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五期  > 正文

孙中山的外国副官——马坤

日期:2019-01-18 09:13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李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据2004年出版的《广东省志·孙中山志》统计,孙中山先生存世的照片有523张,其中有多张照片,身旁都有一位身着白色西装,比中山先生身高略高的外国人陪同。笔者感到十分好奇,后来,经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前会长李赣驹先生(1919—2014)指点,才知道他是中山先生的加拿大籍副官、犹太人马坤。

  

  马坤(右)在上海中山故居留影。

  马坤其人

  2012年,北京西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传记著作——由英国BBC退休记者董守良与广东省政府参事谭元亨教授共同撰写的《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这是国内首次向公众比较完整地披露马坤这位在中国民主革命舞台和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加拿大友人。

  马坤(Morris Cohen)(1887—1970年),加拿大人。他出生于波兰,随家庭迁到伦敦,后来到加拿大。马坤在加拿大认识了中山先生,当时他还很年轻,由于听过中山先生的英文演说,对中山先生十分崇拜,决定追随他为中国革命效力。

  马坤长年担任中山先生的护卫,经历了许多艰险,被大家昵称“西人坤”。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轰广州观音山大元帅府。事出突然,孙中山决意率警卫排俯冲下山,马坤建议由自己任前卫,手持双枪开路,一举冲下山去,击毙一众顽敌,中山夫妇才得以安然脱险。由此,马坤就有了“双枪将军”的美誉。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后,马坤从加拿大赶回中国吊唁。后来马坤留在中国,曾在孙科、吴铁城(曾任孙先生大元帅府的警卫师长)等人身边担任随员,民国政府因其护卫中山先生有功,亦加以礼遇,授予其少将军衔。

  

  孙中山先生检阅黄埔师生,马坤在台下(左一)。

  马坤原有夫人在加拿大,但他多年在中国,后离异,终身未再娶。马坤平时能说几句广东话,别人用粤语和他开玩笑,他也十分聪明地用粤语回敬,所以中山先生左右的人,包括孙夫人宋庆龄在内,对他十分喜爱。据说,马坤还能用扑克牌变数十种戏法,一双大手除能使用双枪外,还能灵巧地做出各种游戏,例如他能把十个银元在手上翻来覆去,结果一个一个相继消失,最后手上空无所有,然后又逐一“变”回来,使看的人叹为观止。廖仲恺的公子廖承志,小时候就很爱看“西人坤”的表演。

  抗日战争爆发,马坤一直在广东省政府任职,并时常来往香港,做一些抗日宣传活动。他富有正义感,热爱中国。香港陷落后,马坤回到了加拿大,后定居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马坤多次访华。马坤最后一次访问是1966年参加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他敬酒,用英语说:“莫里斯,你是我们的老朋友。祝你长寿!”马坤感动得流泪。在北京期间,他还有幸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并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1970年9月7日,马坤在英国萨尔福德家中去世,享年83岁。宋庆龄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并亲笔题写了墓志铭,派专人送往英国。

  马坤为黄埔军校采购军火

  应该说,2012年《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这本书问世之前,马坤即便在学术界也鲜为人知,可能少部分孙中山研究专家略有所闻,但也知之不多。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老会长李赣驹先生是辛亥革命先驱、中山先生的忠实助手李烈钧将军的公子,当年笔者向其请教时,他曾回忆父亲李烈钧将军晚年多次谈及马坤的往事。

  李烈钧将军晚年饱受高血压困扰,一直生活在重庆,直到1946年病逝。有一次晚饭后,他与赣驹聊起中山先生身边的外国人,他提到,“中山先生从事国民革命,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帮助。除了来自苏俄的军事顾问,还有二位外国朋友也出力不少,一位是美国人荷马李将军,另一位就是莫里斯(马坤)”。

  

  马坤跟随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

  荷马李(Homer Lea)(1876—1912),美国人。是一位身高不满五英尺、体重不过百磅、视力不佳的驼背。自小便醉心军事,曾申请到西点军校就读,因为体格不符合标准,不被接受。但他并不气馁,又要求到美国陆军入伍,也被拒绝了。最后他进斯坦福大学读书,研究军事史和政治,并开始对中国的事物发生浓厚兴趣,其后就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特别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荷马李兴奋地从伦敦赶到法国马赛与孙中山会合,同乘英国邮轮往中国。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任命荷马李为首席军事顾问,之后荷马李又回到美国。是年11月1日病故,享年35岁。

  而对于马坤,李烈钧更是熟悉,不但多次碰面,还共同经历过许多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先生的最后一次北上之行,李烈钧、马坤都陪伴左右。

  李烈钧回忆,1924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58岁生日。他当时已经身患晚期肝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贿选总统曹锟赶下台后,给中山先生发出北上共商国是的邀请。中山先生不顾身体孱弱,执意远行。走之前,中山先生再次检阅了黄埔师生。11月13日,中山先生带着夫人庆龄、鲍罗廷将军、汪精卫、陈果夫、李烈钧和马坤、马湘等20余人校阅黄埔军校师生,并观看了实弹演习。同日,乘船离开广州,经香港,于11月17日晨抵达上海吴淞口。

  上海各界和市民1万多人得知孙先生前来,纷纷赶到十六铺码头欢迎,盛况空前。先生登岸后,在马坤、马湘等保护下前往法租界莫里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休息。其后几天。中山先生先后找了身边的部属、友人谈话,与李烈钧也聊了很久,谈及国民革命的前景、革命人才的培养,还聊到了一些家常,还问起了大头仔(李赣驹)的情况等。随后,他叫来了马坤和马湘等人。他交给马坤一个任务,到加拿大采购军火。这件事,《双枪将军马坤》一书也有记述。

  

  新中国成立后,马坤来京访问受到宋庆龄接见。

  中山先生说:“莫里斯。我准备派你到加拿大去采购军火。你知道,苏联援助我们的武器弹药有限,目前只够黄埔军校训练所用。随着军校生毕业,建立革命军没有武器不行。”

  “是,先生。那购买什么武器,买多少呢?”

  “这个问题,你找鲍罗廷顾问,他会告诉你的。另外,购买军火的经费问题,宋子文负责。你分头去找他们落实一下。”

  “好,我什么时候动身?”

  “越快越好。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我会争取早点动身,尽快完成任务。”

  在上海逗留了五六天后,孙中山一行便搭日轮“上海丸”转道日本前往北京,马坤便与李烈钧等人分手回加拿大。两人再见面,已是半年以后,这时中山先生已经在北京逝世了。

  

  加拿大华侨购赠的上海中山故居

  李赣老分析,为何父亲对马坤印象如此深刻,多次谈及。一方面他是外国人,而且性格豪爽开朗。另一方面与马坤相处的岁月,正好是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劳累奔波的最后岁月,所以,常常记起,难以忘怀。

  当然,据有关专家研究,马坤回到加拿大后,由于西方国家对战乱中的中国武器禁运,所以虽然几经努力,还是没有成功采购到枪械。而且,得知先生逝世,他也急着赶回中国,最后并未完成中山先生的意愿。但是,马坤为之付出的努力,还是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赞许。

  

  李赣驹会长与冯玉祥将军孙女冯丹龙(左)以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埔后代高小玫(右)合影

  今天,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距离李赣老讲述这段往事也已经过去了10多年,李赣驹会长于2014年12月17日以95岁高龄在沪辞世。回忆这段历史,也是为了缅怀黄埔军校发展史上做出了所有努力和贡献的风云人物,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