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一期  > 正文

结缘黄埔,情牵今生——在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日子

日期:2018-01-29 11:2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王晓蓓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自我1998年7月通过全省公务员招考进入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已近20年了。虽然此前对黄埔军校的历史有所了解,但还是在报考时才第一次知道省里还有这样一个单位。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熟悉、深深热爱,如潮的往事,回忆的闸门随时会被打开。那些令人感动的片断仿佛镌刻在脑海深处,虽然历经岁月长河洗礼,依然记忆犹新,永难忘怀。

  社院初识

  1998年6月,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因此次会议规模较大,全省除理事外,还有部分黄埔同学及后代代表参加。当时我还未正式到单位报到,会机关原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冷念国同志考虑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特意安排我提前到社院全程参与会务工作,尽快熟悉情况。

  与黄埔老人们刚一接触,便颠覆了我平素对老年人这个群体的认知:这些最大年龄已近90岁、最年轻的也快70岁的黄埔同学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锐,眉宇间是历经岁月磨练也深植其中的英武之气,腰板依然挺得直直的。报到时,他们刚一领到文件袋,便顾不上寒暄,立刻拿出会议文件等资料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老人们身上那种紧跟形势、学习不止的劲头深深感染了我,令我顿生敬意,不由想起了古人所说的“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分组讨论时,老人们更是踊跃热情,分析当前形势,畅谈心得体会,交流在各地开展学习座谈、联络交往、慰问走访等情况,其言切切,其情殷殷,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会议闭幕前,四川省黄埔艺术团的一场精彩文艺演出也让我眼前一亮,惊奇赞叹。演员们浑厚悠扬的歌声、轻盈曼妙的舞姿引来经久掌声。台上纵情高歌,台下击节唱和,不断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这支由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于1997年4月为迎接香港回归而成立的业余文艺团体,以黄埔同学和黄埔后代为主体,本着“自愿、业余、团结、奉献”的原则,齐心协力,自筹经费,刻苦排练,自成立以来演出水平不断提高,队伍发展日益健全,下辖合唱队、舞蹈队、时装表演队、曲艺队,成员人数近百人,先后在成都、乐山、内江、绵阳、新都、温江等地演出40余场,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扬,还接受过中央电视台《黄埔岁月》摄制组的采访和拍摄,被誉为四川省统一战线的一朵艺术奇葩。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陈官权对艺术团做过如下评价:“无私奉献,出钱出力,不论寒暑,始终坚持业余排练,充分体现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校庆献礼

  从省社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作为黄埔工作的一名新兵,在大家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下,我不断学习领会相关政策文件,熟悉掌握日常工作流程,了解研读黄埔校史资料,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每每被身边黄埔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所感染,以他们为榜样而奋发努力。美好而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眼日历就翻到了2004年,迎来了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自进入同学会工作至今,我经历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校庆纪念。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克服了人手不足、经费困难等客观不利因素,群策群力,全体动员,提前近一年就开始筹划安排,精心组织,把一系列纪念活动开展得隆重热烈,生动活泼,极富特色。

  2004年6月4日至7日,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成都送仙桥艺术城举办了“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书画、摄影、收藏品展”。在艺术城近18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共展出书画作品260余幅,摄影作品160余件,古今中外钱币、黄埔抗战文物等收藏品近2000件。展览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人大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钮小明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展览期间,来自各地的黄埔同学、后代亲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好评如潮。一位黄埔同学激动地说:“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精心举办这样一次规模大、水平高的展览,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我们更要发扬好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促进祖国统一出力。”一位观众还主动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黄埔军校木椅赠送给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联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元翰即兴挥毫:“满目琳琅立意高,诗书影画太丰饶。行年八十辉煌甚,时代风云黄埔潮。”

