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7年第四期  > 正文

叶剑英与黄埔军校

日期:2017-07-01 16:02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陈予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21年,叶剑英在广东。
     叶剑英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他早年投效的援闽粤军,是孙中山先生掌握的第一支军事力量,也是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所仰仗的重要武力。他的军事生涯源自粤军,在粤军中历经艰险成为将校,黄埔军校创建初期,他参与筹备并发挥过重要影响与作用,在大革命危难关头,以国民党中央军“黄埔嫡系将领”地位,毅然脱离旧军队,从一个正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经历了漫长曲折充满艰险的革命斗争的磨炼与考验,表现了非凡的革命胆略,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年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20周年,笔者拟以海峡两岸史料,对过去述之未详之史料铺陈与深究,记述叶剑英与黄埔军校,以及与粤军渊源及内在联系,探索与试论叶剑英在1927年12月以前,从一名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粤军将领,转变为人民军队高级指挥员和坚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成长脉络与轨迹。
  投效援闽粤军,初显军事才华
  粤军,是近现代中国及广东政治、军事、社会发展中,均起过重要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地方军事集团。粤军作为广东地方军系,最早发源于辛亥革命后之广东北伐军,粤军只是在1925年8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才成为历史记忆与符号。援闽粤军,则是孙中山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孙中山后来赖以支持护法斗争、坚持北伐的主要依靠武力。援闽粤军同时又是中国国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军队,此时粤军存在之意义,正如邹鲁在《中国国民党史稿》所示:“粤军是国民党人倾尽党之全力栽培起来的。”(邹鲁著,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中国国民党史略》第104页记载。)这支以粤人为主的地方军队,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援闽粤军到建国粤军培育了早年的叶剑英,也成就了他作为军事家、元帅之早年功勋。
  叶剑英早在1905年入雁洋堡怀新学堂学习,就开始阅读同盟会主办的《民报》等,开始接触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叶剑英研究丛书编委会编辑,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4月《叶剑英年谱》第2页记载。)1908年11岁时,叶剑英在离家十多里的丙村三堡学堂(高级小学堂)读书,1912年,考入梅县县城务本中学就读。后考入梅县东山中学读书,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毕业后任教于横山新群小学。1917年,与曾举直、曾宪发等考入两广海军学校,读了一段时间,适逢云南陆军讲武堂招生,1918年12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12期炮兵科学习,据他自填入学信息显示:别号苍柏,入学年龄23岁,籍贯广东梅县,通讯处为南洋英属大吡叻怡保明德学校。(云南省档案馆、昆明市档案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编,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12月《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上卷第65页记载。)本期教育长为戢翼翘,炮兵科科长龚师曾,炮兵科主任教官兼军事学教官王柏龄,三人均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该期炮兵科学员计有25人,同期著名学员有:徐成章(广东琼山人,中共党员,曾任铁甲车队队长)、黄国樑(广东增城人,后曾任第65军军长)、文朝籍(广东文昌人,后曾任第36集团军副总司令)、符昭骞(广东文昌人,后曾任第5兵团副司令官,起义将领)、曾粤珍(广东蕉岭人,后曾任新编第12师师长,第70军参谋长)等。