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五期  > 正文

敌进我进!—— 李运昌将军冀东抗战传奇(下)

日期:2019-01-18 09:45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雪音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敌进我进敌胆寒——1942年“敌进我进”战略和两次热南战役

  “敌进我进敌胆寒”,此句是指冀东抗战史上我军著名的“敌进我进”战略方针。同时介绍一下和“敌进我进”战略密切相关的我军两次热南战役。它们分别是热南战役和热南反集家战役。

  (1942年6月)27日,中共冀东地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在会议总结中强调指出:今后,夺回被“蚕食”地区,巩固原有阵地,开展新游击区,突破敌之封锁包围,成为我冀东党目前的中心任务。开展敌占区工作,创造新游击区,为今天坚持冀东、发展冀东的首要工作。地委决定采取“在发展中求巩固”和“敌进我进”的方针,将热河中部、滦河以东和北宁铁路以南等敌占区域作为主要的开辟方向。(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50页)

  这就是冀东抗战史上著名的“敌进我进”战略的最早出处。

  读者大多听说过“敌进我退”的游击战口诀,但为什么在冀东要搞“敌进我进”战略呢?据当代学者研究,最早提出“敌进我进”战略的是刘伯承将军,时间是在1941年10月21日北方局的会议上。刘伯承将军指出,针对日军大举扫荡的作战特点,我军原先的“敌进我退”方针已经不能满足现实作战的需要了。在根据地有限的纵深内,除非我军彻底放弃根据地,否则就将面对“退无可退”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消极的退避不是办法,“敌进我进”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敌人打过来,我们打过去,按照刘伯承将军的话说,就是要打磨盘,要摸敌人的屁股。

  这也正是冀东提出“敌进我进”战略的核心意图。事实上,由于冀东地处平原地带,战略纵深狭窄,非常不利于我军主力部队展开游击战、运动战,但却十分利于日军使用现代化交通工具进行大兵团作战。因此,如果我军不能出击到“敌后的敌后”,挺进热南山地,开辟新区,则必将受困于平原地带敌强我弱的格局,丧失发展壮大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军在开辟新区的同时,就要放弃冀东基本区。正如娄平同志在《“敌进我进”战略在冀热辽》一文中所说:“‘敌进我进’之‘我进’有双重目的:一是打到敌后之敌后去,把敌占区开辟成新的抗日根据地;二是与此同时,准备条件把握时机,把敌人蚕食去的地方夺回来。以实现‘我进’之地是我的,‘敌进’之地还是我的。只有这两个目的都到达,‘敌进我进’的战略任务才算实现……”(摘自《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研究论文集》212页)

  可以说,“敌进我进”战略的提出,为敌我力量悬殊的冀东抗战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它使我军在战略守势的条件下,实现了战役和战术上的攻势,因此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敌进我进”这四个大字,闪耀着冀东八路军所向披靡、铁血不屈的英雄气概,它也是冀东抗战精神最光辉的代表。

  下面再介绍一下我军发动的热南战役和热南反集家战役。

  首先要说明的是,热南战役发生在复仇战役之前,笔者并没有按照时间排序将它写入《李运昌将军冀东抗战颂》中,主要还是因为热南战役大都是小规模山地作战,大战斗较少。加之诗体的限制,因此把它和热南反集家战役放在一起介绍比较适宜。

  1942年4月21日至5月底,我军发动了热南战役。虽然在战役战术层面我军获得了大胜,共毙伤俘日伪军300余人,拔除敌军大量据点,开辟了热南新区,甚至因此收到了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通电祝贺。但是由于没能实现战役最初设定的目标——调动冀东日军主力进入热南山地给予消灭,所以李运昌司令员实在高兴不起来,相反,军分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及时总结了战役目标制定上的失误。

  而此次日军没有上当的理由竟然也简单得出奇——因为热南地区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所以,只要八路军过了辖区他们就撒手不管了。结果,我军的热南战役没能请来华北日军,却招来了大批关东军和伪满军。这次“不成功的大捷”,虽然没能实现战役目标,但却为此后我军提出“敌进我进”战略,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战役演练。

