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四期  > 正文

1927年2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师改称第20师

日期:2019-01-17 10:52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贾晓明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27年2月6日下午4时,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师归广州市卫戍司令指挥案,教导师改称第20师,直辖于军事委员会,归广州卫戍司令指挥节制;教导师第2团、第3团奉命开赴东莞,第1团仍驻虎门太平、沙角,暂不移动。

  名为“教导师”,却非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

  虽然其前身被称为“教导师”,但20师的士兵却并非像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师一样,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1925年10月4日,从四川率部进入广东的建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被蒋介石、汪精卫等以广州国民政府名义宣布“勾结陈炯明通敌叛国、图谋颠覆广州国民政府”的罪状而逮捕,其部众建国联军和国民革命军发生战斗,除一部逃出广东外,一部分士兵接受改编,其番号被定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1团(另一种说法:其番号是“黄埔军校教导第1团”),团长为黄埔1期生、四川人李杲。不久,建国联军的另一部队接受改编,组成教导3团,调李杲任3团团长,所遗教导1团团长由黄埔军校战术主任教官张元祜接任。接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把前身为建国粤军第2师新编团(团长叶剑英)的中国国民党党军第1支队(司令叶剑英)改编为教导2团(团长叶剑英)。1925年12月20日,第二次东征即将结束之际,以上教导1、2、3团三支部队被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师(一说为“黄埔军校教导师”)。后又有部分隶属于虎门要塞部队、东江剿匪司令部、东江海军警备队等的士兵加入。1926年1月4日,该教导师由王柏龄出任师长,并隶属于第1军(军长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20日,蒋介石不再兼任第1军军长(仍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卫戍司令),遗缺由何应钦接任。2月6日,该教导师改番号为第20师(师长王柏龄)。时隔一个月,钱大钧接替王柏龄任20师师长。

  1926年,国民党军第1军由广东出师北伐后,国民政府为加强广东的后方防守力量,将20师主力留在广东,仅令其部分部队跟随北伐军在福建、浙江等地作战。1927年9月,20师接收大批投诚的北洋军,扩编组成第32军,钱大钧任军长。1928年该部离粤驻江苏,担任北伐军的后方警卫;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后,该军缩编为第3师,钱大钧任师长。此后至抗战爆发,在陈继承(黄埔军校战术教官)、李玉堂(黄埔1期生)两任师长的指挥下,第3师先后参加了粤桂战争、中原大战、讨伐石友三、平息“闽变”、镇压两广“六一事变”、“围剿”红军等战斗,但在军事作战中一般担任偏师,战绩也乏善可陈。

  抗战中以善于防守、敢打硬仗著称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第3师先后编入第8军和第10军,8年间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和1944年的长衡会战等对日作战,以善于防守、敢打硬仗著称于世,受到蒋介石的多次嘉奖。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3师奉调上海参战。1938年4月,第3师调往徐州战场,被配置在砀山、商丘、兰封一线担负警戒任务。其间,多次担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任务,与日军进行多次激烈的阵地阻击战。武汉会战开始后,已经编入第8军的第3师在师长赵锡田(黄埔4期生)指挥下于鸦雀山阵地阻击日军。第8军名为三师制甲种军,但只有第3师有战斗力,而其他配属部队多为暂编师、新编师或预备师。鸦雀山战斗后,第3师因损失过重,不支后撤,在武宁地区继续担负阻击日军的任务。1939年2月,日军对南昌发起进攻,第3师在“棺材山”阵地英勇抵抗,苦战3天3夜,在友军配合下歼灭日军第6师团第47联队,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牺牲3个营长、50多个连排长,为国捐躯官兵共达3000多人,其中的一个团的生还者仅5人,全师幸存者总数不足一个团。此战结束后,上级特赠送第8军“泰山军”锦旗一面,“泰山军”之名由此而来。此后第8军军长李玉堂指挥第3师等部队一面补充兵员、加以整训,一面与日军对峙,达一年之久。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第8军一度配合战区主力投入反攻。

