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四期  > 正文

陇原百岁“黄埔教授”的传奇人生—— 怀念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李雪

日期:2019-01-17 14:05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张遵道 姚惠珍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当中,担任大学教授的人本来就少,但直到88岁才退休的,恐怕少之又少、极为罕见吧!而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就有一位这样的人物,他就是已故黄埔13期学长、省同学会名誉理事、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被黄埔军校同学会授予先进会员荣誉称号的甘肃农业大学英语教授李雪。

  

  李雪

  我们初次领略李教授的风采,是2004年6月16日,在宁卧庄宾馆大礼堂举办的庆祝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暨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上,他的四次登台亮相,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是作为黄埔同学代表发言。当大会主持人、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郭长乐宣布:“请黄埔同学代表李雪教授发言。”话音刚落,就见一位满头华发、身材不高、西装笔挺、精神抖擞的老人健步登上主席台。他声情并茂地道出了同学们誓为“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尽力的心声,博得满场喝彩。第二次是由副会长寇永杰宣读省同学会“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会员的决定”后,在进行曲的伴奏声中依次登台领奖的15名优秀会员里,又见到了李雪教授的身影。第三次是在接着进行的为3位90寿辰的同学集体祝寿时,我们再次看到李雪教授在欢快的生日歌中,从省领导手中接过了生日礼物和鲜花,真让人难以置信,他竟然是位90高龄的寿星。第四次是在大会即将结束时,主席台下雄赳赳走出身着白衬衫,颈系红领带的由40位黄埔老人组成的合唱队,而担任指挥的又是李雪教授。只见他优雅地挥舞着双臂,就像是丹顶鹤在展翅翱翔,引领着一群耄耋老人唱响了《救国军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们苍劲洪亮的歌声,震撼着全场每个人的心扉,大家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为他们热烈鼓掌,掀起大会的最高潮。歌唱完毕,莅会的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刘喜廷少将和甘肃省军区副政委丁德福少将快步走向李教授,握手相庆,两代中国军人在一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一位年逾90岁的黄埔老兵还能有这样的神采风貌!

  之后,通过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里8年的交往,我们对李雪教授从黄埔军校教官、赴美国留学、当汽车修理工、拖拉机手、普通技术员到大学教授的传奇人生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李雪教授1915年出生在天津市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那时的中国,正处在风云变幻的多难岁月。帝国主义列强加速了妄图瓜分中国的步伐,袁世凯承认了由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旨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二十一条”,激起了全国的讨袁反日怒潮。李雪的父亲给儿子取名为“雪”,意在让他“不忘国耻,雪我积愤”。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大举侵略中国,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并屡屡进犯华北,全国各地要求抗战的浪潮汹涌澎湃。1936年,血气方刚的李雪从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毕业,遵承父训,毅然选择了报国雪耻之路,投考黄埔军校。入学考试时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李雪身材瘦小,其他所有考试课目都有把握顺利通过,唯怕体重达不到要求而落选。他灵机一动,便在测试体重前,猛喝下了一大缸茶水,终于“蒙混过关”,录取为黄埔军校13期学员。考官见他小巧机灵,动作敏捷,便于进出汽车、坦克驾驶舱,将他编入交通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这时李雪入伍期已满,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与交通分科教育,后随校西迁。他们几十个同学驾驶着几辆美国造教练汽车,由南京出发,经数千里长途跋涉,穿越皖、赣、湘、黔四省,到达四川铜梁。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行军、抛锚、修车、抢险的各种艰辛,却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检验,因而在毕业前,一个个都已成为优秀的军事汽车运输人才。1938年秋军校毕业时,李雪成绩优异留校工作,担任过坦克排长、学生队区队长等职,将一批批优秀军官送上抗日战场,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他怀着富国强兵的理想,凭着早年扎实的英语基础,考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国军务学院。毕业后,他放弃在中国驻美使馆工作的机会,回国效力,任国民党军44补给区上校运输处长之职。1949年12月在四川成都参加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部运输人员训练大队,先后担任区队长、副中队长。1953年,奉召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会任实验员,参与建立了“军运实验室”,同时教授汽车保养课,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军委先进工作者”,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这一殊荣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李雪,使他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