  关于热南反集家战役同样需要作点说明。因为截至目前,对此次行动学界认知不一。有些著作(如《冀东革命史》)认为这是一次战役行动,但没有明确命名;有些著作(如《冀热辽子弟兵》《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三册大事记》)则没有明确定位,仅称之为“广泛出击”。因此,所谓的“热南反集家战役”这个名称,只是笔者为了叙述方便而添加,还望读者明察。

  1942年11月15日至月底,为了配合基本区“反蚕食”斗争,我军发动了热南反集家战役。此次战役的战斗规模相对较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黄花川之战。

  (11月)中旬,李运昌、李楚离、彭寿生、李中权率分区直属队战斗部队,在喜峰口外黄花川战斗中,歼灭伪满讨伐队1个完整的中队。有力地打击了集家并村的日伪军。(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59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发生于此次战役之前不久的一次战斗,青河口伏击战。

  (10月)本月,军分区直属队和丰玉遵基干队,在青龙县青河口伏击日本关东军田中讨伐队。田中以下130余人被歼,缴小炮1门、机枪3挺、长短枪100余支。(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58页)

  从上述两场战斗发生的时间顺序、战斗地点、参加战斗部队可以推知,此次青河口伏击战应该是李运昌司令率军区直属队在热南寻机发动热南反集家战役前的热身战斗行动,故笔者将其一并抄录附上。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青河口伏击战是一场冀东八路军全歼关东军的战斗,而且一次就消灭了130余人。根据笔者的统计,这也是冀东八路军在一次战斗中消灭关东军人数的最高纪录!

  其它四次分别如下:1940年7月,包森率部在白草洼歼灭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70余人;1941年11月,长胜部队在双洞子歼灭关东军安原中队76人;1942年8月,12团1营在彭家洼歼灭关东军原田东雨中队75人;1943年5月,李中权率13团在王厂沟歼灭关东军春田中队100余人。

  慷慨一击舍生死——1943年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

  “慷慨一击舍生死”是指冀东八路军在1943年2月实施的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此次战役在冀东抗战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堪称李运昌将军一生抗战传奇的最高峰。

  前文说过,“敌进我进”战略就是一方面要开辟根据地新区,另一方面还要寻机夺回被敌人蚕食了的冀东基本区,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就属于后一种性质。

  事实上,最早恢复基本区的尝试发生在1942年11月中下旬。当时,军分区共派出了6个连返回基本区,参加“反蚕食”斗争。然而遗憾的是,奉命恢复基本区的各部队由于日伪军重兵阻截,两次均未能进入基本区,最初的尝试就这样失败了。

  1943年1月中旬,冀东军分区党委在热南五指山下达峪村举行会议,总结了前两次进关失利的教训,研究部署了新的作战方案。为了振奋军心,鼓舞士气,会议决定由李运昌司令员、彭寿生参谋长亲率第11团和军区直属队,实施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行动。晋察冀军区批准了这个战役行动计划,并予以极大关注,电令每天用电台汇报进展情况。为了保证我军与晋察冀军区的无线电联系,李运昌司令将唯一一部通联晋察冀军区的电台交给了留守后方的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同志使用,自己仅保留了通联各团的轻型电台。

  (2月)1日,恢复基本区战役开始。西路第13团自兴隆大水泉出发,经3日急行军,进抵蓟县城东约15公里之九百户。4日晨与来围攻的数千名日伪军苦战终日,杀伤日伪军百余名。八路军伤亡30余人,当夜突围。5日,返回热南。东路第12团未过滦河就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中路由司令员李运昌、参谋长彭寿生率军分区直属队和第11团,于月初由喜峰口附近进入基本区。(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61页)

  由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八路军出师不利。原计划三路突击杀入基本区,结果两路受阻而失败折回,只剩下中路李运昌司令所率部队杀入了重兵环伺的冀东基本区。而此时孤军深入,两翼齐失,危机四伏,其险可知。怯战者必临阵而退,唯大勇者一往无前!

  “慷慨一击舍生死”,诚哉斯言!

