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同学会

2020年第一期

青春热血卫祖国

日期:2020-12-01 10:19:00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骆大仁
字号:【小】【中】【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是幸福的,而叶敦重的童年是在饥荒和警报声中度过的。为躲避日机轰炸,宜宾城里有家不敢住,搬到江对岸乡下山沟里租房暂住,酱油或卤水当菜下饭,生活十分艰苦。

  一个星期日晚上,他回到宜宾市区八舅家,正遇上空袭警报,八舅随手拿上吃食和一瓶尖庄大曲酒,带着他向翠屏山脚下狂奔,找了块乱坟地坐下来。喘息定神后,八舅一边喝酒一边痛骂日本鬼子,还讲抗日故事给他听。等一瓶酒喝光了,八舅和他都睡着了,直到第二天太阳晒着了才醒来。他们在乱坟岗陪死人睡了一晚,事后回想,相当害怕。跑回市区一看,到处都是轰炸后的残垣断壁,同胞的血肉之躯、手足残肢被炸飞,有的悬挂在电线杆上。如此惨烈的场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他后来放弃上四川大学而决心报考黄埔军校。

  1938年,叶敦重的父亲叶德培从黄埔军校军需训练班毕业,进入成都北较场黄埔军校19期2总队任上尉军需官。叶敦重入读黄埔小学(成都宁夏街),后考入黄埔中学(成都金河街)。1945年4月,原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招生,叶敦重报考并被录取。1946年,预备学校改为黄埔军校预备班,他于1947年毕业,考入黄埔军校22期3总队学习。

  

  叶敦重黄埔军校毕业留影

  1949年9月27日,黄埔军校22期3总队毕业,蒋介石来到成都北较场中正堂给全体师生训话。在离开成都的前几天,父亲带他去见军校的教官汪寿鹏。汪教官拿出一本相册给他看,其中有20几张照片都是前期毕业的军官,有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等军衔,现起义在解放军中担任军长、师长、团长、营长等职务。汪教官劝他不要去重庆报到,过不了多久重庆就解放了。他过后对父亲说,这位汪教官思想好左。父亲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应学会随机应变。”他明白这是父亲和汪教官为他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应做好起义准备。同时,他在川大附中学习时的同学邹先才到他家来,指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腐败,并赠送有关社会发展史的书籍给他看,更坚定了他走光明大道的决心。后来由于形势所迫,他先到重庆“国防部”报到,和同时去“国防部”警卫团报到的6位同学(朱斯达、裴君作、张志光、黄庚、白绍宗、吴昌华)暗地约好见机起义。12月中旬,“国防部”警卫团改称为独立60师。12月3日,他们被分配当排长,随部队先后在新津、成都、新都、广汉、什邡、金堂、绵阳一带活动。当时,师部给每个排长发了160个银元及10块小金砖(一两一个),以收买人心。同时,该部队准备拉回浙江省,因为该团团长是浙江人,当兵的也是浙江人最多,全部士兵都是初、高中毕业。

  1949年12月8日,部队奉命在山头放排哨,他们7个同学约好当夜12点每人带1支卡宾枪、1支手枪、两个手榴弹,冒充师部巡查官,向广汉方向行进。一个农民带他们找到中江青河乡乡长黄朗秋,黄乡长见他们都是军官,又带着枪,并听说他们到成都有特殊任务,很快给他们摆了一桌9大碗的丰盛宴席,饭后给他们找了7套长衫子及头上包的白帕子。他们说卡宾枪不好带,留下给乡长保护院子。乡长一听高兴极了,马上拿出两张名片,上面写着中江青河乡黄朗秋几个大字,说见了名片,沿途乡丁不敢拦阻。叶敦重等人经广汉、新都回到成都找军校,到成都市王家塘街52号家中时,正好碰到王绍鹏在他家养伤,他说24期总队长徐幼常暗示起义,24期的队长们大都逃跑了。叶敦重随即和王绍鹏、廖蒂各带一个区队准备起义,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领导联系,接到贺龙同志指示:“给起义人员每两人发一床被子和一袋口粮,集中行动,不要跑一个人、丢一支枪,将部队带到新都县,解放军18兵团随营学校集中学习。”随后,李永中也将23期1、3总队人员带到新都起义,参加学习。后随营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叶敦重仍担任区队长职务。