入学后接受了炮兵技术科目训练,进修了共同科目军事教程,主要包括战术、兵器、枪剑术、筑城、地形、交通、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程、实弹射击、马术、军制和战时国际法课程。在校期间,叶剑英交游甚广,曾与佴?(云南建水人,第11期炮兵科学员,后曾任叶剑英的教导团参谋长)比较要好。在一次同学假日聚会,他还闻讯救起落水儿童,事后才知道是同期步兵科同学普小堂(云南建水人,原名怀信,别字筱堂)的侄子。(《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26页记载。)1919年12月22日于云南讲武堂毕业之际,叶剑英特意在设立于昆明城内的艳芳照相馆拍摄军戎照片,赠送唐继尧存念,从照片看:年轻的叶剑英一身戎装,还打着绑腿,右边繁体字楷书竖写“唐继尧师长惠存”,左边竖写署名“云南讲武堂第十二期第九名学员叶剑英”。(2016年8月,杨安宁等捐赠照片给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陈列。)1920年1月30日,他被云南督军公署授予陆军炮兵少尉军衔。鉴于他的毕业成绩优异,又来自南洋,校方计划派遣他返回南洋充当宣抚特使,(原载叶剑英1982年2月5日谈话记录,现载《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28页。)同时招募新学员,叶剑英不愿从命,随后兼程返回广东。
  回到梅县后,他通过丙村培基学校一位教员的旧友——时任潮梅镇守使刘志陆的副官介绍,赴汕头见到了刘志陆,刘摆出前辈军人架子,言称莫(荣新)督军在扩军,有意延揽人才等。此时叶剑英想投效粤军,而非桂系驻粤军队。叶剑英通过关系,了解到援闽粤军的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广东军队,便离开汕头赴福建漳州,经过时任粤军兵站总监张醁村介绍,安排在粤军总司令部任见习参谋,开启了粤军的军旅生涯。过了不久,叶剑英为发挥炮兵业务专长,要求到基层部队,于是被派往援闽粤军第1军熊略支队,任炮术训练教官,并于1920年春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随粤军返回广东,由于探知刘志陆部的一个炮兵连长赖顺成是他在云南讲武堂第12期炮兵科同学,于是被派赴汕头策动起义,成功将刘部两炮兵连转投粤军,遂任粤军总司令部炮兵连连长。粤军占领汕头后,被派赴香港、江门,参与策动桂系护国军第2师师长陈得平,陈师倒向粤军后,随军顺势进军粤东,抵近番禺、广州。1920年10月29日,粤军击溃旧桂系莫荣新部,重新收复广州。
  叶剑英于1921年春入粤军工兵营任职。1921年4月,应副官长吴铁城邀请,入广州大总统府副官处工作。1921年夏,任粤军第1师军士教导营教官。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出巡广西,经吴铁城、陈策举荐,以大总统随员身份,随孙中山等抵达桂林,叶剑英被分配在大本营幕僚处供职,该处根据《大本营条令》,负责作战、军令、参谋等业务。此时在桂林聚集的各路军队有4万余人,孙中山考虑为北伐作军事动员,决定举办军官教导团,分批轮训初中级军官,叶剑英被任命为军官教导团教官,参与军事科目训练。1921年12月中旬,孙中山在桂林王城大礼堂作题为《军人精神教育》的三次演讲,叶剑英每次都到场聆听,亲身感受孙中山作为领袖伟人的魅力。大本营为保障抚河兵船航行安全,责令陈策(时兼任抚河航务管理局局长)组织军队护航,此时叶剑英被任命为护航第2营营长,同时还兼顾军官教导团讲授课程。1922年3月21日,粤军参谋长邓铿在广州遇刺身亡,孙中山遂变更北伐计划,督师返回广州。
  1922年4月上旬,孙中山在江防舰队护卫下,率大本营由桂林抵梧州,叶剑英率营沿途护航,途中孙中山接见随行人员时,当知道叶剑英曾为北伐大业上书给他时,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连连说道:“年轻有为,年轻有为。”还问叶剑英是不是国民党党员,叶剑英回答道:“是!”1922年4月12日,孙中山颁令任命陈策为大本营海军陆战队司令,叶剑英亦被任为海军陆战队营长。5月上旬,孙中山决定改道江西继续北伐,设置大本营于韶关督师。6月1日,孙中山由韶关南下广州,坐镇观音山总统府。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粤军将领叶举、洪兆麟发动兵变,孙中山等脱险后抵达长堤天字码头,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驾驶快艇护卫孙中山等登上停泊江中的“宝璧”舰,后改乘武器装备较好的“永丰”舰(后改为中山舰)移驻黄埔,决定亲率海军各舰讨伐叛逆。6月17日,叶剑英乘“宝璧”舰紧随孙中山所乘的“永丰”舰,由黄埔港出发向广州白潭鹅挺进。1922年7月1日凌晨,孙中山率舰队再次进抵白鹅潭,由海心岗直驶三山江口,叶剑英率部乘坐“宝璧”舰尾随跟进,与舰长李芳指挥“宝璧”向岸上叛军据点进行炮击,“宝璧”舰也中炮弹甲板起火,叶剑英与舰长李芳坚守舰位指挥若定,继续担负艰险的护卫任务。(《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35页记载。)为了孙中山等舰上人员安全,他率部在舰上坚持巡逻护卫55天,直至孙中山于1922年8月9日离开为止。嗣后,因在广州海军舰队官兵被陈炯明部叛军缴械,叶剑英遂往香港暂避,为讨伐叛逆,他在香港与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即张猛)、曾其清、曾俊伟、蔡公武等发起募捐援助北伐,起草发表讨伐檄文。