  (2月)12日,李运昌、彭寿生率第11团和军分区直属队恢复基本区,首战于遵化县丁家岭,击退日军300余人和治安军第19团的进攻。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缴枪100余支。14日,部队乘胜南下,越过通唐公路到达丰润县西南部。青英部队升编为第4区队(以下简称4区队),田心任区队长,伍仁(王维昕)任政委。(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62页)

  (2月)18日,李运昌、彭寿生率第11团、分区直属队与4区队在南坨、南青坨与日伪军6000余人激战终日。毙伤日伪军270余人,俘伪军一部,缴枪20余支。于夜间突围至七树庄据点附近隐蔽(4区队向北宁路南转移)。19日夜,越过通唐公路向北转移。20日又在遵化县马家峪、芦各寨、东水头一带山地与围攻之日伪军6000人激战一日,多次打退日伪军的集团冲锋,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缴机枪1挺、步枪7支。当夜分散突出重围,安全转移到热南及滦东地区。(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62页)

  上面这两段朴实无华的文字,描述的却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景象:从2月12日首战丁家岭,18日鏖战南坨、南青坨,20日血战马家峪、芦各寨、东水头,9天之内我军进行了3场恶战,共毙伤日伪军77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其中两场激战终日的恶战,敌军人数都高达6000余人,而我军却岿然不动,来去如风,最终仅以伤亡86人的代价,胜利凯旋。真可谓:铁血突击扫千军,兵锋所指丧敌魂!

  而此时,我军后方部队却已经急得团团转了。原来,在最后突围时刻,李运昌司令员下令关闭了电台,保持无线电静默。结果晋察冀军区从唐山敌伪电台中听到广播:“李运昌部被击溃,‘匪首’李运昌下落不明。”这下把晋察冀军区急坏了,聂荣臻司令员急电政治部主任李中权,要求速报“先生”(李司令的代号)的下落。可想而知,这样的命令让李中权面临多么大的压力。就在他们集合部队想要杀入重围寻找李司令下落的时候,李运昌司令员却已经带领部队胜利凯旋了!

  战友重逢,战歌嘹亮,那份勇者的豪情、胜利的喜悦,实在是今天的我们难以体会的。

  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在基本区坚持的各级干部、游击队和广大群众的胜利信心,彻底粉碎了敌人所散布的“冀东八路军已经被消灭光了”的谣言,巩固了统一战线。伪军、伪组织人员和汉奸、特务受到很大震动,战役之后,许多地方的伪军、伪组织人员都主动设法与抗日军政人员拉关系,准备后路,汉奸、特务的活动也有所收敛,从而为后来基本区的坚持和恢复创造了条件。(摘自《冀东革命史》308页)

  

  抗战中李运昌给冀东八路军讲话

  回马寒枪美名传——1943年第二次恢复基本区战役

  “回马寒枪美名传”指的是冀东八路军在1943年6月中旬发动的第二次恢复基本区战役。

  1943年6月上旬,冀东军分区根据晋察冀军区的指示和中共冀东地委的决定,制订出青纱帐战役计划,报经军区批准,从6月开始实施。战役目的是:恢复平地,保卫山地,巩固滦河东、北宁路南,同时扩展新区。此次战役又称第二次恢复基本区战役。

  战役开始后,八路军分东中西三路向长城以南进军。东路第12团,一部转战滦河东,一部由迁安地区渡过滦河,进入迁滦丰联合县北部山区,摧毁了滦河西岸迁安地区的联庄伙会后,进入平原地区。中路,李运昌司令员率第11团和分区侦察连自喜峰口以南出发进抵丰润西南部地区与原在那里坚持的第4地区队会师,恢复丰润、玉田、宁河间和遵化南部地区。西路第13团大部和第2地区队,自兴隆地区沿平谷、密云边界南下,恢复平谷、顺义、三河地区。(摘自《冀东革命史》312页)

  此次战役八路军依然采取三路突击的方式,在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仅仅3个月后,第二次杀入基本区,挥师所向,势不可挡,堪称“回马寒枪”!我军东、西两路部队迅猛突进,连战连捷,而中路更是所向披靡。李运昌司令所率部队在丰润西南部与4区队会合后,兵锋直指日伪占领区的核心据点:窝洛沽、石臼窝。窝洛沽是玉田南部的一个重镇,水陆交通方便,战略地位重要。此处敌人据点内驻有伪警备队一个大队和伪民团共500余人,周围碉堡工事森严,易守难攻,实为丰玉宁根据地的心腹之患。

