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2019年第六期

追梦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日期:2020-01-09 09:42: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曾广文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当时,作为一个19岁的青年,我正在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23期3总队6中队学习。弹指间,70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

  为什么进了军校

  为什么要进军校?要知道,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完全是在日本侵华战争的阴霾中度过的。我们从小就受到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思想的熏陶,脑子里充满的是救国救民的思想,耳边萦绕的是抗日救亡的歌声。

  日本投降后,内战爆发。战争和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家父竞选成都市参议员失败,做生意也失败,加上家庭失和,只好远走他乡,另谋生路;母来靠公安局办事员的一点薪资养活一家五口,相当困难。

  1948年7月16日,成都军校决定面向全国招收23期学生。当时,我正在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读书,眼见国民政府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遭到失败。我以为,国民政府若不保,江南军阀割据,必然战乱不堪,只有文武兼修才可在乱世中救国、保家和自存,所以,便报考了军校。

  

  曾广文25岁授军衔时的留影。

  10月,我接到录取通知,即随军校南京考区招生组,回到了成都本校入学,成为23期3总队6中队的学员。

  开始追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7日,国民政府下令迁往台湾。人民解放军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四川。麇集在川西的“国军”,纷纷起义、投诚。

  12月25日,军校教育处处长,指挥官李永中代表全校师生发出了起义通电。

  其后,军校师生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随营学校接收,迁往新都、广汉至德阳一线。1950年3月,随营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正式文件下达的时期是6月5日),校长张行忠,政委吴西。在学习中,吴西政委对大家说:“你们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是国民党代我们训练的一批有军事知识的人才。共产党要用你们!”

  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如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将革命进行到底》,等等。这些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大长见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的浪潮席卷全国。大家都写血书请战。结果,只有部分学员得到批准。

  7月,我提前毕业(全校学员毕业时间是9月8日),任文化教员。10月,我所在4大队6中队的共产党员副中队长郭福魁、区队长宋长乐介绍我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来改为共青团)。从此,我有了人生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开始追梦。

  1951年1月,学校接受了成都至阿坝的成阿公路灌县至汶川县一段的修路任务。3月,学校更名为川西军区步兵学校。4大队被改编为教导第1团。团长为老红军苏新。我所在的队为11连,我为连队文书。学员为川西起义、投诚部队的军官。

  当时,灌县以西的山区还没有公路。公路设计沿岷江东岸经汶川、茂县、松潘至阿坝。我们挎上背包、枪支翻越一座座高山,步行至各自的施工地段,用铁锹、十字镐、大锤、钢钎、撬棍等原始工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战,才把灌(县)汶(川)段的路基开辟出来。

  任务完成,团长苏新被留在阿坝州继续领导、组织州内的公路建设。我被调至成都川西军区文化速成学校师资培训班学习速成教学法。1952年7月,学习结束,我留校任教。

  10月,川西军区文化速成学校更名为四川军区文化速成学校。

  1953年3月,我被批准记三等功。7月,学校迁至新都。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七文化速成中学。

  1954年1月,我被再次批准记三等功。9月,被保送至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文化师范学校学习。学习期间,被选为共青团支部书记,兼任区队长。

  1955年5月毕业时,我再立三等功一次。

  6月,学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预备学校。我留校任教。9月20日,部队实行军衔制,被授少尉军衔(1958年2月16日,晋升中尉;1962年6月9日,晋上尉)。

  1958年2月,第二步兵预备学校撤销。原第七文化速成中学自新都迁雅安,又迁来重庆与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合并,校名仍为第七文化速成中学。

  不久,军区政治部将我借调去编辑部队使用的速成中学语文课本。任务完成后,便代表军区文化教员赴南京出席全军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

  1959年2月,校党委批准我入党。

  1960年1月,我被调至大学师资班进修,而后分配至大学班任逻辑课教员。10月,在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的关怀下,机关和学校的知识分子干部被分批安排到连队“当兵”锻炼。我被安排到甘孜154团120连。

  海拔3300多米的甘孜,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当时,正值全国自然灾害之后,粮食紧缺。连队战士、干部定量的大米,被分装在一个个罐头盒里蒸,每人一罐。由于气压低,蒸出来的是夹生饭。半夜里,我常常到露天厕所拉肚子。我们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行军、劳动,再加上风雪天气,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1961年初,我被调回。其时,学校已更名为成都军区文化学校。9月1日,我被学校授以“先进工作者”称号。12月1日,再借调至军区政治部编辑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英雄谱》。

