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7年第三期  > 正文

西溪芦苇分外韧

日期:2017-05-01 18:02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胡建民 口述 龚玉和 整理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杭州西溪路上的老东岳可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乡村(今更名“东岳社区”),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岳村成功地由一个以粮茶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村落,转型成为一个城市近郊的富庶宝地,当地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老东岳书记胡建民更是功不可没。笔者2016年12月12日访问了这位在西溪百姓心目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以下就是胡建民对自身经历以及这场乡村巨变的讲述。
  一家人搬到东岳村
  我1942年生于湖北宜昌,祖藉在山东济南。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败后,父亲带着全家人到了杭州,与人合伙在城里开了一家旧货店谋生。
  上世纪50年代,政府对城市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8年,杭州搞了一次“城迁”运动,也就是将城里的贫困户“迁送”乡下。父亲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抗日战争,曾是国军的一名将领,也在“迁送”之列。
  当时,我在开元中学读书,刚巧初中毕业,跟着父亲下了乡,到了余杭县的塘栖。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只有哥哥高中毕业,其余几个只读到初中毕业,就被迁送到老东岳村来落户了。
  刚到塘栖时,我才16岁,学起农活来很快,犁田、放牛、种菜、割稻、砍柴这些活计全干过,在乡下算得上是个好把式。
  1963年,有个好心人介绍我到留下公社的五常小学教书,居然拿到了17元一个月的工资,真是好开心!可惜的是,我的教师生涯只维持了3年左右,到了1966年,我又回乡继续务农。
  好在我的几个兄弟姐妹都在老东岳,村里人待我们全家大小都不错。五常小学离东岳村不远,由此,父亲与我也来到老东岳落户。
  在文三路做“小工”
  我当了3年教师,有了些阅历,社会上也多了几个熟人。于是,一位朋友介绍我到文三路的4509厂做工。那家厂是国防工办所属的军工厂(后更名为学军机械厂)。我在厂里干过泥工、木匠、水电工这些杂活。那时年轻,什么事一学就会,每月工资居然拿到了56元,算是三级技工待遇了。
  我做事勤快,人又老实,渐渐得到了厂领导的看重。当时,农民进城打工需要劳动部门批准,没有批准就擅自出来的人,都被叫回去务农了,只有我一个人仍留在厂里。厂领导将我保护起来,还给我个房间睡觉。虽说是临时工(没有劳保待遇),我也做到了班组长,在厂里一干就是10年。
  当了“包工头”
  1976年,政策放宽了。我经过那些年的努力,水电上的各种活计都拿得起来,于是,我就从厂里出来自己组织了一个水电安装队,成了一个地道的“包工头”,主要承接住宅水电安装业务。
  我的安装队在水电修理行业居然一炮打响。因为我们业务熟练,样样活计保质保量,干了3年,业内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1979年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我又到半山开了一家小修理行,找了几个帮工,名称叫做半山汽车修配厂。
  那个时候,汽车虽不多,但修配厂更少。由此,那家小厂生意红火。上世纪90年代才叫出来的“万元户”这个名称,其实,我早在70年代末就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元户”了。
  回东岳村做事
  1983年,东岳大队的领导动员我回来,他们说:“村里变化不大,你不如回老东岳来做,总比外面干强些”。
  我听了,觉得他们讲得有道理,东岳村有我的家,有我的父母兄弟,有我的乡亲好友,况且老东岳村处在西溪路上,这条路是杭州西部进城的主要通道之一,往来车辆频繁,但汽车修理业几乎是个空白。于是,我将半山的那家修配厂“盘”给了一个朋友,带了几万元资金回到老东岳创业。
  开始时,我投入了十多万元,又向信用社贷了10万元,在西溪路上盖了几间像模像样的厂房,开了一家留下汽车修配厂,招了村里十来个小伙子。
  在老东岳一带做事,可说顺风顺水,亲戚旧友多,地面熟,加上我做事踏实,为人坦诚,因此,方方面面都兜得转。
  到1985年,我就购置了一辆汽车,成为西溪路上首个拥有私人轿车的人。上世纪80年代时,拥有私家车的人很少,区委也只有一辆吉普车。算起来,时至80年代末,我名下的资产已超过百万元了。