  1940年4月,第8军被合并入第10军,“泰山军”之名也随之被带到了第10军,第3师也因此进入了“最辉煌时期”。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后,第10军防守的福临铺、金井阵地被先后突破,第3师损失惨重。被迫收缩防线后,3师利用地理优势阻击日军4昼夜,终于坚持到援军赶至将日军击退。1942年1月1日,日军第三次猛攻长沙,遭到第10军官兵奋勇抗击,周庆祥(黄埔4期生,接任赵锡田任第3师师长)等该军3个师长均亲临第一线督战。第3师第7团团长张振国在无兵增援的情况下,亲自率领仅有的两名机枪手冲上最前沿,用机枪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蒋介石得知第10军的英勇表现后很感动,特意给第10军发了一份电报以示鼓励:“我第10军全体官兵,两日来坚守阵地,奋勇歼敌,致堪嘉慰。此次长沙会战之成败,全视我第10军之能否长期固守长沙,以待友军围歼敌人,此种光荣重大任务,全国军民均瞩目于我第10军之能否完成,亦即我第10军全体官兵成功成仁之良机。”1月4日,日军不支,撤围而去,中国军队取得了闻名中外的第三次长沙大捷。第10军3个师均荣获“飞虎旗”,第10军由此成为中央军中第一支荣获“飞虎旗”的部队,军长李玉堂荣获青天白日勋章,3位师长获四等宝鼎勋章。

  1944年常德战役后,第3师随同第10军参加长衡会战,守衡阳47天,予日军以重创,创造出抗战中中国军队守城的最长纪录。但第10军在外无援军、内无粮弹的艰难情况下,几乎伤亡殆尽,据统计:该军伤亡率已近75%,其中主力部队预备第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且中下级军官几乎全部伤亡,每一次战斗均要连升数个营长、连长。一次战斗中,第3师第8团在半日之内连升5个营长,但5人半日之内均先后壮烈殉国。第3师师长周庆祥曾要求军长方先觉立即派援军前来支援。不久,方先觉带着两个卫士出现在了第3师师部,对正在焦急等待的周庆祥说:“援军就是我们3个人。”到衡阳沦陷时,第3师还在战斗的官兵仅剩70余人,另有副师长何竹本(黄埔6期生)率300人冲出重围。

  敢于抗命的“天子门生”

  这支部队自成立伊始,由于其官长基本由黄埔军校教官、学生出身者担任,又起家自国军第1军,对蒋介石个人有着强烈的向心意识,而对于黄埔系以外将领担任该师指挥有着很大排斥情绪。早在1928年,该师第一任师长钱大钧调离、毛炳文前来接任时,第3师内部便普遍表示不满,理由是毛并非黄埔出身,因此无权指挥黄埔生。蒋介石见状,顺势指使军委会将毛炳文调离,任命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出身的第3师副师长陈继承接任师长,众官兵立即表示赞成。

  抗战时期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后,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认为李玉堂(时任第10军军长)对于金井失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其予以撤职处分并调他到战区长官部任职。李玉堂认为薛岳对他不公,既不办理交接手续、也不到新岗位赴任,索性直接离开部队回家“休息”去了。李玉堂走后,作为其老部下的第3师官兵立即强烈抗议,第10军其他各级军官也基本为黄埔军校出身,自然随声附和。他们纷纷联名上诉告状说:第10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是有功的部队,就算不嘉奖,但也不能把他们的军长撤职。而被任命为第10军军长的第71军副军长钟彬(黄埔1期),也认为老同学李玉堂是“无过受罚”,因此以“部队调防、事务繁忙”为由,拒绝接任,第10军一时间成了一支没有军长的队伍。1941年12月,日军集结重兵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而负责长沙警备任务的第10军还没有军长。于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只好屈尊恳请仍住长沙市内的李玉堂复出,谁知李玉堂根本不理。最后薛岳求到蒋介石,直到蒋介石亲自与李玉堂通电话后,李玉堂才决定重新统领第10军。根据曾经在第10军服务的蒋鸿熙回忆,这通电话的内容如下——蒋:“你是第10军军长李玉堂吗?”李:“报告委座,是的。”蒋:“你是黄埔1期学生吗?”李:“报告校长,是的。”蒋:“那好了,那么长沙交给你了。”随后电话挂断,李玉堂立即复出指挥第10军。