  为了拔掉这颗眼中钉,李运昌司令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通过我军内线关系的配合,第4区队于6月12日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麻痹敌人,一举攻克该据点,除少数伪军被击毙,伪大队长王绍武只身逃命外,这个据点的官兵400余人全部当了俘虏。我军缴获长短枪344支、弹药4万发、各种物资13马车。

  次日拂晓,第4区队又派出一个连的部队,紧急行军,出其不意地攻打石臼窝据点。此时这个据点的伪军刚刚起床,毫无戒备,被我军一举攻入据点内,全俘伪军6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我军无一伤亡。当天下午,4区队又在蓟运河上俘获了伪军货轮一艘。玉田县共有伪警备团队15个中队,至此已被消灭了7个。

  (8月)4日,第11团2个连和分区警卫连及4区队一部,在玉田县霞港村击溃治安军102团500余人的进攻。激战5小时,毙伤其80余人,缴重机枪1挺、长短枪80余支。(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72页)

  (8月)14日,第11团在榛子峪击退治安军3个团的进攻,毙伤其300余人,缴重机枪1挺、步枪20支。(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72页)

  (8月)18日,第11团在4区队配合下连克玉田亮甲店、钱家沟、茨儿林、杨家套、珠树坞等据点,俘伪自卫团153人,缴步枪30支、手榴弹300发,摧毁丰玉遵各伪大联乡,逼近唐山市。(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73页)

  在3个月的第二次恢复基本区战役中,冀东八路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共作战50余次,攻克日伪军据点、碉堡40余处,毙伤日军200余人、伪军900余人,俘日伪军1400余人,缴炮1门、轻重机枪24挺、长短枪1600余支。除蓟县、玉田等部分地区外,其他被“蚕食”的基本区都得到了恢复。同时,还开辟了通县、三河、顺义一部分新区。地方武装有了较大的发展,比1942年壮大了两倍!

  单刀赴会三岔口——1944年第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

  “单刀赴会三岔口”指我军在1944年6月下旬发动的第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此次战役又称恢复蓟玉宝战役。

  由于我军在此前两次恢复基本区战役中,没能对盘踞在蓟县、玉田一带的日伪势力进行打击,致使当地的汉奸反动势力日益猖獗。他们疯狂镇压抗日群众,强化日伪统治,给我基层抗日组织造成了严重破坏,成为冀东基本区的心腹之患。为此,冀热边特委决定集中兵力恢复这一重点地区。

  此次战役一改前两次战役我军三路出击的战法,由李运昌司令员亲率部队一路突击,“单刀赴会”,直插日伪心脏地带。正所谓:英雄气概世无双,冀东雄师美名扬!

  1944年6月下旬,发起恢复蓟玉宝地区的战役,即第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李运昌司令员和彭寿生参谋长,率第11团、第4地区队、第6地区队,以南北两路分进合击。第6地区队首先从北面进入蓟县东部地区,一举攻克马伸桥外围据点孔庄子,歼伪军60余人。从而迫使蓟县与遵化边界之封锁线上据点的伪军相继撤退。第6地区队乘胜南下,沿途在蓟运河上游又消灭日军小火轮一艘……于此同时,11团和第4地区队在蓟运河南,攻克蓟县、玉田边境之日伪军中心据点六百户,接着又拔除封锁沟上的伪军碉堡数处。(摘自《冀东革命史》329页)

  7月15日,我第6区队和蓟县游击队于蓟县三岔口驻防,他们故意将行动目标暴露给日伪军,示敌以弱,诱敌深入。日军发现后果然上当,立刻调集日军500余人、伪警防队2000余人向三岔口进击,企图一举全歼实力较弱的八路军游击队。战斗打响后,我第11团和第4区队从侧面秘密潜入,隐蔽接替了游击队的防线。待敌军发起总攻时,我八路军主力部队火力全开,勇猛反击,顿时给日伪军造成极大杀伤,敌寇鬼哭狼嚎,横尸遍野。至黄昏后,我军秘密撤出战斗,胜利转移。

  此战一举毙伤日军200余人、伪军300余人,军威赫赫,战果辉煌!三岔口之战,也因此成为冀东抗战史上一次战斗毙伤敌500余人的三大著名战斗之一而名留史册!