  坦率地说,仅靠修修车子哪能发展得那么快!当年,杭州检测汽车全部是靠手工操作,而日本有一种检测汽车的仪器,车子只要开进来,在检验器上过一下,就能找到车的毛病,只是那部仪器价钱特别贵。几经努力,我们与交警支队合作,由留下汽车修理厂出资180万元,从日本引进了那套设备,成立了杭州第一家汽车自动检测站。
  那些年,这套仪器不仅在全市是第一套,可能在全国也数得过来,按规定,汽车每年要年检,杭州独此一家,几乎全市所有的汽车都要到这里来年检,不仅本市的车子,就是安徽、江西甚至广东那边的汽车也开过来检测。
  落实了政策
  1988年,父亲平了反,他不再是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而是一名抗战功臣。在对日作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尤其在台儿庄大战中,父亲得到过特别的嘉奖。自此,父亲对国家的贡献得到了肯定。
  那个时期,政府对当年由城市“迁送”乡下的居民也落实了政策。父母亲以及我的几个兄弟姐妹全部领到了“城迁补助金”,每月2000元的终身津贴(今已增加到每月3800元),我家多年来背的“黑锅”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199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老东岳的村主任
  1992年,村里要我回来当干部,担任经济合作社的副主任。
  1993年,村民又选举我当老东岳的村主任。
  当村主任后,我没有时间再管那家厂了,心想,既然当了村主任,就要全心全意地为大伙服务,不能有私心。于是,我将自己价值1500多万元的资产无偿交给了东岳村集体。
  作为村主任,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才能将全村人都带上小康之路。
  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思考了好久。上世纪90年代,各地的乡镇企业风起云涌,尤其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如果利用东岳村有利的地理环境,建造厂房,出租给新开办的那些乡镇企业,这是一条全村人致富的捷径。但造厂房需要资金投入,这笔钱从哪来呢?
  当年村里资产有限,老东岳6个自然村加起来,连同固定资产(包括办公室、拖拉机等)也只有79万元。
  于是,我们决定向村民集资,每户至少2000元。当然,多的人家也有拿出五六千的,就这样,一下子就筹集到了83万。拿到这笔钱后,首先是盖厂房。当年造房子速度快,只用了三四个月,三座标准厂房就竣工了。当时正是大办乡镇企业的当口,对厂房需求量大,厂房刚造好,马上就租了出去。
  村民尝到了甜头,信心更足了。1994年,我们快马加鞭,又继续盖厂房,村里向银行贷款50万元,依然不够数,怎么办?我再次向村民集资,这次每户至少要出5000元,又造了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
  与此同时,占地120亩的东岳工业园区也启动了。从1993年开始,一直到1998年才完工,整整花了5年时间。开始时,一年只能拿到100多万元的租金,到2016年已经能拿到2000多万元了。
  创办教育事业与在天门县创业
  1997年,国家政策允许开办民办学校,消息一经传出,全国各地民办学校风起云涌。东岳村处在郊区,原来只有一所小学,孩子到了中学,上学非常不方便,村民早就想办一家民办中学,方便小孩就近入学。
  于是,我们与浙大附中(省级重点中学)联系,希望他们协助办学。刚好他们也有这个意愿,双方一拍即合,取名“杭州东方中学”。
  初时,我们投资5000万元,造了3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用房,办学规模定在1000名学生。学校旗开得胜,不久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
  时至2005年,湖北省天门县得知我们(华泰实业公司)办学卓有成效,跑来取经,找到了我,希望能帮天门县也办一所同样的优质民办学校。
  听了他们的话,我带着几个同事到天门考察。原来,天门县第一中学因校园扩建,老校舍不够用,县里决定在郊外觅址建造新校舍。但老校址处在城区的黄金地段上,明清时期就是天门县远近闻名的文庙所在地,文脉幽深,历代人才辈出。县委想在老校舍另办一间民办中学,延续其悠久的文化脉络。
  考察以后,我与大家商量,觉得在湖北发展教育事业非常有前途,决定出资4000万元,买下老校舍,复制另一个东方中学。由此,我们在天门县开办了一所全新的民办学校,取名“天门华泰中学”,将东方中学的办学经验传播到湖北。几年下来,这所学校成果丰硕,已成为湖北省的一所著名学校。
  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我们是不准备盈利的,基本上只考虑收回成本。例如天门华泰中学,我们规划能在8年内收回成本就相当满意了。
  在天门创办天门华泰中学成功以后,受到了全县上下的好评,老百姓希望我们留下来,将沿海地区开发工商业的成功经验带到处于中西部的天门县。在政府的鼓励下,我们建造了一家有350个房间的五星级宾馆——华泰饭店,还创办了天门县的小商品市场与一些房地产项目等。