  1958年,他到北大荒856农场修理厂当了一名燃油系统修理工,又开了一年多的拖拉机。后被农垦部抽派赴广东湛江参与英国福克森拖拉机的接收、技术资料的翻译和技术干部的培训工作。两年后转业到新疆农垦厅汽车拖拉机修配厂当了一名普通技术员,1979年64岁时退休。30年中,李雪的足迹从首都北京到东北荒原、西北边陲、南海之滨,虽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更多的却是历经坎坷历练。然而无论身在何处,做什么工作,他赤子之心不懈,报国之志不移,勤奋工作,诚恳做人,深受群众敬佩,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在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多年不见的12国农业机械展览会,退休不久的李雪被聘为英语翻译,负责翻译几个国家的拖拉机技术资料。他精湛的英语水平和认真的工作作风,引起了前去参展的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著名的草地农业科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的关注。任教授慧眼识人,立即拜访李雪,动员他到甘肃农业大学任教。后经任继周教授力荐,在时任甘肃农业大学校长、著名兽医学家、教育家(后任甘肃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朱宣人教授的邀请下,李雪来到甘肃农业大学担任英语教授,步入了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报效祖国的人生第二春。64岁重新开始工作,激发了他无尽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从此,他专教研究生英语听力和会话课达24年之久,直到88岁第二次退休。

  这24年,是李雪教授人生历程中最为愉快的时期,他精神焕发,成就颇丰。他在教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以及他宽厚无私的人品,在校内外得到广泛好评:

  ——李雪教授对待教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讲每节课前都充分准备,毫不含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绝不把问号带上讲台”。他对学生有“约法三章”,即“上课要专心听讲,在课堂内学生应服从老师,下课后大家都是朋友”。他率先垂范,说到做到,让大家普遍感到李教授严而不苛,可敬可亲。当时学校首开英语听力课,尚无系统教材,李雪教授便大量收集资料自编教材,还创造了通过讲座、晚会、歌唱及研究生“英语角”等方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独到授课方式,他的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进步迅速,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欣赏以及同学们的称赞。多年来,经他带过的24班研究生,竟无一人由于英语不合格而影响学位,都能通过国家英语6级考试。由于他讲课很有名气,经常有其他高校或有关单位请他去讲课或交流经验。

  ——李雪教授博学多思,执着钻研。1983年,李雪教授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创立了一个简易的语言实验室,以后逐步改进完善,使之很快发展为利用现代电子视听技术的多功能电化教育设施。1988年秋,李雪教授在全国电教理论研讨会上,荣获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学会科研成果奖;同年10月,又在西北高校外语电教协会第六届年会上荣获一等奖。1991年,他与外籍教师霍恩夫妇合作,拍摄了一套36课、10小时的《六周英语会话》录像带,这套录像广为传播,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作用,1997年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对荣誉,李雪教授始终很低调,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当他以88岁高龄第二次退休后,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公益活动,不计报酬,为30多名中小学生辅导英语,其中一人在2005年全国高中英语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93岁的李雪教授,自费编印了《出租车司机简易英语会话》材料,免费发送,并由交通广播电台播放。

  ——李雪教授以耄耋之躯甘当人梯,工作勤奋,任劳任怨。1994年元月,学校特为他举办了80寿庆座谈会。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已年届80,但自觉精力仍相当旺盛,感激党和国家在我退休之后,仍能拨出一块教学园地供我耕耘,让我能再次有一个为国家效力、为学生服务的机会。在有生之年,我当一如既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大家一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努力不懈。”他不惮烦劳、不知疲倦的精神,深受周围师生的敬佩,大家送给他一个“拼命三郎”的雅号。就是这个老当益壮的“拼命三郎”,在农大工作的24年中,20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如今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英才辈出,在国内的学生中,成为中央委员、省市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校长、教授、研究员、专家、博士、技术骨干者大有人在。甘肃农业大学党、政领导感谢李教授多年来为学校所做的突出贡献,在他第二次退休时特意作出了一个决定:认定他为学校正式教师,享受和其他同等级教授一样的退休待遇。