  6月17日,四川省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大会在成都市金牛宾馆隆重召开,缅怀先贤英烈,重温黄埔精神。省委副书记刘鹏与参会代表合影并作讲话。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肖光成受省委领导委托向全省黄埔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参会人员100余人,盛况空前,省黄埔艺术团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所作的精彩专场文艺演出也为大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校庆当月,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历时大半年,精心编印的《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册》顺利问世。纪念册为大16开铜版纸精装彩印,300余页,刊有图片500余幅,黄埔军校简史、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历史沿革、发展情况等各类资料30余万字,内容丰富,生动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收藏价值,广大读者交口称赞该纪念册是不可多得的黄埔纪念精品。参加编辑工作的除省同学会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几位黄埔同学。他们不顾高龄,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地义务工作。整理编写校史部分的黄埔18期同学刘中柱理事当时已84岁,依然不辞辛劳,在两个月时间里奋笔勤耕,圆满完成近6万字校史资料的编写工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退休职工杨中陟老师既不是黄埔同学,也不是黄埔后代,他出于对黄埔军校的景仰,主动找到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自告奋勇,义务参加纪念册编辑工作,付出大量心血。在编辑过程中,他对黄埔军校、同学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情,十多年来和我们仍保持交流联系,提供稿件资料,继续关心支持着黄埔事业。2014年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他早早来到省同学会询问纪念校庆有关事宜安排,表示愿为黄埔军校逢十的大庆日子随叫随到,再尽心力,让人由衷感动和钦佩。

  改版记忆

  2017年春节前,我来到对口联系的成都市金牛区黄埔联络组同学陈雨田老人家中,为他送上困难同学春节慰问金和会刊《四川黄埔》。已近97岁高龄的陈老因腿脚不便近年来已很少参加有关会务活动了。当我说明来意,拿出装着慰问金的大红信封和《四川黄埔》时,老人一把接过刊物,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一旁陪同的陈老老伴连声道着谢,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告诉我老人虽视力不济,但对会刊他依旧喜欢得很。老人对会刊的厚爱令我在这寒冷的冬日,也感受到浓浓春意和极大鼓舞。2017年恰逢《四川黄埔》改版15周年,我作为一直参与其编辑工作,和刊物一起成长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它的感情是浓烈而深厚的,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激励着我继续向前。

  2002年一季度,为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了解黄埔同学在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特殊作用,认识理解和关心支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会机关克服经费紧张和人手不足的困难,挤出业务经费,并吸收了几位有一定文字功底、热心宣传工作的黄埔同学和黄埔后代共同组成编辑委员会,将原来的内部宣传资料《四川黄埔会讯》由简装版改为全新的彩印版《四川黄埔》,由原来的不定期出刊、每期8页改为每季出刊、每期48页,并开设了时事与学习、信息与交流、往事回首、回忆抗战、人物风采、关爱篇、文苑等十几个栏目,极大丰富了会刊内容。新版《四川黄埔》一经发行,反响十分热烈,广大黄埔同学、后代亲属和各届人士的写稿、荐稿热情空前提高,各类稿件雪片般飞来,来稿量大增,编读来往更加紧密。大家纷纷希望省同学会能用好这个宣传载体,将《四川黄埔》长期办下去。

  岁月匆匆。15年来,《四川黄埔》作为宣传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平台,历届编委会在丰富栏目内容、提高编辑水平、改进排版方式、增加图片效果上不断努力,刊物质量不断提高,针对性、可读性进一步增强,成为广大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交流园地,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省同学会工作动态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受各方面赞誉和好评。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为了刊物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的良师益友已渐渐离去。他们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唯有厚厚的一摞《四川黄埔》记录着曾经的笔耕不辍,他们的辛勤努力激励着我继续用心中的情、手中的笔为继续办好《四川黄埔》竭尽心力。

  近20年岁月,仿佛是弹指一挥间。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日子里,我每每为黄埔同学们铁骨铮铮的军人气概所震憾,为他们宠辱不惊、积极昂扬、从容淡定的乐观胸怀所感染,更敬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乐于奉献。他们为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爱国革命精神,促使我为黄埔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愈来愈强烈。回首过去的日子,有困难和困惑,但更多的是信任和理解,关心和支持,是真挚的情感,会心的微笑,是由衷的充实和温暖。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和风骨的,“进入黄埔门,就是黄埔人”,在美好的青春岁月我有幸结缘黄埔,在这个有些人看来小而闭塞、无权无利的单位里工作、学习、成长,与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路同行,黄埔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脉之中,指引着我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