  此后,李运昌司令率部挥师南下,连克蓟县南部之上仓镇、下仓镇等10多处重要据点,迫使蓟县各据点之日伪军退守到邦均、马伸桥和蓟县城一线。同时,玉田、宝坻之敌也撤到主要交通线上的较大据点,凭借坚固工事躲避我军的进攻。

  敌寇魂飞魄散,我军声威浩荡,第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至此全线告捷!

  是役,共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和碉堡29处,填平封锁沟两条。至此,蓟县、玉田全部恢复。随之建立了三(河)通(县)顺(义)、三(河)通(县)香(河)、武(清)宝(坻)宁(河)、蓟(县)玉(田)宝(坻)和蓟县等县级抗日政权,冀热边抗日游击战争进一步向平津逼近。整个冀热边地区,包括东起山海关,西至通县、顺义、密云,南至津沽沿海已连成一体,并与冀中和平北根据地连接起来……正像日军第63师团野副昌德中将笔记中记载的那样:“日军虽占有点和线,但处处薄弱,宛如赤色海洋中漂浮的一串念珠,情况十分严重。”(摘自《冀东革命史》330页)

  从1943年2月至1944年8月底,冀东八路军前后总共发动了三次恢复基本区战役,跨越近两年时间,史学界总称其为“恢复基本区战役”。此次由李运昌将军亲自指挥并率部实施的伟大战役,在冀东抗战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在抗战最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有力地巩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振奋了我军的士气,极大地鼓舞了冀东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为实现战略反攻的总目标和达成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必将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智擒敌虏谈笑间——1944年刘石各庄大捷

  “智擒敌虏谈笑间”,此句指发生在1944年12月22日的刘石各庄大捷。此战在冀东抗战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兵不血刃”之战,智擒绥靖军700余人,堪称军事奇迹,它也是李运昌将军“智胜”敌军的巅峰之作!

  要想说清楚此次战斗,还必须先从发生在1944年7月的一桩“意外”事件说起。

  本月(1944年7月),北平城外清河治安军军官学校学生6人于毕业前逃跑出校,投奔冀东抗日根据地。冀东军分区当即派其中范祖尧、杨振鹏打入绥靖军第3集团第5团(驻乐亭汀流河南之刘石各庄)。(摘自《冀热辽子弟兵》292页)

  事实上,在这6名逃跑的军官学校学生中,就有一位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张伯坚同志。1941年,张伯坚奉命打入敌人内部,在清河镇考入了当时正在招生的伪治安军军官学校,开始秘密潜伏下来。但此后由于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于是决定脱离伪组织,投奔抗日根据地。1944年7月临近毕业前,他联络了其他5名有志抗日的同学,一起经过秘密渠道,投奔了大北山抗日根据地。

  在大北山里,我找到了李司令(李运昌),正巧王大中同志也在。李司令说:“光你一个人回来还不中?把他们都带出来干啥?咱们现在派还派不进去呢!”我说:“跟党联系不上,给你捎了封信,也没有回音……”

  李司令立即查问,在座的人都说确实没见到那封信。

  我接着说:“你只要和他们见见面,鼓励鼓励就行,然后我再给他们做工作,把他们派回去。”

  李司令同意了。他请我们几个人吃了一顿饭,讲了讲形势和任务,这一来,把我们那几个同学欢喜坏了。(摘自《动地凯歌》228页)

  就这样,其中两名学生又被李运昌司令员派回了伪军官学校。他们回去后不久,就被伪治安军分派到第5团任职少尉排长,驻守在乐亭县汀流河南面的刘石各庄。刘石各庄有一户号称“京东第一家”的大地主,伪军第5团就驻扎在这户地主的大跨院里。

  到了1944年年底,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我军开始策划拿下这个据点。12月22日,张鹤鸣率第1区队奉命执行此次任务。当晚,我军内线范祖尧带领他发展的两位同伴,一起去夜间哨位上查岗。每到一个哨位,他就让同伴把执勤哨兵换下来,打发他们回去休息,然后他们再去下一个哨位。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到夜间1点钟以前,伪治安军第5团的所有哨位上都空无一人了。

