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一期  > 正文

黄埔精神与统一

日期:2018-01-29 11:2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徐步军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之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关于黄埔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关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有的将黄埔精神概括为“团结、负责、牺牲”,有的归纳为“爱国、革命、统一、团结”,有的总结为“救国救民、视死如归、百折不挠、亲爱精诚”。较有权威的表述有两处。一处是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大会题词:“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处是2014年,俞正声同志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是为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主义。”综合相关论述可见,“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的核心主旨,“矢志不渝、顽强奋斗、团结合作、亲爱精诚”是黄埔精神的重要内涵,而“统一中国、振兴中华”则是黄埔精神的价值指向。追求统一,始终是黄埔师生的坚定信念,是黄埔精神的重要表征。同时,黄埔精神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强大力量,激励着广大黄埔师生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而不懈奋斗。当前,两岸黄埔同学应大力弘扬黄埔精神,团结和凝聚更多的两岸同胞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投身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追求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

  追求统一是黄埔师生的坚定信念

  黄埔精神植根于黄埔军校的深厚土壤,激荡于黄埔师生的革命征程。民族解放、国家统一,是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广大黄埔师生的共同追求。通过在军校的系统学习,黄埔同学更加坚定了驱逐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实现国家统一的信念,他们在东征、北伐、抗日的战场上奋勇杀敌、舍生忘死,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奔走两岸、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追求统一”的诤诤誓言,为黄埔精神注入了坚实而鲜活的内涵。

  一、追求统一蕴含在黄埔军校创办者的理想追求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第一个提出了“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把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作为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中山先生强调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中山先生明确提出要实现“五大统一”,即“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他将国家统一作为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山先生与中国共产党人合力创建的。创办黄埔军校的初衷,便是建立革命的军队,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1924年6月,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阐述了黄埔军校的建校宗旨:“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要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中山先生号召黄埔同学共同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为挽救中国危亡而奋斗。中山先生的谆谆教导,激发了广大黄埔同学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确立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追求统一融汇在黄埔军校的教育教学中。“统一”的精神追求在黄埔军校的教育方针、课程内容、校园氛围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最大的区别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将精神教育和人格培养放在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之上。黄埔军校拟订了《政治教育纲要》,开设了多门思想政治课,包括三民主义浅说、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浅说、不平等条约、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工农运动、失业问题等课程,强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拥护国共合作,运用革命武力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编印了大量通俗生动的辅助教材,教育学生养成爱国爱民的思想,增强“为国家而战、为统一而战”的革命斗志。军校还出版《黄埔潮》《黄埔日刊》等刊物,分析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地军阀制造分裂的危急形势,向学生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思想。军校还极为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校园张贴、悬挂写有“勇往直前、破釜沉舟,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亲爱精诚、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卧薪尝胆”等标语。经常组织学生吟唱校歌,高呼“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经过持续宣导和环境熏陶,黄埔同学广泛认同“追求统一”的理念,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联系在一起,誓言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而奋勇杀敌、血战到底。

