国依靠它在远离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胜利。“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英国正在建造的最新一级航空母舰。

  苏联采用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苏联海军称为“载机巡洋舰”)则装有重型武备。苏联/俄罗斯最终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采用滑跃式甲板避免了安装复杂的弹射装置。由于苏联解体、经济衰退,俄罗斯没有能力再建造航空母舰,只有一艘排水量6万吨的中型航空母舰,现在隶属于北方舰队。

  在波斯湾、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利用它的航空母舰舰队维持其利益。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的过程中,美国尽管在中东没有足够的陆上机场,但依然能够利用其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主要攻击。21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约可以装载1250架飞机,其中美国载机数超过1000架,英国和法国正在扩大其载机量。

  法国在航母发展史上一共先后拥有过10艘航空母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法国进入自主研制航母阶段。两艘“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和“福煦”号分别于1961年和1963年开始服役。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国海军隶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旗舰。“戴高乐”号是法国史上拥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舰,其命名源自于法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政治家夏尔·戴高乐。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标志着法国建立起全欧洲国家中最完整的国防工业研发体系,绝大多数关键性武器都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许多方面还足以在美苏两强之外独树一帜。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率为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舰”,并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使用。自此,中国航母正式担负捍卫祖国领海领空主权的光荣职责,加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领土领空主权的斗争行列。随着世界海洋权益斗争形势需要,以及国家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推行和现代国防建设需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有新的航母下水服役。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