  半夜一点多,范祖尧将西南角上的大门打开,我第1区队及时赶到,迅速冲入敌营,还在熟睡的伪军官兵,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当了我军的俘虏。除了日本顾问和伪团长因事外出侥幸逃脱外,全团两个营的伪军官兵无一漏网。

  此战我军一枪未发,兵不血刃将绥靖军第3集团第5团两个营、副团长以下700余人全部俘虏,缴获步枪650支、迫击炮2门、轻机枪15挺、重机枪2挺、子弹8万余发、手榴弹数百箱、电台两部及大量军需物资。晋察冀分局敌工部在推广这次里应外合解决绥靖军第5团的经验时称:“这在边区对伪军的瓦解中,尚属比较重大的事件。”

  从来热土属中华——1945年打伪满军战役与热辽战役

  “从来热土属中华”指我军于1945年2月初至5月底发动的打伪满军战役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第一期扩大热辽解放区战役计划(简称热辽战役)。

  1944年底,濒临灭亡的日本侵略者开始作垂死挣扎,妄想通过“确保冀东,才能确保满洲”的战略方针,巩固其在冀东地区和伪满洲国的侵略利益。1945年1月,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达成协定,派伪满军3个旅1.5万余人进驻冀东,称为“满洲国军华北临时派遣军”(代号铁石部队),司令部设在唐山。于是,在全国战场大部分进入反攻的情况下,冀热辽地区却反而出现了更为残酷的艰难时刻。

  1945年1月26日,冀热辽军区发出作冀字二号命令,决定对伪满军进行先发制人的迎头痛击。命令拟定战役从2月开始,预计共分三期进行。自2月5日起至2月底为第一期,作战重点在唐山周围3个分区;3月为第二期;4至5月为第三期。

  自2月5日战役开始后,我各主力部队、地区队、地方游击队广泛出击,到3月底第一、二期战役作战结束时,我军共作战89次,毙伤日军582人,毙伤俘伪军2716人,缴获山炮和迫击炮各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16挺、长短枪590支、电台1部、战马42匹及其他战利品。我军伤576人,牺牲402人。

  第三期作战从4月份开始,部队主要采取夜袭夜伏、飘忽不定的战术,每个团都抽一二个连,专门训练提高夜间作战能力,在实战中创造夜战班、排、连的团队活动。每个连都成立了二三个飞行爆破组,配合民兵袭扰伪满军。到5月底,打伪满军战役第三期结束。我军共作战141次,毙伤俘日军642人、伪军1095人,缴获大批轻重武器及其他战利品。

  至此,“打伪满军战役”胜利结束。整个战役期间我军共作战230次,毙伤俘日军1224人、伪满军3811人,战果丰硕,军心振奋,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确保冀东,才能确保满洲”的战略方针。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5月9日,德国最高统帅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

  1945年5月18日,根据晋察冀分局《关于扩大解放区方案》的指示,冀热辽党委和军区制订了“扩大热辽解放区战役”计划。战役拟分三期进行:第一期6月1日至7月1日;第二期7月1日至8月15日;第三期8月15日至9月底。不过事实上,由于8月15日抗战胜利的到来,此次战役只完成了第一期作战计划。

  此次战役,我军共组成了3支北进支队。西路为第1北进支队,由第14地委组织部长李越之、第13团团长师军和政委王文带领2个连、3个武工队,共500多人,于6月25日从古北口以东10公里处的司马台出关;中路为第2北进支队,由第15军分区司令赵文进和第15地委组织部长宋诚率领3个连、5个武工队,共700多人,于20日越过长城;东路为第3北进支队,由第16军分区司令曾克林和第16地委组织部长张化东率领3个连、4个武工队,共800多人,于22日分三路挺进热东、辽西。

  三路北进支队,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奋战,东路和中路于7月中旬陆续返回口里基本区休整,留下部分地方干部继续隐蔽坚持。只有第1北进支队始终坚持在围场、隆化、丰宁地区,牵制着近万名伪满军,直至苏联红军进军热河时与苏红军会师,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摘自《冀东革命史》396页)

  扩大热辽解放区战役(简称热辽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前,李运昌司令员在冀东战场上领导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此次战役把收复东北的前进基地推进到热中、热东和辽西一线,为此后我冀热辽八路军先机挺进东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八年浴血抗战的收官之作,它也必将和此前所有辉煌的战役、战斗一起,名标史册,万古流芳!