  1922年10月12日,援闽粤军按照孙中山指令,改编命名为粤军东路讨贼军,此时闻信抵达福州的叶剑英,被任为粤军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智)部参谋。时任粤军第8旅旅长的张民达(与叶是广东梅县同乡),闻知叶剑英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即向许崇智提出叶到他部。1922年10月19日,叶剑英应邀抵达张部,即被张民达任命为粤军东路讨贼军第8旅司令部参谋长,开始担负更为重要的参谋指挥职责。1923年2月初,与张民达率部进军广东大埔,在言岭关挫败陈炯明部粤军。1923年4月,率部在梅县收编粤军黄任寰旅。1923年9月9日,与张民达率粤军第8旅,会同粤军王懋功旅,并联合滇军范石生部、蒋光亮部,猛攻平山,击溃陈炯明部粤军钟景棠、陈炯光、黄凤纶师等部,缴获枪支数百杆、大炮数门,(东莞市政协编纂,钟启河编著《东莞历史文化专辑》,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第27页记载。)因打赢这场硬仗,成为名震一时的战将。随后,他与张民达率部进军博罗,于8月下旬攻取重镇河源,在攻打惠州、石龙时,遭遇陈炯明部粤军顽强抵抗,东路讨贼军遂暂时退守广州。1923年12月,叶剑英回到广州,因战事频繁积劳成疾,入富强医院治疗休养。
  以粤军第2师代表,参与筹备黄埔军校
  1924年2月6日,黄埔军校筹备处正式成立,王柏龄、邓演达推荐叶剑英参加军校筹备工作,经筹备委员长廖仲恺举荐,叶剑英以粤军第2师代表身份,参与筹备黄埔军校,筹备处设于广州南堤2号,王柏龄时任教授部临时主任,熟人相见,叶剑英即被分配任王柏龄的助手,参与筹备初期各项事宜。依据目前公开的各种史料与参与时间确认,叶剑英是最早参与黄埔筹备的首批军事人员之一,此时他还没加入中共。据张申府回忆自述,他也是这年2月抵达广州参与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5月《纪念黄埔军校创建六十周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第97-98页记载。)被学者认为是入黄埔军校中共第一人。周恩来到军校时间是1924年9月下旬作为政治教官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3月《周恩来年谱》第68页记载。)包惠僧于1925年2月到黄埔军校,(包惠僧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包惠僧回忆录》第157页记载。)聂荣臻是1925年9月中旬到黄埔军校。(聂荣臻著,战士出版社1983年12月《聂荣臻回忆录》上册第44页记载。)第1期生中的中共党员是在1924年5月上旬陆续抵达黄埔军校。综上所述,可确认叶剑英是我党我军参与黄埔军校筹建创办第一人。筹备之初,叶剑英先后参与筹备办公会议30多次,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聘请教官、编写教材、招考学生等。1924年5月3日,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少校副主任,兼任教官。(李玉贞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3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第394页记载。)聂荣臻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他原是主管军事教育的教授部副主任,在黄埔是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5月《纪念黄埔军校创建六十周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第105页聂荣臻文记载。)
  此时的叶剑英,由于张民达的坚持,仍兼任他的参谋长。1924年3月10日,孙中山召见东路讨贼军第8旅及其他各部军官时发表演说,表扬张民达、叶剑英所率第8旅军官都是革命党,第8旅是“真正革命军”。1924年3月中旬,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叶剑英续任扩编后的建国粤军第2师(师长张民达)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5月,黄埔军校的各项筹备工作就绪,各个管理部门也逐步配齐,教授部是编制教材的部门,叶剑英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时,即受到时任炮兵科主任教官王柏龄所器重,王柏龄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叶剑英是我在云南讲武堂掌教时所器识的一人。”(王柏龄著,台湾新店市宝强路6号中华印刷厂1988年6月印行《黄埔开创之回忆》第50页记载。)于是在军校正式开学时,他举荐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在教授部编制表副主任一栏上,王柏龄亲自写上了叶剑英的名字。(王柏龄著,台湾新店市宝强路6号中华印刷厂1988年6月印行《黄埔开创之回忆》第29页记载。)教授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教育纲领、教学计划,编制操典课程,编撰术科教材。孙中山决定军校要尽快培养军事人才,教授部奉命将两三年的学制,择其精要浓缩于6个月,集重点于战略、战术和战斗的要领上,此时的叶剑英,在编制教材上成了王柏龄的得力助手。6个月军校毕业是史无前例的,6个月内教育训练好一支以一当百、克敌致胜的真正革命军!黄埔军校为历史所证明,真的践行了孙中山的宏愿“造就500人的革命军”,开启了国民革命历史新篇章。