  三、追求统一体现在黄埔师生的奋斗足迹中。广大黄埔师生坚定践行“追求统一”的理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把民族大义、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奋不顾身地为“复兴中华、统一中国”而奋斗。军校开办不久,黄埔师生就参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随后取得两次东征作战的胜利,消灭了广东境内的反动军阀势力,统一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北伐战争中,以黄埔师生为中坚的国民革命军,在8个月内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迅速扩展到长江流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黄埔师生斗志昂扬,一路冲锋在前,在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表现英勇,北伐过程中有2000多人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中,黄埔本校及各分校的20多万黄埔师生参战,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抗敌。2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着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在中国战区各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8年全面抗战,有2万多名黄埔军校及各分校毕业生血洒疆场,90多名出身于黄埔军校的少将、中将指挥官为国捐躯。两岸陷入分离对峙局面之后,分居海峡两岸的黄埔师生为两岸长期隔绝、国家未能完全统一而扼腕叹息。上世纪80年代两岸恢复民间交流往来后,两岸黄埔同学积极响应徐向前、聂荣臻关于“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黄埔师生历史使命”的深情呼吁,冲破台湾当局的重重阻碍,共同开展弘扬黄埔精神、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等活动,为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埔精神是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强大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在黄埔精神的激励下,广大黄埔师生接续相行、奋力向前,为民族解放、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斗争中,黄埔精神已经并将进一步发挥不可替代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一、黄埔精神是消除思想分歧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入开展反分裂、促统一斗争,需要以共同的精神信仰来凝聚思想共识、校准前进方向。“爱国”是黄埔精神的核心主旨,是凝聚广大黄埔同学的重要精神纽带。黄埔同学来自五湖四海,阶级属性、成长背景、思想状况等存在差异,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尽相同,对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路径的看法有所区隔,但在“爱国”的旗帜下,广大黄埔同学站到了一起,将驱逐敌寇、消灭军阀、实现统一作为共同奋斗的目标,在东征、北伐中奋勇争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救国救民”的精神召唤下,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放下历史恩怨和路线之争,并肩携手投入到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1949年以后,特别是两岸开放民间交流以来,两岸黄埔同学大力弘扬“爱国”的黄埔精神,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开展抵制“台独”分裂势力、助推两岸民间交流往来的活动。在共同开展反“独”促统斗争过程中,两岸黄埔同学着力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充分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刻领会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在强化认识中澄清模糊观念、消除思想分歧,以认识上的高度一致、方向上的同心同向来推动反“独”促统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黄埔精神是保持旺盛斗志的源泉。无论处于哪一个历史阶段,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黄埔师生追求国家统一的脚步从未懈怠,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当帝国主义势力妄图分裂中国,当封建军阀企图扑灭革命火种,身处不同历史时期的黄埔师生将维护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转化为保家卫国的共同意志,铸就了打击外来侵略、遏制分裂活动的铜墙铁壁。广大黄埔同学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道路上历经考验、饱受磨难,却依然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活力,广受各方好评。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就讲道:“从前有个黄埔,那里表现着一种朝气,这种朝气也就代表着一种倾向……那时的黄埔是要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它是那时中国进步的缩影。”黄埔师生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战果、保持良好精神面貌,靠的正是黄埔精神的滋养。“革命”,是黄埔师生的内在品格。中山先生疾呼:“革命军的最大使命是救国救民。”他勉励黄埔同学要有革命精神和士气,要像陈天华等先烈一样“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在黄埔军校,大门两侧醒目的“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成为全体师生的人生准则,“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成为广大同学的共同心声。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上,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黄埔师生从来没有动摇统一中国、复兴中华的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战斗,以旺盛的斗志弥补装备的缺陷,抗击着在武器装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的敌人。在两岸分离近70年的今天,年岁已高的黄埔同学依然信念坚定、斗志旺盛,马不停蹄地为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而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壮丽乐章。

  三、黄埔精神是凝聚广泛力量的推手。推动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需要团结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结晶,团结合作、亲爱精诚是黄埔精神的重要内涵。孙中山先生曾教育军校学生要“同学同道,生死共赴”。什么叫“同道”?孙中山解释说,就是“为振兴中华,团结友爱,悲喜同心”。为此,他特地为黄埔军校制定了“亲爱精诚”的校训。“团结合作”“亲爱精诚”是黄埔建校的精神动力,也是黄埔师生的人生信条。在军校求学期间,黄埔同学结伴学习共同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在东征、北伐的战场上,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并肩战斗,密切配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从民族大义出发,呼吁停止内战、团结御侮,在抗战期间以实际行动抨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倒退行径,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后来散居海峡两岸、沟通往来受限,但两岸黄埔同学始终奉行“团结合作”“亲爱精诚”的信条,秉持“天下黄埔是一家”的理念,利用两岸关系改善的机遇积极作为,深化两岸黄埔同学、黄埔组织间的交流,带动广大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社会各界人士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反“独”促统正义事业。

  大力弘扬黄埔精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将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儿女将拥抱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走进新时代,两岸黄埔同学应高举“追求统一”的大旗,共同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两岸黄埔同学应共同传承、弘扬黄埔精神,面向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广泛宣讲黄埔师生抵抗外来侵略、消灭军阀割据、光复宝岛台湾的光辉史实,深入阐释黄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推动更多同胞了解、认同黄埔精神,增进两岸情感连接。深化两岸黄埔交流,加强与相关团体、机构的合作,广泛组织以两岸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为主体的交流活动,擦亮黄埔品牌,强化黄埔情缘,推动“两岸同胞一家亲、天下黄埔是一家”理念深入人心。广泛宣传“一国两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模式“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观点,推动两岸学者共同研讨“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引导更多台湾同胞辩证看待、理性认识“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揭露台湾当局推行“文化台独”“教育台独”的险恶用心,驳斥“台独”势力操作“台独修宪”、阻挠两岸交流、加剧两岸对立的倒行逆施,发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强大声音。举办促统活动,通过座谈研讨、集会游行、举办展览、发表文章、接受采访等方式,宣讲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两岸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带动更多的两岸同胞投身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和平统一更加充满信心。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长江、黄河的流水一样,水流的方向或者有许多曲折,但终归是东流大海。尽管当前两岸关系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前进征程上还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两岸和平统一的趋势是确定不移的。走进新时代,每一名黄埔人都应进一步强化“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信念,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保持旺盛斗志,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奋勇向前的无畏精神投身反“独”促统事业,共圆国家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创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美好未来。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