  1962年,为建设正规化的国防军而开展的“向文化大进军”的历史结束。文化学校撤销。同年4月,我被调至成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监察科任干事,承担学区党委监察委员会的日常业务工作。

  1964年10月,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杨白冰至三台县参加地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教工作停止,又随军区政治部主任余述生到省革委宣传组工作。1969年6月,被安排到“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赴北京(住政治学院)学习。

  10月1日,应邀参加了国庆20周年观礼及晚会。国庆后,根据林彪的“一号命令”,在京的军队学习班全部离京,归还原建制。在京学习期间,我们被告知是进了中央党校。回到成都军区时,已是人事全非。部长们不知去向。得到的通知是:复员到地方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坚持奋斗

  1970年1月,我被安排到成都市第一制药厂动力车间,给一位钳工师傅当学徒(二级工)。不久,有传说要把我们调回部队办学习班。

  生活的改变,加上思想上的压力,我得了肝硬化。我一面吃药治病,一面读毛主席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以激励自己,坚持学习,继续奋斗!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无法留车间工作,只好到宣传科担任厂党委中心学习组理论辅导员。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出逃的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坠毁。消息传来,我精神压力顿然消失,健康慢慢好转。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十年动乱结束。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主政。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

  第二年的9月,我进入成都大学任教。以后的近10年时间,我在成都大学先后担任过学校专职编辑、教务处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图书馆副馆长。

  为了提高学识,我参加了北京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汤一介)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为大学后教育,函授)。1987年5月入学,1989年5月毕业。在成都大学期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一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

  1988年6月,在天津出席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图书情报协会成立大会。在首届理事会上被选为常务理事。

  1988年10月12日,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军会第一次全省黄埔同学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作为“特邀代表”,我出席会议,被选为理事会理事,被聘为副秘书长。为贯彻“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我辞去了成都大学的工作,全身心投入祖国统一的事业。

  我协助会领导着手同学会的组织、宣传和联络接待等工作,筹办了内部交流的刊物《四川黄埔》。先后被四川省政协参事室、文史馆和省政协联谊联络工作委员会聘为“祖国统一工作特约撰稿员”“对外宣传特约撰稿人”。

  1996年6月,我被中共政协四川省委机关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出席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会议的23期同学。

  为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我同省人民出版社陈天笑、台属唐通林筹建了四川省老庄学会,与台湾中华老庄学会(会长杨汝丹,黄埔21期)在成都进行过两次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任学会副会长、终身名誉副会长。2001年12月,我被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7年11月,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我被推选为代表出席。

  2002年9月,我在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三次同学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副会长。

  2006年4月,我率省同学会组织的旅行团赴台,专程造访台湾前陆军总司令黄幸强将军,受到他和夫人李妙梅的盛情款待。此外,还拜访了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为台湾前陆军中将谢元熙将军),与台湾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校友会以及众多黄埔校友进行了联谊活动。

  2013年,我出版了《百年印记》一书,寄赠全球校友。黄埔18期学长刘中柱在信中指出,《百年印记》“确属于中国近百年来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之一”。台湾退役中将王显来信说,“《百年印记》堪为‘百年巨著’”“为历史做了见证”。旅美黄埔校友,荣光(退任军人)联谊会会长高文俊来信说,《百年印记》“文情并茂,包罗万象”,“所费时间、精力、金钱不难想象。若非有超人决心和毅力,不可能完成此一伟大理想”。

  几十年来,我为了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光大中华文明,促进祖国统一,在中外报刊和书籍中,曾发表百万字以上的文稿。

  现在,我即将进入九十高龄,眼目昏花,齿衰耳背,步履维艰。而祖国尚未完全统一,我将继续前行,坚持奋斗,希望能望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2018年9月12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活动中,作者(左)在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都青羊区联络组与16期学长、98岁的刘中柱合影。

  70年过去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经几千年血与火的洗礼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光彩。

  70年过去了,中华文明以敬祖尊贤、世界大同的理念,融合各族儿女携手并进。她吸取中外古今大智慧,推陈出新,引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进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我的伟大的祖国在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奏响了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时刻,我祝愿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祝愿国家富强、民族昌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