  1944年常德保卫战中,第10军在军长方先觉(黄埔3期生,接任李玉堂任10军军长)的率领下前往增援,但遭日军埋伏,伤亡很大。战区长官部要撤方先觉的职,却遭到了第10军官兵的一致反对,他们联名拒绝新军长到任,战区长官部为了避免该军第二次出现没有军长的尴尬情况,只好不了了之。

  解放战争中被三次歼灭

  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钱大钧一手创立的这支部队,便不断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解放军交手,但屡战屡败,其中三次竟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1927年9月,刚刚扩编为32军的这支部队,就在钱大钧的指挥下,同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在江西省会昌县展开了一场激战,结果被歼灭5000余人、被俘900余人,送给八一南昌起义军在其南下途中“唯一一场胜利”。

  1934年9月1日至3日,在位于福建西部长汀县东南的温坊(现名文坊),参加“剿共”的第3师,被朱德指挥下的红军消灭了大半。此次失败让蒋介石勃然大怒,亲自下令枪毙了3师8旅旅长许永相(黄埔1期生)。

  抗战末期,第10军在重庆重建,由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任军长(不久由赵锡田接任),第3师师长依旧是周庆祥。抗战胜利后,该军又被缩编成整编第3师。解放战争爆发后,整编第3师奉命参加了阻击中原解放军突围的作战,1946年9月,该师在师长赵锡田的带领下开往山东,参加定陶战役。

  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各部对国民党3师坚决阻击,并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逐步将第3师引入包围圈。9月5日夜,解放军各纵队向赵锡田发起攻击,战至6日上午,王近山、陈锡联、杨勇、陈再道等解放军纵队发起总攻,整编第3师绝大部分被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围歼,师长赵锡田被俘,仅有第3旅旅长何竹本带500人逃脱。经过教育,赵锡田和被俘虏的3000余名整3师官兵全部释放回家。

  此次被歼后,国民党又于1947年2月在豫北重建整编第3师,由李楚瀛任师长。下辖第3旅、第20旅。1947年下半年,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陈赓所部分别沿平汉、陇海铁路展开大规模破击战,将新组建的国民党整编第3师牵制在河南省西平县境。12月24日,第3师被解放军包围在祝王寨、金刚寺一带。12月25日下午7时,祝王寨、金刚寺战役打响。经一天一夜的激战,第3师被歼灭,两个旅长均被击毙,副师长、参谋长连同属下8300人被俘。

  1948年1月,第3师在湖北第三次被重建,由陈诚“土木系”的覃道善任师长,还将原来属于18军的王牌部队“威武团”“英雄团”等部队调入该师,以增加战斗力。1948年10月,国民党当局又把第3师扩编为第10军;原属于第3师的何竹本部置换给18军。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第10军和第18军被解放军围歼于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刚刚晋升为军长的覃道善及其主要将领被俘,第18军也几乎被全歼。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战役中何竹本竟第三次率残部成功脱逃。

  然而,最终消灭这支屡败屡建番号的部队的却不是解放军。1949年2月,国民党当局在浙江江山重建第10军,归第12兵团司令官胡琏指挥。然而,12兵团也已被解放军歼灭大部,兵源枯竭,结果刚重建不久的第10军就被胡琏以整军为借口,全员被补进了18军,这样,第10军或第3师的番号也就于1949年5月消失了。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