  

  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司令员看地图

  东进先锋永向前——1945年先机挺进东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无比辉煌的胜利时刻,冀东八路军光荣地收到了来自延安八路军总部的电令,命令他们即日起向辽宁、吉林进军!向东北进军!向全中国最后的解放进军!

  8月11日,延安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二号命令。

  第二号命令

  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我命令: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二、原东北军张学诗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四、先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区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总司令朱德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八时

  (摘自《冀东革命史》398页)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作为八路军战略反攻阶段的前进阵地,一直以来都担负着挺进东北并最终解放东北的战略重任。此刻,这个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既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最伟大的胜利成果,也是冀东抗战的历史丰碑。

  八年抗战的胜利喜悦、缅怀战友的悲痛心情,此时在李运昌将军的心中来不及细细体味。最新的命令已经下达,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冀东子弟兵,这些来自田野乡间的农民子弟,从1938年走到今天,如今已百炼成钢,蜕变成无所畏惧的滚滚铁流。他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像从前一样,他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这一次,他们是“东进纵队”——东北解放先锋军!

  12日,冀热辽区党委、行署、军区在丰润大旺庄举行紧急会议,讨论执行延安总部第二号和第五号命令的方案。会议决定成立“东进工作委员会”和前方指挥部,李运昌任书记。并决定抽出主力部队8个团1个营2个支队及地方干部2500人,共1.55万人,分东、中、西3路开赴热辽,配合苏军作战,恢复东北失地。(摘自《冀热辽子弟兵》311页)

  18日,冀热辽军区机关及直属部队分成两部分:后方部队由詹才芳率领,留在冀东;前方部队(代号“东进纵队”)由李运昌率领,挺进热河、东北。(摘自《冀热辽子弟兵》312页)

  我冀热辽“东进纵队”由李运昌司令员亲自指挥率领,兵分三路挺进东北,挥师所向,势如破竹,其进军路线及作战简况分别如下:

  西路,由舒行、李子光率领第14军分区第13、14团一部和原第1挺北支队,共2000余人,于19日,经兴隆向承德方向进军。第1支队先后解放了围场、隆化,第13团政委王文率队与苏军会师。舒行等在承德与苏军会师。

  中路,由赵文进、宋诚率第15军分区的第11团和第51团及平泉等5个县的干部3000余人,先于17日从喜峰口附近出关,向平泉、凌源、赤峰、北票方向进军。在凌源、平泉受降了伪满军第19旅。此后,第11团与51团合编为冀热辽第25旅,进至赤峰、建平、新惠、乌丹与苏军会师。

  东路,由曾克林、唐凯率第16军分区的第12、18团、卢抚昌县支队、朝鲜义勇军及地方干部共4000余人,于8月29日自九门口附近出关,进抵绥中后与苏军会师。

  8月30日下午,东路部队向山海关发起强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胜利攻克山海关,活捉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及军用物资。随后,我军又快速进兵锦州,控制了这个拥有葫芦岛军港的辽西中心,建立了辽西地委、专署和卫戍区,并接管了阜新、北票等15个县市的敌伪政权,建立起了人民政权。

  9月6日,东路部队进驻沈阳,初步在东北的中心腹地站住了脚。9月14日,李运昌率冀热辽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进驻沈阳,苏军特意派出300多人的仪仗队到火车站迎接。这天,十几万沈阳群众涌出家门,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到来。

  李运昌将军率领冀热辽部队先机挺进东北的伟大胜利,为我党立足东北初步打开了局面,由此拉开了东北解放的历史序幕。

  以上就是笔者对李运昌将军冀东抗战传奇的简单回顾。八年浴血,弹指一挥;硝烟散尽,传奇已逝;仰望英魂,将军不朽!

  赞曰:冀东抗日,血战英名万古。东北解放,先锋大业千秋!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