  统领粤军部队,东征北伐显军威
  1924年7月30日,建国粤军第2师师长张民达接到阻击敌军命令后,即向廖仲恺提出,请叶剑英回师参战,因前线军情紧急,叶剑英随即与张师长返回部队。1924年8月,叶剑英复任建国粤军第2师参谋长,并兼独立营营长。接着率部在广东连平击溃陈炯明部粤军李易标第7军,战后率部返回广州城郊驻地,其间,叶剑英还多次赴黄埔军校讲授《兵器学》课程。1925年1月30日,东征联军总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根据苏联顾问建议,决定编成东征军战斗序列,叶剑英任东征联军右路军(总指挥张民达)第2师(师长张民达兼)司令部参谋长,(东莞市政协编纂,钟启河编著《东莞历史文化专辑》,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第69页记载。)协助师长张民达,统辖与指挥粤军第3旅(旅长莫雄)、粤军第4旅(旅长张民达自兼)、粤军第7旅(旅长许济),以及粤军警卫团(团长冯轶裴)和黄埔军校校军教导第1团、教导第2团等部。1925年2月4日,粤军第2师在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的指挥下,由石厦攻打石龙,激战两小时后,陈炯明部粤军向茶山、南社退却,遂攻占石龙、横沥。1925年2月10日,粤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长叶剑英赴平湖,向蒋介石、周恩来及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将军等,汇报淡水敌情并商讨作战方案。(东莞市政协编纂,钟启河编著《东莞历史文化专辑》,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孙大元帅东征暨国民革命军东征纪事》第74页记载。)2月11日,张民达、叶剑英率粤军第2师3000余人在龙岗集结,按指挥部预定目标,向铁场围推进。(刘秉粹著《沈云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八十四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10月印行《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实战记》第80页记载。)2月15日午后4时20分,粤军第2师猛攻惠州城北门,粤军第2师参谋长叶剑英来到北门,(刘秉粹著,《沈云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八十四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10月印行《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实战记》第130页记载。)谓左翼敌军初甚猛,极力向我左后方包围,现经张师长亲率两营冲锋,敌人已退却20余里,左翼战况似无虑……以校长(蒋介石)之命令告之,叶参谋长亦以为然遂去。东征军攻击淡水城,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在枪林弹雨下激战3小时,身先士卒指挥攻城,敌军主力退却。15日攻占淡水城,俘获熊略部旅长、团长等军官10余名。2月21日,联军总司令许崇智在白芒花召开军事会议,蒋介石、周恩来、张民达、叶剑英、莫雄等,以及苏联顾问和部分团长以上军官到会,研究下步进攻战略。(战士出版社1983年6月《星火燎原》,1983年第5期潘苍石著《革命洪流中的叶剑英》记载。)2月24日,东征军右路军主力粤军第2师,在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率领下,由猪兜岭方向追击陈炯明部粤军洪兆麟部,于破崩岗地带大举击溃洪兆麟部,顺势占领三多祝。2月27日晚10时,粤军第2师与黄埔军校校军教导第1团占领海丰县城。在现代军史中,描述两次东征之军事学术记载,很少将粤军放入恰如其分的视野之内。无论是中国国民党党史、国民革命军军史,抑或是现代军事史,都没有将粤军置于重要位置予以考察,致使历史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黄埔军校党军在两次东征之“主流地位”,不免有许多后来附加的成份。笔者以研究粤军史与黄埔军校史两方面观察分析,按照当年实战考察,粤军参战各部有师、旅数支,作战实力与经验皆在黄埔校军之上,没有粤军各部队的临战发挥,黄埔校军在两次东征难有显著战果。