  1950年夏季,根据西南局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分校部分学员和革命干部突击修筑成渝铁路。这是大西南第一条铁路线,修筑意义十分重大。叶敦重负责的是资中县银山镇一段。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工具相当简陋。他们用大锤、钢钎、撬棍和锄头、十字镐,整日打炮眼、撬大石、挖土方,光着膀子大干了几个月。记得有一次,叶敦重和杨长萌同学一起执行爆破的点火任务,他俩听哨音响,同时开始点火。他动作稍快,完成点火后,飞快离开现场,而杨长荫同学却因为动作稍慢,距离现场仅十几米远,被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子砸中头顶中心,当时就昏倒在地,鼻孔流血不止,没等大家用担架抬到医务室,就气绝身亡了。事后同学们非常悲痛,还专门编写了一首歌《杨长荫好同志》来悼念他。大队长袁本慧带领全大队学员为他送葬,并亲自抬送灵柩。还有军校23期总队长董桂森,当时担任全大队技术总指挥,因操劳过度而病逝。

  

  全民动员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在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的黄埔学生纷纷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叶敦重被批准上前线,分配到60军教导团任区队长,军长是韦杰。他们乘汽车过秦岭到汉中,于12月乘火车到达安东市(今丹东市)待命。

  12月底,叶敦重被分配到60军181师541团1营3连1排任排长(连长王三林、营长张国治、团长王子波),在安东准备过江参战。因鸭绿江大桥被美军炸了一个10平方米的大洞,火车无法通过。指战员们将贵重物资全部留在安东留守处,军装上的帽徽、胸章,水壶上的八一标志全去掉,手电筒也不准带,从鸭绿江下游20公里的老义州搭浮桥跑步通过,然后乘火车到定州向三八线金化、铁原进发。公路和铁路两边均有被美机炸毁的火车头、汽车。由于朝鲜13岁以上的男孩都参军上前线了,所以一路上好像进入女儿国,看不到男人。公路两边每隔3公里就有朝鲜妇女拿着步枪担任防空岗哨任务,只要发现敌机,马上扣响防空枪。几百里的路上,所有行军部队和汽车关灯夜行。经过平壤市时,只见城市被美机炸成废墟,只剩下一些钢筋铁架。

  部队都是夜间行军,因是大雪天,同志们将棉衣反穿,露出白布里子。遇上敌机在头上盘旋,便卧倒不动,等敌机远去再行军。没有敌机时,人和汽车排成长龙,在山间行动很是壮观。当时除少数山洞和掩体可以储藏粮食外,大都利用深山密林就地堆粮,每个连队一堆(临时粮站)。等到傍晚6点钟以后,山上开始大雾,敌机无法前来,叶敦重的连队赶25公里积雪达30厘米厚的山路,到达森林粮站指定地点,一分钟也不敢停留,每人一袋粮食(有炒面、压缩饼干、猪肉、花生、大米等)扛上就往回跑,连夜冒着大雪返回营地,否则天亮会被敌机发现。有一次,他们看见一个朝鲜妇女头上顶着一缸水往家中走,被敌机机枪打死在田坎上。

  连续行军7天7夜,加上水土不服,叶敦重病倒了,躺在老乡家走廊一块木板上,通信员小李(16岁)每天照顾他。没有药,卫生员想起中国民间秘方,找朝鲜妇女用大米换一些大蒜,每次煮一大杯大蒜水加上白糖吃了几天,终于把他治好了。