  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告成立,黄埔军校的名字再度焕发异彩。接着,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精心部署下,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省级黄埔军校同学会,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也于1989年1月23日应运而生。74岁的李雪教授和遍布在陇原大地的近千名黄埔同学一样,欣喜地加入了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他积极参加同学会的一切活动,踊跃自荐,承担任务,主动通过书信、电话与在台湾、美国的黄埔同学联系,宣传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介绍祖国的变化,介绍甘肃的风土人情及投资环境等,很快成为同学会的活跃人物。随着各种舆论媒体的广泛宣传,尘封多年的黄埔军校真实历史面貌重现光彩,黄埔军人日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称颂。李雪教授利用本身的便利条件,经常向青年教师和学生讲黄埔军校光荣历史,讲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讲促进祖国统一等,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特别让他感动的是,每当他与学校有关领导同时出现在公众场合时,领导总不忘向大家介绍:“李教授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久而久之,大家就尊称他为“黄埔教授”。一位曾在研究生班任班长兼修英语的青年教师风趣地说:“您这位老黄埔教授把我们也训练成小黄埔了。”李雪教授曾先后3次被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评为优秀会员,2006年又荣获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称号,会内会外都很有名气。

  

  放歌黄埔情(2005.6.16)

  2007年6月,92岁的李雪教授遭受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考验,与他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伴随他走过60多年风雨人生的贤惠老伴因病去世,他由于过度悲伤而大病了一场。病愈后,这位坚强的黄埔军人擦干眼泪,挺直腰板,以惊人的毅力,继续投入报效国家的事业。为了给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提供一些帮助,他投入了一项自己制定的工作任务——编写教学用书和录制光盘。在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和研究生处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一本凝聚着他数十年教授英语听力课程经验的教师用书和9张英语会话光盘出版了。2010年7月23日下午,他不顾天气炎热,亲自把一套作品送到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机关办公室。他激动地说:“我送来这套拙作,不是为了表现和宣传自己,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早把同学会当成自己的娘家,我的任何一点点成绩让娘家人知道是应该的。”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不甘于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孜孜不倦地投入到对英语教学的热爱和眷恋之中。他淡泊名利,默默地为社会发挥着余热,无愧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楷模。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李雪教授如此丹心不改、执着痴情呢?他回答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是一名中国黄埔军人,归根结底是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支撑着我,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在有生之年,多为我的祖国和人民做有益的事,以尽黄埔军人的天职。”

  

  2011年12月,李雪(左三)和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合影。

  2012年1月25日晚,甘肃农业大学特地为外语学院的李雪教授举办了一场隆重盛情的寿宴。宴会大厅高挂着“热烈祝贺李雪教授百年寿辰”的横幅,现场高朋满座,喜气洋溢。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几位领导作为李老称为“娘家人”的代表,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应邀参加。寿宴开始,寇永杰副会长(黄埔22期,甘肃著名书法家,省政协委员)代表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致祝寿词,向大家介绍了李雪教授在同学会工作中尽心尽力的动人事迹,对他精忠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多才多艺的魅力风采给予高度评价。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蒂和校长黄高宝在致辞中,都充分赞誉了这位“黄埔教授”的高尚品格以及在甘肃农大多年教学工作中的突出贡献。李雪教授在简短的答谢词中发自内心地说:“受业于黄埔军校,蒙恩在甘肃农大!”对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和甘肃农业大学多年对他的关怀、信任和厚爱,对各位在座同仁在教学工作中的帮助和照顾,深表诚挚感谢,并对外语学院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寄予厚望,其情真切,感人肺腑。席间,外语学院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代表争相发言,深情回忆“黄埔教授”给予他们的帮助,并献上精彩的诗朗诵和歌曲演唱。情至深处难自抑,李雪教授也数次为大家演唱英语歌曲,并表演了当年在黄埔军校习武时操练的标准军礼和正步行进,他精神矍铄、豪气犹壮、身姿挺拔,激发了全场的热情,欢呼喝彩声响彻大厅。

  孰料,事过数月,2012年5月7日,这位黄埔寿星悄然仙逝,永远离开了我们!赤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渊博的学问才识,勤恳的工作作风,这就是陇原百岁“黄埔教授”留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象。

  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黄埔6期)曾在一首经典诗作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雪教授当属后一种人,值得人们永远缅怀、景仰和效法。

  (作者:张遵道,黄埔二代,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姚惠珍,甘肃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