  1925年2月28日下午,蒋介石到达海丰县城,在临时设置的粤军总司令部行营与许崇智、张民达等商议进军计划,叶剑英以参谋长参与谋划,会议决定乘敌溃败,分三路迅速攻取潮汕。1925年3月7日晚,张民达、叶剑英率粤军第2师进驻汕头市区,分兵一部力图袭取梅县,被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颁令任命叶剑英为梅县县长。(原载1925年3月31日《申报》报道;现载《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62页。)3月23日,粤军第2师与粤军陈铭枢旅,击溃林虎部之左路指挥林子云、李易标部,乘势进占梅县,继而占领大埔县城。正当叶剑英在励精图治梅县政务之际,传来师长张民达在潮州湘子桥舟覆罹难消息,急忙安顿政务军务,火速赶往潮州处理后事。在汕头各界追悼张民达大会筹备处颁布的《张上将民达事略》文告中,时年28岁的叶剑英与当时广东军政要员谭延闿、许崇智、伍朝枢、古应芬、孙科、邓泽如、蒋介石、宋子文、李福林、李济深等,皆列名为编述人。(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1996年10月省政协办公厅印行《张民达烈士纪念集》第72页记载。)1925年4月25日,陈炯明部粤军一部在香洲发动兵变,致使建国粤军第2师独立营27名军官、士兵遇害,叶剑英为处理此事,急匆匆辞去县长职务,交由萧根性代理。根据建国粤军总司令部行营委任状第71号记载,1925年5月26日,叶剑英兼任建国粤军第2师新编团团长,(叶剑英研究丛书编委会编辑,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4月《叶剑英年谱》第5页记载。)副团长廖鸣欧、练惕生,均为叶剑英之后期云南讲武堂毕业生。1925年7月,他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代办,为逝去的师长张民达管理两广盐场后事,所获盐税款项全部交公,另将13000余元筹垫军费,做到了廉洁奉公分文不取。叶剑英还于1925年8月1日,以建国粤军第2师参谋长兼新编团团长名义,撰文《赍志亭碑记》纪念香洲殉难烈士。
  1925年8月20日始,在广东的各系军队相继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建国粤军第2师一部改编并入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叶剑英仍任新编团团长。1925年9月底,他率新编团,参加第二次东征再克淡水战事。1925年10月初,新编团奉国民政府命改编为党军第1支队,叶剑英任支队司令官。1925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蒋介石兼)教导师(师长王柏龄)教导第1团团长,教导师后改编为第20师。1926年2月起,叶剑英先后任过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蒋介石兼、何应钦)第20师(师长钱大钧)第2团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74页记载。)1926年3月13日,叶剑英作《请褒抚恤张故师长》呈文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3月16日颁令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从优抚恤家属。不久,叶剑英和许崇智、邓泽如等主持在广州先烈路修建了张民达烈士墓园。1926年7月9日,叶剑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总预备队指挥(王柏龄)部参谋长,因在南昌战役中王柏龄指挥失误贻误战事,被撤第1师师长职务,他协助代师长王俊将主力及时撤出,避免了较大损失。1926年9月初的一天,蒋介石接见叶剑英,先夸奖他在南昌战役中的正确主张,然后直入主题:“现在第1师没人指挥,你就去1师当师长吧!”第1师可是蒋介石黄埔嫡系军队中的嫡系,这个信任令叶剑英吃惊!嫡系部队难管束,二王(王柏龄、王俊)关系更难相处,他以身体不好婉言谢绝,蒋介石明白,叶剑英不愿受制于人,吩咐军医为叶剑英好好医治,勉励他再接再厉不负众望。(李祯荪主编《叶剑英研究丛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叶剑英风范》第20页记载。)1926年10月30日,叶剑英率部参与攻克南昌战役。1926年11月30日,蒋介石签署命令,任命叶剑英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军第2师代理师长,(李祯荪主编《叶剑英研究丛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叶剑英风范》第22页刊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命状”。)实际任职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预备队指挥部新编第2师,以当年师长之尊,实为中国共产党人(叶剑英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黄埔嫡系”中央军军事主官之最高职务。