  在千岛湖买了一个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在东岳村的杭州汽车自动检测站在业内也算小有名气了。不过,我的汽车检测站只做了10年左右,到了1998年,当汽车检测站遍地开花时,我们就悄然将检测站关掉,房子租出去,每年收租金就行。
  此时,淳安的县长找上门来,他们准备开发千岛湖旅游业,可缺少资金,动员我到千岛湖去买个小岛(桃源岛)。那个时候我还不是村主任,村里也没有什么闲钱,于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集资去买岛。
  我们筹集的资金不足,只好向区里借,他们也支持我的创业,借了200万元。我们在千岛湖上买的那个岛约有300亩土地,我们在岛上造了一个六层宾馆,称桃源饭店,旁边又陆续兴建了一些别墅。
  有了宾馆、娱乐场所,又有了别墅,那座荒岛也跟着兴旺起来。
  2003年,我将桃源岛和岛上的房子无偿交给了村里(华泰实业公司),我们兄弟几个人只拿回了点本金。2007年,华泰公司将岛上的建筑卖掉,仅此举就为东岳村赚了2.1亿元。
  开发德清下渚湖
  2005年,华泰公司将赚来的钱用于开发德清县的下渚湖。
  下渚湖处在杭州的北部,为北天目山余脉与杭嘉湖平原的交融地带,周边地区散布着江南最富裕的大小城镇,诸如杭州、上海、湖州、嘉兴等。
  初到下渚湖,我们就被当地迷人的风光所陶醉。这里港湾交错,碧波荡漾,芦苇成片,野鸭成群,保持了十足的原始生态,还有防风山、禹山等古迹为下渚湖注入了浓浓的神话色彩。
  众人一眼相中,这一大片湿地正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2006年5月1日,德清县将下渚湖的开发交给华泰公司。
  我们意识到,下渚湖这个美丽的地方,只要略加修饰,就可以做成一个人见人爱的景区。由此,我们在岛上造了一家四星级酒店,又建了别墅区。
  2016年,我们将下渚湖当做东岳开发旅游业的龙头项目来抓,我们的目标是:将下渚湖打造成“江南休闲度假第一村”。
  打造“婺源古城”
  我们公司在江西也做了一些开发。早在2009年,婺源县长到杭考察,邀请我们到婺源参观。于是,我带了几个人去看了一下。那个地方,山环水绕,林木茂密,植被丰富,文脉幽深,真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县领导说,县城原来有个千年古庙——财神庙,毁掉后,一直没有钱再重建,希望我们帮助恢复这个庙宇。
  当时,婺源还有许多地方相当贫困,考察以后,我们选了20个最贫困的乡村,由华泰公司出资200万元(每个村10万),帮他们造办公室。接下来,我们又在县中心建了一个广场,河畔筑了一个巨大的石质女神塑像。
  财神庙、乡村办公室与女神塑像等项目竣工后,华泰公司在婺源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希望华泰公司能够留下来,继续为当地人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将婺源打造得如同杭州一样富饶秀丽。
  于是,我们决定在婺源开发一个旅游区,同时开发房地产,主要项目包括恢复婺源的古城墙、老街商业区以及后续的朱公祠等。
  因为全县居民都知道,华泰公司为婺源的发展做了许多实事,他们信任华泰公司,希望我们在县里投资更多的项目,给予公司许多政策上的优惠。由此,华泰公司在婺源扎了根,我们希望将杭州繁荣昌盛的旅游业逐步引进江西省的这个偏僻山区小城,带动他们步入小康社会。
  华泰公司的“成功之道”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发展较快,可以说,引进人才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尤其是在人才选拔上,我们竭尽全力,挖掘潜能,招贤纳士。例如,天门县华泰饭店的开张营业就是委托专门旅馆经营公司来管理的。
  华泰股份公司属于村办企业,资产归集体,与村民共有,许多项目在初始阶段,需要大笔投入,且多有公益性项目,在投资中如何取得村民信任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让村民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决策,每年年底,村里都要举办学习班,全村居民从18岁到70岁,分期分批参加,每期半个月。学习班上,先由我讲解来年的发展规划,听取大家意见。然后,请专业人员作专题报告,作报告的有人大代表、公安人员、教师等,就政策、法规、制度等问题给村民上课,课程结束后还要考试。我们将本村的现状与发展目标等重大事项讲清楚、说明白,尽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有数。通过学习,村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从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对我们的规划多了一些理解和支持,和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