  有一次部队经过谷山,积雪约有30厘米厚,叶敦重的任务是给连队设营。好不容易在山沟里找到几间屋子,其实是朝鲜人民军的临时医院,院长是朝鲜人民军一个女中尉,24岁,姓金,懂中文和俄语。协商安排完后,连队还剩下一个炊事班没地方安置。叶敦重见有一间屋子只安了一个床位,经了解才知道是女院长寝室,他便厚着脸皮向她求援,希望她给炊事班让个地方。她欣然答应,用一根铁丝穿上一块大白布床单当隔断,她睡里面,炊事班全体睡外面,总算解决了设营任务,全连都很感谢这位年青的金姓女院长。当时,医院的重病房里住着两个中国人民志愿兵,一个是工兵排长,一个是军事教员。据说他俩的任务是抢搭被敌机轰炸后的小桥,保障部队通行。一个晚上防空枪响后,全排战士都跑进森林中躲避,他俩留在桥下躲避,结果被敌机丢下的凝固汽油弹(燃烧弹)烧伤。同志们去看望,见两人全身烧伤,白布缠身,面部只留鼻口出气,大家甚为心疼,都暗下决心要为他们复仇!

  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扫射,部队在半山腰挖坑道,三面用松木钉牢,再在上面盖一排,这样架5至6层,最上面用石头、泥土和树枝伪装,敌机无法侦察和攻击。每次战斗持续时间长时,大家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时将雪弄成汤圆状,和着炒面,慢慢溶化充饥;有时炒面供不上,就在树林里抓青蛙、摘野菜等煮着吃。有一次,叶敦重右腿左侧被迫击炮弹片击中,血流不止,又没有药。他口咬毛巾,自己用树枝将弹片挖出,然后把随身带的清凉油塞进伤口。当时气温零下20度,但叶敦重疼得汗流不止,用急救绷带扎好后,没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

  1951年下半年,由于全国人民的捐献,加上苏联的支援,志愿军有了强大的人民空军,作战的全是苏式米格战斗机。飞行时,米格战机尾冒白烟长龙,美国战机尾冒三股黑烟。为了保护鸭绿江大桥,在朝鲜新义州有苏联一个高射炮师守护,安东市有中国高射炮师守护。就这样,敌机再不敢轻易来轰炸,我军白天可以行动了。当时每个军有文工团,师有文工队,以激发士气。1951年,越剧演员王文娟随越剧团赴朝鲜慰问53军。同年,成都军区京剧团也赴朝鲜慰问60军,随行的两个13岁的小演员在途中被美国飞机打死,进一步激起了志愿军指战员们的抗美决心。

  1952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志愿军第3兵团在陈赓将军率领下,在金城、金化、平康三角地带中心地区作战,由志愿军15军坚守金化以北五圣山上甘岭阵地。上甘岭战役,兵力、火力之密集,反复争夺之激烈残酷,实为世界战史之罕见。整个山头被炸低了2—3米,我军打退敌人营以上冲锋30次以上,营以下冲锋六七百次,双方反复争夺数十次。最后,志愿军坚守住了上甘岭阵地。敌人在此受挫,伤亡惨重,因而将上甘岭称为伤心岭。

  

  1953年,叶墩重在秦皇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连营团三级干部集体学习。

  

  1954年,叶墩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军事教员主任。

  1953年7月中旬至7月下旬,由于敌人拖延谈判,我60军从北汉江以西中松里、龙虎洞等地实施突击。兵团用1000多门大炮袭击敌阵。1小时左右即将敌阵地突破,歼灭南朝鲜李承晚首都师大部分,击毙其白虎团团长以下军官数十名,打死其装甲团团长陆根洙,生俘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等军官。此次反击战役历时两个月左右,大小战斗100多次,毙伤俘敌10万人以上,收复失地200多平方公里,迫使联合国军于7月20 日在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协议上签字,双方后撤两公里作为非军事区,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

  写毕此文,放笔静思,前辈忠烈,后代铭记:

  烈火熊熊颂英雄,

  林海扬波化和声。

  颗颗忠心卫祖国,

  保卫和平情最真。

相关新闻