所部新编第2师兵员主要为南昌战役收编赣军组成,上任后即组建师部机构,选调部分云南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的老同学、老同事充当师部和团、营、连骨干,不久师机关、教导队和3个团部成立,营和连的兵员也基本补齐,全师总共6000多人,(《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80页记载。)该师各级都仿效苏联红军编制设立党代表,多由中国国民党左派成员及中共地下党员充任,新编第2师组成后即奉命驻防江西吉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的王子步(别字克进,安徽泗县人),1927年1月曾在叶剑英任师长的新编第2师第2团担任连队党代表,他在晚年回忆:“叶剑英那时就是个沉着稳健的优秀指挥员。”(刘绍唐主编,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10月《民国人物小传》辑录第五辑记载。)同为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学员、当年任新编第2师第4团第1营第3连连长的陈于滨后来撰文回忆:1927年3月间,师长叶剑英在吉安县城天主教堂,召集连长以上军官开会表态,拥护武汉政府或南京政府?(1964年12月撰稿《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回忆》,载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纂,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军事机构》下册第416-420页。)实际是支持革命或是反对。1927年4月,叶剑英亲自起草并领衔签发反蒋通电,脱离黄埔嫡系中央军序列,到武汉加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随部参与北上攻克驻马店战事。1927年6月1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第4军(军长黄琪翔)司令部参谋长,兼任军官教导团团长。1927年7月上旬,由李世安介绍、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其为中共正式党员。1927年7月28日,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第17次常务会议决定将其“永远开除”出党,(《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叶剑英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3月《叶剑英传》第84页记载。)随即转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经8月5日第112次会议决定咨请南京国民政府通缉。1927年8月3日,叶剑英率教导团南下,与在广东惠潮梅集结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会合。总指挥张发奎并没有执行国民党中央上述决议,仍报请军事委员会广州分会呈批,任命叶剑英为第二方面军缩编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第四军纪实》编纂委员会编纂,张发奎主编,1948年5月1日印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四十九辑,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年重印《第四军纪实》第171页记载。)时任军长为黄琪翔,统辖第12师(师长缪培南)、第25师(师长李汉魂)、第26师(师长许志锐)等部。1927年10月,叶剑英仍以第4军司令部参谋长身份调教导团进驻广州北较场四标营。1927年12月11日,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指挥(叶挺)部副总指挥。起义失败后,于12月15日在地下交通员李运全掩护下,化装成铁路工人离开广州前往香港。
  结语
  从叶剑英在粤军军旅的经历和参与黄埔军校筹办,到率师北伐进军两湖与河南,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扫除北方旧军阀及恶势力,都使得他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点,站在属于他们那辈人的大时代前沿,显示了叶剑英的运筹帷幄与大智大勇。1927年至今,时光跨跃90年,那时的叶剑英才刚满30岁,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将校军官。在大革命危难关头,叶剑英不计较个人官位沉浮,毅然与反动势力旧军队决裂,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充满艰险曲折的人民革命解放运动中,足见他是我党我军的忠诚战士和优秀指挥员。他的高瞻远瞩与超凡伟岸,为后人做出榜样、示范与引领,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仍值得后世缅怀、景仰与颂扬。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